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明1368 >

第66章

大明1368-第66章

小说: 大明1368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择东的眼睛一下就放光了,再打开信封,取出信件出来一看,激动的苏大哥忍不住在晓七儿的额头上狠狠地亲上一口,之后还完全不顾晓七儿涨红了的脸,大声笑道:“嘿嘿,我就知道这件事情派徐老爷子等人去,准成!”

    晓七儿也被苏择东的高兴劲给感染了,暖过了神来便娇滴滴地问道:“这……这信里边到底写了什么啊?苏大哥……不是怎么识得这些字吗?”

    苏择东知道晓七儿的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自己起初刚魂穿到苏三两身上的时候,的确不懂得古人写的字,毕竟在后世中多用简体字,而繁体字也要多看几眼,更别说是在元末了,虽然都是楷书,但写的人不一样,就不一定看得懂!

    像刘振明和程泽亨写的楷书,他苏择东怎么的就是看不懂,但晓七儿就看得懂,徐老爷子的字之所以能看得懂,重点还是看多了,看的数量多了,就什么鸟都有了,便能知道大概的意思。

    就算有几个字实在难看,苏择东也能像写英语试卷的完形填空一样,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个字的真正含义并读顺。

    这些都是文科生的技巧,也是通用的办法,在学校里边呆了十多年的苏择东还是能融会贯通的。

    苏择东没有立即回答晓七儿的提问,而是先点点头,再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那封信后才说道:“这信上说啊,他们已经成功地进入大都的郊区,并在那里住下,只要时间一到,徐老爷子就会亲自组织明教中人散播消息。”

    “他还在信中要求了,要我们的铜、银最好尽快赶制,因为他这一路上看过去,这天下的起义军的很多首领都意识到铸就钱银的问题。”

    “北方则是以刘福通、韩山童等人为首的红巾军,各路的头领纷争称霸,但被帖木儿收拾得多,战局也一片混论!”

    在信封中,徐老爷子也详细描述了北方的起义军被杀得尸横遍野的场景,很是触目惊心,并且希望,苏择东真的有担当,作为官员也好,聚义堂的堂主也好,真正地能造福一方的百姓。‘

    苏择东看玩徐老爷子的信后很是感叹,他既然写了北方的战局多么地恶劣,却对他们如何地度过只字未提,并且还时时刻刻挂念着自己的执政方针和处事的方式,不可谓不是一个心系苍生与民族的老者、智者,有道德的人。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由于脱脱是拉了全国各个行省的兵力,从后世的西藏地区也征调了一大批的兵力前来,而高邮城中盐民义军十几万人的队伍,打到只剩下几千人。

    粮食越来越少,弓箭等守城的器械使用殆尽,旷日持久的战事使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歧,一方将领主张投降元军,而另一方则是主张坚守。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苏择东还真想给张士诚点个赞,授予一个英雄勋章,在民族大灾大难要降临在自己头上的时候,气度便变得凛然拉,不再贪生怕死了,做出了永不妥协的声势,就是不投降!

    所以,幸运光环便真的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决议,成功地避免了红巾军领袖芝麻李在至正十二年八月的时候,脱脱率军攻打徐州芝麻李的红巾军。

    在破城之后,脱脱玩的还是蒙古人的老把戏,为了震慑全国各地的起义军,在徐州进行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而这位红巾军的领袖的起义生涯便就此告一段落,罹难而终。

    且张士诚用士兵们的生命换了宝贵的机会取得了胜利之后,他也变青云直上地拿下了江浙行省的不少富饶之地,随后不知道为何,被幸运光环的照耀之下仍变成了史书上写的荒淫之徒!

    苏择东不想深究那么多,反正他清楚,现在的自己得势有权,不过就是张士诚玩弄权术的小把戏,等自己没有用了,他所信赖的将领们又会重新得宠,吕珍等人才是他夺取土地成为大财主的最忠实的棋子呢!

    苏择东已经打算好了,等自己帮张士诚弄完这一仗之后,就乘势急流勇退,再另外寻得一个好去处。

    当然,在此之前还需要帮高邮城里边的百姓们把大的毒瘤都去除洛,即项锋及其党羽绝对留不得,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只有稳扎稳打,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接下来的便是等待机遇,或者说是等待对手犯错误。

    “你们这是在说什么呢?这么高兴?有没有在背后说我这长者的坏话啊?给别被我抓到了,定然会跟你们好好的说道说道,这话可放在前面哈,到时候可别说我没跟你说过,受不了了!”

