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7章

残明-第7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氏见到儿子后另有一番欣喜,一句数落埋怨都没有,反倒是汪克凡过意不去,主动解释起从军的原因,但总是辞不达意,听起来理由十分牵强。

    穿越者的思路和正常人差异太大,没法解释。

    刘氏耐心听他说完,叹口气说道:“儿大不由娘,你定要从军我也拦不住你,不过此事最后还要由你父亲做主,如果他将来反对的话,你可不准忤逆。”

    “是。”汪克凡无奈地接受条件,刘氏能有这个态度就算不错了。

    但这是个紧箍咒,随时可能发作。汪睿不出现就罢了,一旦出现肯定反对自己当兵,到时又是一场大麻烦。

    走一步算一步吧,只要在军中尽快干出一番成绩,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问起横石里家中的事情,自然又提到郑选郑师爷。

    郑师爷对卖田的事情非常热心,在横石里呆了两天,事情办了个七七八八才回崇阳,不过田产买卖非常麻烦,郑师爷过几天还要再来,想拿到卖田的银子还要等一段时间。

    随着湖广的形势不断恶化,田产的价格肯定一落千丈,现在卖掉怎么都不亏。这笔银子准备都交给刘氏,当作乱世中安家保命的倚仗,汪克凡肩膀上的担子也能轻一点。

    “凡伢子,你这次回来能呆几天?”刘氏说道:“家里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也该告诉你弟弟一声,寻个方便,去一趟山谷书院吧。”

    汪克凡共有一姐一弟,姐姐几年前已经出嫁,弟弟汪克斌今年十七岁,也在山谷书院就学。

    “这次回来要办公务,总得呆个几天,我正想去书院一趟……”

    正在聊着家常,有佣人进来禀告,汪家三少爷汪晟来访。

    “噢?人还在大门口站着呢?我去迎他。”汪克凡站起身向外走去。

    汪晟是长房汪?f的长子,算起来是自己的族兄,两人年龄相近,从小就结为好友,并没受到长辈的影响。

    刘氏摇摇头,笑着说道:“哎,晟少爷总是这么古板,都是自家人,干嘛不直接进来?”

    “他一向这样的,少年老成小夫子,怎会冒冒失失地闯进来?”汪克凡口中答话,脚下已经出了内宅,穿堂过院来到大门口,远远就看到汪晟肃立门前。

    汪晟中等身材,骨架宽大,外表不像娇生惯养的少爷,倒像个忠厚的农家弟子,脸色却意外的沉重。看到汪克凡出来,他向前急趋两步,长揖到地,垂首不起。

    “云台,我今日代父赔罪来了!”

    “夫子,这是干什么?快起来!”汪克凡连忙把他扶了起来。

    “唉——,你家卖田的事情已经传开,庄户邻里议论纷纷,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已知道,家父,家父实在不该如此……”子不言父过,汪晟一时失语。

    “嗨,你都弄岔了,那些田产是我要卖的,说起来令尊还帮了我的大忙。”汪克凡笑道。

    “好好的谁会卖田?四弟又来哄我!真把我当成迂腐的夫子了?”汪晟的表情非常严肃:“快带我去见婶娘,我向她老人家磕头谢罪。”

    “好啦,好啦,你真的不用放在心上……”

    两人一起迈步进门,来到客厅落座,汪克凡又解释道:“我们一家要搬去县城,田产什么的都是累赘,正好卖给族中长辈。嗯,我现在已是恭义营的七品把总,以后再不回横石里,还要那些田产干什么?”

    “云台,你的好意心领了,不过是非曲直我心里有数,不用多说。”

    汪晟是个耿直的仁义君子,父亲却是个势利小人,从小挣扎在这种困惑矛盾中,养成了一副内向、执拗的性格,一旦认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主意,像强迫症患者一样执拗。

    汪克凡闭上嘴巴,不和这个一根筋的家伙抬杠,汪晟上下看了他几眼,好奇地问道:“我刚才就想问你,为什么一副武弁的行头,莫不是要学班超投笔从戎?”

    “不错,我等自束发起,既受五经四子书,学八股文应试科考,十余年来流连于笔墨纸砚之间,却不知天下已是荼毒乱世!我有志效仿汉家先贤,慷慨从戎,卫道安国,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四弟好大的气魄!”汪晟饶有兴致地问道:“能给我讲讲军中的事情么?越详细越好,说仔细些……”

    汪克凡点点头,从在崇阳县衙看到征兵告示说起,把这几天的经过见闻都讲了一遍,汪晟听得津津有味,有不明白的就反复追问,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原来四弟并不是一时赌气,投身军旅其实抱负远大!”汪晟的神色颇为兴奋,又追问道:“招兵的事情可有具体打算,要我帮忙么?”

    “你是汪家长房嫡子,没你帮忙可不成!来,咱们好好商量一下……”

    汪克凡早有考虑,娓娓道出自己的计划。

    两人正说的投机,大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洗翠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四少爷,您快去看看吧。外面来了好多庄户,吵吵嚷嚷的要见您,拦都拦不住!”

