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498章

残明-第498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支竹篙江中游,吴一品眼看不敌,只好吸星*和虎爪绝户手并用。使尽浑身解数,才终于把吴夫人搞定。

    吴夫人心情大好,终于指点道:“你这头笨驴。还不知道磨盘在哪吧?高淳县不就是现成的一份功劳么?你若能说服高淳县反正归明,汪克凡又怎么会杀你。”

    “这个……,未必能成功啊!”

    吴一品皱起眉头:“高淳县令于大吉虽然与我有旧,但两国交兵岂论私情!”

    “怕什么?事在人为嘛。”

    吴夫人指点道:“你拖得慢一点最好,等眼下这场危机过去,高淳县再归降不迟,于大吉若是执迷不悟。咱们从他身边人下手,总能帮着汪克凡得了高淳县!”

    当天晚上。高同知来到知府衙门内宅,吴一品摆下家宴,热情款待。

    酒席过后,佣人送上香茶。两人展开密谈。

    高同知生*财,偏偏又头脑简单,听说得了一个为楚军筹措钱粮的差事,不由得两眼放光。吴一品对着他一通忽悠,谎称已经得到程问的授权,只要能及时搞到足够的钱粮,就只管放手去做,而且数量越多越好,不要局限于这张清单。

    “你我二人原本就在大明为官。先降满清,又再次降明,难免有反复无常之嫌。这个差事若不能办好,丢官罢职都还罢了,只怕还有性命之忧!”

    吴一品郑重异常,谆谆告诫,把高同知说得连连点头,最后又给了他一颗看得见摸不着的蜜枣:“不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汪军门正在用人之际。只要我等勤勉效力,待楚军扫平江南之际,我等这般最先归顺之人,自然会得到重用。以贤弟之才,做个江宁知府……不不不,做个应天知府,都是理所应当!”

    满清攻占南京之后,把南直隶改成江南省,应天府也改成了江宁府,其实都是一个地方,只是称呼不同。

    “哪里,哪里,若是真有那么一天,仁兄就应出任江南布政使的要职!”高同知被他说得心花怒放,连最基本的谦虚都顾不上了,两人又互相吹捧了几句,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然后转到了具体的操作细节上。

    他问道:“那些刁民商贾一向视财如命,若是不肯捐输军饷,我等能否请楚军出面相助?”

    “这个万万不可!”吴一品连忙阻止:“这个差事既然交到你我兄弟手中,就是要看看咱们能不能挑起这付担子,若是还要请楚军出面相助,又怎么能显得出你我的本事?不过话说来了,若是真的碰上那些软硬不吃的铁公鸡,不妨借助楚军的名头,狐假虎威一回,却也无伤大雅!”

    “仁兄果然高明!有什么得罪人的差事就交给我好了,保证办得干净利落!”高同知万万没想到,多年老友加儿女亲家会坑自己,高高兴兴地一头钻进陷阱。

    “办事的手脚都要盯紧些,那些胥吏都雁过拔毛惯了,别被他们蒙蔽着中饱私囊,咱们刚刚归顺大明,不能惹麻烦!”吴一品诚恳劝告,却只提那些小苍蝇,没有强调高同知不许贪污。

    这是官场上说话的常用技巧,高同知心领神会,吴一品果然很上道,给自己专门开了一个口子……不用问了,楚军肯定也知道水至清无鱼的道理,只要自己谨慎些,小小的捞一把没关系啦。

    两人又聊了一会,高同知突然问道:“以仁兄来看,楚军真的能打赢南京这一仗吗?南京乃天下雄城,轻易间难以攻破,楚军万一战败退回江西,咱们这么卖命的,到头来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吴一品淡淡一笑:“呵呵,我虽然不知兵事,却知天下大势。鞑子过了长江之后就没了当初的锐气,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早晚还是和当年的南宋一样,大明大清隔江对峙罢了……至于眼前这一仗嘛,楚军能不能攻占南京我不知道,但就凭马国柱那些虾兵蟹将,又怎么可能是汪军门的对手?”

    吴一品对军事一窍不通,却大胆做出断言,南京之战,楚军必胜!

    当事人陷在局中,却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

    经过三天的激战,按照马国柱和张天禄的预定计划,清军主动退出句容县和涥化镇,南京的外围防线至此全线失守,楚军随时可以逼近南京近郊。

    鱼不但咬钩了,而且还把诱饵吞了下去。

    到了这个地步,不可能再把诱饵吐出来,楚军必定会对南京发起进攻了,马国柱和张天禄心中大定,在南京严阵以待,等着楚军来碰个头破血流。

    楚军却硬生生地停了下来,在句容县好整以暇的开始休整。

    “他娘的,掰开不日,吓老子一跳,汪克凡这厮到底在搞什么鬼?”张天禄等来等去,越等越心焦。(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六章 众矢之的

