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第7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续3次“查勘使团”延续4年之久,给朝鲜王廷极大的震撼和压力,朝鲜反清派势力遭到沉重打击。朝鲜以金尚宪为代表的“义理派”或被拘押沈阳或被流放边地,反清势力被驱逐出朝鲜王廷,可以说,现在的朝鲜都堂中,完全是亲清派的天下,因此苏克萨哈才这么有底气说朝鲜不出兵也得出兵。
顺治动心了,他问苏克萨哈:“那何人可出使朝鲜?”
苏克萨哈脱口便道:“理藩院员外郎韩巨源曾出使过朝鲜,顺治十年调朝鲜鸟枪手就是他去的,其人对朝鲜国情况较为了解,这次仍可使他去。”
顺治又问:“要朝鲜出多少兵为好?”
苏克萨哈道:“奴才以为朝鲜精兵只在鸟枪兵,其国大致有两万精兵,便叫他们先出兵五千,所需粮草也由朝鲜独自负担。”
自己出兵,自己备粮,不增加大清的负担还给大清卖命,这买卖自是划算得很,顺治听着不住点头。
索尼却突然开口道:“若朝鲜不肯出兵怎么办?”
苏克萨哈哼了一声:“若朝鲜不肯出兵,我大清便可治他不臣之罪,兵进义州,迫他便是。”
索尼眉头一皱:“哪来的兵?”
顺治也是眉头微皱,是啊,大清现在时局艰难,虽说和贼秀才议和成功,可西北仍有吴三桂这条恶狼,潼关方向需屯重兵,要是朝鲜人不肯就范,节骨眼的又哪有兵去迫他。
苏克萨哈看了索尼一眼,摇头道:“你知道我们没兵,可朝鲜不知道。”
索尼听后不再吱声,他虽看不上朝鲜兵,可要是真能借着名目勒索朝鲜,却是再好不过。眼下皇上大规模将汉军抬旗,单这旗饷就是天文数字,遏必隆从皇商那搞来的钱粮也顶不了多久,大清必须有另外来项,朝鲜这个肥羊无疑是好的下手对象。且正如苏克萨哈所说,他索尼知道大清现在是个空架子,可朝鲜不知道!
顺治想了想,点头吩咐苏克萨哈道:“这件事朕准了,回头给韩巨源升官,让他去朝鲜一趟。告诉他,只要把差事办好了,朕再给他升官,抬他入旗。”
“喳!”
苏克萨哈忙应了,躬身向后退了几步,方才从殿中退出。
苏克萨哈走后,索尼略有迟疑,但还是上前奏道:“主子,和约已经用印,依约两白旗乱兵家眷当即刻移送太平军,这事……”
闻言,顺治脸色一下难看起来,半响,他无力的摆了摆手,道:“这件事,你去办吧。至于和约的事,不要泄露出去,乱兵家眷移送南方之事,也要做得隐秘些,勿让朕背上骂名。”
“奴才明白!”
索尼从殿中退出后,冷风一吹,想起方才主子的话,不禁叹了口气。都这时候了,主子都不愿担上责任,将议和一事完全推给他这个做奴才的,将来这件事要是泄露,可想主子定会将自己推出去做满朝上下的泄怒对象,就如当年朱由检将和大清议和之事推给臣子一样。
索尼对主子有些失望,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将和约办得漂亮些,也办得隐秘些。想那贼秀才也是识时务的很,知道自己无力北进,又不想让吴三桂捡便宜,这才主动和大清议和,想着让大清和吴三桂打个两败俱伤,却不曾想,大清又是否会真如他愿,吴三桂又是否愿意如他所盼。
第948章 拥清伐明(上)
理藩院员外郎韩巨源是崇祯十二年的进士出身,崇祯十五年时曾秘密出使过朝鲜,后来北京城破,他先是降闯再是降清。因为有过出使朝鲜的经历,便一直在理藩院当差。顺治十年,苏克萨哈差韩巨源往朝鲜调兵对付罗刹,回来后韩便一直在理藩院中负责朝鲜事务,算是清廷中不多的“朝鲜通”。
得知自己被皇帝钦点即刻出使朝鲜,且回来后便升官抬旗,韩巨源很是惊喜。在理藩院中准备了一日,次日便领随员前往天津卫,尔后从天津搭乘海船赴朝鲜。这条道相比从山海关经锦州再至大同江至汉城,要快的多,唯一吃苦的是海船颠簸得很。
韩巨源是在三月二十一日抵达朝鲜的,一入港口,当地朝鲜官员便奉如上宾,同时天朝上使到来的消息也是快马往汉城报去。听说大清有特使前来,朝鲜国王李棩甚是紧张,紧张同时却又有些害怕。李棩的紧张和害怕,在于其父李淏。
因为明朝曾在万历年间出兵帮助朝鲜驱逐倭人侵略,朝鲜举国上下对明朝感恩戴德,因此当满清崛起后,朝鲜多次出兵帮明朝征战。后来清朝洪太亲统大军讨伐朝鲜,朝鲜国都汉城瞬息而下,朝鲜国王李倧奉书请降,双方筑坛盟誓,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清军将李倧之子李溰、李濬和李淏押到沈阳当人质。清朝入主中原后,顺治二年,久居清朝做人质的李淏返回汉城,四年后继承王位,庙号孝宗。
李淏成为朝鲜国王后,当时朝鲜上下反清复明的热情仍很高涨,李淏本人也不例外。他一上台,就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确信胡人无百年之运的儒家格言,将地震、彗星等自然灾害视为清朝灭亡的征兆,对南明政权等反清势力寄予厚望,甚至不惜与世仇日本和解,愿意借道给日本德川幕府军队,以便与南明政权一道夹击清朝。
