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259章

明末乞活-第259章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等宋青书后悔多久,订单一笔笔的下,十月,十一月他就变得超级忙碌了起开,扩大成衣局,给纺织局添加机器,还有肥皂的脱销让代县种猪都差不点没变腊肉全挂墙上,逼急了的宋青书又把原本打算用来吃的花生全都榨油,然后用花生油来充数了。

    崇祯五年十一月十五,鞭炮噼噼啪啪的在滹沱河畔响了起来,一间颇为大的作坊挂满了红色的绸子,五十多个代县豪强还有士人之家亦是胸口挂着大红花,一个个神清气爽的不断对着前来道贺的其他乡绅抱着拳。

    这阵子商贸来的太兴盛了,宋青书把那些难民中都抽调了五千多能用的,分调进了各个工坊里,还是有些不够用,并且看着的代县豪强亦是开始眼红,考虑了下,宋青书干脆拉他们入股,今个,就是加多宝商号下属的滹沱纺织场正式开业的日子。

    各村各寨冬天在家猫冬的农民都被拉了出来,一个纺织场足足弄了一千多个男工,三千多女工,这个时代男女大防还是要讲,为了不给人落下口实,男工场放在了河东岸,女工场则是放在了河西岸。

    季小胖子引头,几家豪强一共筹了五千两银子,加上宋青书参股的五千两,这滹沱河纺织场一年的产能亦是相当可观的,要是一切顺利,照这几个月的趋势,头一年就能收回成本了。

    刚刚挺过了大灾,如今又有一条金光四射的发财路子,门口季小胖子领着那五十多个小股东还真是红光满面,不断地迎送来宾,可作为大股东,宋青书却没出席开业仪式。

    今个还没有上工,整个偌大的工厂里空空荡荡的,取暖的路子也没烧,弄的阴冷阴冷的,一个个棉纺织机都是元代黄道婆时候就没变过的老家伙事,而且还是赶工出来的,整个车间里都是一股油漆味,到现在缝纫机还没被鼓捣出来,缝合还要靠手工针线。

    可就这么个落后的工场,领着孙传庭,一路走来,宋青书依旧看的津津有味,仿佛看着秋收的麦田一样,充满了茵茵的希望。

    对这些,孙传庭明显是兴趣乏乏,冷着一张脸跟着宋青书走着,他那嘴依旧嘟囔个没完。

    “大帅,绫罗绸缎,饥不当食,金玉满堂,寒不庇体!听说您打算明年用两百顷地去种棉花,末将还是以为大大的不值,这年头,粮食才是根本,有了粮食,人心才不慌,您看,是不是把工坊缩减点规模?”

    “缩?”

    听着,宋青书忍不住大笑起来。

    “咱们又不缺牲畜,两人两牛,一天就能出六十亩地,耕完整个代县,三万人足够了!如今是代县十万人都扑在地里,多打出来那点粮食还不够一万人的!”

    “天下为什么苦耕地不足,因为除了耕田也没有其他的职业可供选择!本帅现在做的,就是给那些失地的流民增添一条路!只要创造出足够的就业机会,没地的人也有买卖粮食,还怕天下动荡吗?”

    明末的江南为什么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因为出现了集中劳动的丝绸纺织工坊,可是看看晋商干了什么,的确是发达的商业流通,从江南贩运茶饼一直到俄罗斯,又垄断了票号产业,可晋商的生产根本,还是落后的小作坊自然经济,遇到工业革命后西方隆隆的大机器,自然败得一塌糊涂。

    如今,宋青书就是在培养晋商中的轻工业资产阶级,外面傻乎乎的五十来个豪绅根本不知道,他们迈出的这一步究竟有多大意义。

    孙传庭明显还是有些不服气,可就在他还要争辩的时候,外头,那个身高两米多魁梧的原平饥民首领袁宗第忽然闷头从外头进了来。

    “大帅,那边有动静了!”


………………………………

第二百八十五章。械斗

   

    

 

    
    

  

   

    代县开始过上了好日子,临近的原平亦是有了赈灾物资,开始一点点回复生机,看上去似乎就天下太平了,然而,这毕竟是一个王朝的末世时代,挨着代县东北的繁峙,依旧笼罩在一片黑暗当中。

    这儿也算是过去阔过了,繁峙处在北岳衡山还有佛教名山五台山的包裹之间,外有高山险阻,内还有滹沱河平原,当年杨家将曾经在这儿与辽军生死大战过,后世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亦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后世,凭着平型关一日游,这儿的经济都发展的相当不错,可如今,跟着普世规则一样,繁峙也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中。

    土地高度集中就不用说了,富有的土地一个村子都装不下,得连着两三个村子,穷的却是连房子都住不起,寒冬腊月缩到牲口棚里,人穷到一定境界,又闹出了响马盗,隔三差五的打家劫舍。最近又闹出了瘟疫,死的人海了去了,天天县城一大早就组织人往外抬尸体,整个街整个街的消失,几个大坑都填满了。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疫病又是让不少中产阶级也跟着破产,穷困潦倒的人愈发的多,积累的矛盾亦是如同一个大火药桶那样,随时一点就着。

    这种社会危机,要么如同炸弹一样,一个导火索过去就会轰然炸开,失控的农民抛弃了一切封建束缚,前赴后继的扑向地主阶级,就如同现在山西许多地方那样,晋人已经成为了农民起义的主体,在各地与官府地主武装展开血腥的厮杀。

    要么,却以另一种形式,大炮一样爆发到别人身上,大明朝崇祯五年十一月中的繁峙县就是这样。

    “看到没有,对面那些灯火!”