    ……

    大门外围着几十名庄户,七嘴八舌对着守门的家人吵嚷着,为首的是个三十来岁的壮实汉子,满脸络腮胡子,胳膊上肌肉虬结,一看就是长年强体力劳动锻炼出来的。他被汪府的家人挡着,性急之下就想往里硬闯,却被他爹史铁匠一把拉住。

    “阿大,咱们是来向四少爷求情的,难道还敢闹事不成?小心俺打断你的腿!”

    这壮汉是史铁匠的长子,穷人家没有大名,从小被叫做史阿大。他虽然身高体壮,却不敢和史铁匠顶撞,乖乖站定脚步,挤眉弄眼地辩解道:“阿爹,俺哪敢对四少爷无礼?但他们死活不让进门,连四少爷的面都见不到……”

    威风凛凛的一条大汉,脸上却是一副受了委屈的小模样,看上去倒有几分好笑。

    “急什么?再等等……你看,四少爷不是出来了吗?”

    汪克凡和汪晟并肩来到门口,庄户们轰的一声围了上来,呼啦啦跪倒了一片。

    “四少爷,不能卖田呀!”

    “是啊,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四少爷,府上真的要搬走吗?能不能带上我们?”

    ……

    汪克凡连忙扶起史铁匠,又向左右看了看,这些人都是自家的佃户,仔细询问一番,原来他们是为了汪家卖田的事情而来。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地租是庄户最沉重的负担,碰上刻薄的东家地主,就可能断了全家的活路。汪克凡一家为人宽厚,汪?f却素有盘剥恶名,这些庄户担忧将来的生活,都反对把田产卖给长房。

    汪克凡叹了口气,施个礼解释道:“各位乡亲,大家应该都听说了,我父失陷在战乱之中,至今下落不明,卖田搬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请各位见谅!”

    汪克凡态度诚恳,理由充分,庄户们一时无话可说,互相商量了几句后,推举史铁匠为大家再次求情:”四少爷,您一家搬去崇阳县,我等还得在横石里苦熬过活,以后的东家不好相处,还请给以后指条出路!〃”嗯,我这里倒是有个好去处,只要听话卖命就能赚钱养家……”汪克凡打量着身材壮实的史家大,微笑问道:”史阿大,愿意跟我去当兵吗?〃

正文 第九章 节节相制百胜军

    征兵告示贴出去之后,报名响应的青壮非常踊跃。

    乡下农家生活困苦,因为地少人多,家家都有闲人找不到做活的门路,恭义营开出优厚的军饷,横石里的青壮几乎都动了心,不到一天的工夫就有近百人报名,附近十里八乡的听到消息后,更多的青壮仍在络绎不绝赶来。

    午后时分,阳光明媚,在横石里最大的一片场院上,乡亲们人来人往,像唱大戏一样热闹。

    场院正中竖着一根异常粗大的竹竿,竹竿顶端挂着一面方形的旗幡,上面斗大的两个字——“招兵”。

    旗幡下摆着一排长桌,最边上的那张桌子上有两个硕大的托盘,里面满是白花花晃眼的银子,再加上旁边摞成一座小山的汉阳布,让看热闹的乡民再也移不开眼睛。

    有心投军的青壮更是兴奋,围在四周问东问西,排队报名的队伍越来越长。

    “乡亲们,乡亲们,五两银子两匹布,只要入营立刻拿走!以后每个月还有一两半的月例银子,养活一家老小绰绰有余,干上两年就能娶一房媳妇……”几名恭义营的小兵大声吆喝着,在汪克凡的面前非常卖力,对横石里的乡亲也很热情,但心里却充满了蔑视和优越感,很是看不起这些乡下土包子。

    都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给点银子就抢着报名。要是在武昌府的话,那些老兵才不在乎这五两银子,该去哪儿,不去哪儿,算盘都打得精着呢!

    要投军的话,最好是像自己一样,当个主将的亲兵家丁,军饷待遇远远高于普通士兵。差一等的就去左大帅麾下,升官发财的机会最多,只要心活眼亮,随便砍上几颗脑袋报功,就能换来大笔的赏银。

    恭义营的普通士兵最没混头,除了军饷之外没有任何外快,要是碰上欠饷的话,哭都没地方哭去。

    不过看看这些报名的庄稼汉,见了穿官衣的还有些害怕,一个比一个老实胆小,汪把总肯定也是拿他们凑数,要让这些庄稼汉上阵打仗,提刀杀人,那是想都不用想。

    “云台,你招的兵都不错呀!”

    长桌的另一头,汪晟打量着排队报名的青壮,兴奋地说道:“按照本朝名将戚继光的征兵标准,城乡的油滑之徒不要,老兵油子不要,见惯官府的城里人不要,脸孔白白细皮嫩肉的也不要。只要黑大粗壮,见了官府有胆怯之意的乡野之人,农村人和矿徒最好,你选的这些兵都符合戚帅的条件!”

    汪克凡笑道:“没想到三哥也看上兵书了,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昨天晚上看了一宿的《练兵实纪》,受益匪浅。战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