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453章

明末乞活-第453章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着一大帮军官还有大太监都被震撼了,那个乞活军来报功的小军官也是有些发傻,旋即却说出了一句更令所有人震惊的话语。

    “公,公公,这些脑袋不行吗?小的,小的还可以再割!”

    “还有?”高起潜的脸上忍不住流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难道宋青书所言,打退了建奴,是真的吗?

    …………

    大土坑被刨开,骁勇善战的辽东军十几个将领全部沉默了,而闻着那股子淡淡的尸臭味,高起潜整个人是惊呆了,一个大坑,横七竖八放满了各式各样被冻僵的建奴尸骸,层层叠叠的竟然不知道有多少!

    建奴首级之所以难弄,不仅仅是东虏骁勇善战,难杀!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明军都是战败方,根本无法打扫战场,自然不要提割首级了,如此大规模的尸骸,至少是正面战场上击溃了整个建奴大军,令其无法收尸,而且看这规模,这一战至少杀敌不下一两万!

    能把不可一世的建奴打成这样,与之交锋的军队,该强悍成什么样?看着厚厚的乱葬坑,每一个辽东军将领,对于淮军,心头都蒙上了一层惊悚的阴影,而那小军官似乎还怕震惊的不够,又是在一旁插嘴道。

    “这儿埋土里的要是不行,那面河里还有,我家大帅至少淹死了好几千建奴……”

    “不用了!”

    生怕自己眼珠子瞪出来,何止住小军官,高起潜是重重的敲了敲胸脯,旋即又是颤巍巍的猛地一挥手:“埋起来!”

    “叔爷,这些脑袋,可是多大的军功啊?”明显没见过如此大规模建奴的尸首,那个大侄子忍不住失声叫嚷着,可听的高起潜却是暴怒的一瞪眼:“咱家说,埋起来!今天你们看到的,也要烂在肚子里!”

    眼看着土坑被一铁锹一铁锹再次铺平,高起潜还是抑制不住心头的狂跳,现在他算是弄明白了宋青书讲那个笑话的意图。

    朝廷想要议和,这次战功就绝不能暴露!而他宋某人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他在江淮当土皇帝当的舒舒服服的,不想和熊文灿一样,因为一句大话被升官,活生生的架到火上去烤!带着军马领个劳什子宣大总督或者三边总督,接着就被调集离去和建奴拼命,或者镇压农民军!

    可战果不是那么容易掩藏的,高起潜还想和他政治联盟的话,就必须要把这事儿压下去!哪怕皇帝也不能知道!

    “乖乖,好一个杀神啊!”

    又是埋了十多分钟,才把乱葬坑重新埋好,站在乞活军没拆除的土山棱堡上,眺望着河里还若隐若现的建奴浮尸,高起潜这见多识广的大太监也忍不住惊叹的叫嚷着。


………………………………

第四百九十章。不关老子的事了

   

    

 

    
    

  

   

    那匹五明骥居然又回来了,在乞活军登上德州运河的航船之前,十几匹辽东军军官不光快马把给恭恭敬敬送回来的,高起潜的论调说的和卢象升还有些像,说是什么名马配名将,落在自己手里糟蹋了云云,不如让将军继续带着,好沙场立功,把宋青书好一顿恭维。

    有本事的总是受到尊重的!可不知道高起潜是被广宗外挖出的巨大乱葬坟给吓到了,能让这些权势滔天的大太监如此毕恭毕敬,宋青书还真有了点受宠若惊般的感觉。

    除了送马,乞活军后撤的这段时间,京师的使者一共来了七八波,有皇帝专门派来的锦衣卫,还有朝中大臣,不过问的问题都是一件事,宋青书真亲眼看到卢象升被俘虏了?按照心照不宣的约定,宋青书是一口咬定亲眼所见,就差没说多尔衮胳膊肘夹着卢象升了。

    卢象升先为宣大总督,后被崇祯皇帝提拔为兵部尚书,身份甚至能阁臣所抗衡,其身份重之又重,他被俘虏,对大明王朝的影响以及声望打击可是无比巨大的,朝堂中还真是乱了一阵子,打仗时候都没那么积极的杨嗣昌,高起潜向关外派出了无数的夜不收细作,去打探消息。

    不过没等到最后消息传来,卢象升究竟是死了还是降了,皇帝那不耐烦的性子就已经显露无疑,一月二十,两路建奴大军顺着墙子岭再一次返回关外草原,第二天,暴怒的崇祯帝便下令剥夺了卢象升的一切官职,功名,贬为平民,还下令抄家。

    可怜临近年关,哪怕戴着重孝还在为国奋战的卢象升,朝廷就给他这样一个报答。

    这次出兵,出发时候宋青书带兵,带壮差不多五万人,可回去时候居然快十万了,高阳城外收了快三万难民,在广宗又解救了将近六七万被建奴掳走的百姓,这些人绝大部分家园都被建奴焚烧了,这年头又没有国家赔偿,不少人已经是一贫如洗。

    除了些还能投奔亲戚的,剩下许多贫民已经是活不下去了,这些人中五万人拖家带口的跟随着乞活军,就像跟着各路农民军那样,反正狮子多了不愁咬,而且这次乞活军也算是死伤惨重,宋青书也需要扩军,干脆带上了这批难民一块南下。

