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相公-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的军人不是游戏角色,他们升不了级,毕竟身体素质摆在那里,提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而且古语有云,叫做“穷文富武”,大唐注定不可能拿出多少钱来培养他们,所以就剩下提升装备这一条路可走了。
在这个时代,军人的装备无非就是两种,武器和防具,因为战马也是武器的一种,骑兵冲锋过去的时候,被骑兵砍死的人,一般都没有被战马踩死的多。
这已经属于深入人心的作战方式了,但是郑子文却不这样想。
特别是这一次大唐对西域三十六国的战争,让郑子文看到了大唐军队的劣势。
步兵速度慢,而且死亡率高,弓兵缺乏防护和近战能力,一旦被人围了基本上有死无生。
而骑兵虽然能打能跑,但一旦对方人数太多,也容易被人家用人海战术堆死,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命可不值钱。
但是郑子文却认为人命非常值钱,不是因为他妇人之仁,而是因为没有人口,一切强国之路都是空谈。
当初郑子文就很喜欢玩战略争霸游戏,他和很多人的打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内发展经济和科技,对外进行战争掠夺,用大量的资源堆出一个强国来。
如今他也打算把这样方法用在大唐上面,幸运的是大唐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和一大批的能臣武将,可以很大程度的帮助他实现这个计划。
来到大唐之后,让郑子文非常用心的也只有两个计划而已,第一个就是当初他的“土豪计划”,如今这个计划已经成功了,作为中山国公的他,拥有良田千亩,食邑千户。
既然第一个计划已经实现了,那么现在郑子文就开始实行第二个计划了,他将这个计划命名为“军事强国计划”。
郑子文很清楚,现在的他已经把根深深在扎在大唐这块土地上了,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郑子文也希望大唐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强盛。
那么,既然要实现自己的军事强国计划,首先就需要士兵,而且还是想要强大勇猛的士兵,这个时代的战争,就是那种“以人为本”的战争。
既然知道这一点,郑子文就不能让李世民把十年来好不容易攒下的人口给败光了。
按照郑子文的思路,那就战需要打,但是要尽量避免战争带来的人口损耗,尽量避免士兵在战争中的伤亡。
可能在很多将领看来,郑子文的这个想法不切实际,但是郑子文自己却知道是可行的。
虽然论谋略他比不过大唐绝大部分的将领,但是论见识,他敢说大唐没有人比得过他。
要知道,郑子文可是来自一千多年以后的信息大爆炸时代,从见多识广这一点,他足以碾压大唐任何一个人!
在大唐结束了对西域三十六国的战争之后,郑子文一回到长安就开始考虑以少胜多的方案,用了三天的时间,他终于把这个方案考虑周全了。
在郑子文的认识中,要说自唐往后的几个朝代里,军事最强大的时代,莫过于元朝初期了。
元朝刚刚崛起那时,可以说是势不可挡,逮谁就虐谁,征服之路浩浩荡荡,直接就把欧亚大陆都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
但古话说得好,没有马上打天下,但是却不能马上治理天下,而且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们老大挂了之后,这个统治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
元朝虽然灭亡了,但郑子文却从元朝的征服之路中看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东西——那个以少胜多的战术。
很多人都知道,在那个时代,元朝的国力并不算强盛,元朝之所以能征服那么多国家,而是他们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战争策略——游击!
说到游击,就得说说元朝的兵种了。
元朝的主要兵种是弓骑兵,这些弓骑兵可以说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的武器都是一石左右的硬角弓,弓马娴熟的他们,在对敌的时候,可以在交战之前就用手里的弓箭给对方造成很大的伤害。
几万人的弓骑兵,如果遇到的是比自己人少的对手,恐怕只需要一两轮箭雨,就能把对方送回老家去,就算遇到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也有一战之力。
当然,他们也会遇到比自己多几倍的敌人,这时候弓骑兵的特性就出来了,那就是可以打也可以跑。
对于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元朝的弓骑兵一般都是先放箭射他们,等他们靠近了,就拉开距离,然后再射他们。
如果对方是骑兵,那么元朝的弓骑兵就会直接跑路了,如果对方追上来,然后就边跑边回过头射他们,如果他们不追,就停下来射他们,如果他们跑了,就追上去射他们。
总之,当时元朝之所以能打败那么多国家,用的就是这个字——射!
