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克凡拒绝的非常坚决,抛下还想说什么的谭啸。顺着江边向前走去,周国栋拍拍谭啸的肩膀,和众将一起跟了上来。
突然间顺着江风,传来一阵号子声。
老表来砸夯啊!嘿呦——
使劲往下夯啊!嘿呦——
不使劲是王八啊!嘿呦——
大伙日他娘啊!嘿呦——
江边的码头上,一群群青壮民夫担土背石,喊着号子打夯平地,周围的田野里,还能看到纵横交错的壕沟土垒,勤劳的农夫却已在播种早稻。舒展的白云。清澈的蓝天,青葱的稻田。昔日铁马金戈的战场,战争的痕迹正在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机勃勃,就像奔流不息的赣江,一直向北,向北!
汪克凡举目四顾,良久无语,突然向谭啸问道:“义声,咱们当年在崇阳起兵,为的是什么?”
“那时候没想太多,眼看大好河山要被鞑子占了,只有举兵反抗。”眼望四周景色,提起当年的豪情,谭啸的心情好了许多,笑着说道:“我当时还在山谷书院,听云台招呼一声,跟着就走了,一直就这么到现在。”
“是啊,有时候就是一闪念,就决定了一辈子的路。”汪克凡微笑点头,又说道:“亭林先生有句话说得好,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满清入关,要占我汉家江山,这是关乎亡国灭种的大事,我等只有挺身而出!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的道理。”
“云台误会了,我不是要回头。”谭啸面色沉重:“岳州营这副重担我担不起。”
“岳州营这副担子已经在你的肩膀上了,不担也得担,这是不能推脱的责任。这一仗没打好,该罚肯定要罚,但是你的坐营官不能免,还得接着干,而且不许闹情绪。”
汪克凡转身对着众将说道:“南昌之战,楚军总计伤亡了五千余人,却被鞑子逃回九江,这一仗的确没打好。岳州营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其他各营也有类似的问题,说到底,根子还在我这里,要罚首先该罚我!咱们是楚军,没必要搞曹操削发代首那一套,有错必改,不要在同一条沟里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提议,士兵同志会首先要对我进行监督,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至于谭啸和其他人的指挥失误,这次就不追究了。”
众将纷纷表示赞同,汪克凡话锋一转,又说道:“指挥上的失误不予追究,违反军纪却不能姑息,谭啸、董桥宣和谭畅该如何处理,很快就会有个结果。大家回去以后,都要在本部开展自查,严肃军纪……”
岳州营离不开谭啸,所以他的坐营官不能免,但是可以免去其他的职务,汪克凡打算把他降一级,从总兵降为副将,以示惩戒。
这件事还要和谭啸进行沟通,不便当着众将明说,暂时就含糊处理。
“打铁就得自身硬!人呐,对自己下手总是不容易,但是为了楚军的将来,这次自查一定要动真格的,勇于对自己下手开刀。如果谁下不去手,我可以派检查组帮他。”汪克凡指着周围说道:“我们楚军将士流血牺牲,和鞑子拼死作战,不是为了桂林城里的那些官老爷,而是为了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不做亡国奴,请诸位牢记在心!”(未完待续)
正文 第十一章 慈不掌兵
九江府。
谭泰最近压力很大。
南昌会战受挫后,他率部退回九江,很快向清廷送去了一份战报,解释退兵的原因,并为三军将士请功。
在这份精心炮制的战报里,谭泰沉痛地指出,他的部队围攻南昌半年多,城中已经弹尽粮绝,消灭金声桓已成定局,可是因为湖广会战突然失利,伪明汪克凡所部倾巢来援南昌,清军处在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如果遭到内外夹击将会全线崩溃,不得已只好主动退出战斗,以至于南昌会战功败垂成。
这份战报名义上是谭泰写的,却凝聚了黄澍和一众幕僚的集体智慧,从大的战役进程来说,基本符合事实,只是在几个关键的地方采用了春秋笔法,把被迫逃跑变成了主动撤退。
站在战略高度来分析,南昌会战失利的原因很明显,正是因为湖广方面的清军突然发生脆败,汪克凡才能腾出手来救援南昌,如果勒克德浑和耿仲明没有被消灭,始终对湖南方面保持压力,汪克凡就不敢轻易离开湖广,南昌会战也能顺利取胜……所以这属于不可控的外力因素,谭泰这边没有责任,非战之罪也!
战报中隐去鸡笼山之战、新建镇之战、南昌破围战、黄沙岗之战等几场局部的败仗,着力强调在南昌城下顽强阻击金声桓,黄沙岗奇袭楚军,马国柱设伏获得大捷,歼灭楚军岳州营,李成栋巧妙突围等诸多亮点,总之杀伤无算,虽败犹胜,南昌虽然解围。楚军和金声桓却都元气大伤云云……
在南昌会战中,刘良佐、蔺光远、王立福等忠良之将殁于王事,八旗健儿也折损了近千人。但是谭泰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设下巧计连挫敌军,八旗兵和绿营兵英勇作战,金声桓所部十五万叛军被消灭了一半,楚军最为骄横的精锐岳州营被全歼,崇阳营和东莞营被击溃,通山营、恭义营和万元吉的赣州营也被打残,明军总的伤亡超过十万人……南昌会战这一仗,明军的伤亡远远超过清军。在战略上清军虽然失败了,战术上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捷!
