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524章

残明-第524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我!救……”那个伤兵还在大声尖叫。

    唐苗子手臂一扬,一道寒光电射而出,那个伤兵的叫声戛然而止,身子扑倒在地,咽喉上赫然插着一柄报国刀。

    “京哥儿见笑了,哥哥我当年做贼出身,喜欢玩飞刀,没想到……”

    就近的士兵拔出那柄报国刀,送到唐苗子手里,唐苗子有些尴尬地正在向京良解释,旁边又传来一声惊叫。

    “敌袭!”京良和唐苗子都是一惊,心中暗叫不好。

    这条山路虽然在一七七高地的后方,但是离前线太近,有时候清军也会派出小股部队到附近骚扰,阳朔兵刚上战场,如果遇到敌袭很可能发生混乱。

    两人不约而同,一起哈腰窜了过去,却看到一个士兵满脸惊恐之色,掐着右手手腕说道:“我,我被蛇咬了,手感觉好疼,像火烧一样!”

    一道绿色的小小身影从众人眼前闪过,窜上树后很快隐身不见,虽然周围光线昏暗,但它鲜艳的颜色还是让人看得清清楚楚,那是一只竹叶青蛇。

    唐苗子赶紧取出急救包里的蛇药,一边替他敷药一边低声说道:“小声点!这玩意儿咬人虽然疼,但你死不了……”

    接下来的过程无惊无险,清军打了几炮后,看到没有动静就停止射击。楚军工兵排石完毕后,阳朔兵悄悄地通过了这段火力封锁区,但是官兵们的神色都有些压抑,还没有登上一七七高地,就一死一伤,减员两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顺利的开局,兆头不妙。

    驻守在这里的楚军是恭义营甲营所部,主将是甲营营官杜高,他事先已经做好换防准备,阳朔兵到了以后,两军顺利交接阵地。一七七高地的主阵地,二六二高地、二七八高地、二一九高地的前沿阵地,大大小小四个山包,全部交给唐苗子的阳朔兵。

    “侧翼的三六二高地还是我们来守,你不用担心被包饺子。不过三六二高地上还有我五百弟兄,万一那里吃紧你可要全力支援,只要帮他们坚持一刻钟左右,后续预备队的援兵就能赶到。”杜高神色冷淡,对唐苗子很不放心的样子。把浴血奋战坚守的阵地让出来也就算了,还要驻守三六二高地为他们掩护侧翼,让杜高心里觉得不太痛快。当然了,作为汪克凡一手提拔起来的,最为信赖的嫡系军官,杜高会执行命令一向不打折扣,甚至在今天傍晚已经帮助即将接防的阳朔兵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他现在表现出来的不满情绪,更多是出于楚军的骄傲,出于对其他明军各部的优越感。

    汪克凡把三六二高地仍然交给恭义营,主要是担心阳朔兵被清军一下子打垮,乃至于全军覆没,有恭义营守住侧翼,哪怕阳朔兵不是清军的对手,起码也能安全撤退,不至于被清军包围……在杜高看来,这就像老师傅带了一个笨徒弟,费心又费力,还不如亲自上手。

    “久仰杜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虏王济尔哈朗的八旗精兵号称天下无敌,在楚军面前却丢盔卸甲,尸横累累,这一战之后,杜将军必定随汪军门名扬天下,做兄弟的真心佩服,真心羡慕……”唐苗子能混成川东湘西坐地一方的绿林寨主,当然也不是个头脑简单的角色,他对杜高的冷淡态度好像完全没有察觉,反而满脸堆笑不停套近乎,又送上一柄珍贵的上等倭刀当做见面礼。

    见他如此上道,杜高面色稍霁,领着他和几位阳朔兵将领,一边四处查看,一边介绍一七七高地及其附属阵地的情况,以及清军的作战特点,防御时的各种注意事项等等。

    ……

    这里断章本来不太合适,但是突然好困,困得头疼欲裂,所以今天就这4000字了,见谅。(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勇气和差距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残明》更多支持!杜高的指挥部设在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里,就在一七七高地的山顶附近,内部的形状像一只手,一个大山洞连着五个枝枝杈杈的小山洞,恭义营的士兵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巴掌洞。

    唐苗子的指挥部理所当然也设在巴掌洞,他里外粗略看了一遍,楚军已经把这里布置得井井有条,隔出了七八个房间,除了满足正常的指挥作战外,还可以当做一个小型的仓库。而且这个山洞的位置在前山的山坡上,面对战场视野开阔,无论观察敌情还是指挥作战,又或者在山顶使用旗语和其他友军联系,都方便而直接,安全又高效。

    山顶附近是后方防御带,炮兵和二线预备队都部署于此,并在巴掌洞前面设有一道警戒阵地,当然了,如果清军真的攻到巴掌洞附近,就能从半山腰迂回到山后,一七七高地失守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这道警戒阵地较为简易。

    “这里原本只有两道战壕,但是你的兵恐怕不会守战壕,你最好再加固扩建一下,把那门虎蹲炮也放在这里。”杜高指着山下说道:“无论前面发生什么情况,哪怕山下的阵地都丢了,这里都要保留不少于一百人的预备队,以掩护中军和炮兵撤退。否则你唐苗子全军覆没,我可不好向汪军门交代。”

    “我还带上来一尊弗郎机炮,放在哪里合适?”唐苗子问道。

    “朝廷经制的弗郎机炮吗?是几斤炮啊?你倒是挺舍得的。”杜高转头看着京良。略带不满地问道:“参谋部是怎么安排的?一边往下撤,一边又往上送,留下五门臼炮已经非常冒险了,又搞上来一门弗郎机炮干什么?好好的大炮最后都要炸掉才甘心吗?”

