明末乞活-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自然自己要搞点外快,来时候计划好的白洋淀咸鸭蛋,腊鸭干,还有一些京师河北的特产让他借着战乱压价弄下不少,跟着建奴那儿打来的战利品,一并运回江南。
每天宋青书写写画画的,自然也是乞活军的大小事务以及生意上的来往,如今乞活军地盘其实不多,不过偌大的系统宛若后世的大公司那样,员工已经将近百万,需要他这个总裁来拍板的事儿也不少。
“这位爷,您的酒菜!”
又是一大清早,那面码头忙碌个不停,宋青书也跟上班似得,按时踏进酒馆,都不用招呼,他刚铺下摊子,杜老罐已经一笑像哭似得,颤巍巍的把五香豆干,咸黄豆还有酒端了上来,然后无聊的缩回柜台,郁闷的打发着这没有生意的一天。
不过今天似乎有些异常,宋青书这还没坐下多久,外头一个披着盔甲,身材高大,胡须却打理的格外整齐,颇有些文气的将军大步流星继续的就跑了进来,对着这穿着来自江南奇装异服,什么衬衫牛仔裤,外面还披着件文士儒袍的年轻扫把星就一个鞠躬摆了下去。
“大帅!朝廷那面传旨下来了,广宗一战有功,晋封您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兼淮右指挥使,两淮总兵,传旨太监都已经到军营当中,急找您去领旨呢!”
这个消息明显令孙传庭都兴奋了几分,胡子上挑的对着宋青书急切的抱着拳,的确算是件好事了,别看如今这个总兵那个参将挺多,实际上不管总兵还是参将副将,都属于战事时临时的派遣认命,不论淮右指挥使还是左都督虽然都是虚职,可好歹稳固了下来,算是正式承认乞活军为两淮地方军,有了这个认命,礼法上朝廷都没有办法随便找理由解散乞活军了。
可宋青书却一点儿也不关心这个官职,这几年大明朝将越来越乱,武官地位也自动上升,根本不需要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眼看着孙传庭那副神采飞扬的模样,宋青书忍不住挑了挑眉头,旋即又是关切的问道。
“那议和的事儿如何了?京中可有消息传来?”
“这个,只有除了您知道的这条,二月初六,杨嗣昌在早朝上提出与东虏议和,当庭与黄道周等清流庭辩,激起满朝反弹,陛下言再加斟酌,到现在已经十多天了,再就没有任何关于议和的消息穿出了!”
这话听的宋青书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去,依照皇帝一贯的尿性,宋青书是看的真切,议和这事儿九成九是黄了,数万大军战死沙场,拼杀了一个冬天,可当事情不再迫在眉睫,皇帝那种没有担当的迟疑症又爆发了。
这种毛病,哪怕宰相有都没关系,可对于真正拿主意的皇帝,领袖来说,却是致命的,历史上,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兵分两路,取道太原宣府直逼北京,前锋甚至已经打到居庸关,昌平了,崇祯帝却还在为是否放弃关外地,调集山海关一切兵力保卫京师,或者放弃北方,南巡应天而纠结,直到李自成已经打到北京城底下,到头来吴三桂大军也没赶到,自己也没跑出去,二百七十多年大明江山就这样葬送在崇祯的迟疑中。
如今自己血战三十多天,牺牲了足足四千多性命,卢象升死战贾庄,阵亡不下七千,还有密云,昌平等一系列攻防战,数万将士的鲜血换来的机会,就在崇祯皇帝的迟疑中如此打了水漂,历史难得抛给大明王朝的机会,就这样又错过了,历史似乎真的无法更改那般,一时间,宋青书居然是感觉到了无比的心灰意懒。
“大帅!大帅!”
好一阵,宋青书才在孙传庭基础的呼声中回过神来,看他抬起头那副灰暗的神情,孙传庭也没了刚刚封官时候的兴奋,转而无奈的提醒道:“传旨太监还在新二师那儿等着呢!”
如今,宋青书是一丁点都不愿意再和京师朝廷打交道,懒洋洋的把桌子上江南发来的文案一打包,随手还抓了把炒黄豆,宋青书直接打着哈欠摆了摆手:“你去接就行了,就说本帅已经跟着乞活三四师南下了,那太监要是不愿意,让他来江南找老子!”
说呢,在孙传庭目瞪口呆中,一面嗑着豆子,一面宋青书居然是大摇大摆的出了店门,身后小宝扔下一把碎银子之后,也是跟着冲冲出了门,片刻之后,围了竹楼好几天的亲兵亦是跟着走了个一干二净。
真的假的啊?皇帝老儿派出的太监爷爷都敢晾在一边,这位主儿也太能吹了吧?缩在柜台后面的杜老罐楞楞的看着宋青书居然真的任性的随意找了条船上去了,而那个气得直跺脚的冷面将军亦是气急败坏骑上马奔了出去,这个酒楼子老板傻了好半天,才忍不住诧异的嘀咕着。
不过瘟神走了,生意也真是旋即就回来了,还没到中午休息时间,十几个行脚商人还有过客已经一窝蜂的冲了进来,把小酒馆再一次塞的满满的,这头杜老罐也可算是心情转好,带着自己家傻丫头赶紧端酒上菜,好不容易刚忙碌完,一个算是相熟的跑码头行脚商人又是一把拉住他衣袖,非得拉着他喝几杯。
一杯劣酒下肚,那个行脚商人脸上满是羡慕,挑着大拇指又是给杜老罐满上,感叹的说道:“老杜头,老子还真是羡慕你,早知道那为主来!老子也开间酒楼子了!”
