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580章

残明-第580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琏、和陈邦傅等人的兵马,应该能够收复苏杭。

    等到傅鼎铨走后,汤来贺和杨廷麟相对而坐,一起叹了口气。

    “从桂林抽调新军,会不会动作太慢了,万一清虏援兵南下,岂不是里应外合之势?”汤来贺隐隐有些担心。

    “现在就是这么个策画,若是局势有变,再行从权之法。”杨廷麟说道:“我此次离开桂林之前,圣上再三叮嘱,到了江南后最要紧的是抓紧军备之事,各路义兵和反正的绿营都可重用,按新军之法整肃编练,可是我到了江南才知道,南直隶反正的绿营兵不过数千人,那些义兵又都是些乌合之众,终归不堪大用……”

    抢地盘,抓军队,这就是杨廷麟的首要任务,手里没有足够的军队,事事都要受制于楚军,抢占苏杭要地更是一句空话,隆武朝廷掌握着大义名分。反正的绿营兵都可以供其驱使,就可以有效地掌握江南三省。

    但是杨廷麟来了一看。江南绿营兵都在宁镇会战里打光了,反正归顺的只有几千人。根本不够用:“我有意招降徽州府的李成栋,南斗公以为如何?”

    汤来贺沉吟说道:“李成栋麾下确是善战之兵,但他当年血洗江南,堪称恶名远扬,招降他恐怕会引来无数非议……”

    “哎——”

    杨廷麟大是不以为然,打断汤来贺说道:“南斗公多虑了,国事为重,私怨为轻,李成栋只要放下屠刀。不再为大明为敌,过去的一些小事又何必多提?不错,他当年是杀了一些百姓,但那时各为其主,原本也怪不得他的头上,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就这么定了吧!”

    汤来贺瞟了他一眼,面无表情地说道:“既然如此,就将驻守杭州的田雄一并招降了吧。只要许以高官厚禄,此人多半会献城出降。”

    “万万不可!”杨廷麟拍案而起,凛然说道:“田雄出卖君父,无耻无义之极。我等大明臣子都恨不能食之肉,寝之皮,彼此不同戴天。岂能招降于他?!”

    百姓如蝼蚁,李成栋这几年前前后后杀了十几万的百姓。不过是一件小事,大家可以握手言和。

    君父如天地。田雄出卖了弘光帝,就是东林党人的生死大敌,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是士大夫一向秉持的正统观念,汤来贺并没有反驳,只是心里觉得有些不对味,当年大明王朝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把亿万百姓都看成无足轻重的蝼蚁,最后才会被李自成推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人人都听过,真正记在心里的却没有几个。

    儒家思想中很早就有以民为本的说法,孟子甚至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在明末东林党的解读下,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被称作“民”的,破产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后,就离强盗小偷不远了,工匠如同下力的牛马,商贾好像待宰的猪羊,军户都形同奴隶,至于乐户、丐户等贱籍,那根本就没被当人看。

    ……

    孝陵原本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在战火中损毁严重,暂时无法大规模修缮,只尽量清扫一番,就选择了一个吉日举行拜祭孝陵的仪式。

    在下马坊开始步行,沿着神道向里走去,卜从善瞟了一眼旁边的巨大石碑,又赶紧收回目光,和吴一品相对而视,一起露出苦笑。

    卜从善是池太总兵,吴一品是当涂知府,楚军攻入南直隶后,卜从善是第一批反正的绿营将领,吴一品是第一批归顺的文官,他们两个都和楚军走得太近,已经不可能改换门庭,但是句容县里的种种乱象,已被他们看到眼里,心里感到非常焦虑……他们必须跟着汪克凡混下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汪克凡最近却非常低调,或者说表现得很软弱,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拍屁股走人了,他们两个如果被闪在南直隶,今后的日子就要饱受煎熬。

    作为降将和降官,他们被排在队伍的尾端,大人物已经过了御河桥,他们还在外郭城的大门处,刚刚进了大门,却看到亭子里坐着一个二品大员,正是闽赣总督万元吉,一只脚上的靴子被脱去,亲随正在为他抹药油,看样子是扭了脚。

    本着见佛就拜的原则,卜从善和吴一品赶紧上前行礼,万元吉淡淡哼了一声,好像说的是免了,又好像是罢了,总之没听清。

    见人家带搭不理的样子,卜吴二人赶紧告罪离开,人家可是大人物,咱们这种小虾米一定要识趣。

    走出去老远后,卜从善终于忍不住骂道:“这厮当年被我追得几乎自杀,现在却牛皮哄哄的装模作样,真他娘的小人得志,猖狂的没边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咱们那时候还披着鞑子皮,把明军打得越狠,现在越不能提。”吴一品小声说道:“万元吉总督闽赣两省,如今正是风光得意的时候,搞不好过几日还会变成闽浙赣三省总督,抬抬手就能把你我二人碾死,方才那种话以后可再不能说。”

    “他娘的……”卜从善眼珠一转,突然脑洞大开,问道:“这厮手下正缺兵马,咱们去投靠他怎么样?”