    张天禄打了半辈子的仗,从没碰到过这种情况。

    如果把楚军的虎狼之师看成一只猛兽,张天禄就是一个沉着冷静的猎人,他利用南京附近的有利地形,借助长江天险和宁镇山区,精心布置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从秣陵关——溧水县——涥化镇——句容县,这些清军据点就像一只又一只香喷喷的肥鸡,把楚军一步步引进宁镇山区。在这个陷阱的尽头,南京城更是一个让人无法抵抗的超级大诱饵,只等楚军一头扑上来,把南京城咬在嘴里却一时吞不下去的时候,张天禄就会突然发动机关,派奇兵切断楚军的粮道,把他们困死在陷阱里。

    刚开始的时候,楚军也非常配合,不但一头钻进宁镇山区,而且老实不客气的,把碰到的所有肥鸡都一口吞掉,表现得非常贪婪和肆无忌惮。等到他们攻占句容县后,楚军这只猛兽已经完全钻进陷阱,只有一截尾巴还甩在秣陵关外,和后方的当涂保持着联系。

    战局发展到这里,一切都在张天禄的掌控之中,但是接下来,却出现了出乎意料的转折……楚军主力钻进陷阱之后,连着吞掉了几只肥鸡,就仿佛心满意足般的不再理会南京城,而是把兵力在宁镇山区里摊开,分守句容县、溧水县和涥化镇等地,一副长期据守的模样。

    “搞什么鬼名堂?!”张天禄莫名其妙。

    楚军主力现在所处的位置。北边和西边是长江天险(前文说过,长江在南京拐了一个弯,所以北和西两个方向都是长江)。南边是遍布丘陵密林的宁镇山区,往东走又会过于孤军深入,无法保证后方补给线的安全……但凡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地形是兵家死地,像汪克凡这样威名赫赫的良将,为什么会突然停在这里?

    打仗的时候各种地形都会碰到,楚军进入宁镇山区并没什么奇怪的。而是应该尽快抢占有利态势,不应该一直停在这里……他们要么向北攻打南京。要么向东流窜江南,哪怕从秣陵关退回当涂,都是可以让人理解的选择,现在却偏偏好整以暇的停在宁镇山区里。让张天禄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像猛兽钻进狭窄的陷阱后,不但没有一点危机感和紧迫感,还居然四仰八叉地就地躺倒,惬意地打起呼噜,就像在老窝里一样自在和放松……张天禄可以对天发誓,全天下所有的猎人里,肯定都没有遇到过这种古怪的情况,他绝对是古往今来的头一个。

    事出反常即为妖,张天禄在搞清汪克凡的意图之前。并没有轻举妄动。楚军现在身处兵家死地,他们愿意一直呆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就呆在那里好了……如果他们留在宁镇山区里一直不动。等到各路援兵赶到之后,在这里进行决战,肯定对清军大大有利。

    静观待变!

    后发制人!

    他再次从大胜关赶回南京城,请马国柱以江南总督的名义,催促各路兵马向南京附近靠拢,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准备。

    江北的安徽。安庆巡抚刘弘遇所部沿江北上;东南方向,徽州总兵胡茂祯所部向溧水县逼近;东北方向。镇江府派来的三千援兵,直接赶来南京;正东方向,苏州府和松江府(上海)也派来了一支援兵,向常州府集结……他们都是马国柱的部下,江南省自己的兵马,只凭他们还不是楚军的对手,马国柱又和刘弘遇、张天禄联名,向北京和其他各路友军求援。

    北京方面,自从听说明军发起东征,清廷就极为重视,多尔衮为此不惜放缓对山西的攻势,任命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调集兵马准备南下支援。他本来以为清军的反应已经够快了,但没想到的是,随着楚军攻占仙霞岭后,江南战局急剧恶化,速度之快,太太出乎他的意料。

    尤其是楚军攻入南直隶后,几乎每过一两天,他都会收到马国柱送来的急报,某座府县再次失守,清军某部再次战败,毫无例外的坏消息接踵而至,最后竟然被楚军攻入了应天府,兵锋直指南京城!

    多尔衮这下再也沉不住气了。

    现在的满清,已经不是刚刚进关的满清,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制度都延续了明朝旧例,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没有多少负担,靠抢劫就能维持生计的强盗政权……而且正相反,随着八旗兵变成职业军人,随着几十万绿营兵的组建,随着层叠架构的政权机构不断膨胀,随着清军的战线越拉越长,大半个中国都被卷入战争,满清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对江南粮仓和钱袋子的依赖性,比当初的大明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命令山西方面停止进攻,直接从前线抽调一部分兵马,交给济尔哈朗,准备支援江南……至于山西方面,仍由阿济格和尼堪负责,不要求他们立刻攻克大同,只要维持现有态势,切断大同和山西其他地方的联系就算完成任务,等到济尔哈朗稳定南方,或者陕西方面能够抽出援兵,再回头进攻大同不迟。

    济尔哈朗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北京,在徐州集结大军,准备乘船顺大运河南下,但是由于山西等地的援兵尚未赶到,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