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精兵之地,吴三桂又如何不想取,他在汉中经营数年,早将手秘密伸入了陕甘绿营。赵良栋和孙思克一叛,那些得了吴三桂恩惠的陕甘绿营将领几乎是群起响应,吴军前锋马宝尚未兵临西安城下,这陕甘大半已是姓了吴。
吴三桂是在往保宁的道上听到赵良栋、孙思克响应的喜讯,当时就喜不自禁,命快马往驰,为赵良栋、孙思克及其他陕甘绿营将领带去了诸路总兵官的封赏。又以大明招讨兵马大元帅的名义传檄西安,要西安放下武器投降。
陕甘绿营的叛乱令得李国英这个川陕总督名不符实,现在他还能调得动的就只有王之鼎和韩应琦二部了。原先的援军成了敌军,各地再也没有援军和粮草输入西安城,西安的形势岌岌可危起来。
西安城中人心惶惶,李国英盼星星望月亮的盼着援军自东边来,可连等几日不见一兵一卒,只等来了吴三桂的檄文和要他们投降的书信。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吴檄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
本镇深叨大明世爵,统镇山海关。维时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宾无,惨矣东宫定藩颠踣。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勤王讨贼者,伤哉国运,夫复何言?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躯……
本镇刺心呕血,追悔靡及,早欲反戈北伐,扫荡腥膻;今迎我大明天子于沙漠,选将练兵,誓图恢复。迄于今日,盖十七年矣。兹者虏酋无道,奸邪高涨;道义之儒悉处下僚,半筲之辈咸居显职。山惨水愁,妇号子泣;以至彗星流陨,天怒于上;山崩土裂,地怨于下。本镇仰观府察,是诚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
李国英怔怔的看着吴三桂的檄文,一言不发的递给苏拜,苏拜读过之后,也是一言不发递与爱星阿。
爱星阿精通汉文,看过之后冷笑一声:“吴三桂这是要做三姓家奴么,他怎么好意思说这等话的。”
“人若无耻,什么话说不得。”李国英微哼一声,“吴三桂打着奉迎朱由榔的旗号,却不知天下人如何信他。”
苏拜苦笑一声:“明事理的自然不信他,奈何这天下多是不明事理的百姓,他这檄文只要能骗得了百姓便行,至于那些明事理的……秀才遇上兵,还敢理论不成?”
“吴三桂反清复明是假,为自己争天下是真。那朱由榔谁不知道是个傀儡,都叫吴三桂自己给撵到缅甸去了,转头迎回来供奉上,他吴三桂的心思百姓不知,我等还不知吗?……他是要和贼秀才相争,想抢着做曹操呢。”
想到吴三桂如此无耻背信弃义,李国英恨得咒骂几句,可爱星阿一句话却让他什么火都提不起来。
“我们怎么办?”
爱星阿焦虑万分,李国英却不知如何回答,陕甘绿营一反,这西安城看着可是悬了。
“绿旗营反了,满蒙子弟尚在,城内还有两万多满蒙八旗将士呢,吴三桂真敢挥师攻来,我带着满蒙子弟叫他吴三桂撞得头破血流!……我大清还没亡呢!”
苏拜一跃而起,怒发冲冠,廉颇虽老,犹能饭三碗!他当年随太祖太宗征战关内关外时,吴三桂还兜着尿裤呢!
事到如今,也只有坚守到底,大不了一死报君王了。李国英和爱星阿也提了精气,撇下吴三桂的檄文,商议起西安城防起来。三人正议着,四川提督王之鼎却满头大汗的跑过来说,就在刚才,平郡王罗可铎带兵护送信王多尼出城了。
这消息让李国英和爱星阿当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苏拜也是眼前一黑,险些晕倒在地。
罗可铎又跑了,他带着昏迷中的多尼从西安北门出城直奔潼关,随两位王爷一起走的是两万多从贵阳一路撤过来的满蒙大兵。
爱星阿在议事厅中嚎啕大哭,说自己不应该不看着罗可铎,现在可好,什么都完了。
苏拜怒气冲冲,脸黑如炭,坐在椅上须发尽张。
李国英恍如被人抽了筋般,生机都已不在。
罗可铎这一跑,西安城防就成了笑话,单凭苏拜手下那所谓“五千马”根本不可能守住西安城。爱星阿劝苏拜趁吴军还没杀来,赶紧组织满城妇孺一起北撤,苏拜却道皇帝让他守在西安,他就是死也要死在西安。驻防满城将士和家眷职自来西安的第一天起,他们的使命就是死守这西安城,尔今便是他们为大清尽忠的时候了!
