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乞活-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碰了个钉子,曹三喜无奈悻悻然的扭过头,继续着他的演讲:“我跟你们说,就在咱们加多宝总号的铺子里,还藏着那鞑子大汗送给咱们大帅的红顶子!”
这年头,国家与民族的概念还真是淡漠的很,听的宋青书阵阵羞耻的话,这些代县的不论世家豪族还是斗升小民,居然都安心了下来,居然还有人在城墙根对着宋青书高喊着大帅威武。
“大帅!您看,有鞑子军官向您打咋呼呢!”城头上,不少守军也听到了曹三喜的咋呼,一个雁门关过来协防的官军还颇为兴奋的向下指着。
那厮是豪格,似乎宋青书的一席话让他对汉人的感官也好了点,不过看着他在城墙外一百多米对自己招了招手,宋青书却是狠狠把拳头举了起来。
早晚有一天,老子会和你们算算总账!
…………
这一次清军入关,主要战略目的却是在蒙古,这个年代的蒙古部落真的是狼群,只有能带着他们狩猎劫掠的头狼,才能获得蒙古部落的承认,林丹汗失败就在于,他把矛头对准了蒙古部落内部,靠着撕咬自己人来巩固地位,皇太极则是需要证明,自己是个能带着蒙古部落发大财的人,所以这一次入关,重点就在于劫掠。
山西北部,北直隶东部一直蔓延到京畿,乡野间几乎一片哀嚎,年初毁关而入,后金军一度直逼太原,后再转代县向东而去,经宣府,破万全卫返回沈阳,这次入关持续了两个多月,共破七县,劫掠人口十多万,财货金银不下三四百万两,那些追着农民军打时候如狼似虎的官军却怂了,后金军撤了七八天,各路明军却依旧死死缩在各自据点内,丝毫不敢出来。
虽然很值得嘲讽,不过这倒是给了宋青书最好的出发机会。
二月初八,后金军再次经过代县后撤,这天夜里,五台山下,密密麻麻的火把照亮了几乎方圆几里,三千火枪队,一千精悍义军骑兵,刘宗敏的大刀队还有五百多宋青书先后收拢的蒙古从骑,全都列阵在了山下,顶着飘飘大雪,宋青书自己也是顶盔贯甲,亲自检阅着自己的大军。
戚继光调任蓟阵总兵,曾有一次阅兵,几万蓟镇人马汇聚在一起列阵,三个时辰,戚继光都没来,忽然天降大雨,所有的兵丁都去躲雨了,也只有戚继光的三千义乌子弟没有动,顶雨而阵。
如今,宋青书最得意的兵马训练上已经不逊色于戚家军了,顶着寒风刺骨的冰雪,如今也有两个时辰,脑袋上都蒙了一层,连一个拂去的都没有,眺望着这一幕,宋青书凉了两个月的心脏终于也迸发出了无比的炽热来。
这就是他来实现将来梦想的全部资本!能不能依靠自己守住这华夏文明,就看他们了。
“上饷银!”
随着宋青书的怒吼,数百的乞活军抬着沉重的箱子急促的跑上来,各个队已经职业了许多的队正,百长掀开箱子,里头都是沉甸甸的大银子,从前往后发去,每个人怀里都多出来热乎乎的百两纹银。
从阎思印那儿弄来的五十万两官军饷银,如今却是全都被宋青书给自己士兵发下去了。
一面发着,一面站在点将台上,宋青书始终在不断的怒吼着。
“不是老子热爱征战,也不是老子愿意看到你们父母妻儿离别,老子也不舍的代县这儿的安宁!可你们看到了,一个皇帝身边的狗太监,就差不点夺走了大家伙的衣食饭碗,还有狗鞑子,官府已经守不住自己的江山了,鞑子入关抢掠跟回自己家一样容易!”
“代县这儿已经不安全了,乞活军也已经蛰伏太久了,是时候亮出你们的爪牙,为大家伙再找一片安宁之地,而且让不论官府,还是关外的狗鞑子都看清楚,谁要敢来谋夺大家伙的衣食生活,就得先做好身上被戳出几个血窟窿眼的准备!”
“老子不敢保证能把你们一个个都活着带回来,可跟着老子打天下的,老子敢言你们的子子孙孙,一定会有个天下太平!”
这年头什么国家大义,其实说服力并不大,更何况乞活军还是些活不下去起来造反的叛贼,可是实实在在下来为了自己打拼,就足以激励起无穷的战斗力,就如当年戚继光目睹义乌矿民争矿之战后曾言,余大战小战七十多场,无此战之凶的!为了子孙后代能活得好点,那些义乌矿工甚至拼尽了最后一口气,这道理拿到乞活军也是一样的。
虽然不明白宋青书为什么一定要走,可凭着对宋青书一贯的信任,听着宋青书来回在队伍里奔走,呼喝着,拿着银子的乞活军精兵,亦是开始了热血沸腾,跟着宋青书的语气,高高举起了武器。
“跟着大帅,拼了!”