这份战报送出去不久,谭泰又向清廷连续上书,指出江西位置太过重要,就像一座切入清军占领区的桥头堡,西可以进攻武昌,北可以进攻安徽,东北方向是南直隶,正东是浙江,东南是福建。清军的防线过长,难免顾此失彼,守无可守。所以请朝廷尽快派来援兵,调集粮饷物资,对江西再次发动攻势。
这是黄澍出的主意,远在北京的清廷可以糊弄,明军那边却没法糊弄,万一明军乘胜进攻,打到福建、浙江和南直隶任何一个地方,谭泰的牛皮立刻吹破,所以先在清廷那里备个案。免得出事后被追究责任。
谭泰对此非常积极,备案推卸责任还在其次。关键是南昌会战输的不甘心,他渴望得到北京方面的支援。和楚军兵对兵,将对将,堂堂正正再打一仗,报南昌的一箭之仇。
北京方面很快回应,在山西战事结束前,不会向江西增派一兵一卒,谭泰大失所望之余,又听说朝廷里有很多人怀疑南昌会战的真相,连顺治小皇帝都过问了,要不是多尔衮压着,早就有亲王贝勒一级的大人物带着御史来九江调查了。
谭泰又惊又怒,把黄澍找来臭骂一顿。
黄澍却非常镇定,为他仔细剖析其中的原因。朝廷里突然冒出这股阴风,无非是有些人对多尔衮不满,想要借机发难,如果把南昌会战的实情报上去,这些人会闹得更凶,反而让多尔衮为难……但是他们注定翻不了天,只要多尔衮在,那些人都是蚍蜉撼大树的跳梁小丑,可笑不自量。
黄澍最后提出建议,为了回击这股阴风,江西方面的清军应该在局部发起主动进攻,做出更加积极的姿态,于是乎,谭泰以征南大将军的名义,命令浙闽总督佟养甲、江西巡抚刘武元、江南总督马国柱一起发兵,对江西东北角的饶州府发起进攻。
饶州府的中南部在明军的控制下,属于傅鼎铨和潘永禧的地盘,谭泰避开正面的南昌府,绕到鄱阳湖东面攻打饶州府,说白了就是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这一仗本来是十拿九稳的,可恨的是,楚军的援兵竟然来的那么快,福建绿营又那么不经打,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反而又丢了贵溪县、浮梁县几块地盘。
饶州府位于江西的东北角,浮梁县又位于饶州府的东北角,就是后世的景德镇,这里被明军占领后,谭泰感到了莫大的压力。明军从浮梁县出发,随时可以进入南直隶地区,离浙江和福建也不远,对清军的威胁太大了。
谭泰很想拔掉这颗钉子,但是大军新败,又要防备明军攻打九江,暂时没有力量绕到江西的东北角攻打浮梁县。他只好抓紧时间进行休整,补充兵员,筹集粮秣,尽快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同时通知马国柱和佟养甲,加强对江西方面的防务。
怕什么,来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细作报告,南明方面出现明显的异动,明军各部调动频繁,从各地向江西北部输送粮草辎重,看样子是准备发起一场大型战役。
可恨的是,楚军这两年对情报战越来越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情报局,对清军的细作查的很紧,谭泰得到的情报都是零零散散的,缺乏有价值的关键信息,无法判断明军的进攻方向。
这么长的防线,到底该守哪里?
谭泰立刻派人向北京告急,又召集手下的大将幕僚,研究应对之策。经过一系列审慎的讨论,再加上换位思考,大家一致认定,明军首选的进攻目标要么是盐商聚集的安庆,要么是位置前突的福建。
谭泰决定把防御的重点放在安庆。一来安庆很重要,绝对不能有失,二来安庆对明军的威胁也最大。如果明军主力东进福建或者浙江,清军从安庆南下。就能立刻切断明军的补给线。
“这是关门打狗!不管南蛮往哪攻,我只要派出五万大军南下饶州府,就能封死他们的退路……”
……
与此同时,楚军也在积极备战,汪克凡和楚军的高级将领连开了三天会,参谋部反复研究讨论,对东征的作战计划进行完善和细化。
繁忙的军务之余,汪克凡还和谭啸等人一一谈心。楚军的摊子越铺越大。大家不像从前总是在一起,分开后可能几个月都见不到,这次除了汪晟等少数几个外,楚军的高级将领基本上都凑齐了,正好进行一次细致的沟通。
谈话的内容从公事到私事,几乎无所不包。针对每支部队的不同情况,汪克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