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第343章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343章

小说: 辛亥之钢铁基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开始后两个星期俄国就做好了初步动员准备,到了1910年3月中旬,有六十五万俄国士兵做好了战斗准备。担任俄国参谋总长并将统率参战军队的伊凡·吉林斯基将军向法国保证,两个星期后就会有八十万俄军就会作好战斗准备。

沙皇的伯父、总司令尼古拉大公,是一位专心致志的亲法者,他向大使保证说:“我甚至可以不等我的几个军全部集合。我一感到足够强大,我就进攻。”俄国的军队数量一项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在欧洲,有近一百万大军应对德国的挑战,在远东和中亚,还有近六十万大军防御华军的威胁。总参谋长吉林斯基估计,动员半年后俄国将拿出三百万大军参战,一年内拿出五百万大军参战。

如果不是华国在边境地区驻扎重兵,欧洲部分的兵力还可以加强,不过对于吉林斯基来说,目前的兵力已经足够。

没有人对俄国人声称做好了战斗准备的话表示怀疑,人们只看到了俄国庞大的兵力,却忽视了其他影响战斗结果的因素。

俄国同德国和奥匈帝国有一条共同边界,延伸一千一百余英里。那时是俄国一个省的波兰,形成一块二百五十英里宽的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向西突出二百英里,在西部和西北部与德国毗连,在南部则与奥匈帝国邻接。它的西部边界离柏林只有一百八十英里。它的北面是东普鲁士,这块八十英里宽的德国领土夹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之间。

东普鲁士由堡垒地带拱卫,意在防止俄军越过波兰边境前进。沿着维斯瓦河上游和省会柯尼斯堡周围构筑了坚强的据点。穿过东部边境就是五十英里宽的马祖里湖,成为严格限制俄国进犯道路的天然障碍。奥地利利用喀尔巴阡山脉,从克拉科夫经过伦贝格(现在的利沃夫)到罗马尼亚边境,设置了筑垒防御工事。在俄国和它的波兰省之间,在平斯克这个中心的周围,都是普里皮亚特沼泽,有三万八千平方英里的沼泽地、杂树丛和几条泥土道路。

德国的铁路系统包括十七条通向东普鲁士的路线,可以每天行驶五百列列车;这样的系统可以在短时期运送一支庞大的军队。多条支线从干线分叉到许多边境地区,以迅速调动部队应付突然事件。奥地利则造了七条铁路线经由喀尔巴阡山脉通向加利西亚,每天的运输量是二百五十列列车。俄国从主要内地城市到华沙只有六条铁路线,支线也太少,没有什么军事价值。

为了拦阻来自西面的入侵,俄国铁路的轨距比德国所用的轨距宽。边境地带故意让它成为被森林和灌木丛隔断的半荒芜荒地,未铺砌的道路下大雨时就变成一片泥浆。由此而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当俄军走近这些边境地区时,它的运动慢得象运货马车的速度那样。这种运输系统使已经转动不灵的军事机器无限的紧张。当没有准备的俄军经法国坚决要求,轻率侵入东普鲁士,以减少德国对西线的压力时,事情就将更糟了。

吉林斯基的兵力共计三十个步兵师和八个骑兵师,分成两个集团军,由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和帕维尔·连年坎普夫将军统率。连年坎普夫统率第一(维尔纳)集团军,萨姆索诺夫统率第二(华沙)集团军,都以他们的城市基地命名。

为了侵入东普鲁士,这两个集团军都必须走马祖里湖区域两边的固定路线,连年坎普夫沿着北部边界前进,于3月17日越过边境,萨姆索诺夫则预定两天后尾随前进,取道南部边缘地区。

早些年代施利芬在马祖里湖花了很多时间,在考虑对付这种类型调动的最有效措施。他命令,集中充分兵力对付最先出现的俄军,然后进攻另一支军队。这一战术十分出色地简单,而负责德国东线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将军和参谋长鲁登道夫坚定的贯彻了施利芬这一战术思想。

历史在华国的煽动下在这里也发生了改变,原先的历史中俄国是在法国边境之战结束后才向东普鲁士进攻,这个时空中联军早早的在边境之战中显出颓势,迫不及待的要求俄军参战。原时空中统帅德国第八集团军的司令官是马克斯·冯·普里特维茨将军,这个凭借花言巧语和****段子骗取威廉二世信任的“胖家伙”,不过是个宫廷宠臣,根本不具备统帅集团军的才能。

包括施利芬和小毛奇在内,德国陆军的将领无不希望将普利特维茨赶出去,恰好这个宫廷宠臣在与情人欢愉时不幸心脏病突发,帮了德国陆军将领们一个大忙。当然,这位将军的死亡与华国调查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于是,年长的兴登堡将军不得不坐镇东线,年轻的鲁登道夫则因为担任华日战争观察员期间优异的表现和总结报告中真知灼见的思考,成为第八集团军的参谋长。二人配合默契,严格贯彻了施利芬提出的攻其一路的作战方针。

