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6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空里,郑成功的部队正处在实力最强的鼎盛时期,放眼天下,无论是谁都有信心与之一战,满清强弩之末,明显已经后继乏力,楚军腹背受敌,已经接连丢失了湖广、江淮、安徽的大片地盘,西军虽然气势汹汹,但是没有水师,到了江南就会变成没牙的老虎,郑家军现在出兵江南,就此走上前台,大展拳脚,宏图霸业俨然就在眼前。
有些人又提出,郑家军的舰队如果进入长江口,也许会和楚军发生冲突,不管楚军是不是叛逆,现在大家都在隆武朝廷这条大船上,如果自己人先打个不亦乐乎,最后便宜的是清军和西军,所以应该从苏北沿海登陆,避开南京附近的敏感地区。
“不用管他,我们就从长江北岸登陆,楚军如果要打,那就打一场好了。”郑成功毫不在意,楚军的水师欺负清军和西军是足够了,和郑家军的远洋舰队比起来还不够瞧,在长江沿岸和楚军打一仗正中他的下怀,让楚军狠狠碰个钉子,以后就避免了很多麻烦。
短期内,郑成功还没有攻打南京的意图,一来南京这座超级坚城很不好打,二来留着楚军一口气,让他们多消耗一些清军和西军的力气,对自己更为有利……
隆武六年的秋末冬初,郑成功在鼓浪屿誓师出兵,十万大军高举奉旨勤王的大旗,所乘的战船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巨大舰队,从厦门沿岸北上,进入舟山长江口……
“郑成功也来插一脚么?好啊,这才是风云际会的大场面嘛。”汪克凡笑着对左右说道:“延平郡王还是很给面子的,这一路北上,沿路的上海、杭州这些地方都没有动,如果他把上海打烂了,我可是真会心疼的,现在肯定笑不出来啦。”
田见秀忧心忡忡地说道:“郑大木倾巢而出,来意不善啊,我军应当立刻增兵长江沿岸,不许他轻易登陆。”
“哪有这个道理?来而不往非礼也,延平郡王是来打鞑子的,又对我们这么客气,我们怎么能关上大门,把客人赶走?告诉王进才,北岸的海门和通州(南通州,就是后世的南通)都移交给延平郡王,只要留下扬州以西就可以了,另外还要请田叔辛苦一趟,带第一军守住镇江到嘉定一线,免得客人摸错了门,跑到长江南岸来了。”
汪克凡接连下了几道命令,加强长江南岸的防御,以防万一,同时让开江北防线,放郑成功登陆进入江淮,又命人给郑成功军中送去一批粮秣军需,以尽地主之谊。
做完这一切后,汪克凡又拿起桌子上的战报,一份一份仔细看着。
吴三桂攻占淮安后,又相继占领泗州、高邮、兴化等州县,把楚军压缩到长江岸边的扬州一线,最近又在集结兵力,有继续南下,进犯扬州的征兆。
孔有德号称五天攻克钟祥,可是五天后仍然毫无进展,仁至义尽的谭泰已经退兵,只留下孔有德、尚可喜继续和李定国死磕,谭泰的主力向西进军,和屯布儿、张勇左右夹攻黄州府,黄州府的楚军大部分是老闯营的二线部队,其中的老弱病残和一些随军撤离的百姓已经乘船撤往九江,作战部队在李过的率领下,坚守黄州府的府城黄冈一带,处境非常危险。
除了钟祥之外,其他地方的清军和西军彼此休战,各自维持现有态势,李定国的主力撤到汉水西岸,随即北上进攻襄阳府,因为楚军已经撤离,很轻松的占领了这座空城,谭泰和孔有德为了确保河南的安全,派出一支部队抢占新野、邓州和枣阳等州县,和西军仍然是隔江对峙的状态,因为湖北其他地方没有大的战事,李定国分出一部分兵力渡过汉水,增援钟祥,在这个局部一直保持着激烈的战斗。
孙可望和刘文秀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向湘赣边界进军,攻占衡州府南部和郴州等州县,彻底占领湖南全境,又派出小股部队,对江西和广东发起试探性进攻,万元吉和苏观生的驻守部队,多有叛变投敌,以至于大战尚未开始,广东和江西的防线就已千疮百孔,处处都是破绽。
西军之所以没有继续进攻,只是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后勤补给也跟不上,而且经过半年多的激战,西军将士也需要一个休整的过程,等到孙可望做好准备后,随时可能发起下一步进攻,具体是沿长江南岸进攻九江,还是进攻江西中部的吉安,又或者南下进攻广东,现在还无法判断……
把厚厚一叠战报推开,汪克凡起身来到窗前,凝视窗外良久,窗外是一个小花园,种着些一些四季常绿的花草,一片生机盎然,冬日的北风中,几朵不知名的小花正迎风怒放。
是时候了!
