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597章

残明-第597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隆武朝廷如临大敌的样子来看,似乎对西军非常忌惮,以至于对楚军不断让步,反过来说,西军对隆武朝廷的威胁是非常致命的,也是无法妥协的,这已经偏离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汪克凡想不出其中的原因。

    “南宁那边,桂王一切如常吗?”。

    “没有任何异常。”

    “那就怪了……”汪克凡用手指敲打着桌面,笃笃笃,笃笃笃的不停。

    他参照历史,很容易想到了桂王朱由榔,如果朱由榔跑到了云南,这一切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孙可望是南明时期出类拔萃的人才,尤其擅长内政管理,野心也特别的大,如果桂王朱由榔落到他的手里,不搞出些事情反倒不正常了……但是朱由榔好端端的呆在南宁,或者说被软禁在南宁,万历神宗再没有别的直系子孙活在世上,其他的明朝宗室王爷对隆武帝都无法构成威胁,这条线索似乎又断了。

    盲点,这是汪克凡历史知识的盲点。因为前世是军校副教授,他对明末战争史研究的很深,相关的政治人物和历史事件无不烂熟于胸,对康熙朝后期的历史却只知道个大概,朱慈焕的朱三太子案不在他的历史知识储备当中。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隆武帝看来是抓了一手烂牌,但是到底烂到什么程度,他的底线又在哪里,汪克凡都不知道,在谈判中就很难实现利益最大化。

    “以前我们对西军太忽视了,情报局看来还得加强力量,把监控范围扩大到西南和北方各省。在满清和西军内部布下眼线。”汪克凡说道:“孔有德气势汹汹朝我们杀了过来,打完这一仗后。我准备对楚军做一次大的调整,情报局也要一分为二。今天先和你通个气。当初情报局成立的时候,楚军的活动范围局限在湖广一个省内,所以胡子眉毛一把抓,很多不该你扛的担子也压到情报局身上,现在咱们的摊子大了,对内对外的监控范围太大,我准备把对内监控这一块拆分出来,再成立一个监察局,但是情报局的编制不能缩小。反而还要扩大……”

    情报局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情报工作上,权习手下的情报局却还兼着特务机关和纪律监察机关的角色,重军事情报,轻政治情报和经济情报,存在很多弊端和隐患,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分工,让权习的情报局集中精力搞好对外情报工作。

    监察局将接替纪律监察机关的角色,主要负责对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监察局更接近特务机关,除了监控楚军和楚勋集团内部,更偏重行政管理……在汪克凡看来,特务机关如果过于强势。对正常的军事、政治管理模式都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成熟健康的政权中,特务机关一般都是非常低调的。但是军阀林立的南明还在战争时期,政治环境错综复杂。吏治腐朽不堪,高层对基层的控制力很差。所以建立一个强力的特务机关还是非常必要的。

    社会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汪克凡愿意为共和留下一点种子,但它必须生长在温室中,必须在汪克凡的控制范围之内,否则在暴风骤雨的摧残下,这颗种子必定会夭折,只有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丰腴肥沃的土壤,强人政治才能退出历史舞台,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内,为了保证各种政策方针能够得到贯彻执行,汪克凡要拥有自己的契卡和克格勃。

    在一段时间内,汪克凡愿意保留鲁王政权的自主权,是因为鲁王政权完全可控,在实力上和楚军差的太远,大家才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尝试建立一种解决政治分歧的新模式,不一定要打个你死我活,但是西军不适用这条原则,孙可望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和隆武朝廷作对,他只要搞分裂,搞投降,汪克凡就会毫不犹豫的支持隆武帝。

    大明这条破船,谁都不许拆,要拆也得等靠岸后,由汪克凡亲自来拆。

    “监察局由谁负责,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汪克凡问道。

    “好苗子倒是有几个,但都是划桨的材料,掌舵恐怕不行。”权习斟酌着说道:“对内监察打交道的面太广,碰到的事情形形色色,有些分寸我也把握不住,监察局最好由一位文官来掌舵,专挑那种两袖清风的清官就好,他们一个个最是嫉恶如仇,用好了就是军门手里的一把刀。”

    大明的文官里面,循规蹈矩的循吏最多,不拘一格的能吏很少,除了各种各样的贪官之外,偶尔还会冒出来几个有道德洁癖的清官,这些人往往都是一根筋的愤青,以家徒四壁为荣,以铁骨铮铮的强项令为榜样,在官场上四面树敌,能力上也很一般,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天还大,做监察局的主事倒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

    “这个,我再想想吧。”汪克凡想了想,说道:“你说的那种文官,做个副职就是一把好刀,却不宜总揽大局,实在不行就由你来挑起这副担子,情报局交给别人。”

    “军门,我不是这个意思……”权习急忙辩解。

    “我知道,你不用说了。”汪克凡用锋利的目光盯着权习:“我让你推荐人选,你却只顾着撇清自己,怎么?觉得我要拆分情报局,是对你不放心么?”