而元朝弓骑兵所使用的硬角弓的射程远,威力大,往往是对方的弓手还没有进入射程,元朝的弓骑兵都开始射了。
这些元朝弓骑兵的士兵都会在轻甲外面披上一件丝质斗篷,可以有效的防御那些因为射程不足而威力大减的箭雨。
这样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我能射你,但你却射不了我,既能有效的杀伤对方,自己却没有多少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的弓骑兵自然越战越猛。
有时候郑子文都会恶意的想,元朝的寿命之所以那么短,就是因为前期射多了,所以后来都虚脱了。
尽管如此,却不妨碍郑子文那它来进行学习,用元朝的经验来武装大唐。
大唐的骑兵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别说弓马娴熟了,能在胳膊底下夹着一根长枪往前冲就算是合格的骑兵了,所以完全照搬元朝的经验是不行的。
但这并不能难倒郑子文,经验不足,可以用装备来补嘛!
大唐出不了弓骑兵,李世民和郑子文也没那个闲情雅致,用十几二年的时间来从小培养一批弓骑兵出来,所以郑子文提出了另外一个设想。
那就是弩骑兵。
弩比弓更容易掌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可以射得准,而且最重要的是,弩的威力非常大!
曾经有人测试过,一把复合硬弩的威力,在五十米之内,相当于一把五四手枪!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样的弩很重,想要拉开想要加装滑轮组,否则一般人是绝对拉不开的。
当然,这个问题就更难不倒郑子文了,因为他一开始就已经把这个问题想好了。
“不就是一个滑轮组吗?老子造不出强迫,也弄不出玻璃,但是弄个滑轮组却是没有问题的,再次感谢中学的物理老师,哈哈哈哈。”
为了说法李世民,郑子文不但把弩骑兵的设想都写在了奏折上,甚至连当初蒙元的打发都写在了奏折上,让李世民越看越惊喜,最后甚至忍不住拍案叫绝。
“好!好一个游击战,好一个游击四十六字策略,没想到朕还是低估了郑子文这小子!”
。。。
第4卷太师之路第三百五十三章兵法家和诗人
?早在十几年以前,郑子文在崔府给只有五六岁的崔茵茵讲三十六计的故事时,崔茵茵的母亲崔卢氏就已经把郑子文当懂兵法的人了。
要是不懂兵法,怎么可能这样深入浅出的把兵法当成故事讲给一个孩子听,甚至还让她听懂了。
当程咬金从崔府里得到的那份不完整的《三十六计》书稿,他也把郑子文当成了一个懂兵法的人。
而李世民先是从程咬金那里得到了这份稿子,而当郑子文做了太子太师之后,又从他那里听完了《三国演义》,并且还从《三国演义》里把这份三十计给补齐了。
此时在李世民的心里,郑子文已经不是懂兵法的人了,而是一个有一定水准的兵法家!
所以在后来大唐对高丽正式开战之后,李世民才会把郑子文带上。
结果当然是令李世民满意的,因为郑子文识破了泉盖苏文的计策,免去了大唐在作战上的巨大失误,保住了大唐的胜利果实。
其实郑子文也是占了见识广博的优势,因为他知道泉盖苏文是个硬茬,所以也加倍小心,像防贼似的防着泉盖苏文,如果李绩等人也知道这一点,这个功劳也就没郑子文什么事了。
而这一场战争,也正式铭定了郑子文的“文武全才”之名,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会这么大方的给了他一个国公的位置。
毫无疑问,李世民对郑子文是十分看重的,所以对待郑子文的奏折也会更加用心的去看,同时去考虑这个可行性。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郑子文的策略完全是有理有据,因为他借鉴的可都是名人!
首先弩骑兵借鉴的是横扫欧亚大陆的元朝弓骑兵,而战略却选择了十九世纪末那位伟人的战略——游击战。
此时的李世民就被这个战略所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一边捧着奏折,一边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他一边念一边回味,最好更是兴奋的满脸通红!
到了最好,他甚至开始亲自动笔把这四十六个字抄下来,然后贴身放好,而郑子文的那份奏折则被他扔到火盆里付之一炬。
“此等绝妙兵法,万万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立刻写了一份密旨,然后交给了刘炳,让他火速去追郑子文,并向他传达这个旨意。
看着李世民挺着急的样子,刘炳也不敢耽搁,拿上密旨一溜小跑的就出了皇宫,去追郑子文去了。
郑子文离开长安的时候是早上,不过他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而刘炳虽然是下午才出发的,但却是快马加鞭的追,所以在天黑之前,刘炳就在京兆府外追到了郑子文。
当他看到郑子文的时候,顿时就激动的喊了起来。
“太师,太师大人等一等!”
听到了这个声音,郑子文顿时停下了马,然后回头看去,这一看之下,顿时笑了起来。
“哎,这是老刘吗?你怎么知道我回去准备阉小猪的,哎呀,你来得真的太好了!”
“呃……”
刘炳一听,一惊之下差点从马上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