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615章

残明-第615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不了解湖南的情况,说了他也不会明白……

    隆武帝下定决心后,顾不上再去理会东征和北伐,把所有的战争资源都调到广西,广东的驻军几乎都抽空了,人力财力和物力更是大把的撒出去,准备和西军进行决战。

    西军方面的动作也很快,冯双礼留在庆远府养伤,白文选又带着五万大军杀到柳州,这次他们没有急着攻城,而是深沟高垒把柳州围得水泄不通,同时派出部队到处打粮。眼下正是秋粮成熟的时候,白文选很快就筹到了大批的粮食,攻城器械同时也打造完毕,又对柳州发起一**猛烈的进攻……

    西军攻打柳州的时候,楚军也在攻打杭州。

    杭州是浙江的省城,城池非常坚固,楚军用黑火药多次爆破,一直无法彻底炸塌城墙,汪晟也没有全力猛攻,而是保持着一个固定的进攻频率,既能大幅度的减少伤亡,也能对城中清军不断施加压力,还能起到练兵的作用……楚军的改编一开始速度很慢,渐渐的有了一定的经验,汪克凡也发现军官们的反弹并不大,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就加快了改编的速度,汪晟所部刚刚进行改编,同样是以老带新的模式,两个老兵师带一个新兵师,部队正在磨合期内。打一打杭州这股敌人正好可以练兵。

    宁镇会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汪克凡就已经开始大举招募新兵。在湖广、江西等地进行训练,收复南京之后。楚军除了补充伤亡兵员,更大幅度进行扩编,经过两三个月训练的新兵被大批编入部队,一些表现优秀的辅兵也转为军饷更高的战兵,战兵人数不减反增,如果算上焦琏所部,以及闯营刚刚纳入正规编制的两万多老兵,一下子就增加了五万多人。

    随着楚军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不得不面对几线作战的情况。十几万的部队分布在几个省,比较重要的有四块地方,哪里的兵力都不富裕,

    杭州是一个战场,有两万多楚军在这里,由汪晟指挥。

    湖北是一个战场,闯营大约五万人在这里,由李过和高一功指挥。

    湖南是一个战场,楚军兵力一万多人。由谭啸和周国栋指挥。

    南京附近的战斗已经结束,楚军主力集结在这一带,兵力超过五万人,除了少量守军之外。一部分准备渡江北伐,一部分准备前往江西,和已经出发的先头部队汇合后。攻打清军控制下的九江府。

    去江西的先头部队是第八师、第九师、第三十六师,第八师出身于吉安营。第九师出身于东莞营,第十师是个新兵师。第十师的兵源都来自南直隶地区。因为地方风土人情的关系,这些新兵相对显得温文尔雅,狼性不足,汪克凡却希望第十师能成为一支善战的强军,以激发江南地区的抗清热情,让楚军在江南扎下根来,就从原先的恭义营和火器营选派了大批骨干到第十师担任军官。

    楚军这个名字,已经有些不适宜了,但是约定俗成,所有人都用这个称呼,汪克凡也没有硬换一个其他的名字,但在正规文件和部队的军旗上,却已经出现了“北伐军”的称号……以北伐军的名义自我标识,楚军和其他的大明官军越走越远,就连每个师的战旗都换成了红的发黑的黑红色,和别的明军有明显的区别。

    第八师、第九师和第三十六师先行前往江西,是为了接受金声桓留下的南昌府,同时为大规模进攻九江府做好准备。

    这段日子以来,郑家水师和楚军水师堵在九江附近的江面上,施福的水师只要敢冒头,就会当头挨上种种一棍,像打地鼠般又缩了回去,仗着岸边的炮台掩护苟延残喘,要想彻底解决施福水师,就得把他的老鼠窝掀掉,汪克凡准备先打九江府,把江西的地盘彻底控制在手中。

    九江府的清军兵力有两万多人,远远超过杭州府或者镇江府,作为长江中游重镇之一,清军在九江苦心经营,各种防御阵地非常完善,楚军在发起进攻之前,还需要再准备一段时间。

    率先开战的,是渡江北伐的部队。

    田见秀的部队完成改编后,参加了攻打镇江的战斗,并且立下头功,汪克凡又给他调来两个师,组成了一个军,由田见秀担任军长,渡江北伐。部队登船的这一天,汪克凡组织了一场誓师北伐的典礼,在长江边与三军将士对天明誓,以收复北京为目标,一定要将清虏逐出关外。

    长江江面是如此宽阔,对岸正好雾影绰绰,水面仿佛无边无际。

    船到江心的时候赶上一阵大风大浪,几个新兵晕船,吐得稀里哗啦,把丁宗望气得一人抽了一个大脖梗,嘴里骂骂咧咧不停。

    “你们他娘的都是南方人,怎么还会晕船?老子是河南人,长到十几岁才第一次坐船,半点屁事都没有!”

