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93章

汉儿不为奴-第93章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月以来,吴进忠已是数次派兵出城进剿附近山中的土匪和明军残部,就是这圭峰山也派兵来过两次,不过每次刚刚进山,那些土匪要么就远远躲进山中,要么就是化整为零藏起来,就是没几个敢和清兵一较高下的。一些明军残兵则是沿着西江和谭江活动,新建的广州水师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江那么长,谁知道这些残兵躲在哪边。就算知道,等水师赶过来,这些残兵也早跑了,岸上方圆百里可以说都没有什么人烟了,没有了那些里正保长向清军通风报信,哪里找得到这些残兵的踪影。
  好在吴进忠派兵出城剿匪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保境安民,广州那边也没有让其肃清地方,所以他不需要和上面有什么交待,派兵出城只是震摄一下那些土匪和明军残兵,让他们离新会远些,若是能够有些缴获更好。至于土匪们躲哪,藏哪,吴总兵根本就不关心,在他看来,这些人根本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现在官军不过是顾不上他们,真要是想剿了他们就跟捏死蚂蚁一般简单。
  新会城对于广东清军的意义和新会百姓对于广东清军的意义根本不能相提,休说眼下的新会境内根本没有什么百姓,就是有百姓,清军也不会去理会他们是不是饱受匪患,只要新会城在清军手中,吴进忠就能踏踏实实睡觉,百姓的死活与他何干?这城中的百姓他吃得还少吗!
  这一回要不是太平军后营突然来到新会境内,且人数比新会守军和幸存百姓都多,对新会城造成了自李定国大军撤走后的最大威胁,一直在城中忙着和新纳的两房小妾快活的吴总兵也不会亲自率兵出城进剿。
  探子来报讯时,吴进忠还不相信有这么一支人数众多的兵马出现在新会境内,因为前面的肇庆、罗定、雷州并没有相关军情传来,这么一支人马又是从哪飞过来的!等到他亲自带人察探后方确信眼前黑压压一片、看不到头的人马真是冲新会来的。
  起初,吴进忠还以为这是李定国的兵马又杀过来,吓得险些要向广州发去求援急报,后来才发现这不过是一支打着明军旗号的土匪流寇,人数是很多,可多是老弱妇孺,内中能战的兵丁看起来怕是连千人都没有。
  人多兵少,吴总兵自然就松了口气,这支打着明军旗号的队伍也自然成了吴总兵眼中的肥羊,至于这支人马为何从新兴那里过来,又是如何避过肇庆清军跑到这里来,来的目的又是什么,吴总兵都不关心,他只知道绝不能让这支队伍从他眼皮底下跑了,更不能让他们对新兴城造成什么麻烦。
  平南王刚刚向朝廷举荐自己出任广东总督,在这个节骨眼上,吴进忠不敢出一点纰漏,虽说有平南王保举,可广东总督李率泰却并不满意平南王的保举,而且对他这个非旗人很有成见,认为广东提督应该由旗人出任,而不是由一个曾当过流贼的降将出任。为了以示自己并不是针对平、靖二藩,李率泰更是将李成栋的教训搬出来,再三强调广东提督绝不能由流贼出身的降将担任,就是不由旗人担任,也应由那些明军出身的绿营将领出任,如此才是稳妥之策。
  听到风声的吴进忠自然大为恼火:李成栋那反贼能和我比!我对大清忠心耿耿!我对大清忠心耿耿!
  恼火归恼火,可吴进忠却拿这个皇亲总督大人没办法,所幸平南王和靖南王都对李率泰不满,靖南王更是答应和平南王一起保荐他吴进忠出任广东提督,因此吴进忠倒也不担心李率泰会坏了自己的前程。有两位王爷联名保举,朝廷再看不上他吴进忠总要卖两位藩王一个面子吧。
  在升任广东提督的圣旨到来之前,吴进忠必须要迅速解决出现在新会境内这支人数上万的队伍,免得总督衙门借此发挥,凭白让自己的前程多出变数。不过他没想到这支队伍竟然这么难打,重重包围之下仍让他们冲到山里占了玉台寺附近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对清军造成不少伤亡。无奈之下吴进忠只能采取围势,企图用时间来解决战斗,结果正磕睡时有人送来忱头,栖林和尚指点的那条小道一下就让吴进忠看到了不用再耗下去,而是一举就能灭贼的可能。
  ……
  夜已很深,吴进忠仍是一身甲衣的立在帐前,身后,一众军官和亲兵俱是全身披挂,神情穆然的看着山上。
  各处军营中同样也是无人入眠,汉军旗、绿营兵披甲的披甲、擦拭兵器的兵器,一切准备只为等待山上的讯号。
  为了迷惑山上的太平军,吴进忠已经下令严禁全营喧哗,更禁任何人走动,除例行巡逻的的士兵外,其余人都呆在帐中等侯,以此掩盖全军正在做进攻准备的迹象。
  清军的假象做得十分成功,山上的太平军并没有发现清营中的不对,除了警戒的士兵,大多数人已进入梦乡。清军连续数日没有进攻,让营中老小都有些放松,均以为今夜清军也不会发起进攻。
