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553章

残明-第553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帅这支亲兵的是焦琏手下的另外一员猛将白贵,原有的守军主将名叫赵兴,两人麾下共有一千多名士兵,在胸墙后面层层叠叠排了七八层。后面的士兵把前面的士兵死死挤住,想逃跑也没地方跑,只能和敌人拼命搏杀。

    八旗兵涌起的浪头撞上胸墙后。立刻腾起一片血色的浪花,随着隆隆的爆炸声,虎蹲炮和雷将军炸出一团团白色的硝烟,攻到壕沟前的清军又被打了下来,面对这种严密的防御阵型,只凭一股蛮劲的散兵冲锋很难破阵,更不要说阳朔兵还占有地利。

    但是八旗兵并没有退下山坡,而是一起站在五十步内和明军对射,他们个个都是熟练的弓箭手。射速远远超过火铳,刚开始的时候一分钟能射五六支箭。很多明军刚刚举起石块和雷将军,就被弓箭迎面射倒。反而炸伤了不少自己人。

    “火力压制”!

    数百名八旗兵站在山坡上,专射明军的弓箭手、火铳兵和掷弹兵,以及投掷飞石檑木的士兵,成千上百的箭矢在空中嗖嗖飞过,残影几乎遮天蔽日……也有八旗兵不断倒下,但是经过两三分钟以命换命的僵持后,明军很快落到下风,反击的力量越来越弱,最后被八旗兵完全压制,前排的士兵都蹲在地上低着头,尽量躲在胸墙后面,后排的士兵则开始逃跑,被督战队毫不犹豫地砍翻几个后,其他人一起蹲下身子消极避战。

    趁着这个机会,成群的八旗兵再次冲上胸墙,用虎牙刀朝下劈杀,然后一起跳进明军阵中,向前凶猛突击,转眼间就要破阵。

    乱了!

    阳朔兵和八旗兵纠缠在一起,已经没有清军射来的箭矢,但是明军阵型已乱,后面的八旗兵却收起弓箭往前冲,源源不断地跳过胸墙,向前的冲击力越来越大,终于打穿了阳朔兵的阵型。

    破阵!

    肉搏战中防守一方被破阵,其实已经分出了胜负,后面就是分割包围,崩溃逃跑,从后追杀……前面的战斗虽然惨烈,但是单方面的屠杀却更加血腥,大部分的伤亡都出现在这个过程中。

    无奈!

    焦琏站在山顶,紧捏的拳头几乎攥出水来,却不敢派兵上去救援,破阵一旦形成之后就势不可挡,溃兵会冲乱援兵的队形,把人马白白填进去却无法扭转败局,只能在二线阵地严阵以待,尽量挡住清军的攻势。

    前几次打败仗,焦琏的亲兵没有太大损失,也就没有伤到元气,现在却眼睁睁看着亲兵队陷入重围,一个个熟悉的部下接连被砍倒,焦琏咬着牙心疼之极。突然间他感到非常后悔,刚才应该把白贵的亲兵队留在二线阵地,直接牺牲赵兴所部,在半山腰先挡一挡清军的锐气……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了,就看白贵能否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带着亲兵队的大部分残部突围。

    “该考虑撤退了。”

    固尔玛浑竟然不惜代价地派出八旗兵和阳朔兵对射,大大出乎焦琏的意料,如果他仍然采用这样的进攻战术,山顶的二线阵地也守不住。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对满清高级将领来说,每个八旗兵都是宝贝疙瘩,号称能够一个打十个,一个换十个都觉得亏的很,打仗的时候总是让绿营兵在前面当炮灰……按照这种以往的旧观念,八旗兵付出几百人的伤亡攻下三一二高地,肯定是得不偿失的,阳朔兵能够取得这样的战绩也是虽败犹荣,现在应该考虑撤退了。

    但是败了就是败了,焦琏心中非常失落,这场死守到底的豪赌最后还是输了,阳朔兵凝聚了他的满腔心血和希望,却没能挺过这一关变成真正的强军,反而损失惨重。

    “该把唐王送走了。”他下意识地回头向山梁看去,却骤然瞪大了眼睛。

    山梁上,唐王朱聿鐭迎面奔来,身后跟着一小队楚军,其中一人还举着龙旗。

    一路本来,朱聿鐭气喘吁吁,身上的罩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解下,只穿着一身绣着四爪龙纹的弁服戎装,头上的金盔歪戴着,再加上笨拙的脚步看起来很滑稽,脸上的神情却非常急切。

    怎么回事?还来添乱!焦琏一皱眉头,对部将刘起蛟喝道:“快去把唐王殿下拦住,送往后山!”

    刘起蛟是焦琏手下最后一员大将,负责把守二线阵地,正在全神贯注看着山坡上的战场,听到焦琏的命令稍微耽搁了一下。就在这个时候,朱聿鐭却已经奔上山顶,从运送弹药器械的辅兵手中接过一块石头,身子晃了晃又向前小跑几步,把石头重重墩在一道土棱上,猛然吸口气,放声大喊:“杀鞑子呀!”

    面对亡国灭种之时,民族危亡之际,朱聿鐭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发出最朴实的呐喊。

    “杀鞑子呀!杀鞑子呀!杀鞑子呀……”

    他使劲想把那块不算太大的石头再搬起来,却怎么都没有力气,只能一声接一声叫着,声音中充满了惭愧和焦急。

    看到他竭尽全力的样子,刘起蛟突然觉得心里被堵得满满的,憋得难受只想发泄,全然忘掉了焦琏给他的命令,站起身拔刀放声大喊:“杀鞑子呀!”

