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436章

残明-第436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又放缓语气解释道:“我是不想让土猴子白白死了,养条狗还得时不时喂两块肉呢,你说是不是?”

    “谨遵钧命!”秦给本一抱拳,笑道:“观察善待土猴子,正合中庸之道,大善!”

    李四心里受用,脸上却很不耐烦的样子,摆摆手继续向前走,正好看到路边盐田里蹲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吕宋女奴,眉眼生动,身材凹凸有致,颇有几分姿色,见到李四等人过来,飞快地向他瞟了一眼,又赶快低下头去。

    “小娘皮!发骚呢……”李四想了想,对秦给本吩咐道:“回头你交待一下,那些吕宋娘们有闹春的不要再管,该配的就让他们配配,反正粮食够吃,生出小崽慢慢养着,过些年都能用上……”

    罗明受这两年还抓了不少土著女人回来,和土著男人一样成为奴隶。除了那些高强度的重体力活以外,她们比笨呼呼的土著男人更好用,种地养殖,结网织布,很多土著女人都成了劳动能手。相貌不是太吓人的,白天干活,晚上还要陪军户老爷睡觉……因为死亡率较低,香港的土著女人现在已经有将近一万,哪个军户家里如果没有养个吕宋女奴,肯定会遭到大家的鄙视。

    秦给本小声说道:“这件事可有些麻烦,很多吕宋娘们早被军户收了,听说有的已经生了小娃。”

    李四一皱眉:“这个我管不了,让张家宝自己看着办!哼……,这帮家伙管不住自己的裤腰带,整了这么多杂种出来,将来被人指着鼻子骂,连我都跟着丢人。”

    张家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二弟张家宝,三弟张家珍,东莞营临走的时候,张家玉带着张家珍去了湖广,把剩下的八千义兵交给张家宝管理。这八千义兵里一大半都是单身汉,就盯上了那些吕宋女奴,有些已经生出了孩子。

    “杂种不杂种的,终归是自己的种,那些军户可稀罕着呢。不过这件事还是太丢人,传出去好说不好听,观察最好早些和军门打个招呼。”在这个年代的传统思想里,夷狄外族都是不知礼义廉耻的野人,就像野兽一般的存在,和外族通婚是丧风败俗的丑事,除了那些土匪出身的军户,其他人真干不出来。

    “好啦好啦,军户的事情你不要管了,先管好自己再说!你回头定个章程出来,咱们的人谁敢和吕宋娘们下野种,都要降职罚俸,罚的他卖裤子才行,到时候可别说我翻脸无情……”

    海边出现了一片红树林,红树林后面,有几所简陋的房子,供盐农和军户居住。

    众人进去稍歇,李四灌下一碗凉茶,又命齐管事把负责盐田技术管理的匠官找来。

    “参见大老爷。”两个匠官和李四本来就认识,一见他就跪倒行礼。

    “快起来!说过几次了,你们两个都是军门请来的高人,又帮了我的大忙,以后再不要行大礼。”李四把他们扶起来,赐座说道:“两位辛苦一年,总算晒出了精盐,我今天是来特意致谢的……”

    他向两个匠官抱拳,两个匠官再次起身行礼,来回客套一番,李四接着说道:“除了盐田以外,还有一件事要请两位帮忙。不知糖寮里的勾当,两位可在行么?……”

    糖寮就是制糖作坊,用甘蔗榨汁生产粗糖、砂糖和糖霜,除了较为粗糙的红糖外,明朝末年已经出现了白糖和冰糖,制作方法在崇祯年间成书的《天工开物》里都有记载。

    相比粗糙的红糖,白糖和冰糖的价格肯定高得多,南方的天气适合种植甘蔗,原材料也不成问题。香港本来就有几座小型的糖寮,只是炼糖的效率和生产规模都太小,李四准备再开一座大型糖厂,大幅提高白糖和冰糖的产量。

    这里面,就需要大量的技术攻关了,如何提高甘蔗的出汁率,如何提高白糖和冰糖的成色,如何降低炼糖的成本和人工,都需要反复研究和试验……毕竟做一个大规模的糖厂和小作坊完全不同,如果只是简单堆砌原始的糖寮,产生的利润就很有限了。

    没有实业支撑的贸易无法长久繁荣,香港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从内地运来的茶叶和瓷器,本地生产的人工养殖珍珠,加上海盐和白糖,这几种商品都将换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熬糖炼糖的法子我们两个虽然见过,但只是粗知一二。不过观察莫急,小人的表兄正好是做这个的,他家的糖寮在漳州府,当年在官家挂号,专门向宫里进贡的,福建被鞑子占了,他一家才逃到广东……”

    那个匠官刚刚说到这里,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纷杂而急促,像是有大队的骑兵奔了过来。(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章 借兵

    出门一看,果然是一队骑兵奔了过来,为首的三四个却有文有武,都是熟人。

    “末将参见观察!”