为培植朝鲜实力,李淏积极扩军备战,驻汉城的京城御营厅军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军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并全部改编为骑兵,此外御营厅还增加了大炮攻坚部队,又在御营厅军大量配备鸟枪,随时准备挥师西进。然而朝鲜的财政十分困难,军备也薄弱,根本无法支持李淏的“伐清”雄心,再加上清军南下进展迅速,清朝有效控制了全国大半省份,而南方明军反抗斗争虽激烈,但明朝重新复活的可能性都不大。
顺治六年,李淏向清廷奏报日本可能起兵西犯,请求练兵修城,结果清朝派密使实地查看,发现朝鲜企图借防日之名整修战备,图谋不轨,于是摄政的多尔衮下诏斥责李淏,警告朝鲜谨守臣子之道。
眼见中国国内抗清力量逐一消亡,清廷实质据有大半个中国,而且清朝对自己有了防备,李淏不得不改弦更张,不再抱着恢复明朝之念,而是想改善与清朝的关系,并寻找一切机会为清朝效力,以便合理解释自己以前扩军备战的意图。只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做出有效行动,便病逝了。
李淏死后,年仅18岁的长子李棩继位为王。与其父李淏一样,李棩年幼时也曾在沈阳为人质,故而骨子里对清朝很是畏惧,加上父亲李淏在世时一直图谋兴兵伐清,恢复大明,所以李棩很害怕清朝会找自己算帐,甚至会不承认自己这个国王,干涉朝鲜王位更替。
好在,李棩继位一年多来,清朝并没有对朝鲜有什么指责,也承认了他这朝鲜国王,这让李棩安心下来,开始着手朝鲜内政改革。就在不久前,李棩刚刚命臣下制订了禁止同宗同姓婚姻的《相避法》,同时发明了铜活字印刷技术,可就在这两件他继位前就一直想干的大事刚刚有了眉目时,清朝的天使却突然而至,事先又完全没有任何风声,再联想从前清朝往朝鲜派出的几拨“查勘使者”,这便使得李棩感到紧张和害怕,他惟恐清使是“来者不善”。
在汉城等待清朝使者前来的那几天,李棩总是提心吊胆,害怕清朝是派使来责问他过世的父王秘谋反清之举,追究朝鲜“不轨”之罪的。韩巨源到达汉城后的第二天,李棩就忐忑不安地在左右议政大臣的陪同下接见了韩巨源。
双方首先是象征性的进行了一些礼仪,彼此说了很多客套话。发现清朝使者言语并无威胁之意,李棩感到庆幸,但还是弄不明白清朝来使目的何在。于是在经过一番试探后,他终是鼓起勇气向清使询问了来访目的,得知竟是清朝要朝鲜国出兵五千以助剿贼,李棩和众大臣们都是愣了。
李棩满脸狐疑地问清使韩巨源道:“小王敢问天使,大清已据中国,何以还要我国出兵征战?”
韩巨源识得眼前这个年轻的国王,七年前他来朝鲜时,李棩还是世子,那时也才十一岁,算是个顽童,时隔七年,当年的顽童却成了朝鲜国王,这让他有些唏嘘。
国内的局面和清廷面临的危机,韩巨源自是清楚,但他知道绝不能在朝鲜人面前流露半分,于是他不动声色道:“我大清虽据中国,然南方岭南之地仍有前明兵马顽抗,他们与佛郎机人勾通,购买大量火枪,使我大清军队吃亏不少。我皇上闻你朝鲜国火器兵强,故特命本官前来你国,请你国发兵相助,事成之后,我皇上必有厚报。”
“这……”
李棩听后,很是为难,领议政大臣郑太和也向他微微摇头。郑太和的意思很明显,是想让国王回绝清朝的要求。李棩倒是想拒绝,但一想从前在盛京目睹的清军厉害,以及那些隔三岔五就到朝鲜来抓人杀人的清使,拒绝的话是怎么也不敢说出来。他轻咳了一声,突然转过话锋问韩巨源道:“不知大清皇帝今年几何?”
第949章 拥清伐明(下)
说的是出兵的事,李棩张嘴却问大清皇帝今年多大,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殿上一众朝鲜大臣们也是愕然,均觉国王有点儿戏了。
韩巨源虽不知朝鲜国王问皇帝年龄是何意,但还是答了:“我皇上今年二十三岁矣。”
话音刚落,对面这比大清皇帝还要小几岁的朝鲜国王就担心吊胆的又问了一句:“北京兵甲尚精利乎?”
这一回不但是朝鲜大臣们愕然,就是韩巨源也是一脸错愕,因为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个国王应该问的,听着实在是小孩子气,就好像小孩打闹时,忽的问一声你的拳头打人疼吗。
不过韩巨源还是面带微笑的说道:“我大清兵甲与前无异,而皇上近日专尚学文,不事畋猎。”
韩巨源此言乃指清朝军力兴盛如常,而皇帝近来崇尚文学礼制,不再像过去那样爱好打猎。之所以如此回答,一来是韩巨源必须夸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