    他的部下一起跟着大喊,唐苗子带着一队士兵追了过来,跟着一起大喊,京良那一小队楚军也跟着大喊,很快整个山顶的明军都在放声大喊。

    焦琏一张脸涨得通红,突然跳出胸墙,举刀朝山坡下的清军奔杀而去:“杀鞑子呀!”

    在他身后,刘起蛟、唐苗子、京良和无数的阳朔兵,一起朝山坡下的清军奔杀而去,发出排山倒海的呐喊。(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三四章 恐惧和理解

    八旗兵从关外一路打到关内,气势上一直处于绝对的上风,碰到的明军从来不敢出来野战,都躲在坚城之内防守,就连号称最为善战的楚军也是类似。

    阳朔兵却冲出赖以藏身的工事,主动和八旗兵肉搏,立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看到援兵来了,半山坡上的阳朔兵大多恢复了勇气,虽然还有一些溃兵在逃跑,更多的士兵却站定脚步,跟着一起大声呐喊,重新投入战斗,陷入包围的白贵和赵兴更是绝处逢生,全力爆发之下,竟然把八旗兵杀得步步后退。

    山坡下,固尔玛浑神情呆滞,看起来好像面无表情,很镇定的样子,但是缩在袖子里的手指却在轻轻颤抖。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在害怕?”

    和舒尔哈齐、阿敏这样战功赫赫的先祖比起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固尔玛浑无疑是个不肖子孙,但他也在马鞍上长大,少年从军而身经百战,见过无数的大场面,和当年一片石大战李自成比起来,这个小山坡上的战斗只是不值一提的小打小闹,哪怕汪克凡这个时候突然率领楚军主力从背后杀出来,他也能够从容迎战,不会有半点害怕……但此时此刻,看到明军将领和普通士兵一起冲杀向前,看到大明亲王和辅兵长夫一起搬运石块,听到那一片震耳欲聋的呐喊,重重山岭仿佛都在一起发出愤怒的吼声,却让固尔玛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

    众志成城!

    他怕的就是这股众志成城的气势!

    当年入关的时候,镶蓝旗的一位长者曾经说过,汉人的数量百倍于满人,如果他们都起来拼命抵抗,满人肯定占不住这万里江山。早晚都要退回关外……在满清高层中,持这种观点的其实也大有人在,所以辽东被视为满清的后院。严禁汉人向那里移民定居,就是为了预防万一在关内无法立足。还能退守辽东。

    但是固尔玛浑很快发现,汉人只会窝里斗,善于见风使舵的“聪明人”更是不计其数,只要扔给他们两块骨头,他们就欢天喜地的当了奴才,反过来去屠杀那些还在抵抗的汉人,心狠手辣比清军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几年南征北战中,也有不愿投降的明军曾经拼死抵抗。但那都是困兽犹斗的绝望反扑,能跑就跑,能守就守,从来没有哪支明军像今天一样,悍不畏死的冲上来和八旗兵肉搏,这样的战斗如果变成常态,总数不到百万的满人很快就会拼个精光。

    几千年来,文明固然在不断进步,但是野蛮和残暴往往能够横行一时,满清越是野蛮残暴。内心的恐惧就越大,与百倍的汉人为敌让他们寝食难安,只好用更加野蛮残暴的方式掩饰内心的恐惧。当汉人团结起来奋起反抗,懦弱的明军士兵变成勇敢的战士,他们的自信就会轰然崩溃。

    固尔玛浑本以为汉人都是些任人宰割的猪狗,南方的明军更是不堪一战,今天肯定能够攻占贤字山,此刻却突然失去了信心……

    听说唐王朱聿鐭现身,何洛会微微吃了一惊,随即变得非常兴奋。

    斥候细作在山区里不便打探消息,楚军的保密意识又很强。不遗余力地反谍反奸,以至于清军得到的情报杂乱而缺乏头绪。甚至互相矛盾,大多数都不能当做制定决策的依据……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何洛会不知楚军虚实,虽然兵力占优也一直没敢发起总攻。

    朱聿鐭突然来到巴掌洞山,再结合其他的一些情报,基本就能断定,楚军的主力已经云集巴掌洞一带,意图与清军决战,何洛会甚至大胆而又不失理性地做出推测,失去行踪的汪克凡本人很可能也潜伏在附近,正在暗中指挥楚军各部。

    “汪克凡换汤不换药,用的还是当日困住穆里玛的计策,只不过多了朱聿鐭这个诱饵以乱人耳目罢了。”何洛会冷笑一声:“哼!朱聿鐭贵为伪明唐王,一向养尊处优,如今却轻身犯险,上阵与匹夫走卒同列摇旗呐喊,分明是在做戏嘛!”

    “八成是这个样子。”屯齐表示赞同:“我大清入关以来,所到之处大多传檄而下,崇祯当年自缢而亡,朱由崧(弘光帝)由降将田雄所献,朱聿键逃至桂林,朱常淓(潞王)则是自己开城归顺,其他所获明室亲王也寥寥无几,汪克凡用朱聿鐭为饵,下的本钱着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