    就在苏择东和晓七儿嬉笑着的时候,宋此文便从村里边赶回来后,便立即来到了会议厅,见有笑声便猜到,能在这个时候逗乐苏堂主的也就只有晓七儿了。

    苏择东知道对方这是在开玩笑,宋此文说话的时候面容上还带着笑容,但他却不知道如何回复,毕竟二人的年纪无论是现实还是魂穿都还有一大段距离,若是不识抬举地也开起不合适的玩笑,断然不行。

    只是宋此文既然能从老土、古板、一个筋的形象转换成这样也的确是可喜的事情了,则苏择东和晓七儿都适时地收起了笑容,对坏话一说简单的敷衍了两句后便二人方才正在交谈着的两件事告知他。

    宋此文得知这两件事情后也更加的高兴了,随后便从衣袋中拿出一份账目薄,说道:“这是我让牛家村的王大贵那个大侄子做的,上边可是清楚地记录着牛家村、赵家村和胡家村等东振公司收购的六个村子的今年粮食收成情况。”

    说着,宋此文边将这本崭新的账目薄递交到苏择东的手上后,又从衣袋中拿出了一小本泛黄的账目薄,说这是城西的刘家村、上岗村等五个新入东振公司的村子这几个月的粮食收成情况。

    苏择东皱着眉头快速地翻阅了崭新的账目薄,看完后又赶紧拿过放在了桌子上的泛黄的账目薄,这两本记载收入、损失等方式较为不同,数目的日期跨度也大有不同,所以第二本看得比较慢了,一些疑惑也比较多。

    第一本,由于是王大贵的二十多岁的侄子做的,所以笔墨清晰,记账方式明显是跟上过学的先生学过的,很有章法,反观这第二本就难入大雅之堂了,首先这个字就差,排序混乱,甚至还出现漏记与错记,牛头不对马嘴的。

    见苏择东两本都读完后,宋此文才说道:“第二本的记载问题多,写的文字也不好看,这我知道;不过从两本的收成来开,尽管上半年出现了大旱、鼠疫等,但在这山水富饶的高邮、江浙行省,农业恢复的速度也快,不打紧。”

    这个是实话的,要不然张士诚也不会采取他的“蜗居”政策,打下了物资丰富、水流充足、土地有肥沃的江浙行省这片大好江山后就停下手来,或许是他手下的人不让他打,也有可能是他的妻妾们不希望他去打,反正后边朱重八打胜之后就没有让张士诚好过。

 第八十七章:教育输出问题

    苏择东认为,张士诚这点预见能力都没有,那他还当什么主子打什么江山,倒不如好好的卖他的私盐不是?其他的起义军都还在外边搞创业,就他个自立为王的搞独特,死了几个兄弟,失了几座城池就被打怂了?享受最后的余辉?

    如果是这样的话,当初的张士诚,没有必要守住高邮城;日后的张士诚,也不会是为了成就朱重八而存在的角色,这一点是史书上没有记载,却毋庸置疑的道理。

    高兴于农民们的收成涨了之后,宋此文也就西城区的各个村落缺少人才,文化素质较低、民风较为野蛮等问题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按照宋此文的概括,各个村落之所以会出现现在这种局面,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在现有的封建土地制度下,就算其曾被蒙古人弄得一团糟了,却其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去保留下来。

    而且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世代以农业为生的各个村落中,他们由于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所生的历史朝代的束缚,则多数人仍是一生中都土地上。

    这人一旦被某种物质束缚了,自己却最终没有力量就只能选择了妥协,一旦妥协了,便就会造成一个村落、一个城池、一个国家的长期甚至是世代的思想落后、生活拮据,家家户户的人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一个村里边;

    其目的就是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着日子,没有再多的追求,西城的村落的民风较为彪悍的原因其实还是高邮城的西城贫富差距较其他城区,这西街有很多大官、富人,而更多的则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老百姓。

    一旦他们的切身利益被激化了,出现像项锋这样的人渣败类的话,他们手上拿着的工具也是就算是百来年内不烂、不更换的,也会拿起来捍卫他们自己的土地和利益。

    更何况前段日子,东振公司不是在东街卖了质量好、价格便宜的铁农具了吗!反正项锋吞了北城的大部分农民的利益,以及南城、东城的乡村农民小部分人的利益,却一直吞不下西城郊区、乡村农民的利益。

    反倒是东振公司在贩卖铁农具的时候,在他们的心中无形中树立了口碑,要不然东振公司接受了西城的几个村落的农业发展的项目后,仍然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不能怪村民怪百姓,非要责怪就要怪当管的那些人,得权得势的那些人,即要管也只能管东振官,怪三司使,怪苏择东自己没有抓好这村民们的素质文化建设,没有做出实际,提高西城的农业产量!

    苏择东对宋此文的看法表示很赞同,这的确是东振公司现在很缺乏的教育输出的问题,但目前还是没有能力改变的。

    苏择东希望的是自己在忙完高邮城守住了之后,乘着职权还在手上,能够真正地帮高邮城的村民们,提高粮食的产量,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注重他们的道德水平培养。

    现在能做的事情也只有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