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361章

太平血-第361章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聪拗啤�

反而是领土问题上,萧云贵才觉得这是根本问题,分毫都不能妥协。庙街和库页岛是俄国人从满清那里抢过来的,太平军最后赶走了俄国人,在萧云贵眼中这就是太平天国的领土,因为他迟早是要推翻满清的,而满清现在占有的一切领土也应当都是属于太平天国的。现在如果因为英法的干涉,太平天国就放弃庙街和库页岛,那将来要是英法威胁开战,是不是太平天国就要放弃更多的领土呢?

领土主权无关利益,而关乎一国之民的生存空间问题,所以萧云贵并不后悔自己做出的决定,况且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又岂会是常年的亲密无间?英法两国不也是打了百年,然后互相牵制、互相利用又互相合作的吗?

于是太平军和英法美等列强也就这样继续他们的合作和争吵,以及互相利用和互相警惕,反正这件事的影响还没有达到双方需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的地步,所以一切都如往常一样,但双方的裂痕已经出现。

随后英法美等国在上海讲武学堂的洋教官们开始陆续离开,理由五花八门,但萧云贵知道这是拒不撤兵事件的后续,他并没有阻拦,反而大方的遣散不愿意留下来的洋教员们。但也有反其道而行的洋人,像美国人杰克在内的一百多名洋教员们居然在这个时候申请移民中国,他们带着家人一起愿意定居中国,他们愿意加入太平军。在这些人当中。美国人居多,这个移民国家本来就富有更强的开拓精神,同时他们对自己本国并没有太多的忠诚度,美国人的爱国热情是在南北真正统一之后才得以整合的,现在美国仅仅是一个移民国家。

萧云贵自然不会拒绝,大笔一挥同意洋兄弟成为太平天国的国民,同意他们在军中任职的请求,于是西王又一次华丽的打了英法美等国的脸面。而且随着苏褔省的开放,华夷杂处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一百多个洋人加入他们原来训练的部队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他们多数都是任职参谋,并没有军队指挥权的。

外交头痛的问题之外便是东王的这次忽然发难,西王再一次感叹,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但回过头想。自己若是东王,也会对西殿的扩张大感紧张。福建大半被西殿拿下。大有继续南下广东的趋势。东南半壁要是被西王拿下,天京就再也没有能够制衡西殿的优势了。

杨秀清还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他几乎是在温台之战后便发动了二打南昌的战役。由于天京兵马还是冷热兵器混合的军队,他们在人数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天京经过南征江西,杨秀清又在江西搞照旧纳粮的政策之后。天京的兵马急剧的膨胀到五十多万,对外号称一百万。

二打南昌的时候,杨秀清以胡以晃领兵,同时命令翼王石达开从湖北南下。节制江西所有兵马。二打南昌石达开集中了二十五万太平军围攻南昌,江忠源虽然厉害,但在兵力上差距太大,而且他和翼王石达开比也厉害不到哪里去,在坚守两个多月后,南昌城告破。但江忠源却没有像历史上他守庐州那样,城破殉死,他居然化妆逃亡衡阳而去。萧云贵事后听闻大大的鄙视了江忠源一把,同时也深感这个家伙还真是命大。

打下南昌之后,石达开返回湖北坐镇,杨秀清则看准时机,在西殿正打扩大福建的战事当口,开始发难西王,苏褔省离天京实在太近,兵强马壮的西王始终是个隐患。在他的意识里,风头正盛的西王始终是最大的威胁,而天京那位躲在深宫里研究教义、写歪诗和玩女人的天王却始终只是第二。

杨秀清的动作很快,胡以晃的大军扫平江西其他的清军之后,马上陈兵湖州郡广德一带,二十多万兵力造成的压力不是江西新编第一军第三师万余人能够应付的,所以萧云贵马上让新编第三军赶往湖州。

东王和西王都心知肚明,所谓的召西王娘和二世子回天京以及召西王回京述职,这都只是借口而已。杨秀清知道萧云贵一定不会回来,而萧云贵也知道不能去,于是双方没有什么废话,陈兵对峙或是打一场真正的战,就成了现在最后的选择。

不过杨秀清还留了一手,他并没有因为西王不奉诏而宣布西殿是叛军,这样做会引发彻底的火并,同时他也忌惮西殿兵马那战无不胜的名头,杨秀清希望用巨大的兵马优势和局部的一场战争胜利逼迫西王屈服。他甚至想好了,只要西王屈服,愿意回天京,交出苏褔省军政大权,他可以让西王在天京安度晚年,但这一切都要打过之后再说。

萧云贵手中的香烟烧到尽头,一阵灼热让萧云贵忙不迭的丢掉烟蒂,回头看时,不知什么时候洪韵儿已经站在自己身旁,同样看着地图。

萧云贵忽然说道:“我打算利用我们那个老同学牵制东殿一下,你觉得如何?”

洪韵儿眯着眼睛道:“你的意思是撺掇湘军出兵打湘潭和长沙?”

萧云贵点点头说道:“我们现在和东殿全面火并只会便宜了天王,但如果这时候东王能暂时后退,以东王的性子迟早和天王开战。湘军在衡阳盘踞了一年,他们也急着想攻下长沙,有湘军的存在,我想东殿也就不会这么肆无忌惮的东进过来。”

洪韵儿苦笑一声道:“想不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你打算怎么做?”