    来的时候十来天就能从德州抵达高阳,而回来时候,那么多人拖家带口,足足走了一个多月才抵达德州,走这么慢,不仅是人口拖累,也是宋青书也是有意为之。

    如今的大明,用百家讲坛中的话来说,就是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上!这一次他沉重打击了多尔衮,等于严重削弱了建奴的实力,而且还没有向朝廷透露,皇帝与杨嗣昌大学士议和的心思依旧很重,这是数以千计乞活军性命换来的一个议和机会。

    如果要是和满清议和,明朝至少能减少一面战场,几乎摧毁大明绝大部分精兵强将,拖垮了大明朝财政的松锦大战也就不会触发,那么单独面对国内农民起义的大明王朝至少会轻松许多,对宋青书其实也有好处,如此混乱的世道,大量失地农民,正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最好时机,如果大明朝能多撑上个几十年,宋青书相信凭借江南的底蕴,可以发展出相当强悍,相当有活力与侵略的资产阶级,来取代已经腐朽了的士大夫阶层。

    到时候凭借着资产阶级扩张市场的**,还有大明王朝庞大的人口数量,建奴,蒙古,哪怕是东南亚的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都将不值一提,新大陆这块大蛋糕,也将有华夏一部分,抢占这个历史的先机,华夏将不再是那个饱受欺凌的华夏!

    最重要一点,宋青书很想知道,自己的存在,究竟能不能影响到这个历史大势?为大明王朝乞求来一丝生机!

    为了听消息,宋青书又把撤军的时间拖了一阵子,转眼间,就到了二月出头。

    …………

    德州是位于京杭大运河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这个年代还没有贯穿华夏的京九川藏铁路,海运还并不发达,南北交通最大的动脉就是这大运河,自隋朝开挖开始,这条流淌着黄金的水脉就一直为运河两岸带来着繁荣。

    去岁济尔哈朗率领着另一支清军下广平,顺德等地,向东又是挺进山东,然而因为广宗多尔衮大败,这支清军没敢再深入,寻着多尔衮的足记亦是迅速向北退去,然而短短一个月,濒临战争的德州城似乎已经忘却了战争带来的恐怖,南来北往的商人再一次随着冰雪开化汇集于此,带来五湖四海的货物相互交易着,为市面上带来繁荣,随着货来货往,工坊叮叮当当的铁锤声,小民的生计也有了着落。

    这就是最早的城市生活。

    加多宝商号的触角此时也蔓延到了这个枢纽城市。

    自乞活军拿下安庆开始,****上,乞活军一直在与历史上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漕帮!

    不过此时的漕帮还远没有清朝时候发展的那么森严与壮大,拥有统一的帮规与龙头,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的形式,和乞活军这武装流氓自然没法比,安庆城清剿的打行里,很大一部分就是漕帮成员。

    先是安庆,然后是应天,随着宋青书扩张的脚步,苏湖杭的漕帮也纷纷被收编。前一阵乞活军和朝廷翻脸时候截断了漕运,不仅皇帝发慌,就连徐州到山东一带不少漕户也是跟着丢了饭碗,借机,商号的应天运输公司又是向北进行扩张,把沿途的漕户收归麾下,如今停靠在德州码头的漕船,已经有将近五分之一是属于应天运输公司的了。

    原本开春之时,商业还不算完全活跃起来,德州的码头还没有这般忙碌,不过今年特殊,就因为某一个财神爷凯旋归来,大批大批战场上缴获的物资也被拉到德州,一部分北上拉到京师去贩卖,剩下的装船运往江南,还有向南撤的大军,难民,不断有穿着江南织坊那种蓝色紧身工作服,戴着蓝色鸭舌帽,却偏偏头发老长的“非主流”扛着货物搬上搬下着,装满一条条平底儿独帆漕船,整个码头都是热热闹闹的。

    要是往年有这般热闹,靠着码头那家竹楼居的掌柜的肯定会乐的合不拢嘴,漕帮河工还有水手虽然穷的可以,但时不时还是能弄到个几十大钱的,绝大部分漕帮都是青壮汉子,不少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了钱,自然就愿意砸在他这小酒馆上。

    可今年开春可好,不知道来了何方神圣,往他这竹楼小馆中一坐,每天都是两碟小菜一壶淡酒,然后就着桌子书书写写大半天,占着桌子不说,还跟瘟神一般人畜勿近,本来应该坐的满满的酒馆子居然连一个客人都不上门了。

    要是平常,哪怕是个秀才公,店老板杜老罐都早就撸起袖子赶他走了,偏偏这人往店里一坐,外头一排大兵就扛着居然还挂着有矛头的火铳在门口一站,一个个军爷鼓鼓囊囊的弘二头肌让杜老罐一肚子怒火也不得不憋出一个难看的笑脸,小心伺候着。

    这扫把星不用问,自然就是宋青书宋大帅了,既然来了,自然不能糊里糊涂轻易就回去,朝廷到现在一毛钱赏银都没有,宋青书自然自己要搞点外快,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