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458章

残明-第458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锔崭站怀《裾健

    陈邦傅的主力大部分在这里,但是前方不远处战鼓如雷,他已经开始对山上的第二关发起进攻,只是因为山路狭窄部队无法展开,才没有把五千战兵都派上去。关前关后还有一些尸体和伤兵,江千户按照命令,带领辅兵开始打扫战场。姚启圣一言不发,向周围打量不停。目光中若有所思,时不时又闪过一丝惊讶和不解。

    看不明白!姚启圣以知兵事自居,还是看不懂这一仗是怎么打的。

    观察战场遗留的痕迹。仙霞头关是遭到内外夹攻才被攻破的,大概是镇筸营绕到了关后突然发起奇袭,但是两侧的山岭如此陡峭,他们是怎么绕过来的,姚启圣完全不能理解。

    左右找了半天,没有发现那五百镇筸营士兵的踪迹。

    姚启圣把目光投向了山顶的仙霞二关,镇筸营难道这么厉害?在刚刚攻克一关之后又对二关发起奇袭?

    一个时辰后,仙霞二关的关头飘起了红旗。

    又过了一个时辰,攻克第三关。仙霞岭的顶峰已经被明军占据。

    姚启圣本来想去山顶看看,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听说鞑子的援兵上来了,已经在三关和明军展开激战。辎重队派出一群强壮的辅兵往上搬运各种物资。姚启圣却被留在一关负责记账。

    这些简简单单的写写算算对姚启圣来说都是小儿科,他手上忙个不停,心里却在暗自琢磨。这个仗再打下去应该就是死守仙霞关,关上福建北大门,楚军的战斗力他已经亲眼所见,没必要继续留在这里。

    “该走了,再去衢州府看看,有机会的话,最好能到江西、湖广走一趟。”

    窥一斑知全豹,对楚军他已经没有怀疑,这支部队如果都和镇筸营一样的实力,不敢说收复北方各省,守住江南问题不大。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还牵扯到政治经济等等方面,姚启圣看到镇筸营后,对汪克凡治下的湖广、江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投靠汪克凡是个更好的选择。

    姚启圣打定主意要走,却发现已经走不了。这条仙霞古道就是直肠子一条路,如果开小差的话很可能被抓住砍头,任他智计百出,现在也束手无策,只好暂时留下,继续在辎重队里当文书……

    满清方面,周亮工率领五千援兵急急忙忙赶来,终归还是慢了一步,他的前锋部队到达仙霞四关的时候,就遇到了从二关三关败退下来的溃兵。周亮工没有别的选择,只好立刻下令发起强攻,希望能趁着明军立足未稳,夺回前面三道关口。

    两个时辰,三场血战,清军铩羽而归。

    因为损失惨重,马得功等将领纷纷请求停止进攻,周亮工不得不同意,天险就是天险,既然急切之间没能攻克,只好从长计议,另想办法。

    明清两军开始对峙,仙霞古道一家占了一半,因为明军占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周亮工担心仙霞四关和五关守不住,又在廿八都挖沟筑垒,堵住几道关键的桥梁,拉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忙碌之余,他又给佟养甲写了一封信,因为仙霞关失守太快,从福建方面已经很难攻破,只有从浙江方面发起夹击,才能拔掉这颗眼中钉,肉中刺。

    相比之下,明军方面的压力明显大一些。

    田雄虽然暂时兵力不足,但是谭泰派来的援兵正在赶来,他们从长江入钱塘江可以直达衢州,从侧后攻打江山县和常山县,威胁很大。

    按照汪克凡的命令,明军在不断调整部署,陈邦傅所部守仙霞岭,赵印选胡一清所部守江山县,镇筸营一部守常山县,一部守住仙霞古道北端的第一处关隘江郎山。

    与此同时,滕双林率领通城营进入浙江南部,赶来支援。

    汪克凡在一点一点的分兵,一方面是因为战术需要,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后勤压力。

    力分则弱,这个道理古人不是不明白,但是因为道路条件和运输工具的限制,这个年代的大兵团作战差不多都要分兵,比如古书里经常出现几路大军齐头并进,多半还是为了筹粮方便……当然话说回来了,如果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就能解决运输问题,十万大军捏紧拳头砸下去,几乎是无坚不摧。

    自从开战以来,汪克凡一直把攻击方向对准浙江南部,看起来像是在配合其他明军对福建发起进攻,但他的主力部队一直呆在饶州府,盯着东北方向的南直隶。

    ……

    隆武五年的春天,无论塞北江南,到处都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蓬勃生机,滚滚春雷响彻大地。

    东征向纵深不断发展,整个东南地区都被卷入其中。

    华中地区的河南,两千明军骑兵正在伏牛山里艰苦跋涉,如果没有张其伦这个地头蛇带路,他们早就在大山里转晕了方向。碰到难走的路,跟来的一百名工兵发挥了重要作用,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甚至还修了一条四十米长的简易栈道,极大的节约了行军时间,只用了十几天就到达了伏牛山北麓,嵩县就在眼前。

    这个时候,河南清军的主力还守在伏牛山的东面,孔有德派来的援兵分守郾城、许昌、登封一线,把这几个地方都守得像铁桶一般。

    洛阳?洛阳太远了,要翻过整个伏牛山,南贼难道从天上飞过去吗?