另外,东线作战计划制定中还有一位关键的军官,那就是马克思…冯…霍夫曼上校。这位俄国问题专家在战争爆发前一个星期抵达东线,成为第八集团军的作战军官后他向兴登堡将军呈交了一个作战计划,即集中力量打击萨姆索罗夫的第二集团军,然后掉头攻击俄军另一支军队。

霍夫曼的作战计划并不是没有根据,而是建立在对对手的了解之上。他是参谋部的俄国问题专家,他讲读俄语都很流利。多年来他积累了关于他的敌人的丰富知识,特别是连年坎普夫和萨姆索诺夫之间的对立。日俄战争期间,霍夫曼曾以官方观察员的身份在场,那时他无意中目睹一场难忘的吵架。在满洲沈阳火车站的月台上,两位怒目相视的俄国指挥官正在互相破口大骂。突然间,他们挥拳打了起来,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打倒在地。(胜利者萨姆索诺夫曾引起这次争斗。当他的打得筋疲力尽的西伯利亚哥萨克人被迫放弃一座有价值的煤矿给日本军队时,连年坎普夫一再不顾要他以骑兵师去支援的命令。)霍夫曼猜测,连年坎普夫又将拒绝援助萨姆索诺夫,两名将军的个人矛盾将影响战局——他们不会为了大局放下成见。

另一个根据是俄*队的散漫,日俄战争似乎没有教会俄国人如何打仗,他们倒是加大了军队的先进装备采购力度,例如坦克、飞机、迫击炮、机枪和无线电等,但这些新式装备根本没有转化为战斗力。

德国人截获了不少俄国人的电报,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对电文进行加密。关于俄国人正在传送非密码电讯的报告,受到德国高层军官的深切怀疑。只有霍夫曼相信这不是一项策略……他在满洲看够了俄国人的散漫情况。在一位已死的吉林斯基参谋人员俄*官身上发现的文件中所透露的设计的路线和部署,和被截获的这类电讯相一致,俄国野战军队是没有密码或密码人员的,俄国高级统帅部似乎没有想到过需要训练担任这种任务的报务员。

除此之外落后的铁路运输系统、混乱的后勤补给系统、争风吃醋的将领都是霍夫曼坚定自己作战计划的原因,幸运的是兴登堡将军和鲁登道夫都赞同霍夫曼的计划,上层的统一贯彻到了底层,并为德国取得了东线第一场大捷。

第四百二十五章两个天才的配合

现在让我们看看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是如何以少打多,赢得胜利的。3月15日,俄军主力出现在马祖里湖区域,萨姆索诺夫的第二集团军从南侧进军,连年坎普夫的第一集团军从北侧进军,两军出发时间相隔两天,连年坎普夫首先出发。

兴登堡命令马肯森将军的第十七后备军从侧翼攻击连年坎普夫的第二集团军,牵制并拖延其进军速度。3月20日,战斗在古谢夫附近打响。只有一个后备军的马肯森没有和俄军硬拼,而是布置多层防御线,利用弹性防御策略消磨俄军的斗志。

接下来德军的注意力放在了俄军第二集团军身上,萨姆索诺夫的部队抵达边境地区时已经人困马乏,急于争取战功的萨姆索诺夫不顾实际,多次下达加快进军的命令。这个命令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士兵疲惫至极,短时间内无法投入战斗;二是后勤运输线拉长,补给不足,大量马车、托畜散落在后方缓慢移动,部队的后勤物资状况比较危险。但这些不利因素都没有引起萨姆索诺夫的关心,他只知道进入东普鲁士,切割包围德国东北突出部。

俄军萨姆索诺夫集团军的情况却被德国人知道的一清二楚,通过截断无线电、骑兵侦查、空中侦察等手段,鲁登道夫手里汇总了大量情报。他根据霍夫曼上校提出的作战计划,向兴登堡将军建议弗朗索瓦将军的第一军从南侧防线后撤,引诱萨姆索诺夫追击,命令舒尔茨将军的第二十军和贝洛将军的第一后备军向左右两翼移动,最终形成一个包围圈。

萨姆索诺夫果然上当,德军第一军的一个步兵师在俄军进攻后不久变撤退,萨姆索诺夫解读为德军第八集团军在威武的俄军面前全线退却,于是命令全军加速追击。对电报保护的不利,使俄军所有的动向都被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掌握,德国信号兵的工作非常简洁而繁重,他们甚至希望俄国人能给电报设置密码,以使自己从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北侧马肯森将军的第十七后备军能否阻挡住连年坎普夫的进攻,双方的兵力差距悬殊,第十七后备军也大多由后备兵组成,而不是真正的陆军精锐。战斗进程让人大跌眼镜,作为俄军主力的第一集团军在三天内攻破了德军三道防线,自身损失超过五万人,而第十七后备军损失不超过一万人。

德国后备军和俄国常规军的碰撞中德国后备军胜出,完善的后备兵培养机制、悠久的普鲁士军队传统,使德国后备军也具备优秀的素质。反观俄军,即使是常备军、最精锐的第一集团军,士兵们接受的训练也不多,训练时间和射击训练量都不能让人满意。

实战中,骄傲自大的连年坎普夫派出一百五十多辆坦克加入步兵进攻序列,要知道俄国坦克数量并不亚于德国,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