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566章

残明-第566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勇往直前。

    几个零星的清军散兵滞留在山坡上,正好挡住了大队人马的去路,被自己人直接撞到一边。叽里咕噜滚下山崖。见到他们来势凶猛,山顶上的顾宗福令旗一挥,箭矢和铅弹破开风声,下雨一般打了下来,八旗兵虽然接二连三地倒下,却没有一个人停下还击,只是加快步伐向上爬去,以尽快支援前面的先头部队,冲破楚军还比较单薄的队形。

    清军的先头部队原本被打得步步后退,援兵到了后。士气立刻一振,两部合力向楚军发起反攻,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后排的士兵毫不犹豫的补上,前赴后继,向山顶一步步推进。

    五步!

    十步!

    二十步!

    三十步!

    这一波进攻推进了三十余步,眼看就要到达山顶的时候,却被楚军死死挡住,再也无法向前推进一步,另一侧的山坡上,吉安营的后续部队也在源源不断地登上山顶,前面的士兵堵住清军。后面的士兵列队结阵,由于山顶地形狭窄。楚军只排成了几个不太规整的小型军阵,就铺满山顶的空地。一个完整的防御阵型初现雏形。

    清军进攻受挫!

    巴掌大的两个山头,山体上到处还是树林,一排最多能展开几十人的兵力,上千名楚军士兵往山顶一堵,层层叠叠的密不透风,只有最前面的几排士兵能够接战,谁都无法将对方击溃。

    面对密密麻麻的长枪和盾牌,八旗兵虽然勇悍,也要付出几十条人命的代价才能向前推进一步,然后再付出几十条人命向前推进一步,吉安营却居高临下占据地利,顾宗福下令反击的时候,后队推着前队往下一冲,又把八旗兵逼了回去。

    山坡下,清军大队人马被堵在路上,干看着山顶上的恶战却插不上手,屯齐派出一队清军偷袭中间的山口,却被两边山峰上的楚军当成了活靶子,用弓箭火铳从两面夹击,砸下来的飞石堵住了山路,山口虽然只有百十个楚军士兵把守,清军却冲不到跟前。

    地形太过险要,不拿下两边的山峰,就无法通过山口!

    但是,吉安营的后续部队也上来了,列成稳固的防守阵型,甚至有余暇在山顶的侧翼布置鹿角,换句话说,他们已经站稳了脚跟,趁着楚军立足未稳把他们一举击溃的计划破产了。

    连冲了几浪没有成效,清军的进攻部队渐渐露出疲态。前排的八旗兵挥舞手里的刀枪,和同伴们互相掩护,再不像一开始那样不顾一切的往前冲杀,兵器碰撞的声音乒乒乓乓响成一片,双方的伤亡却迅速减少,很多八旗兵缩着身子,一边架开楚军刺来的长枪,一边用力往后靠住同伴,不愿被他们继续推着向前走。后排的八旗兵感受到这种阻力,停下脚步站在原地,举起弓箭和楚军对射,锐利的箭矢在空中穿梭而过,密集如雨,造成的杀伤超过了前排的肉搏。

    但也只是杀伤罢了,明清两军正面交战,都有意防备着面门和咽喉要害,其他部位有铠甲保护,中箭后很少有立刻毙命的,伤势较轻的砍断箭杆还能坚持战斗,伤势较重的倒地退出战斗,同伴立刻上来补位,还是无法将对方击溃。

    对射持续了一刻钟以上,地面和树干上插满了空箭,明清两军各有几十个人受重伤。八旗兵胜在善射,每个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射手,他们使用的六两重箭在中短距离上可以破甲,楚军则胜在占据地利,层层叠叠的八旗兵露出的都是头脸要害,哪怕射中肩膀和胳膊也会让敌人失去战斗力……除了弓箭手之外,吉安营还有一些换装了燧发枪的火枪兵,中长距离以上也可以破甲,再配上不断扔下来的雷将军,和号称骑射无双的八旗兵相持之下,竟然丝毫不落下风。

    渐渐的,清军的弓箭手有些撑不住了,箭囊里的破甲重箭越来越少,两只胳膊也有些酸软。

    弓箭的优点是射速更快,但是对体力的消耗更大,所以每个八旗兵携带的箭矢都在三十支到四十支之间,除去轻箭、火箭、响箭和月牙箭等特殊用途的箭矢之外,常规的破甲重箭只带二十几支,一般就足够几天的战斗所用,像这样一箭接着一箭不停地射,除了身体素质最为强悍的个别人之外,一般的八旗兵射速都慢了下来,只好退后由同伴接替。

    吉安营的弓箭手也有一样的问题,甚至坚持的时间更短,由于合适的战斗位置太少,也要前后进行轮替,明清两军的交战节奏越来越慢,再没了刚开始那种紧张的感觉,更多的是在对峙……领兵的清军将领绕开正面,又从树林间发起两次小规模的冲锋,想找出明军阵型上的弱点,却都被早有防备的顾宗福抢先派兵截击,只好灰头土脸地退了下去,白白扔下几十具尸体。

    山下,屯齐一直在眯着眼睛观战,身形一动不动,紧咬着的后槽牙却在腮帮子上鼓起一大块,泄露了他心中的急切和焦躁。

    额赫讷是他的心腹爱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上前一步,扠手行礼:“贝子爷,这个仗不能这么打,俗话说冲阵,冲阵,冲不起来怎么破阵?这样白白折损士卒,士气必然受挫,师老兵疲之下,越发攻不上去!”