“得了吧!谁家的官少爷,十六天没开张,你他娘的还说老子风凉话!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提宋青书,这杜老罐就一肚子火气,一杯酒昂头又灌了下去,愤愤然的骂着,谁知道这话听的相熟酒客居然惊奇的瞪圆了眼睛。
“老杜你还不知道?”
“知道啥?”
“哪位可不是普通的官少爷!两淮大帅啊!东虏之所以打到德州门口没打进来,听说全是这位主给打回去的,我在河北那头有亲戚,听他们说就这位人畜无害的主儿跟那常山赵子龙似得,一杆长枪七进七出,那漳河旁被他杀得猪尾巴鞑子尸体堵塞的河水都塞满了!我家老头都直说,这位大帅是岳飞转世,东虏的克星啊!”
眼看着那相熟酒客激动的神情,杜老罐亦是不可思议的瞪圆了眼睛,旋即偏过头不可置信的看着码头上挂着乞活旗号,忙忙碌碌的漕船。
宋青书以为历史丝毫没有改变,然而,历史早已经因为一只哥伦比亚蝴蝶的奋力挥舞翅膀,而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只不过这只哥伦比亚蝴蝶自己,还是茫然无知而已!
………………………………
第四百九十一章。一寸长一寸强
其实历史已经改变了!
就如同这次清军入关,历史上打败卢象升,击溃了高起潜,然后绕过明军重兵防卫的德州直入山东,破济南,生擒德王,疯狂的屠城,清军走后光在济南就清理出十三万具尸体,劫掠走人口四十六万,金四千多两,银九十七万。
可这一次,山东保住了,将近三分之二历史上被洗劫的州县并没有破,多尔衮抢的那点东西多半到了宋青书手里,建奴虽然还是劫掠不少,可是本来就稀少的建州女真本族死了一万多,两白旗还被打的元气大伤,对满清政治上必然造成极大的震动,就算有中原的奴隶金银财富,也算亏了。
乞活军坚守广宗十一天,关内至少少死了一百万人!
只不过这一次对崇祯皇帝实在是太失望了,一路上从德州走过来,随着春天活跃起来的运河两岸的繁荣宋青书根本没心思观看,一直是对着地图发着脾气。
这次去时候赶时间,走陆路全军去的,回来时候却是充裕了许多,已经疲惫的乞活军干脆一个师一个师的坐船回去,宋青书是倒数第二个走的,而孙传庭则是苦逼的被扔到那儿善后了。
沿着运河直入扬州,根本没登岸,就直接在码头又是换乘的乞活军大船,沿着长江回到安庆,此时,绝大部分将士已经现行抵达了,这段时间傅山明显把老家看的也很好,整个城池似乎比以前更加繁荣了几分,眼看着熟悉的安庆炮台,再闻着空气中夹杂着些许冶炼煤味的新鲜雾霾,宋青书是陶醉的深吸了一口气,却是一转身,回到他的大客舱伸手把大明全图北方那一片全给撕了,随手团吧团吧扔出了窗外。
“他娘的,战啊和啊!你们自己去折腾去吧!再不关老子事儿了!”
…………
孙传庭殿后,这年头真叫有钱能让太监生孩子,花了两万两银子,根本没心思往江南跑的传旨太监很干脆的官印,官袍交给了孙传庭,就回京师复命去了,不过他还是落后了宋青书差不多六天时间,才返回安庆。
这一趟虽然自己掏腰包,物资军饷外加烧埋抚恤银子,宋青书差不多足足掏了二百多万两,可总体来说,并不算亏,从多尔衮手里缴获的财帛转卖就卖了八十多万两,最重要的是,又有五六万人跟着宋青书下了江南,而且这里面,人口价值很高,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男女,在有些也不过是孩子,超过五十以上的人口出奇的少。
毕竟天寒地冻的环境中缺衣少食,建奴劫掠人口是为了回关外做包衣奴隶的,年老体弱者自然是没用,他们也是有意淘汰老弱,正好如今便宜了宋青书。
回安庆第一件事,先把军饷以及这次战争的赏银发下去,然后轮流给军士们放假,两万多将士怀揣着鼓鼓囊囊的银子回乡看家人,自然不能空手,短短一个三月,安庆加多宝商号的各个铺子居然卖脱销了,什么生鲜肉类,新衣新鞋,不得不从应天来紧急供货,不经意间,发出去的赏银绝大部分又回到了宋青书的银库中。
不过兵士们可以休息了,将军们却是变得更加忙碌起来,各个师都有了很大的缺员,甚至当天作为主要抗线步兵的乞六师,缺员居然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士兵不得不退役,这就有足足两千左右,这次大战又让宋青书充分意思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