  玉台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一下涌进数千人,寺中明显拥挤不堪。平日供香客居住的知客房都被女人和孩子住满,老人们则住在各处佛殿中,大雄宝殿除了关着寺中那百多名僧人,更是住了三四百老弱,白天还好些,晚上睡觉时都是人挨着人,头靠脚。殿内的气味更是熏得人想吐,老和尚栖林最是受不得这味,可也只能忍着,盼着大清兵赶紧杀上山来把这些该死的土匪和刁民全送进地狱。
  前些日子被清军所杀的营民尸体都在山下,这会都被清军掩埋了,否则烈日之下必生疫病。清军也是人,疫病一起,他们同样也会染上,故而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要收尸。
  撤往玉台寺时,赵四海率人抢回了一些受伤的营民,尸体却是没法抢了,在山上抵御清军进攻时,又死伤了数百男人。死了的都抬去埋了,没死的却是受了大罪,被用作临时安置伤员的天王殿里哀号一片,但凡听见那些伤员哀号的人莫不心碎,心碎同时更是恐惧,唯恐撑不到援军到来。
  赵四海曾要下狠心将伤员全部处死,免得他们在那动摇军心,可宋襄公坚绝不同意,他道我们已是绝境,全营上下皆知事态,这会大伙都是抱成一团,存了万分之一希望和清军死耗,你这会若是将伤员处死,他们作何想?当日周千户又是如何对他们许诺!真要做了,只怕不用清军来攻,我们自个就要亡了。
  想到周士相对入营的军士和老弱做出的“伤了我们给治,死了我们给埋的”承诺,赵四海便打消了这个疯狂念头。连续几天赵四海都坚守在一线,这会熬得是两眼通红,可却不敢松懈半刻,旁人能去睡,他不能,因为他清楚,他这个试百户眼下不仅是手下士兵和保安队员、库军的支撑,更是那些老弱妇孺的支撑,他若撑不住,大伙便谁也撑不住了。
  守到现在,后营还能牢牢占据玉台寺,不是靠得营兵们如何勇猛,而是靠得大伙团结一心,靠得是那口不想死的心气。这口心气若不在,这山上的人便没一个在了。
  唉,也不知千户大人这会到了哪里?
  实在有些疲倦的赵四海将刀轻轻解下放在腿上,靠着一块石碑上闭上双目,他实在是累了。
  山下,依旧是黑洞洞一片,远远能看见清军营中生起的篝火。


第128章 后山
  “快,前面的再快些,再快些!”
  “手脚都利索些,马上就要爬上去了,都加把劲,磨蹭蹭的是不是不想要功劳了!”
  玉台寺后山的陡硝山林中,200名清兵正吃力的向上攀爬着,最前面的是口中含着刀的150名绿营兵,紧跟着的则是背上负着铳的50名汉军旗兵。陡硝的山石实在是难爬,虽然隐隐是有那么一条道在,可摸黑走在上面还是太过危险,好几次都有清兵失足险些滑落下山。
  一个旗兵更是倒霉的一脚踏上一条盘在那的乌蛇,要不是边上的同伴看着不对,及时拿刀砸了过去,恐怕他这条命多半就要扔在这里,饶是如此,也把这旗兵吓得够呛,事后后背冰凉一片。
  指挥这些清兵的是镶蓝汉军旗佐领苏献亭,此人是平南王尚可喜从辽东带来的亲信包衣,奉尚可喜之命留在新会统领驻守旗兵。吴进忠选将奇袭,苏献亭自请为将,吴进忠知他是想争功,但想有和尚带路,又是深夜奇袭,所选旗兵、营兵又皆是悍勇死士,断无失败道理,故而也就允了。
  玉台寺后山这条小道乃是元末时寺内僧众为避兵灾而建,两百多年过去,知道这条小道的僧人已经不多,附近山民更是不知,栖林老和尚也是当年从前任主持口中方得知山后有这么一条下山的小道,不曾想,当初并不放在心上这条小道如今却派上了用场。
  替栖林送信的小和尚叫玉机,幼时便被僧人带入寺中,不知籍贯何处,也不知父母是谁。因其长得清秀,人也机灵,便被栖林和尚收在身边亲自教导,这一回更是担任了救师傅他老人家出苦海的重要角色。
  “将军,越过前面那两块大石头就到山顶了!”
  玉机年纪毕竟小,先前下山时不觉怎样,这次上山带路却是累得直喘粗气,不过再看到前方十几尺外的两座巨石后,他长长的松了口气。
  听小和尚说快要到山顶了,苏献亭大喜,爬了一个多时辰,他也是吃力无比,不过想到即将到手的大功,再苦再累也都值了。心下狂喜的同时就让玉机呆在这里不必上去,免得到时和贼兵打将起来,刀枪无眼伤了这乖巧的小和尚。
  “还请将军一定要救出我师傅他老人家,一定要救出……”玉机念念不忘请苏献亭一定要救出他师傅。
  “小和尚放心吧,本将军定让你师徒重见。”
  小和尚的师徒情深让苏献亭深为感动,轻笑一声应了下来,随后便不再理会玉机,而是朝手下低声喝了一句,尔后便按刀向上爬去,很快消失在玉机眼前。
  “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南无阿弥托佛!……”
  玉机轻诵一声佛号,立在那里一脸期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