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182章

汉儿不为奴-第182章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定国率军前来行迹再如何掩藏也终是被发现,叶应祯听说李定国大军将至安龙,急忙带领士卒戎服贯甲入宫,逼迫永历帝、后立即骑马前赴贵阳。因为担心李定国突然杀到,叶应祯对待帝、后态度极其恶劣,吓得宫中又是哭声响彻内外。
  关键时候,还是白文选赶到,他见叶应祯蛮横无状,便把他叫过来恐吓他道:“国主是怕李定国降清,所以才要将天子移到贵阳,为的就是避免天子遭李定国毒手。现李定国还未到,你又如何敢如此逼迫天子?事分缓急,若你执意逼迫至此,天子乃玉叶金枝,天下万民之主,不同你我性命,万一变生意外,你能担得了这个责任?”
  此番话说得叶应祯愣在那里,毕竟来前孙可望也未对他明言可对永历帝如何,心下恐慌,害怕回去后会遭到孙可望斥责。
  白文选见叶应祯脸有惧色,又安慰他道:“我已派人去探李定国了,若他真的带清兵前来,你再移跸未晚。若李定国没有投清,他和国主还是一家人,我等又何必为他太过逼迫天子,自取罪戾!”
  如此,终在白文选的连吓带哄下,叶应祯被迫退让,不再逼迫永历移驾。结果凌晨时分大雾弥漫,忽然有几十名骑兵直抵安龙城下,马上骑兵绕城喊道:“西府大兵至矣!”
  城中永历君臣、百姓听闻叫喊都是欢声雷动,叶应祯不敢与李定国为敌,仓促率人逃回贵阳。
  天亮后,李定国亲统大军到达安龙,随后便入城朝见天子。
  永历帝一见到李定国,就泣声道:“朕久知卿忠义,恨相见太晚!”
  李定国也是激动得泪流满面,道:“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欲取两粤以迎銮舆,乃不惟不副臣愿,且重贻陛下忧,至万死无能自赎!”
  至此,李定国取得安龙控制权,由于他在去年的新会战役中损失兵员较多,贵州地区又是孙可望的势力范围,因此李定国在朝见回营后就同白文选商议移跸事宜,两人一致意见以迁往云南昆明为上策。
  定议后,李定国自选帐下五百人卫宫眷先行,两天后亲自护卫永历君臣离开安龙向云南进发。到达云南曲靖后,因为驻守昆明的大将刘文秀、王尚礼等人是听命孙可望的,故而李定国请永历帝暂时停留在这里,由自己带领精兵前往昆明和刘文秀等人商议迎驾之事。
  刘文秀其实和李定国一样也是拥护永历朝廷的,且因为入川作战同孙可望有矛盾,他地位虽高,兵权却不大。李定国保驾至曲靖的消息传到昆明,刘文秀和王尚礼、沐天波等人会商应付办法,拿不定主意。因为若是开门迎接永历帝近于背叛孙可望,可是出兵相拒又显然不恰当。
  尽管永历帝在王尚礼等人心目中不过是个傀儡,但又不能不奉他的“正朔”,承认他的皇帝地位,何况护驾而来的李定国是大西军仅次于孙可望的人物,其影响也不可忽视。正在王尚礼等人左右为难之际,李定国已亲统兵马来到昆明城外。
  得知李定国已在城外,王尚礼顿时慌了手脚,在刘文秀的劝说下这才勉强随众出城迎接。李定国同刘文秀定议迎接永历帝入昆明,王尚礼既不便违抗二王,又不清楚李定国带来多少人马,故而不敢轻举妄动,同意迎永历帝入城。