    屯齐沉默片刻,从牙缝里吐出三个字:“鸣金吧。”

    在这种局促的地形,正面只能展开两三百人的兵力,屯齐一次派出一千人攻山,就是打算一举攻下两座山峰,然后立刻向纵深推进,把吉安营彻底击溃……但是前锋进攻受挫后,锥形的牡阵渐渐变成了扇形,已经失去了攻击力,清军士兵数量过多反而互相拦阻,无法发起二次冲锋,只能站在山坡上和对方打消耗战,时间拖得越久却没有锐气,只有退下来重新组织进攻,才有希望攻下山顶。

    铜锣敲响,八旗兵如获重释,交替掩护向山下退去,看到清军队形不乱,顾宗福不敢放手追杀,只向下压了一截就重新列阵,准备迎接敌人的第二波进攻。屯齐这边也早就做好准备,前面的八旗兵退下来后,第二波进攻部队又冲上了山坡,人数却比上次少了将近一半,给自己留出了腾挪转换的余地。

    就像两个搂抱在一起的拳击手被裁判强行分开,清军终于又打出了一记重拳,这次冲上来的八旗兵个个体格强健,锋线上的两排巴牙喇兵更是一米七五以上的壮汉,身披两层铠甲又拿着盾牌和武器,也能慢慢向上攀爬,楚军射过来的箭矢和铅子不断打在他们的身上,硬是无法破甲,似慢实快冲到了楚军阵前。

    硬碰硬的肉搏战!

    屯齐这次不再追求攻击速度,效果反而更好,他派上去的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士卒,虽然从下向上佯攻,一冲之下也把楚军的军阵砸开一个缺口,楚军的阵型向后凹陷,一步步地向山顶上退去。(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四八章 截杀

    “不行,还是不行!”

    屯齐皱起了眉头,楚军的阵型虽然被砸开一个缺口,却一直没有崩溃,这样发展下去,清军的锐气很快就会耗尽,还是无法破阵。

    “贝子爷,末将愿率一支精兵从北侧迂回,包抄南贼的后路,两面夹击之下,定能将其击溃!”额赫讷主动请命,向屯齐献计。

    清军兵力占优,却困于地形无法发挥这个优势,数千主力部队拉在十多里长的山路上无所事事,只有前军和敌人拼命厮杀,才会被吉安营挡在这里,派出部队迂回敌后,就能打破僵局。

    “这个……”屯齐犹豫不决。

    想要包抄敌后,就要离开山路,翻山越岭地钻树林,钻山沟,所有的旗号锣鼓全部失灵,没和敌人交战部队自己就散了,搞不好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贝子爷,现在顾不得这些了!”额赫讷殷切劝道:“出兵前向儿郎们交代清楚,再多带一些号角旗帜,只要搞清大概方向就不会跑乱,咱们八旗兵都是百战精兵,遇到敌人自然会奋勇厮杀,纵然是小股兵马也可立下奇功……真要是跑乱了,就只管向东北方向突围,有谭泰的兵马在前面接应,不至于全军覆没……”

    额赫讷虽然没有直说,话里的潜台词却非常明显,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不付出点代价就想突围,哪有那么简单,再不做出决断被楚军主力赶上,就会真的全军覆没。

    屯齐不置可否,向左右问道:“巴山安达现在到了哪里?跟上来没有?嗯……南贼追得紧么?”

    巴山武艺出众,是清军中有名的猛将,曾经教授顺治的骑射之技。被授予安达称号(满语中的安达就是蒙语中的安答,就像郭靖和托雷结为安答,不过满语中的安达含义稍有不同。比结拜兄弟的关系要远一些),清军主力走了后。巴山和固尔玛浑也开始撤退,为了甩掉楚军追兵,他们留下绿营兵断后,两人分别走中路和右路,巴山就跟在屯齐的后面。

    一名中军答道:“安达章京留三百兵断后,大队人马已然过了养字山,南贼被张国柱的兵马拦阻,还在三十里之外……”

    山顶上。八旗兵的攻势果然停了下来。

    吉安营刚刚成军的时候,总是跟在恭义营等楚军主力的后面,虽然连战连胜锋利如箭,却缺乏足够的韧性,就像生铁一样坚硬却易折,打起仗来后劲不足,只会打顺风仗,不会打逆风仗……经过这几年血与火的磨砺,吉安营渐渐变得成熟,变得锋芒暗藏。抗住八旗兵的三板斧后,慢慢又把阵型撑了起来,把八旗兵又赶下了山顶。

    这支八旗兵出战的时候。就知道吉安营是个难缠的对手,冲阵受挫后并不纠缠,而是后退重新整队,换了一个攻击点又冲了上去,努力寻找楚军的薄弱环节……既然一拳打不倒对手,就一拳接一拳不停地打,看看你到底能撑多久。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升到头顶,从正南转向偏西。在屯齐的脚边留下短短的一截人影,夏天天长。离天黑还有三个时辰,屯齐犹豫了一下。说道:“既然是这样,就再等等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