萧云贵拉着她的手和她并肩而立,反问道:“你觉得呢?”

洪韵儿笑了笑说道:“我们不必做得太多,只需要把杨秀清大军东进的消息带给老同学,他一定知道这是个机会,湘军就绝对会马上出兵长沙的。”

“我们这样做算不算出卖战友?”萧云贵沉声说道。

洪韵儿摇摇头说道:“当杨秀清陈兵湖州的时候,他就不再是我们的战友了。”顿了顿她接着轻叹一声道:“只可惜了福建和广东的大好局势。”

萧云贵也点头轻叹道:“看来最大的敌人不是满清而是我们自己啊,攘外必先安内?”

洪韵儿微微一笑说道:“正是这样,我从苏州赶来陪着你,就是帮你安内来了。”两人相视一笑,牵着的手握得更紧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湘军出征

乙卯年十一月十八日,长沙城妙高峰上,在弥漫着血腥味的寒风中,太平军的大旗悄然而落,随着而来的是满山清军湘勇们的欢呼之声。灰布包头,后面拖着长长辫子的湘勇们在湘军将官的呼喝之下,结束了短暂的庆祝,开始麻利的清理妙高峰上的太平军阵地。

一个多月前,湘军誓师出征,曾大帅发表了著名的《讨粤檄文》。湘军水陆四万大军水陆并进,沿湘江直扑湘潭,湘军大小能员干将悉数齐出,大有一战定湘的气势。但湘军中唯独缺少了曾大帅的未来女婿荣禄,湘军上层将官们都知道,曾大帅的这位女婿早已经率领八千湘军南下粤省助剿去了。

看到妙高峰上湘军的大旗竖起,湘江之中立于水师战舰之上的曾国藩见此情景大笑起来,他周身一干幕僚随员也都一起抚掌相庆。

“大帅,妙高峰已经拿下,长沙城指日可破。”曾国藩手下首席幕僚郭嵩焘紧了紧身上的披风,笑着说道:“湘江已被我水师控制,北面、东面也结下硬寨,长毛全仗妙高峰屏障城南,如今妙高峰落入吾等之手,等西洋火炮运至妙高峰上布阵,城内长毛皆为瓮中之鳖矣。”

曾国藩捋着颌下长须笑道:“辛苦练兵造船练水师一载有余,全赖诸公殚精竭虑,将士用命报效,才有今日之大胜,收复长沙之后,我军可大驱而进,收复湘阴、岳州后,湘省全境光复矣。”

一旁湘军悍将曾国荃笑道:“兄长说得是,不过说句实话,湘勇能有今日之规模,还离不开荣禄那小子的功劳。”

提起荣禄来。曾国藩脸上的笑意更加明显,小小的三角眼眯得更加厉害了。郭嵩焘也知道曾大帅如今最为器重和倚重的便是这个乘龙快婿,当下附和道:“不错,荣军门年轻有为,弱冠之年便战功赫赫,大有乃祖费英东的英姿,大帅得此佳婿,实乃天助曾帅。”

曾国藩笑着摆摆手道:“你们也别把话说得太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孩子还是要多加磨练才是。满招损、谦受益。夸奖得多了,难保那小子不会骄傲起来。”

曾国藩虽然口中是在教训,但眼角的笑意一直挂着,湘军上下都知道,荣禄在湘军中从不摆什么架子。和寻常士卒都能打成一片,对待湘军一干将校幕僚更是礼数周道。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也能不耻下问。何来骄傲之说?曾帅这不过是自谦罢了,但看得出曾帅已经将荣禄当半个儿子看待了。

郭嵩焘微微一笑说道:“荣军门自从和曾帅结成鸳盟之后,每月都筹措到大批的钱粮火器,有了这些钱粮,咱们湘勇才有今日水陆带甲六万余众、水师战船千余艘的声势。荣军门虽然年纪尚轻,但为人做事没话说。大帅刚才的话是过谦了。”

一旁曾家五兄弟之一的曾国华也忽然开口说道:“不错,荣禄这孩子审时度势,眼界宽广,的确当得起众人称赞。”

曾国藩瞄了一眼自己的胞弟。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弟的性子,他眼界颇高,平素极少夸奖人,连他也这般说了,足见荣禄在湘军中的确很有人望。

曾国华如今是同知的官衔,在湘勇中帮办军务,主要职司湘勇钱粮军器之事,来到衡阳才半年不到的时间,平时和荣禄也多有接触。荣禄靠着和粤省通商,并联合桂粤湘三省抽取厘金关税,给湘勇带来非常丰厚的钱粮,对曾国华的触动很大,因此曾国华也比较满意这个侄女婿。

还没等曾国藩开口接话,曾国华身旁的曾国葆插话笑道:“诸位兄长都这般器重这荣禄,看来我这个做叔叔的也要拍马赶上才行了。”

曾国葆乃是曾氏五兄弟中年纪最幼者,起初一直在家乡看顾门户,近来曾国藩将家人接到衡阳暂住,曾国葆也跟随而来,如今在曾国藩的幕府中担任幕僚。他来得时候荣禄已经去了广东,未能得见,但却是久仰其大名久矣。

曾国藩笑了笑说道:“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