    京良还没有来得及答话,唐苗子就抢着说道:“这是我们焦琏将军的意思,不关京良老弟的事,我们原本是想送上来两尊弗朗机炮的。他还硬拦下一尊呢!再金贵的大炮都是用来打仗的,多一尊炮我们就多一分底气。一千多人的弟兄都已经提着脑袋上来了,还吝惜一尊弗郎机炮做什么?既然好不容易运上一七七高地,还请杜将军指点一二,这尊炮到底放在哪里最好。”

    “既然这样。那就放在前面这道主阵地上吧,即可以帮助防守,又可以压制二九一高地鞑子的大炮,哎,就是三斤炮有点软,不知道能不能打到他们……”

    杜平一边说着话,一边带着众人,往下面的主阵地走去。

    从半山腰到山顶是主防御带,由前后两道主阵地构成。又宽又深的壕沟后面筑起半人多高的胸墙,因为山坡的角度问题,从壕沟底部向胸墙上爬就有一丈多高。不借助攻城器械的话,进攻难度不亚于蚁附攻城。

    “这道胸墙是用壕沟土垒成的,多少有一点坡度,可以借力徒手攀援,趁着今天晚上还算安生,你们多准备一些飞石和檑木吧。鞑子现在攻山一般也就是几百人。你们也不要把所有兵力都拉上去,预备队一定要留够。阵地被冲破一点也不要慌,只要守住这几个突出的石台就不会全线崩溃……”

    在这种狭窄陡峭的山坡上,传统的战阵已经失去意义,由于兵力无法展开,为了避免太多的伤亡,攻守双方很多时候都要使用添油战术,来回拉锯争夺阵地,这个油具体该怎么添,一次添多少,就要由唐苗子自己来掌握了。清军的优势是战斗力强悍,兵力较多,阳朔兵的优势是占据地利,而且有山顶的炮兵配合,这个仗到底会打成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没底。

    从半山腰再往下,就进入了二九一高地清军火炮的射程,所以直到山脚都没有防御工事,而是经过一定平整,射界开阔的战斗警戒带,同时也是守军小股机动部队进行骚扰反制的活动地带。简单一句话,就是在主阵地前面留下了一片开阔地,以便对攻山的清军造成最大杀伤。

    从山脚再到二六二高地、二七八高地、二一九高地,则是数百米宽的前沿障碍带,主要利用原有的树林和竹林,在平坦宽阔处设置鹿角和竹签陷阱,通过这些地形障碍的延误和山顶臼炮的拦截,就能降低清军进攻的冲击力,当二六二高地等前沿阵地失守后,明军的反击部队也要利用这些树林和竹林避开清军的炮火,集结,反攻,夺回阵地。

    “这几个山包都太低,山顶过于狭窄,不好守,二七八还能被鞑子的大炮打到。”黑夜里看不清那几处前沿阵地,京良指着大概方向说道:“唐将军,你只需要坚守两个白天,与其在每座高地上留下百十个人死守,不如把主力撤下来充实预备队,前沿阵地只留几个哨兵预警,让给鞑子算了。不过这样有伤士气,那些哨兵等于是去送死,到底怎么办你自己拿主意。”

    “二七八高地就算了,二六二和二一九我还是要守一下试试。”唐苗子摇了摇头:“我已经看过了,二六二和二一九如果失守,鞑子就能避开贵军驻守的三六二从西侧攻山,让一七七高地两面受敌,能否坚守两天,我不是太有把握。”

    “其实,你不用坚守两天的,能守一天就不错了。”杜高冷着脸说道:“二六二和二一九高地都是小山包,给谁都守不住,我们这几天和鞑子争来抢去,两边伤亡都不小,你们广西兵初来乍到,猛一上去恐怕伤亡更大。”

    “多谢杜将军提醒。不过我还是想试试。”唐苗子看着远处清军阵地上的灯火,揉揉鼻子说道:“反正反都要打,总想着往后躲更容易吃亏。我们广西兵也不是孬种,要是明天太阳落山之前丢了一七七高地,我唐苗子也没脸回去见焦将军!”

    第二天黎明,清军发起猛烈进攻。

    行动缓慢有行动缓慢的好处,济尔哈朗进军缓慢,却携带着大量的辎重装备。宁镇山区属于丘陵地带,道路不算太难走。汉军旗带来了几十门大小火炮,其中还有几门重达千斤以上的八磅炮。架在二九一高地上对着明军的前沿阵地一阵猛轰。

    红衣大炮弹道低平,打同一水平面的目标却颇见优势,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