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349章

明末乞活-第349章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看着。

    “呵呵,你就是东家?”

    看着宋青书赶来,这群脚夫里,一个胸口居然纹了个猛虎,留着两撇胡子,也是咧着怀的家伙吊儿郎当迎了过来,点着下巴阴仄仄的询问着。

    看着江面上还飘着自己的货箱子,宋青书心里压抑着火气可想而知,满是怒火,他禁不住暴跳如雷的转过身。

    “老子就是,你们为什么要扔老子的货物!”

    “哎呦,这位老爷,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您老哪只眼睛看到我们扔你货箱了?”

    在宋青书惊怒中,这个混账东西居然又扭过头来,对着那好几百伙夫大叫了起来。

    “看到没,这位老爷可难伺候的紧,以后谁要再接他家的货,出个什么三长两短,老子可保不了你们呦!”


………………………………

第三百八十二章。商场如战场

   

    

 

    
    

  

   

    事情一件比一件蹊跷。

    码头丢货还仅仅是个开始,整个应天府的脚夫都开始不接加多宝商号的货物搬运,别看脚夫不起眼,没了他们,宋青书还真得看着成堆的货物发愣。

    紧接着,原本和加多宝商号合作的不少本地商号忽然纷纷反悔,拒不承认不说,还拖欠了大批的货款,接着,市井上对加多宝商号的传言亦是越来越厉害,就连贩夫走卒都知道宋青书不是个好东西,他这个乞活军渠帅的身份居然还被拔了出来,更有甚者,地方官府也开始找起了麻烦。

    三五成群的捕快过来“检查”都是小事,江宁县县令居然派人来警告,说是要封了加多宝商号的几个铺子。

    一时间,似乎整个应天府,都在和宋青书作对一般。

    “这下可麻烦了,这怎么可能?两个婊~子居然有这么大能量?”

    玉树楼三楼,阮大铖像个困兽一般,满脑门是汗珠子,来回不停的转着圈子,事情还真有些棘手了,这几天,江南道御史吴伟业居然向朝廷上书,列数宋青书几大罪状,要朝廷立马予以逮捕。

    说实话,要是跟自己没关系,哪怕在加多宝商号投入了几十万两,这阮大铖都会立马抽身而走,奈何,吴伟业的奏章中没忘了把他也给填上,弹劾他勾结阉党不说,又勾结流寇,其心可诛。

    就算秦桧也有几个朋友,更何况阮大铖名声虽然不好,可是交游广阔,出手阔绰,奏章抵达了京师,他也得到了消息。

    真有点像那时候差点驱逐了阮大铖的《留都防乱公揭》那样满城风雨,甚至更加浩大,接近人民公敌了。还真是有种做困围城的感觉,宋青书亦是苦恼的坐在他的大椅子上,头一次,他居然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

    只不过他倒是不相信寇白门,董小宛这两个秦淮河上的小妞能有如此大能量,后世的名头响亮,可如今,她们两个不过是秦淮河上诸多妓子中比较出名的两个而已,也是两个苦命人,根本不值得吴伟业这等人物为她们出头。

    可,究竟是谁!

    来时候在码头上碰到的隆平侯府冷不丁映入了宋青书的脑海。

    算起来,自己虽然和隆平侯素未蒙面,可加多宝商号与侯府的梁子可结大了,毕竟以往北货都得隆平侯照着,而宋青书依靠与镇守的关系,根本不鸟他,如今北货超过六成是加多宝商号运到这应天府,说起来,他损失绝对不小。

    想到这个,宋青书的脑海忽然亮了一下,猛地紧张的站了起来。

    “老渠,去把账册拿来,把那些与咱们断账的铺子都挑拣出来,把他们背后的东家都给我列出来!”

    “大帅,这是?”阮大铖禁不住紧张嘻嘻的看了过来,宋青书却没理他,自己自顾自先翻开一本账本。

    “顺义堂,东家张福兴。”

    “卫东铺,东家卫渑。”

    “兴和南北铺子,东家兴天理。”

    “陈家酒楼,东家陈大翔。”

    …………

    到底是大老板级别了,铺子闲的很,十来个山西师爷几炷香的时间,就把宋青书要的罗列好了,看了一圈,宋青书忍不住叹了口气,随手把本子扔在了桌子上。

    “老子知道是谁了!”

    “哦?哪位贵人?”阮大铖赶忙问了起来,听的宋青书却是禁不住一声冷笑。

    “屁的贵人,如果不出所料,是那些扬州盐商!”

    一个账单上,一大堆人名,化成一个圈,最大的共同点,徽籍!

    这话听的阮大铖一头雾水,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大帅,不可能吧,一群商人能有这么大能量?”

    “别小瞧商人!”

    不得不承认,后世绝大部分世界是资本主义社会,米国大选还需要大财团支持呢!跨国公司甚至能左右小国政权,这才哪儿到哪儿?