    这句话的分量太重,权力连忙起身,单膝跪倒行礼:“军门诛心之问,末将万万不敢应承,只是情报局往日权柄太重,于军门大业不利,末将每每惶恐不安……”

    “好了!这件事先放在一边,不该想的东西,不要想的太多!”汪克凡皱着眉头,说道:“你先说说看,孔有德这次出兵,大张旗鼓的宣称要收复江南,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十有,他是虚张声势。”说回到军事情报,权习自如了许多,重新坐下说道:“孔有德号称要收复江南,与我军决一死战,粮秣器械却携带不足,麾下战兵不足三万,乘船急进至安庆府,又突然莫名其妙的停了下来,再加上湖北尚可喜和江淮清军的种种反应,孔有德多半是要调防江淮。”

    “不止是调防江淮,他还想在江南占些便宜。”汪克凡想了想,说道:“从九江到南京的千里长江,我军确实防不胜防,他停在安庆府,就正好卡在咱们的腰眼上,向南可攻江西,向东可攻南直隶,我如果回兵迎战的话,南京的谭泰又会趁机逃跑,这一仗不好打呀。”

    汪克凡隐约猜到了孔有德的意图,却一时没有破敌的良策,孔有德的战法其实就是变相的围魏救赵,远远的威胁楚军的后方大本营,以调动楚军来援,如果汪克凡真的回兵安庆府一带,他的部队坐船顺江而下,可以迅速的赶到南京附近,解救被围的谭泰。

    如果是在几个月前,汪克凡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但是经过宁镇会战后,楚军几乎精疲力尽,没有足够的力量再打一次大型战役,大部分部队都在休整,除了围困南京和镇江之外,好容易凑出来四个营的可战之兵,又由汪晟带去攻打苏杭,现在正在杭州城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才会这么头疼。

    为了对付孔有德,汪克凡已经下令,将谭啸和周国栋的部队调到江西,不日就会赶到,可是安庆府一带的长江都在清军水师的控制下,岳州营和通山营只能在长江南岸被动防守,无法对孔有德发起主动进攻,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个威胁。

    最靠谱也最简单的办法,是让郑成功出动水师,到安庆府击败清军水师,孔有德的天佑兵哪怕不折一兵一卒,对长江南岸的威胁也自然消除,但是,郑成功未必愿意出战。(未完待续……)

    第一七五章监察局:

    。。。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一七六章 信我一次

    事实上,宁镇会战结束后,汪克凡和郑成功之间曾经有过多次沟通,讨论郑家水师进入长江中游作战的可能性,但是郑成功对此并不热心,显得顾虑重重。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自安庆府以上属于中游,和下游平坦宽阔的江面相比,水文情况复杂的多,郑家水师人生地不熟,贸然进入狭窄湍急的长江中游,很容易吃亏……郑家水师有很多大型的海船,借助风帆之力可以在大海里轻松航行,逆江而上却非常吃力,必须动员大量的纤夫把船一路拉上去,耗费人力物力不说,战船的机动能力也大打折扣,稍不留神就被江水冲到下游去了,这个仗还怎么打?总而言之,郑家水师就像是过江龙,虽然实力强劲,却未必适合内河作战,深入到南京附近基本上就是他们的极限。

    劝他投降满清,更像是在讨价还价。或者待价而沽,并没有把谈判的大门完全堵死。郑成功也就不想和他拼命。

    对于他的种种顾虑,汪克凡可以理解。再没有强求,求人不如求己,楚军的水师不断发展壮大,总有一天能够打败施福。

    孔有德沿江东下,军情发生重大变化,汪克凡再次找到郑成功,商谈与郑家水师协同作战的问题。

    郑成功答应的很爽快,施福的水师如果窜到南京附近,他肯定会予以当头痛击。如果孔有德对南直隶发起大规模的渡江作战,他也会主动出击,封锁长江水道,截断孔有德的退路。

    有这个态度就够了,汪克凡本来挺高兴的,但是郑成功顺便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气氛突然变得尴尬起来——他想要松江府这块地盘。

    松江府就是后世的上海,是江南棉纺行业的中心,在鸦片战争以前。上海港逐步发展成东南沿海的第二大港口,仅次于广州,后世里更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这么牛,得益于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背靠长江,面朝大海,一看就是蛟龙入海的龙头。郑成功别的地方都不要,一眼就相中了上海。果然不愧是海商集团的总瓢把子,眼光敏锐而犀利。

    在这个年代。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的海洋贸易,上海的魅力还没有展现出来,和苏州、杭州相比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如果换成其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