阅兵场外头,乞活军的家属亦是早就聚拢在了那里,发饷誓师之后,牵着马,乞活军的大队伍直接从人群中穿过,将士们抓紧时间,把手里还没有捂热乎的安家银子,给自己家里人亲手送去。
毕竟也是经历过血雨腥风活下来的农民军,乞活军家属的告别也没了那么多依依不舍,惺惺作态,反倒是父母拍着儿子的肩膀,叮嘱着跟着大帅要好好打仗,女人们红着眼圈,却是撑出个笑容叮嘱男人们在前线安心,自己无论如何也会把孩子带好。
亲手把银子交到亲人手里,这些军士们亦是安下心来,反正家人们都能吃饱穿暖了,跟着大帅还是去打明天,一条命算什么?
“老夏,今天开始你就是宋青书了,这代县的老营,就都交给你了!”
最终留守老家的任务,宋青书还是留给了疤脸,拍着他的肩膀,宋青书很是凝重的叮嘱着。
这一趟宋青书为什么要走,疤脸亦是知道的清清楚楚,为了拿下阎思印这个死太监,乞活军已经在太原附近亮了旗子,而阎思印与代县的矛盾更是人尽皆知,如果宋青书不重新把旗号打出去,冲出山西,南面有人会怀疑到老营头上。
至于与商人们约定的票号,还有找一片新的根据地,这些到都是后来才附带的了,经历了太多的生生死死,对于分别疤脸亦是表现的十分淡然,头顶上满是雪花,这个辽东杀出来的老军汉没保证什么,仅仅是木着一张脸闷声的哼道。
“照顾好采薇,照顾好自己!”
“嗯!”
男人之间,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去表达情感,相互拍了拍肩膀就足够了,答应一声,宋青书亦是翻身上马,这功夫将士们的离别亦是差不多了,在各自营率的号令下,长长的队伍拉着大车,牵着骏马,迎着雪夜亦是踏上了漫漫征途。
谁都不会想到,几年之后左右天下的征程,就这么在一场大雪中开始了…………
………………………………
第三百一十五章。车厢峡
崇祯七年对于农民军来说,的确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农民军终于冲破了北方的封锁,开始全国性的流动作战。
一月,横行狼,一斗谷,扫地王还有革左等十多个营十七八万人马还是怨念颇深转向西面,走刘邦当年走的道路,攻破了武关,直奔西安而去,慌得洪承畴调集大军急急匆匆迎头而进,却不想这部人马虚晃一枪,又连续攻破旬阳,紫阳,平利等州县,杀进四川了。
他们可以进,陕西大军却不可以,停在穿陕边境上,洪承畴是气的直瞪眼。
高迎祥率领的农民军主力却是向东南杀进了卢氏山区,吸取不少被官府镇压了几十年的矿徒之后,转道内乡,然后经邓州,浠水等杀进了湖广,直逼勋阳,襄阳等重地。
这年头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称呼,四川更是有天府之国之称,农民军杀到这两个地方,还真叫刀插进大明帝国两个肾了,缺乏湖广四川的钱粮,大明帝国非得肾亏不得,急得崇祯帝又是匆忙督促卢九德,曹文诏,左良玉,四川总兵邓杞等尽快进军,早点剿灭农民军。
可怜围河的七万多明军缺马少饷,又是被逼着不停的跟着义军屁股后面跑,追杀了几个月,都没打出个像样战果来。
不过相比于声势浩大的农民军兄弟们,乞活军却显得默默无闻了许多,出了在山西时候又打了一回沁州,在屯留虚晃一枪,告诉山西那些战战兢兢的官府大员老子走了之外,再就没打出什么像样的仗来。
一方面是宋青书人数太少,像高迎祥,混十万那样动辄十多万的大队伍他没有,就五千精兵,还人人有马,有时候官军没注意就溜过去了,甚至许多战报上都没有乞活军的名字。
另一个,乞活军不需要像其他农民军那样走到哪儿抢到哪儿,宋青书有银子!
在黄河边上与孙传庭汇合,他可是得到了农民军留下的上百万两银子,而且晋商十二家也和他有了共同的厉害关系,不要小瞧这年头的商人,南方是无徽不成镇,北方则是无晋不成商了,在河南大大小小的主要城市,不光能看到盟友的商号,甚至经常能碰到加多宝自己的货站,走哪儿都有带路党,要补给大军,花钱买就是了。
甚至有时候乞活军都会跟地方守军买卖东西与其他的农民军腥风血雨相比,乞活军过的真是太舒坦了点。
只不过宋青书过的可不太如意,他的目标是大别山,徽州,可为了对付闯王高迎祥,先后汇聚的朝廷十几万大军把河南边境堵的死死的,居然连他都晃悠不进去了。
后世哪怕二十一世纪,大别山都是贫困县聚集的地方,山里的扶贫工作让几代人叫苦,这年头,更是官府防守薄弱的地方,这地方对哪路农民军来说都是个死地,因为劫掠不到足够的粮食,可对于携带高产作物的乞活军来说,却能活跃的如鱼得水。
而且沟通了徽商,日子可就活了,奈何,眼睁睁看着,就是过不去!
崇祯七年三月就出的山西,刚好赶上四月份被逼无奈的崇祯帝设立了五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