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滚出去!本观察誓不降清,何必再来多费口舌!”章旷破口大骂,看清来人是汪克凡后,更加气愤:“没想到你也投降了鞑子,果然是狼子野心,奸诈之徒!”
“章观察看清了,我是大明的守备!”汪克凡穿的是一身明军衣甲。
“哼,你一向狡诈多计,定和马蛟麟早有勾结,换身衣服就想哄骗我么?”章旷喝道:“快把本观察推出去一刀砍了。以全老夫的忠义名节,以头挡刀,不亦快哉……”
“啪!”
只听一声大响,汪克凡把腰间的乌兹宝刀拍在了桌子上,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气。指着章旷放声痛骂。
“懦夫!蠢材!动不动就要寻死寻活的,你难道是个娘们么?国家大事就是坏在你们这种人手里的……”
忠臣误国,在南明时期屡见不鲜,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
何腾蛟是抗清英烈,但也是弄权误国的罪人,这种情况在南明时期绝不是个案,而是大多数南明官绅的写照,哪怕大家公认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政治上也是一塌糊涂……究其原因,和当时士大夫的风气观念有很大关系。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按照儒家思想的正统,士大夫都以经世济用为追求,孟子就曾经说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传统的儒家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政治上比较务实,危难时刻可以忍辱负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怕为国捐躯。
但到了明朝中叶以后,传统的理学思想受到了心学、气学等等的冲击,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转为追求心性的感悟,追求道德修养的完善,更看重自己的名节,以自我为中心。
(这里没有对王阳明不敬的意思,因为他的影响太大,当时的士大夫往往自我标榜心学弟子,但其实大多是心学末流,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甚至是扯虎皮拉大旗,借他的名声抬高身价。)
务实济世不再提了,大家更愿意谈空说玄。
忍辱负重也不可能了,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的名声没有污点。
为国捐躯需要考虑考虑,仗义死节却没有任何问题。
仗义死节,这句话说明了问题的实质——何腾蛟之流不是殉国,而是为自己殉节!
“平日束手谈心性,事急一死报君王”。
为了维护自己的气节,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为了自己身后的名声没有污点,他们可以慷慨赴死……至于死后的烂摊子,谁爱管谁管。
“人人都想做文天祥,人人都想着青史留名,章观察今日求死,到底是为国捐躯,还是为了你自己的名声?”
汪克凡一连串的诛心怒斥,骂的章旷张口结舌,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仔细想来,文天祥的“丹心照汗青”的确有些着相了。
“本观察为官一向勤勉,问心无愧,官场上的事情太复杂,你年纪太轻,还不懂……”
“错了!你所谓的勤勉,却处处留着私心,无非还是为了邀名,并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汪克凡突然停下了,长叹一口气:“算了,我不多说了,多说你也听不进去,你走吧。”
章旷一愣:“你要放我走么?马蛟麟不会为难你?”
“不会,你放心走吧。”
汪克凡不愿再和他多说,拿起乌兹刀向外走去,临出门却停了下脚步:“章观察,我只劝你一句话,官场不仅只有权力斗争,更重要的是合作和妥协!”
……
PS:内个,今天周末,晚上也发个短章稍微休息一下,请各位书友理解。(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发出自己的声音
甩下章旷,汪克凡出门扬长而去,走出去很久之后,心情仍然难以平静。
这一年多来,他眼睁睁看着清军大举南下,眼睁睁看着南明毁掉了半壁江山,看到乱世中太多的黑暗和不堪,他一直在忍耐,一直在回避,直到今天才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满清人口不过百万,只是一支愚昧落后的渔猎民族,论国力,论兵力,都远远不是大明王朝的对手,却偏偏征服了这万里江山,究竟是什么原因?