    “营长,我从小就晕船,平常出门从不坐船……”一个士兵试图向丁宗望解释。

    “你他娘的,晕船还能顶嘴!”丁宗望抬手又要打,熊元重拦住了他。

    命令士兵把船舱打扫干净,熊元重拉着丁宗望走上甲板,递给他一支湖南产的卷烟:“怎么了老丁,你这两天火气特别大,那都是些新兵蛋子,看上去是个七尺爷们了,也从来没离开过爹娘。”

    “唉,我就怕这些娇生惯养的货不顶用,上了战场白白送命,到时候见了人家爹娘,我能说这个家伙是自己找死?咱们两个现在当了连长,仗要是打不好,人家就说咱们两个是笨蛋,不会带兵……”丁宗望和熊元重主动申请到新兵组成的三十二师,一起升了官,熊元重从排长升连副,丁宗望因为攻克镇江的军功,多升一级当连长,两个人正好成了搭档。

    什么事没干过的时候总是想得很简单,真干上这个连长后,丁宗望才知道不好干,比原来的排长难得多。一方面连长管的人多了,管的事多了,另一方面这个连里百分之九十都是新兵,其中一多半只经过三个月的基本训练,干什么都乱七八糟的,丁宗望感到压力很大。

    “别人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咱们两个带着这么一群憨货,这次非得大大出丑不行,娘的,老子还想当营长呢,要是打了败仗,把连长都撤了,以后再没脸见那帮老弟兄。”

    “这帮新兵是从江西调来的,起码练过三个月,已经很不错了。你去看看三十六师的江南新兵,一个个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那才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依我看啊,咱们这个连虽然比不上老兵,却不比郑家军差多少,到了江北一样杀鞑子。”

    汪克凡组建的新兵师都是流水化的低成本步兵,为了降低成本,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砺,而是直接扔到战场上,能活下来,还能打赢敌人的就是好兵……要说一对一的战斗力,这些新兵肯定比不过郑成功的海盗兵,但是打仗不是打群架,很少有一对一的时候。

    田见秀渡江北伐的这个军,就不是一对一的和清军单挑,而是联络李来亨和张鼐,和捻军一南一北,一起西南方向的庐州府发起两面夹攻。

    孔有德和谭泰退守江淮,李来亨的压力陡然增大,为了避免被八旗骑兵缠住,捻军很早就主动向后退却,远远避开八旗兵的主力,在孔有德和谭泰看来,李来亨只是无足轻重的一支偏师,多半要回到河南打游击,既然他跑得那么远,就暂时不用理会。

    谁也没想到,李来亨接到命令后,一天之内就拐回来四百多里,突然出现在合肥城下(庐州府的府城就是合肥)。(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一九一章 斗略

    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从扬州渡江之后,先是向西缓缓运动到滁州,然后突然加速,撕破清军的外围防线,一路向前推进二百余里,攻到合肥城东,与此同时,李来亨的捻军长距离奔袭四百余里,从西北方向杀到合肥城下。¥f

    合肥所在的庐州府位于安徽中部,左边是大别山,右边是明军控制下的滁州,如果明军占领合肥,就会把安徽一刀切作两半,分割包围安庆府的屯布儿,清军各部看到合肥有危险,都不能不救……田见秀和李来亨两面夹击合肥,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准备来一个围城打援。

    田见秀手里有三个步兵师,一万出头的战兵,李来亨则有两千骑兵,两军之间兵种和兵力的配合都不错,可以采用的战术手段也很多,清军援兵如果来得太急,很容易被楚军抓住其中一部予以消灭,万一战事不利,田见秀还可以及时退回滁州、扬州一带,不至于损失太大……北伐不可能一蹴而就,安庆府的屯布儿暂时也不是楚军的打击目标,田见秀这次渡江北伐,是为了打击清军的有生力量,至于能不能攻占合肥,并不重要。

    出乎意料的是,无论孔有德、谭泰和屯布儿,清军各部并没有第一时间派出援兵,转眼十天过去了,田见秀扎营立寨,挖掘地道,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李来亨也把合肥外围来回扫荡了两遍,清军的援兵才终于出动,孔有德和屯布儿所部共计两万七千余人。从安庆府和凤阳府出兵,从南北两个方向缓缓向合肥逼近。根据他们的行军速度预判,估计会在七天后同时到达合肥外围。谭泰的八旗骑兵则突袭滁州,摆出一副截断田见秀后路的架势。

    这个仗,有点不好打了。

    田见秀和李来亨明显感到,自从宁镇会战遭到惨败,尤其放弃南京之后,清军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一座城市遭到明军进攻的时候,他们都会拼尽全力的死守,不计代价的救援,俨然一副威严不容受到挑衅的上位者心态。现在清军连南京都能放弃,对于合肥的一时得失就并不在意,作战部署反而合理了许多。

    孔有德和屯布儿如此持重,既不分兵,也不急进,围点打援的计划明显已经泡汤,如果现在及时退回滁州,还可以全身而退,孔有德、谭泰和屯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