    梁志仁跳下马来,把缰绳随手甩给身后的亲兵,对着李四抱拳行礼,他嘴里喊着参见,膝盖却一点不打弯,脸上还带着几分戏谑的笑容。

    “老梁你这厮,一见面就来腌臜俺!小心我真的奏一本,请尚方剑斩了你的狗头……”李四伸出手,冲着梁志仁的双拳拍了一掌,又转过身和旁边的陈兆安、罗明受、张家宝一一打招呼,和他们都是熟不拘礼的样子。

    梁志仁是广东本地军阀,赣州之战和汪克凡搭上关系,丁魁楚倒台后就任潮州总兵,明面上是两广总督苏观生的下属,私底下却和楚军来往密切。

    “下官参见观察。”陈兆安笑眯眯的行礼,他是新安县令,楚勋派系官员,香港就在他的治下,但是李四挂着一个盐茶道的四品官衔,算起来是他的上官。

    “你也来这套!骂我呢是不是?我这个道员就是个虚职,你才是我的父母官哦!要是再这样,以后我见了你就跪下磕头,喊青天大老爷……”李四开着玩笑,请众人落座,又问道:“今天是那阵风把你们都吹来了,有什么急事么?”

    加上罗明受和张家宝,广东地区的楚勋要员几乎都到齐了,梁志仁虽然是外人,也和楚勋关系密切,他们急匆匆地一起赶来,肯定有重要的事情。

    “朝廷要对江南用兵了,这是汪军门给你的信,你先看看吧。”陈兆安离广州较近,接到消息更早一些。

    这是汪克凡的亲笔信。还没有拆封,李四打来仔细看了一遍,皱起眉头看了梁志仁一眼。问道:“汪军门虽然又要出征,但也不用从广东调兵。老梁跑到我这儿来,凑的是什么热闹?”

    “汪军门虽然看不上福建,我家苏军门却紧盯着呢!我老梁这次也要出征,缺兵少粮的,特来向你们求援……”

    现在的南明,各省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拳头大的自然能欺负别人,比如江西的西部被清军占领。汪克凡收复失地后,就不会把这块地盘还给万元吉……万元吉名义上虽然是赣闽总督,实际上只控制着江西南部,实力比广东差远了。两广总督苏观生准备从粤东出兵进攻福建,既能抢功劳,还能抢地盘,面子里子全都要……梁志仁的部队长期驻守潮州府,和清军正面对抗,在广东兵就算是精锐了,被苏观生选中参与福建之战。

    “老梁你找错人了吧。不管缺粮缺饷,去找苏军门要呀!”李四淡淡说道:“要是真有急用,就把那一成份子退给你算了。连本带利差不多一万两银子……”

    “不退!一文钱也不退!我还指着那笔银子养老呢!”梁志仁连忙拒绝,又说道:“我早就知道你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没打算向你借银子,这次就是向你借些粮食和兵马……听说你这里的番薯和土豆都很便宜,先借我五千石好吧,打完这一仗加倍偿还。”

    苏观生给他拨了一笔军费,梁志仁现在并不缺钱,只是正赶上青黄不接的时候,有钱也没地方买粮。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千人马出征一天就要消耗上万斤的粮草,不把后勤补给的问题解决好。这一仗就没法打。

    “不借!”李四一副亲兄弟明算账的表情:“你打得倒是好算盘,现在正是春荒。粮价最贵,打完这一仗也到夏收了,就算把粮食加倍还我,还是我吃亏……你别急,咱们兄弟一场,我也不会一点情面不讲,粮食不借可以卖,番薯一两银子一石,土豆二两一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讲价,不收铜钱……”

    “你这比米价还贵!”梁志仁叫了起来:“不行!不行!大不了我去买米,没来由被你宰一刀!”

    “哼,我这价钱够公道了。”李四举起手里的信,对梁志仁摇了摇:“这个消息一出来,米价会涨到什么地步,我现在可吃不准,你要是能买到合适的,做兄弟的绝不拦着你。”

    梁志仁愣了愣,气哼哼地说道:“好,算你狠!我干脆多要一些,五千担番薯,三千担土豆,再加两千担糙米,都是现银交易。”

    “嗯,好啊。”李四心中微微一怔,这些粮食要一万多两银子,价格真心不便宜,梁志仁却答应的这么痛快,有些古怪。

    梁志仁却突然换上一副笑脸:“让我出了这么多银子,你得再帮我一个忙……这次进兵福建事关重大,为求必胜,我想向你借三千精兵助战,如何?”

    他这几年和清军一直在进行拉锯战,兵力不断消耗,补充的速度却跟不上,手下只有四千多披甲战兵,就算倾巢而出,充其量也只能打下一座州府,再没有力量继续进攻,所以跑来向香港借兵。

    “这个肯定不行。”李四正色说道:“我这里虽然有八千兵马,能战的精兵也不过两三千人,不能轻易离开香港。我若是借你三千精兵去福建,万一红毛番从海上杀来,怎么办?”

    “哪有那么巧,红毛番不敢来的。”梁志仁说道:“只要你愿意出兵,粮饷都由我出,若有伤殒加倍抚恤,得胜之后另有重谢,绝不会让你的兵马空跑一趟,如何?”

    李四刚要张口,旁边的张家宝插话道:“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