汪克凡突然转身,吩咐道:“备马,我要出城,去江边走一走。”
长江岸边,有一座硕大的烽火台,一个连的楚军日夜不离的驻扎在这里,戒备森严。
连长名叫宋武功,是个从幕府山里走出来的老兵,穷苦人家出身,原本没有大名,南京会战中立功提拔,再叫宋二狗实在不合适,才请上官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突然见到汪克凡来了,宋武功又惊又喜,立刻集合全连,请统帅视察这座烽火台。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七一章 千里烽火,千里反攻
烽火台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递烽火,宋武功带着一队士兵,为汪克凡进行演示,当然了,他们并没有真的点燃烽火,只是拿着油毡、油壶等引火的材料进行了一场小型的演习。
一道黑烟是示警。
一道白烟是求援。
两黑一白是敌人大举来攻。
三白三黑是敌人已经登陆,长江防线即将崩溃……
烽火台事关重大,为了避免意外,点燃的烽火有一套简单的密码组合,而且经常更换,哪怕被敌人的小股部队渗透进来占领这座烽火台,也不至于引起大规模的混乱,宋武功和他的士兵动作非常熟练,明显经常练习,每个人该干什么都心里有数。
汪克凡赞许地点点头,突然问道:“什么情况下,会点起九黑八白的烽火?”
宋武功楞了一下,大声回答道:“这是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不能在这里谈论!”
这是在考验我呀,幸好我没犯糊涂!宋武功暗暗给自己竖了个大拇指。
上峰屡次三番的强调过,除非有汪军门的直接命令,否则任何情况下都不许点起九黑八白的烽火,甚至连提都不许提,整个驻守烽火台的连队里,只有他和连副两个人知道九黑八白的秘密,虽然汪军门本人就站在这里,但是旁边还有这么多的普通士兵,以及汪军门带来的亲卫随从,光是说出“九黑八白”这个名字,其实就已经泄密了。
“九黑八白,以三道黑烟为引,待黑烟熄灭后,点起三道白烟,两道黑烟,其下又是三道白烟,两道黑烟,左侧再呈直角,以白黑穿插四道烽烟组成一条直线,对么?”汪克凡娓娓道来,当众把宋武功藏在心里的秘密说得一清二楚,然后对他正色说道:“我现在以楚军统帅的名义,命令你点燃九黑八白的烽烟。”
长江浪涛阵阵,更衬托得烽火台上一片寂静。
汪克凡的身后,几个知道内情的高级参谋都露出兴奋的神色。
“是!”宋武功猛然间明白了什么,脸庞变得通红,应了一声转身跑开,指挥着他的士兵忙碌地准备起来。
九黑八白!
最高机密!
南京附近已经变成了楚军的大后方,宋武功进驻这座烽火台以来,一直没有机会点燃真的烽火,没想到第一次点火,就是最高级别的九黑八白。
不管它代表着什么意思,宋武功都知道,这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滚滚狼烟冲天而起。
烽火台所用的燃料事先都经过反复挑选和加工,燃起的狼烟凝而不散,直冲天际,哪怕在几十里外也看得非常清楚。
众人一起抬头,看着高高的烟柱,又不约而同地向左右的远处看去,时间不长,左右两边的长江南岸,也升起了同样九黑八白的狼烟。
狼烟传讯。
驻守各个烽火台的楚军,事先早就接到过死命令,只要看到九黑八白的狼烟,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立刻点燃同样的狼烟,一座又一座烽火台就这样不断的接力传递消息,一日之内就可传遍大江南北。
千里烽烟!
千里烽烟,烽烟向西传递。
从南京城到大胜关,从大胜关再到马鞍山,沿着长江转向西南。
两岸有无数人,都看到了冲天而起的狼烟,久久不能移开目光,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烽烟传到江西,在黄山脚下拐了一个弯,沿着长江走势再次转向正西,垮过田野山川,掠过河流湖泊,从安庆对岸一掠而过,直抵九江,长江对岸的清军正在行军,突然间一起停下脚步,长江南岸的江边如同逶迤巨龙的群山上,一道道烽烟久久不散,就仿佛巨龙正在吞云吐雾。
“加上开始那三道黑烟烟引,竟然是九黑八白的十七道狼烟,还是这么个古怪形状,下游究竟出了什么事?难道说,吴三桂已经攻破长江江防,南京兵临城下了吗?”屯布儿惊疑不定,楚军突然点起这么复杂的狼烟,肯定在传递非常重要的消息,也许马上就会有什么大动作了,但他又觉得汪克凡已经黔驴技穷,这扯天扯地的烽烟,对清军来说更可能是个好消息,大概也只有吴三桂攻到南京城下,才会让楚军如此惊慌。
烽烟毫不停留,继续向西传递,进入湖广,来到黄州府对岸的兴国州。
金声桓听到手下人禀报,猛然起身冲出帅帐,以和他年龄、身份都完全不符的敏捷速度爬上高高的巢车,手遮阳光又数了一遍,确定是事先约定的九黑八白十七道狼烟,突然间一拍大腿,哈哈大笑。
“兔崽子们!发财立功的机会到了!传本国公军令,全军即刻启程,兵进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