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254章

汉儿不为奴-第254章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官军大举用兵太平寇,则势必要抽调各地驻防军力前来会剿,如此就叫他处明军有机可趁;若大举用兵他处明军,则太平寇亦会趁机而动。二者彼此依存,实是棘手。因而李率泰请求朝廷能够再向广东增派援军,以使广东有足够兵力应对此局面。
  顺治反复思量后,决定允李率泰所请,向广东再增派满州八旗兵,结果这次不但诸王公大臣一致反对,就是先前提议在广州设满城的安亲王岳乐也不赞成。
  诸王反对的理由是,满州丁口乃国之根本,现今朝廷已设了西安、江宁、杭州、永登、荆州、潼关、太原、银川、福州、广州等十几处满城,每城少则千余兵,多则数千兵,十几处相加需两万余满州八旗将士驻防,再加上家眷,便是不下十数万之众,这已经占了满州人口的三分之一多。
  而八旗兵入关时也不过就是十万之众,这些年在与明军、闯军、大西军的战事中前后伤亡了一两万人,余下的除却驻防满城的这两万多人,就只剩下不到五万。
  这不到五万的八旗兵还要在关外盛京留一部分以护卫祖宗龙兴之地,余下的则要坐镇京师,还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八旗兵随时支援各处战场,哪里还抽得出兵力南下增援广东!
  提议在广州设满城是岳乐的主意,当初他可没想到广东的战事会打成这样,所以这一回实在是没底气力争。岳乐不吭声,反对的王公大臣们自然占了上风。顺治没办法,便示意苏克萨哈提了个折衷方案——调蒙古兵南下增援广东。
  这个方案倒是得到了满州王公大臣、贝勒爷的同意,可却遭到蒙八旗王公贝勒的反对,两方僵持不下时,老臣宁完我打了个圆场,说现在派兵去广东也不合适,北方人不适应广东的酷热天气,不妨等秋后再议。
  于是,调蒙古兵南下这事便暂时搁置了下来。
  顺治颁旨免去广州府两年钱粮,算是精神上支持一下李率泰,同时也打消了调李率泰去福建的心思。这节骨眼上,顺治帝不会犯糊涂,临阵换将的事情,前朝崇祯帝能做,他却是不会做的。怎么着也要等广东局面安定下来,才考虑换人的事。
  ……
  不打仗不代表周士相就能闲得下来,天再热,他也是在香山各乡不断来回奔波。
  永历朝廷委任周士相为广州总兵的旨意和周士相派往昆明报捷的队伍是前后脚来去的,所以双方没能碰上面,因此郭绍和梁双虎到了昆明之后才知道自家大帅已经不再是什么记名潮州总兵,而是实授的广州总兵。不过广州城还在清军手中,这实授不实授的意义也不大。
  周士相这些日子一直在前山寨忙着和佛郎机人洽淡军火买卖的事。
  这几天前山寨的官员听得最多的就是他们大帅周士相骂佛郎机人的话。
  周士相不懂什么英文,也不懂什么西班牙文,拉丁文什么,所以他来回骂得最多的是就是“FUCK you!”,至于那几个佛郎机人到底明不明白,他却是不管的。那个汉人通事怎么翻译,他也是不管,反正他就想骂,因为这帮白皮鬼子实在是奸商,奸得不能再奸,一杆破火铳竟要收他30两银子,还不带送药子!这还不算,30两的价格是期货,东西还在大洋那边呢,要想买现成的,翻一倍,得他娘的要60两一杆!
  至于火炮,价格更是高上天,周士相带着弟兄们抢得再多,也禁不起这帮白皮鬼子如此敲诈。
  周士相气不过,便将这几个佛郎机人给扔在了前山寨,自己带人回香山县治仁厚乡。半路上不断寻思,澳门这鬼地方也无险可守,是不是可以带兵去抢他们一把。
  快到仁厚乡时,宋襄公派人来报,说是永历朝廷的那个钦差还赖在城里不肯走,结果周士相二话不说带人往永乐乡去了。
  他真是不想见那个永历朝廷的钦差,虽说这个钦差就是当初跑大樵山忽悠胡老大的那个程邦俊程主事。
  上回程邦俊来送了个罗定州参将的官印,这一次却是送来广州总兵的大印,按理,人家是来送官的,又是代表永历朝廷而来,周士相不搭理人家也就罢了,可不能总躲着人家不见吧。可他真不想见这程邦俊,因为姓程的每次都摆出钦差的鬼架子要他带兵去接受广东总督连城壁的指挥打广西。
  从香山跑去打广西?
  周士相除非脑子进了水才会去干这蠢事!
