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国-第16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控制在中国手中。
“这一次,印度阿三还想要占领帝国的那些领土,那是完全不可能的。英国人,必须要给帝国一个交代才行。否则的话,就别怪帝国不客气了。”吴皓轩暗暗的想到。
现在的帝国,可不比另外一个时空的中国,任由列强宰割。这个时空,帝国不去宰割他们,他们都得烧高香了。
黄帝纪元4620年月30日上午,在中英两国的外交大臣在谈判当中达成一致之后,拟定今天为签署《冲突谅解备忘录》的日子。英国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了。如果能够因此而结束和中华帝国的冲突,那他们一直悬着的心就能够放回到肚子里面去了。
当然,这一次付出的惨重损失,让他们心里恨得要命。只不过,现在帝国正是强大的时候。英国人就算是想要找回场子,也没有可能。除非是将来的战争当中,中华帝国被击败。这样的话,他们或许还有机会向中华帝国进行报复。
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并不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别忘了,他们支持的日本人正在疯狂的建造‘大和级’战列舰和‘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很快,中国海军就会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了。等到中国海军和日本海军两败俱伤之后,美国人一定会趁机落井下石的。而英国,也不会放过那个机会。到时候,英国就能够报仇雪恨,将今天损失的那些利益,全部让中华帝国吐出来。甚至,还要多付出一些代价来作为利息。
在签字仪式上,寇松伯爵和修斯先抵达,两人有说有笑的,显然交谈的很愉快。为了遏制中华帝国,英国和美国这对原本不怎么对付的国家,现在是完全走到了一起了。
或许,这就是中华帝国打败了英国人之后的代价。不过,即便是再给中华帝国一个选择的机会。中华帝国也会这么做的。毕竟,帝国的利益,绝对不能够任何英国人欺辱。
签字仪式定在了上午十点。帝国外交大臣唐绍仪直到九点五十了才姗姗来迟,这让寇松伯爵和修斯心里都有些腻歪。只是,事已至此,马上就要签署《冲突谅解备忘录》了,他们也不想横生枝节。但是,这一次的签字仪式,注定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因为,唐绍仪的脸色,一直都不怎么好看。
寇松伯爵看到唐绍仪的脸色之后,心里顿时暗叫不好,同时有效担心,是不是哪里出什么问题了。
“外交大臣阁下,您的时间观念真强,签字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还是尽快3签署《冲突谅解备忘录》。”寇松伯爵满脸堆笑的说道。
“伯爵阁下,很抱歉,我想,这份《冲突谅解备忘录》,我暂时无法签署。”唐绍仪冷冷的说道。
ps:第九更到,让月票和打赏来的更猛烈些!&l;=&;&l;=&;&l;=&;
第八百五十章 帝国科学院
p。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1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黄帝纪元4620年9月30日,帝国皇帝吴皓轩前往京郊的帝国科学院视察。帝国科学院是五年前成立的,有上千名顶级的科学家,正在为各种项目进行研制。单单是科学院每年耗费的经费,就多达数亿华元。幸好,科学院的经费,帝国财政只负责一小半而已。其余的,都是有帝国皇室来负责的。要不然的话,帝国财政早就被拖垮了。
科学院成立之后,使得帝国在科学研究方面,开始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了。帝国的整体科研实力,也不断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里为帝国了一个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尽管,目前科学院有很多主要科学家都是来自于欧洲的。但是,帝国自己的科学家们,也正在快速的成长。
一战期间,为了躲避战乱,很多科学家离开欧洲,前往美国以及中国。帝国在那个时候,接收了大批的科学家。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奥匈帝国崩溃,更使得这两个的科研人才大量外流。帝国趁机下手,吸纳了大量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使得帝国科学院更加的兵强马壮。同样的,俄国崩溃,苏俄建立。大量来自于俄国的科学家,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帝国的科研实力。
俄国虽然被誉为世界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但是,俄国的某些科研实力,还是很强悍的。比如,重型轰炸机。俄国在一战当中,可是生产了数十架性能先进的重型轰炸机的。只不过,现在那个团队,已经完全加入了帝国,开始为帝国新一代的远程重型轰炸机项目服务。