爱星阿劝不动苏拜,只得劝说李国英,当夜,李国英和爱星阿就逃出了城。
李国英走时,命四川提督王之鼎代理川陕总督事,要其与延绥总兵韩应琦听从苏拜指挥,死守西安。为了让王之鼎和韩应琦不致绝望,李国英用的是搬援兵的名义,且告诉王、韩二人只要守上一月,朝廷必有援军至。
李国英没敢去见苏拜,苏拜知道他走了后,也未有任何怨言骂语。
吴军是腊月二十到的西安城下。一到城下,马宝再次派人劝降,结果使者却被苏拜斩杀,马宝大怒,组织赵良栋、孙思克等陕甘兵猛攻西安城。然西安毕竟是大城,城内兵力虽不多,但吴军远道而来,缺少攻城器械,仓促攻城准备不足,连攻三日都不得破城。马宝不得不下令停止攻城,命各部打造攻城器械,同时等侯夏国相部至。
二十四日,夏国相统兵万余抵达西安。二十七日,大将郭壮图领兵三万余至。二十九日,吴三桂亲自统领大军赶到西安城下。至此,围城吴军兵马多达十万众。至城上看下去,放眼尽是军阵,当真是旌旗密布,战鼓震天。
吴三桂已知多尼和罗可铎领军北撤,也知马宝虽未破城,但西安守军亦是伤亡惨重。他欲令将士于城中过年,遂再次手书城内劝降。
已抱死意的苏拜仍不肯降,奈何王之鼎和韩应琦眼见吴军势大,对守住西安都失去了信心,遂密谋降吴。二人带兵包围了将军府,胁迫苏拜开城出降。
苏拜迫不得已只得同意出降,但却开出条件,便是吴军入城后不得害一满人性命。倘若吴三桂不答应,那西安三万满州人便与城同殉。苏拜有说这话的底气,他的将军府虽被王之鼎和韩应琦围了,可满城并没有落入绿营手里。吴三桂若不答应他的条件,他可以下令纵火焚烧满城,而满城占了西安大半,真要烧起来,吴三桂得的必是一座废墟空城。
“孤反清复明,却不恨满州。”
吴三桂答应了苏拜的条件,约定吴军入城不伤一满人性命,苏拜遂开城出降。至此,西安光复,城头再次飘起“明”旗。
第916章 洪承畴病逝
“王爷,这里就是当年李自成称帝所在。当年宋献策以五德始终,将李自成的大顺定为水德王,服色尚蓝,可未曾想这蓝却不过年许……李自成从西安撤退时,曾想将这些宫殿烧毁,却未来得及着手清兵就杀来了,后来便改做了满城……”
西安满城原李自成大顺皇宫,胡于宣一路说着,吴三桂则一路看着。这西安城,他曾于顺治二年来过,今日故地重游,却已然从当年的清臣变成明臣,个中感慨,自是不足为外人道。
郭壮图、胡国柱、王之鼎、李如碧、高启隆、马惟兴、塔新策、史文、赵武、赵良栋、谭诣等一干将领步随于后。这些人有的是吴三桂嫡系关宁军的,也有的是吴三桂在云南收降的明军,还有的则是新近来投的川中和陕甘绿营将领。
在胡于宣的一路解说下,吴军诸将游览了一圈皇城,出来时,却看到外面有很多满州人被吴军驱赶着正在做活,不时有鞭打和哭喊声传来。
见状,吴三桂眉头微皱,不悦的对郭壮图道:“本王说过,善待满州,怎的还有此事发生。”
“王爷,末将这就去查明。”
郭壮图心中暗骂哪个不开眼的家伙竟然置王爷的军令不从,带着亲卫便去处置此事。
胡于宣也是不住摇头,下面这帮蠢货,难道不知王爷善待满州人的目的何在。但想将来王爷大军至,那满人知西安事,还能誓死顽抗么?贼秀才太平军到处屠满城听着解气,可却太幼稚,此举逼得满州与他顽抗到底,得不偿失。善待西安满城可是大学问,大智慧。
吴三桂挥手示意诸将都归营,只留本部嫡系几人留下,原是要问下各营事项,却见大将高得捷突然上前一步道:“王爷,天无二日,民无二君,今既下西安,末将请王爷称帝,名正言顺带着咱们和清朝干!”
此言让众人都是一惊,吴三桂也是听着一震。
这高得捷,乃是辽东军户出身,吴三桂手下大将之一,十分骁勇敢战,所将部卒都是精兵,临战向以少击多,是吴三桂手下最能打的一支劲旅,对其更是忠心耿耿。高得捷本名高得节,正是因为屡战屡胜,从未有过败绩,这才被吴三桂亲自改名为“得捷”。
“高将军不可胡言乱语,你要王爷此时称帝,不是助王爷,而是害王爷!”胡于宣几乎是怒斥于高得捷,因为这家伙是昏了头。
“为何不可?”高得捷却是大不服,脖子昂得高高。
胡于宣知高得捷单纯武夫,便耐下性子于他道:“王爷起兵是为反清复明,檄文上也写得清清楚楚,咱们是要拥立永历朱由榔的。而咱们之所以如此顺利从云贵入川打到陕西,也正是得了这反清复明旗号的便宜。如果王爷此时称帝,岂不是让云贵川陕甘五省百姓觉得自己受了蒙蔽,叫那些响应咱们的兵马觉得上了当?那样一来,北方诸省心系故明的百姓如何会响应咱们,无人响应咱们,如何成大事?”
高得捷却道:“胡先生之论乃迂腐之论!纵观古今起兵造反取天下者,哪个不是为自己一家所取?又哪个出生入死为别人争天下的?咱王爷起兵不过是将反清复明作为借口而已,原先咱们没得西安,这借口得要用。如今我们已占西安这汉唐古都,有五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