  可程邦俊却有他的一番道理,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广西已经被清军线国安部占领,广东这边和云南失去了联系,要想恢复和朝廷的音讯,则势必就要拿下广西,就算消灭不了线国安,也得把桂林和南宁这两座重镇拿下,如此才能让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盘活,对抗清大局至关重要。


第341章 火德尚红
  程邦俊的理由也不能说就是错的,若是广东明军能出兵广西打通和云南朝廷的联络,那么就可以将局面恢复到永历八年时的情形——当时李定国尚在高州盘踞,广西虽有线国安部清军未能剿灭,省会桂林也被清军控制,可南宁、柳州等府、州、县仍在明军之手,因此广东和云南的联系并未中断,和安龙行在的讯道也没有中断,这使得广东明军整体上还是能知道朝廷动向,也能及时服从朝廷调度指挥的,此点从广东总督连城壁和大学士郭之奇一起发动广东所有力量配合李定国的二次东进就可以看出。
  现在的情况则是,李定国带着其本部精兵保着永历帝朱由榔去了昆明,广西线国安也是人杰,立即瞅准时机发兵攻打明军控制的广西诸府州,短短时间内就夺取了广西全省,一下子就切断了广东明军和云南的联系,将广东明军变成了一支孤军。
  正因为陆路不通,周士相才请凌海将军陈奇策帮忙,用水师的两条船将郭绍、梁双虎从香山送到了钦州的防城县,由此取道经南宁境内再折道奔的昆明。(作者注:明时广东钦州含后世广西地盘)
  当时决定走这条路时,周士相还不知南宁已被清军攻占,结果梁双虎他们在南宁附近碰到了一队清兵,好在这队清兵只是下乡征粮,人数并不多,梁双虎手下带的又是太平军的老卒精锐,一个冲杀就将这队清兵击溃,又得当地人指点了小路,如此才安全通过清军占领区到达云南,要不然恐怕这支队伍半路就能被清军截获。
  程邦俊去年从广东回来后,便从郎中升任职方司的主事,因他曾多次前往广东,故兵部接到旨意后便要他再次前往广东传旨,同时配合广东总督连城壁整合广东明军力量,以图恢复两广。
  程邦俊深知现在到广东很危险,所以他和大学士郭之奇从广东来时一样,都是扮得道士,这才过了清军在广西境内所设的关卡,饶是如此,一路上也是心惊胆战,唯恐身份被人发现。
  正因为沿途经历,使得程邦俊深感广西清军对于云南和广东的威胁,故而到了广东后他便先去钦州拜见了总督连城壁,极力请求连城壁能够发兵攻打线国安,打通云南和广东的通道,要不然朝廷不知广东情况,广东也不知朝廷动向,彼此孤立,连个消息都不能互通,何谈统一指挥,又何谈中兴。
  连城壁也深有所感,他知道广东这边的明军实际已成了孤军,既不能独力应对广东清军,更不能对朝廷提供任何支援,且处于广东和广西两处明军包围之中,若是不能打通和云南的通道,他日一旦两广清军合力动手,广东这边局势肯定会崩坏。
  其实相较收复广东,连城壁更加关心的还是永历帝的安危,当初他听到晋王从安龙将天子圣驾移跸昆明后,就知道孙可望定然不会罢休,肯定会发兵昆明。可他身在广东,无法越过广西清军率部前往昆明勤王,因此忧虑不已,乃至对新会发生的大变也没有及时作出相应部署。
  郭之奇去昆明后,连城壁便每日在总督衙门坐等音讯,日夜上香为天子祈福,盼着李定国能大败孙可望那贼子,对广东的事情根本没有尽到一个总督的职责。这等消极所为,不但让远在新会的陈奇策、朱统等人不满,也令手下一帮幕僚失望,都道总督大人此举或是忠臣行为,可非良臣所为。
  程邦俊的到来让连城壁知道了朝廷的最新动向,知道孙可望虽然已经公然发兵云南,但眼下却尚未深入云南,晋王李定国领本部精兵前去迎战,天子又下诏让入川的蜀王刘文秀领军回救,连城壁才稍稍安心。
  对于程邦俊请求之事,连城壁不是没有动心过,可连总督现在是有心无力,他面临的情形和正在云南曲靖应对孙可望大军进逼的晋王李定国一样复杂。
  广东明军分散各处,山头林立,有原大明官军,也有李定国留下的少量兵马,另外还有李成栋的余部,这些人在李成栋死后推其子李元胤为首坚持抗清,李元胤在郁林战死后,他们仍坚持抗清,但却不愿听从连城壁的指挥,如此一来,连城壁空有总督之名,却无法以自身号召力指挥这些明军,他实际能调得动也不过就是在钦州的几千嫡系明军。至于那些义师,连城壁从来就没指望过他们。
  想当初,晋王两次东进,广东各地明军、义师群起响应,尔今连城壁以总督之尊却只能指挥钦州的这点兵马,两者威望相差可不是一点两点,乃是天壤之别。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连城壁有心打通和朝廷联系的通道,却苦于无兵马能执行。四府巡抚张孝起从高州赶到后知道此事,提议不妨以总督手令调香山的太平军至钦州,尔后再令太平军出兵广西。
  张孝起认为太平军兵马已过万,又前后数败清军,这等精兵放在香山是大明的损失,应将其放到更有用的地方,所以让太平军去打广西无疑是个好选择。
  连城壁犹豫不决,新起的太平军虽说能打,可不是原来的大明官军,而是周士相自己拉起的人马,也从来没有得到过他的任何钱粮供给,现在突然要人家听命去打广西,他实在是开不了这口。况且天子已经钦封周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