帝国皇帝吴皓轩对于科研事业,非常的关注,几乎每年都会前往科学院几次。视察科研成果。同时,吴皓轩也要求科学院,重点研究一些项目。比如,雷达技术。声呐技术,火箭技术等等。这些对于帝国的军事力量的发展,都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随同吴皓轩前往科学院的,还有总参谋长石天翰元帅,陆军大臣赵锡福元帅。海军大臣萨镇冰元帅,装备部长赵磊上将等人。今天视察的重点,就是和军事领域相关的那些项目。
帝国科学院的院长早就在门口等候吴皓轩了。科学院的院长,是由帝国任命的。尽管,他不是科研人才。但是,他主要是为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后勤保障的,堪称科学院的后勤大管家。
整个科学院,防御和安保工作有帝国禁卫军负责。帝国禁卫军的一个步兵营,直接进驻到科学院里面。另外,禁卫军的一个装甲团距离科学院不过十公里而已。一旦科学院遭到进攻。他们在二十分钟内就能够赶到。任何敌对的实力,想要再二十分钟内攻破帝国一个步兵营防御的科学院,那无疑是不可能的。除了军队之外,还有国家安全局的安保人员,军事情报局的情报人员等。整个科学院,完全处于最严密的保护之中。除非是出动军队,否则休想攻入其中。当然,在帝国首都的近郊,也不可能出现别国的军队。如果别国的军队都打到这里来了,那帝国就真的离灭国不远了。
“陛下。几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都已经准备好了。”科学院的院长向吴皓轩说道。
“嗯,走。先去雷达项目部。”吴皓轩说道。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一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只不过,在一战期间,因为技术的限制,实用效果不明显而已。
中华帝国也是最早研究雷达的国家之一。相比欧美,帝国在雷达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他们的前列了。
“陛下,这就是目前我们研究出来的雷达,探测距离已经超过了二十公里了。只不过,体积还比较庞大,同时也十分耗电。”雷达项目的负责人向吴皓轩说道。
吴皓轩点了点头:“经过测试了吗?”
“已经经过测试了。空军那边出动了五架飞机来配合测试,在二十公里的距离上,雷达准确的发现了他们。不过,现在的雷达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一是体积太大,二是探测距离太近,三则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雷达项目的负责人说道。
“这已经很不错了,我希望你们未来能够加大研究。十年后,帝国需要至少能够探测两百公里之外的大型雷达。同时,还要做好雷达的小型化,使得雷达能够搬上军舰,搬上装甲车。未来,雷达不仅仅是探测设备,更要成为帝国海军的主炮的指引设备,也就是炮瞄雷达。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未来帝国海军在海战当中,将占据更大的优势。”吴皓轩说道。、
海军大臣萨镇冰元帅更是眼前一亮。目前海军主力舰交战的距离,普遍在一万五千米左右。如果再远的话,命中率就无法保证了。另外,夜晚的时候,主力舰炮战的命中率也非常的低。如果雷达能够为主力舰的主炮进行指引的话,那主力舰的主炮的命中率,无疑会大为提高。在夜战的时候,帝国海军更是能够占尽优势。
“是,陛下。我们会积极的往这方面研究的。”雷达项目的负责人说道。吴皓轩为他们已经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了,他们只需要向着那些方向研究就行了。这样的话,也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从雷达项目部出来之后,吴皓轩等人又去了声呐项目部。
声呐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早在1906年的时候,英国海军的刘易斯·尼克森就发明了声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被应用到战场上,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这些声呐只能被动听音,属于被动声呐,或者叫做“水听器”。
后来,英美等国都开始了主动声呐的研究。而中华帝国也不例外。
中华帝国本来就是潜艇利用大国和强国。在未来的战争当中,利用潜艇来打击敌人的运输线,攻击敌人的舰艇,侦查情报,都是非常普遍的。但同时,敌人的潜艇也会越来越猖獗。在帝国利用潜艇对敌人进行打击的时候,同时帝国海军还得打击敌人的潜艇。这就需要帝国海军装备克敌制胜的武器了。而声呐,无疑就是这种能够将隐藏在水下的潜艇发现的装备。
未来,帝国海军的每一艘舰艇上都会装备声呐,用来反潜。特别是航母编队当中,反潜战舰更是不可或缺的。吴皓轩甚至计划,在未来转本建造一款反潜用的护卫舰,用来猎杀在大洋上的各国的潜艇,从而保障帝国的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特别是帝国将来对美国进行战争,大量的物资需要通过海运,从帝国运往前线。因此,这些运输线必然会成为美国潜艇攻击的重点的。保护这些运输线,也就成为了帝国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