    多达上万繁峙的宗族壮年扛着锄头,榔头,甚至主妇拎着菜刀,所有的共同点就是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愤怒,还有着一种浓郁的嫉妒。

    站在小山坡上,领头的十几个愤怒的老青年亦是满脸严峻的站在那儿,尤其前面那个穿着丝绸的老胖子,那张脸都涨得通红,脑门上如同无数只蚯蚓爬来爬去那样,声情并茂,嘶声竭力的嘶吼着。

    “凭什么他们代县人过的越来越好?凭什么咱们这儿瘟疫天天死人,他们那就不死人,老夫告诉你们,他们使了蛊做了法了!把霉头都转到咱繁峙人脑袋上,把祥运都弄到自己身上去,看他们现在赚的那么多钱,本来都该使咱繁峙人的!”

    这理由够扯淡的了,不过这个封建迷信时代,还真有人信,不光是信,而且是信到了骨子里,随着那老胖子振臂一呼,大声的喝问:“咱们该怎么办?”下面一万多附近村里穷的掉底儿的一起嘶声力竭的举着家伙怒吼了起来。

    “打过去!”

    “跟这帮妖人拼了!”

    “杀到代县,泼黑狗血破了他们的妖法!”

    真叫群情激奋,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破坏欲,反正做点什么,都比如今挨饿,等死的局面好,眼看着忽悠起来的群情激奋,这老家伙又是猛地向前一挥他那萝卜手。

    “走!打将过去!”

    华夏的宗族械斗可从来都是源远流长,甚至其凶狠,惨烈程度不比对外作战轻多少,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弄的战国商鞅变法时候,就曾格外下令,禁止私斗,违令者斩!

    不过秦国有十二军功等爵制,能以对外战争来创造利益,刺激国民,后世的历朝历代可没那么公平而言,这私斗自然是屡禁不止,尤其到了王朝末期,为了争水源争田地争面子,乡绅为了转移贫富不均底下佃农对自己的仇恨,私斗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据说戚继光的戚家军,就是因为一次他路过义乌,眼见义乌矿徒为了争矿,而与邻县爆发了大规模的械斗,这才拍着脑袋在义乌招募起了他日后天下闻名的大军来,这场械斗可足足持续了四个多月,双方出动三万多人次,斗死两千六百多,可见其惨烈。

    这个时代的繁峙人不知道照比义乌矿徒如何,反正今晚他们是够勇猛了,这头,临近的繁峙的祝家庄才刚刚结束了白天辛勤的劳作不久,村民们才刚刚睡下,这无数的火把就杀上门来了,失控的繁峙宗族叫骂着冲进了村子,挨家挨户的轮起锄头就是个砸,到处都可以听到乒乒乓乓的破碎声,还有本地村民被打的惨叫声。

    光着一只脚丫子,从第三房小妾的怀里爬出来,这祝老爷踉踉跄跄摸着黑自个淘了出去。

    “不好了不好了!”

    白天滹沱河纺织场才刚开业,乡人好热闹,不少带礼物过来祝贺的豪强世家晚上都留在了这儿,这季小胖子还请来了据说是大同的晋剧名角儿,正在那咿咿呀呀的唱着戏,大家吃着村宴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冷不防一个胖子邋邋遢遢光着一只脚跳上来,站在戏台子上把人家名角都给挤一边去,还乱叫着,顿时引起了底下乡绅厌烦的一阵嗡嗡声。

    “这哪儿来的叫花子搅场?没看咱县里刘爷都在吗?”有人当即不满的叫嚷出来,巧的是这季小胖子和这祝老爷还认识,还有些过节,听着那些乡绅恼火的议论纷纷着,他也是幸灾乐祸的大叫着。

    “这不是咱们祝爷吗?不在你那新娶的名花怀里困大觉,怎么这么有兴致跑咱们这儿抢戏来了?”

    “哎呀,你们还有心听戏!”这祝老爷还真是火烧霉头,跳着脚悲催的叫嚷着:“繁峙那些穷鬼疯子都打到咱代县头上了,用不了多久,他们也得砸了你这破场子!”

    “忽悠谁呢?这还没开春呢!又不是抢水源?”季小胖子又是不屑的哼哼着,听的那祝老爷更加着急,一只手啪啪的拍着自己肥脸叫嚷着。

    “要不真打上门来了,咱老祝至于光个脚丫子大晚上跑过来让你们寒碜吗?快叫人吧!一会来不及了!”

    这下,底下那些士绅还真是都变了脸色,有人急急匆匆就往外走,季小胖子愣了好一会,亦是恨声狠狠地吐了口唾沫。

    “他娘的,今年开春时候,那帮繁峙的穷酸挨棒子没挨够,今个居然又发神经打过来了,真是茅坑里点灯笼,找死啊?”

    “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