    三月中旬,隆武朝廷真封西军统帅孙可望为翼王,李定国为西宁王,刘文秀为抚南王,但有一个特殊的附件条件,他们的王爵不是铁帽子王,而是世袭递减,超过五代后推恩为平民。

    明朝开国二百多年,从来没有封过易姓王(像徐达、常遇春那样死后以后追封的不算),更别提孙可望这样的一字亲王,这已经是隆武朝廷能够拿出来的最大诚意。虽然不是铁帽子王,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都非常满意,一起上奏本谢恩,并主动请战,对四川和成都发动北伐。

    三月下旬,孙可望等人调集六万大军,在昆明誓师出兵,从川南攻入成都平原,连克成都、重庆等十余座州府,包围了清军重兵把守的保宁(今四川南充一带),李国英死守不出,派出使者向清廷求援。

    与此同时,盘踞在四川东部刘芳亮、郝摇旗和汉中南部的贺珍闻风而动,对清军发起进攻,甘肃、陕北、川北的抗清义兵也趁势而起,遥遥呼应。甘肃回民抗清领袖丁国栋与“河西四将”的张勇、赵国栋在兰州、甘州激战,陕北延安参将王永强突然反正归明,占领了陕北十九个州县,从鄂尔多斯一带和山西姜瓖连成一片。

    整个西北和西南都打成了一锅浆糊,清军吴三桂、孟乔芳、李国英、李国翰等部焦头烂额,左右支拙……(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十七章 敲下来一块吃一块

    明军攻占仙霞岭,像一颗钉子深深打进清军的占领区,福建、浙江和江西东部原来是一整块地盘,现在却嘎嘣一声裂开了。

    楚军的主力在饶州府按兵不动,等着谭泰做出反应,他如果真能沉住气见死不救,汪克凡不介意调整作战计划,分兵向东南进军,先把福建和浙江南部拿下来,不过从谭泰前些日子的动向来看,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理想的结果还是逼迫谭泰继续分兵,把他的十万大军在江西、南直隶、浙江、福建这千里防线上摆成一字长蛇阵,把柔软的腹部亮出来,楚军就能按照原定计划杀进南直隶,进而转战杭州、苏州,给满清造成最沉重的打击。

    为了加大对谭泰的刺激力度,汪克凡决定再敲打敲打他,对江西东部的广信府(上饶)发起进攻。

    南昌会战清军战败,谭泰退回九江府,江西大部分地区都被明军收复,清军只控制着紧挨长江的九江府和南康府,以及广信府的东部,包括府城上饶和兴安、永丰、铅山三个县(铅山,江西的一个县,铅在这里是多音字,念yan不念qian。)。

    仙霞岭易手之后,位置突前的广信府和浙江的联系被切断,只和福建之间还剩一条狭窄的通道,处在江西明军的半包围中,就像打地鼠游戏机上一个孤零零探出脑袋的地鼠,站的位置实在太帅,让人忍不住就想当头一棒砸下去。

    敲下来一块吃一块,拿下广信府,不但可以彻底收复江西东部,对福建和浙江的威胁也更大,从长远看。攻占上饶之后,楚军控制的贵溪县就变成安全的大后方,冷水坑银矿这个现金奶牛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牛棚。

    除了这些好处之外。上绕城里还有一条名叫张存仁的大鱼,也吸引着汪克凡的目光。

    张存仁。清初排得上号的汉军名将,文武全才,老资格的汉奸。他原来是祖大寿麾下的宁远副将,和吴三桂私交莫逆,崇祯四年在大凌河一战中跟随祖大寿一起投降满清,从此为清廷奋斗终生,活活累死在直隶总督的工作岗位上。

    此人在大明一方时碌碌无闻,降清后却敢对皇太极屡屡犯颜直谏。乃至在朝堂上和他当场激烈争论,就事说事的话,简直是魏征一样的刚正不阿的铮臣,皇太极对他极为赏识。在历史上,他和博洛一起南征浙江、福建,当过好几年的闽浙总督,属于豪格这一派中难得的封疆大吏,多尔衮当然看他不顺眼,在顺治五年干掉豪格后,很快就以病退的名义撤了他的闽浙总督。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多尔衮就突然挂掉了,顺治亲政后立刻启用这位忠于皇太极的老臣,委以直隶总督的重任。成为满清“疆臣之首”,具体官衔是“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河南三行省,巡抚保定诸府,提督紫金诸关,兼领海防……”。满清的正史里对张存仁的评价极高,“太宗拔用诸降将,从入关。出领方面,乔芳绩最显。张存仁亚焉。”和陕西总督孟乔芳相提并论,称他“通达公方。洞达政本。”,总之是个很牛x的家伙。

    满清编写的历史当然会吹捧他们所谓的名将,但客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