说到底,是汉民族自己打败了自己。
自秦皇汉武以来,汉民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但一直没有解决社会内部的深刻矛盾,“革命产生暴君,暴君产生革命。”三百年一个轮回的治乱循环,始终无法摆脱。
到了明朝中晚期,封建国家的统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动荡和混乱,各种价值观念不断发生碰撞,汉民族正处于涅槃重生前的阵痛期。
此时的汉民族,前所未有的虚弱!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汉民族经过一场巨大的社会动荡后,应该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但是,彪悍的满清趁虚而入,勾结汉民族中最保守的官绅地主,建立了一个拉倒车的大清王朝。
满清的统治方法粗暴而原始,一手屠刀,另一只手是阉割刀,一切以维护满清统治为根本,玩不转的统统砍掉!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关系。满清就压制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康雍乾的“杂粮盛世”一过,整个大清王朝就像叫花子一样赤贫。
各种文化思潮不利于满清的统治,满清就大兴文字狱。对汉文化进行阉割截取,对老百姓实行愚民政策。清朝二百多年“万马齐喑”,最流行的是考据学,大家都钻到故纸堆里研究茴香豆的四种写法,以免惹祸上身。
对于愚昧落后的满清来说,能够和先进的汉文化融合。本身是巨大的进步,但清王朝的建立,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总之,满清入主中原,其中充满了各种意外因素,落后征服先进,愚昧征服野蛮,并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而且从后世的史料来看,哪怕在弘光朝廷灭亡之后。南明还有好几次翻盘的机会,就算不能立刻收复长江以北,起码也能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但遗憾的是,在几次关键时刻,南明都被自己人打败了!
因为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穿越者对这一切自然看得比较清楚。但是这个年代的很多南明官吏,却没有什么大局意识,只是苟且偏安,得过且过,如果清军真的打到城下,就自杀寻死,以全名节。
战争,说到底是国力的比拼。汪克凡非常清楚,哪怕自己化身岳飞,也不可能独自对抗满清。只做一员武将是不够的,他必须要寻找机会,走上南明的政治舞台。从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守备,位卑言轻,无论说什么都没人理会。但在临湘之战后,在一举消灭满清五千大军之后,他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人的思想最难改变,汪克凡没指望只凭几句当头棒喝,就能让章旷幡然醒悟,但是,只要他能稍有触动,在今后的所作所为中能稍有改变,就算达到了目的。
如果从全国战局来看,随着李自成和南明弘光朝廷的覆灭,满清最大的对手已经变成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湖广方面只要能挡住勒克德浑的进攻,就能再争取到一段宝贵的发展时间。
忠贞营已是湖广抗清的主力,荆州之战事关全局。如果何腾蛟、章旷之流不能摒弃对农民军的偏见,在背后勾心斗角,想法设法陷害,甚至还抱着“借虏平寇”的主意,就会断送眼前的大好形势……
汪克凡回到自己的帐中,奋笔疾书,点点刷刷,亲笔给勒克德浑写了一封信。
这是一封挑战书,着重渲染清军临湘之战的惨痛失利,又向勒克德浑发出邀战申请。
“何公拟遣将北征,传檄江南,联兵湘楚,以报君国之仇,彰我虎贲之威,与尔会猎武昌之时,自见戮虏之志,书不尽意……”
这封信里充满了威胁和恐吓,还号称何腾蛟要率大军北上,攻打武昌府,就是为了激怒干扰勒克德浑,不能全力去救援荆州。
以恭义营的实力,主动北上武昌府,去挑战勒克德浑的大军,无疑是不理智的行为,但是如果能把他调到岳州府来,能够牵制他的一部分兵力,也是对忠贞营农民军的有力支持。汪克凡刚刚占领岳州府,瓶瓶罐罐不多,如果勒克德浑真的来攻岳州府,他就准备敌进我退,战略转移。
岳州府,是汪克凡占领的第一个州府,但是处在明清两军对峙的前线,一旦清军大举进攻湖广,死守岳州并不明智,所以,这里只是一块暂时的根据地……
挑了一名俘虏的绿营将领,放他回去给勒克德浑送信,汪克凡又写了两封报捷的文书,派人送给何腾蛟和堵胤锡。
快马往来,书信传递,临湘大捷的消息传开了……
不相信,大家最初的反应都是不相信!
哪怕是一向信任汪克凡的堵胤锡,也再三派人到岳州查验,手下人却众口一词,都说歼灭鞑子数千精兵,堵胤锡将信将疑之下,干脆亲自赶来岳州府,亲眼看到了那面巴雅喇龙旗……
至于躲在长沙府的何腾蛟,更对此发了一顿脾气,号称要惩治谎报军功,甚至杀良冒功的汪克凡……直到章旷回到长沙之后,仔细讲述他在岳州府的所见所闻,才终于确信打了一个大胜仗!
向皇上报捷!
何腾蛟顾不上惊讶,也顾不上这一仗是怎么打胜的,先雷厉风行地写奏章,向隆武帝报功。汪克凡虽然不太听话,但终归还是他手下的官军,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可把忠贞营那些贼寇比下去了。
正文 第五十章 怒了
洋洋洒洒,一遍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千余字的奏章一挥而就,写完之后,何腾蛟反而有些犹豫。
真的打胜仗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