    吴一品脸色陡变,抬手按住了卜从善的嘴巴,左右看了看说道:“要作死吗?俗话说择主如择妻,岂能轻易改换门庭!再说巴巴的贴上去,也只能把自己贱卖了,又有什么好处?当下之计,我等只有继续追随汪军门,万万不可自乱阵脚。”

    “唉,我也就是随口一说,被万老贼那副嘴脸给气昏了。”卜从善说道:“朝廷赏罚不公,摆明了要打压汪军门,我这心里实在是气不过。”

    “这世上,本来就不讲公道的,否则当年大明何至于亡国,你我二人又怎会屈身事贼?”他们二人这时候来到了石像路,吴一品指着一头雄狮说道:“汪军门仅凭一己之力,打下了这么大一份基业,又岂是任人摆布之辈,必然有厉害的后招等着那些文官,就容他们嚣张一时吧。”

    “厉害的后招?到底是什么后招?”卜从善追问道。

    “我不知道。”吴一品斜了他一眼,答道:“我若是懂这些,早到汪军门身边高就了,何必当个小小的当涂知府?”

    “嗨,要我说呀,你们读书人就是前怕狼,后怕虎!我要是汪军门的话,就直接发兵占了江南三省,谁敢捣蛋老子就跟他玩命,有什么了不起的?”

    “呵呵呵,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吴一品微笑道:“汪军门羽翼未丰,把江南三省全占了又有何用?若是失了民心,总不能把江南百姓都杀光吧。放心吧,汪军门虽然年少,却是一代雄杰,必然早有应对的法子,我等只需静观其变好了……”

    过了孙权墓,在孝陵正门前整队,卜从善和吴一品文武殊途,被分到了不同的两队,都排在后面的位置,前面则由汪克凡和杨廷麟分别领队,唐王朱聿鐭居中而站。

    顶盔掼甲的楚军士兵在门前肃立,礼部派来的官员来回检查着队列礼仪,随着一阵雄浑的钟鼓,众人迈步进入孝陵,然后再次肃立等候,在礼乐声中进行一番复杂的仪式后,唐王朱聿鐭率众人进入享殿,跪倒祭拜明太祖朱元璋的灵位。(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正文 第一六一章 北伐

    由于处在战争时期,拜祭孝陵的仪式不可能搞得太过隆重,很多可有可无的步骤进行了简化,唐王临时赶制的仪仗也比较简陋,好在参加这场典礼的文官武将都是分量十足的大人物,很轻松就镇住了场面,汪克凡又调来大队楚军士兵站岗,一个个盔明甲亮,军容严整,给这场典礼平添了几分庄重肃穆的气氛。≧

    唐王朱聿鐭代表隆武帝,宣读祝文。

    这种场合是不能用祭文的,明太祖朱元璋已经升天成神,用不着后代子孙哭天抹地的缅怀追思,他老人家正在天庭清修,后代子孙碰到什么为难的事情可以向他祈祷,请他保佑,所以要用祝文。(大致来说,祭文是办丧事用的,是人鬼之间的交流,祝文是拜祖先的,是人神之间的交流,古代对这个分得很清楚的,在提倡无神论的现代中国,祝文已经趋于消亡。)

    唐王朱聿鐭来南京的时候,带着一份隆武帝亲笔写的祝文,但是消灭济尔哈朗后,江南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隆武帝又重新写了一份祝文,由杨廷麟带来南京……朱元璋的生平功过,轮不到隆武帝来评价,前后差着二百多年,朱聿鐭也不用在朱元璋的灵位前面哭鼻子,所以这篇祝文写的规规矩矩,四平八稳,主要讲的都是隆武朝廷的事情。

    枝枝节节的事情不必一一列举,主要就是“抗清复国”四个字。亡国的危险还没有彻底摆脱,北方各省还没有收复,前方任重而道远。隆武朝廷绝不会学偏安江南的南宋,在攻占南京等地后。很快就将派遣大军誓师北伐,请朱元璋在天之灵保佑等等。

    听完这篇祝文。大部分人都不以为然,在很多文官武将和江南士绅看来,现在就提出北伐太激进了,有穷兵黩武的嫌疑,隆武朝廷好不容易收复江南三省,先站稳脚跟再徐图中原,才是老成谋国之策……我们可不是偏安,我们是稳重,万一北伐失败。朝廷损兵折将,江南又守不住怎么办?

    层次比较高的大佬,还有那些政治嗅觉比较敏感的人,却从这篇祝文中听出了完全不同的含义,隆武帝就差明着说了,汪克凡你赶紧给我滚蛋,赶紧率部渡江北伐,不许染指浙江和福建。

    这是趋虎吞狼的阴谋。

    更是借势而发的阳谋。

    “他娘的,也不知道谁帮皇上想出的这个主意。高人呐!”金声桓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句,自愧不如。他手下有自己的智囊团,幕僚吴尊周等人都智计百出,但和隆武朝廷那些老谋深算的大佬相比。还是明显差了一筹。

    按照金声桓和吴尊周等人的分析,收复江南三省后,隆武朝廷必须给汪克凡一块地盘。南京附近肯定是他的,苏杭之地也未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