第253章 勤王?
  天子移跸昆明的消息让周士相和陈奇策对视无语,前者自是早知孙、李内讧及其后孙可望兵败降清之事,早在罗定时他便一直为这一天做着准备,后者却是浑然不知,现听这等大事如何能不震动。
  水师偏将郑成魁刚从江门回来,自梁标相逃亡不知其踪后,清军的广东水师就名存实亡了,不仅谭江上再也见不到清军的一艘船只,就是珠江上能看到的清军船只也是屈指可数。因此郑成魁率部上溯至江门后并没有遭到江门清军拦截,驻于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上面的清军绿营许是已经知道新会战败的消息,故而对于出现的明军水师也没有胆量开炮,任由郑成魁部在他们眼皮底子下四处征粮。
  征完粮草后,郑成魁因为不放心新会战事,便在焚毁了清军水师于江门修建的一处营盘后率部回返。刚进城,没等他喝上一口水,天子移跸昆明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吓得他失手就将大碗打落在地,发出“咣当”的碎瓷声。
  郑成魁失声道:“皇上怎么跑到昆明去了?李定国要干什么,他大西贼要干什么!”因为刚回来,他还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只以为李定国是流贼本性难改,把天子绑到昆明去了,气得直想把李定国绑来砍了。
  在场的水师将领忙低声将天子移跸昆明的内情和郑成魁简短说了,只听得他惊得一张嘴巴合不拢。半响,才咂巴嘴转而担心道:“这么说,李定国这是要和孙可望开战了?”
  “孙可望贼子野心欲害天子自代,也不想想自个是什么东西,就凭他这泥腿子也配当天子,我呸!西宁王保驾擎天,是大忠臣,孙可望这贼子就是和西宁王开战,他也打不过,除非老天爷是瞎的才让这贼子赢了西宁王!”
  骂孙可望的是水师将领王朋志,此人长了一脸络腮胡子,粗一看倒和战死的太平军百户葛正有些相像。(前文有误,执行杀俘的是葛正弟葛义,又名葛六)
  王朋志越骂越气,抬腿走到堂外就指着贵州方向骂起孙可望家祖宗十八代了,若不是被人拉过来,还不知要骂出些什么难听的话。
  想是骂得不过瘾,王朋志干脆走到陈奇策面前请令,他叫道:“大帅,皇上都叫孙可望逼到昆明去了,那孙可望兵多将广,咱们不能让西宁王一个人去对付孙可望,大帅这就带着咱们去昆明勤王保驾吧!”
  “胡闹!”
  陈奇策被这浑人气得一拍桌子,怒道:“你说勤王就勤王了,你可有天子的勤王诏书!”
  王朋志没想到老将军会发他的火,他不敢顶撞,有些心虚的嘟囔道:“皇上不是都被孙可望逼到昆明去了么,这勤王诏书肯定能下来,或许这会就在路上呢。”
  “既然咱们还没有接到勤王诏书,你就给我老实呆着,再敢瞎嚷嚷,老夫就让你滚回上川岛去!”
  说完,陈奇策哼了一声,他这话既是说给王朋志听,也是说给在场的其他将领听的。天子移跸昆明还是小事,要命的是谁也不知道这后面会发生什么。以孙可望的跋扈,他定不会甘心天子脱离自己的控制,因此可以预见,孙、李二人的大战就在眼前。这可是事干永历朝廷能不能存亡的大事,更是事关大明能不能中兴的大事,在这等大事面前,陈奇策绝不能容部下擅作主张,更不能容忍部下有别样的心思。他把丑话说在前头,后面真要是有人以身试法,他虽人已老,可手中的宝刀还未老!
  打心眼里,陈奇策未必不想率部勤王,可他的部下都是水师,昆明离新会又远隔重山千里远,真等他排除万难率部赶去,黄花菜都凉了!更何况他也没有接到朝廷的勤王诏,没有诏书,他陈奇策就是驻防广东的凌海将军,未得诏而勤王,往大了说是欲图不轨,往小了说也是失地弃守之罪。
  陈奇策为大明尽了一辈子忠,他断不会临老犯这错误,事情究竟怎么办,还是要等雷州那边的消息。反正一句话,朝廷若真要他陈奇策勤王,他二话不说就走,哪怕死在半道他也要去,可朝廷没要他陈奇策勤王,他就守在新会,哪怕是死也要死在他的汛地内!
  上川岛可比不得新会,那地方贫瘠得要死,又孤悬海外,现主力都在新会,王朋志哪里愿意回去那鬼地方,因此吓得赶紧退了回去,再也不敢吱一句声。
  将军发了火,又摞明了话,水师诸将再有心思,这会也都明智的闭嘴不语。太平军这边以周士相为首,周士相不吱声,一众军官自然也不会乱说话。
  胡德玉轻咳一声,上前对陈奇策道:“将军,李定国将天子迁到昆明,孙可望可不会善罢甘休,只怕这会他已点兵奔昆明而去了。学生听说大西军的精锐都在孙可望手中,能打的战将也都在孙可望麾下,两相对比,李定国虽也是大将,可未必就能打得过孙可望,若事情真到了最坏局面,还请将军早作打算。”
  “做何打算?”陈奇策叹了口气,摆手道:“我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朝廷要没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先帝能在煤山殉国,我陈奇策又何惜这老躯。”
  胡德玉见陈奇策误会自己的意思,忙要劝说,却见周士相开口说道:“老将军切勿悲观,事情还不至此。在晚辈看来,孙可望真要和西宁王兵戎相见,最终失败的一定是他,而不是朝廷和西宁王!”
  “周千户何以如此肯定孙可望会败?”
  胡德玉有些诧异周士相何以如此肯定孙可望会败,毕竟孙可望所部乃明军最大的主力,有20余万人,而李定国的兵马不过4、5万人,两者实力相差数倍,单从地盘和兵力来看,李定国基本上没有赢的可能。周士相却站出来说孙可望必败,李定国必胜,这有些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大义!”
  周士相很自信的看着众人,掷地有声道:“因为大义在朝廷,所以孙可望必败!”


第254章 广西
  历史告诉周士相,孙可望没能打得过李定国,反而众叛亲离,最终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四川、贵州,从而彻底葬送南明。而他的对手李定国则作为明末的汉民族英雄彪炳史册,为后人所敬仰、所怀念、所唏嘘。
  孙可望明明地盘比李定国多,兵马比李定国多,部将也比李定国多,同为大西军的孙部战斗力更是不比李定国部低,但为何失败的偏偏是他?
  两世为人的周士相毕竟不是历史学者,他无从详细探究孙可望的失败过程及具体原因,但他清楚一点,那便是人心不在孙可望身上,大义也不在孙可望那边。
  名义上仍被永历朝廷所拥有的地盘有云南、贵州、广西大部、湖南一部、四川一部、广东沿海部分以及闽、浙沿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