    而且宋青书也想明白自己和扬州的盐商龌蹉究竟在哪儿,事情还要说在福王身上。

    福王向万历皇帝要了两千担盐引,把吃河东盐的中原,山西北部还有一部分关中变成了淮盐区,算得上主要经营扬州盐业的徽商一大胜利,地理原因,晋商与陕商经营的多是河东盐,等他们也投入两淮盐业时候,徽商已经夺得了绝大部分市场。

    可这到宋青书这儿却转了个弯,福王把他的两千担盐引给了他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女婿,宋青书对盐也没什么门道,没自己经营,而是把盐引分发给了自己的盟友,山西的几大晋商世家。

    这年头,盐政早就败坏了,盐引其实不过是张入场券,每年盐税不过一百来万两银子,核算到大明两万万人口,平均每人一文钱的盐都吃不上,两千担盐引,实际上销售几十上百万担都有可能,名义上是两淮盐,实际上晋商拿盐都不用去两淮盐场,直接就近拿的河东盐就行。

    这简直是一块无比巨大的蛋糕,就这么丢了,扬州盐商怎么能不恨得宋青书牙根直痒痒!

    这还没完,宋青书到新县,有打起了私茶的主意,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徽商主要的领域,虽然宋青书是仅仅想贩卖到关外,可是利益使然,北方商人还是千方百计走私到其他各地,徽商的墙角又被挖下去一大块。

    这加一块,每年差不多能有上千万两的利润被撬走了,这次宋青书还来应天府了,扬州的大后方来搞事,那些扬州盐商如何能忍?

    寇白门和董小宛不过是凑巧而已,这些盐商早就想动手了,并且他们有这个实力!

    每年盐商的盈利,后世曾经有人计算过,大约三分之一挥霍了,三分之一储藏起来,三分之一交通官员,修路补桥,资助士子,赚取名声,而且徽商本来就有儒商的称号,徽州子弟考取功名的,比晋商,陕商等其他商帮加一块还要多。

    清朝,仅仅两淮盐业的盐税就有一千多万两,总收入自然比这还多的多,就算拦腰砍几刀,每年投入五百多万两,长年累月,这些扬州盐商在大明朝的影响可想而知。

    听着宋青书的分析,阮大铖都听傻了,他是正统东林出身,虽然这两年也经商,可打心眼里踏实瞧不起传统商人的,这利害关系一出,这个大胡子脸色惨白,嘴皮子哆嗦,甚至说话都有些磕巴,不可思议的说道。

    “这,这,这盐商真有如此大实力?那,那咱们该如何应对?”

    听到这儿,宋青书脸上禁不住流露出了无比的冷笑,敲着桌子,阴冷的说道。

    “哼哼,如何应对,他要玩阴的,咱就跟着玩阴的!”

    “施琅,备车,去紫金山的山西会馆!”


………………………………

第三百八十三章。八仙过海

   

    

 

    
    

  

   

    崇祯九年对于大明帝国来说,是个多事之秋。

    其实自从崇祯皇帝极为以来,那年都是多事之秋,可像今年这般事儿多,也是不多见,好不容易整个朝廷下定决心合拢南北大军,集中打击农民军,好不容易看到了曙光,关外的东虏又插了一脚。

    从喜峰口入关,几天之内八旗铁骑杀到京师城下,兵部尚书张凤翼戴罪出战,却依旧不敢与东虏军队正面交锋,坐看宝丰,顺义,安州,雄安,定兴等州相继陷落,满朝文武皆不满张凤翼,弹劾的奏章雨点一般的落在了皇帝桌案上。

    偏偏这个时候,江南道巡茶御史吴伟业弹劾宋青书与阮大铖相互勾结,荼毒陪都的奏章又到了,在这个本来就已经激流荡漾的朝堂,又是扔下了一块千斤石。

    足足十几天没有睡好觉,崇祯皇帝的双眼已经黑的跟熊猫一般,哪怕为了保持皇帝威严,上朝之前化妆所用的粉都掩盖不住,看着内阁呈上来的折子,皇帝明显显得颇为不耐烦,如今他的所有精力都在已经近在咫尺的满清铁骑,哪儿愿意管江南的那点鸡毛蒜皮。

    “吴伟业的折子,诸卿以为如何?”

    底下的言官清流倒是不少都是东林与亲东林一系,扬中盐商的政治捆绑就压在东林这边,明显也对这江南的小事不感兴趣,言多必失,在场的大佬们没有一个开口的,倒是个早就买通好的东林都俭事姜应元站了出来。

    “陛下,南京乃我祖宗之地,陵寝所在,宋逆虽然乖巧,顺从朝廷,可终究是流寇,就算诏安,也不应该任其污浊应天首善之地,并且阮大铖阉党逆案之人,早在去岁就有士子举告其狂妄悖逆,南京乃是江南士子聚集之地,让其在那里妖言惑众也不好,臣认为,将他一并赶出去,也算是先是我皇威严之举,请陛下圣裁。”

    还挂念着京畿的战事,崇祯皇帝也没管其他大臣有没有意见,直接挥了挥衣袖:“就按照姜卿说的去办吧,******肃州的战事,如何,兵部可有溏报?”

    张凤翼是自己一党,最近可不少人都用着张凤翼妄图搬倒自己,一个小小阮大铖,首辅大学士温体仁也没顾得上关注,目光阴冷,给了兵部右侍郎******一个眼色,后者赶忙从右衣袖里掏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