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勋和帝党一样,在这一系列的事情里坚定的站在隆武帝一方,对保守的文官集团发起连续进攻,文官虽然还在勉强坚持,但在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不知道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汪克凡却置身事外,离开桂林之前,他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没时间参与这些朝堂争斗,在背后帮着隆武帝和傅冠等人出出主意就行了。
他抢走的十五万两银子,只是一道开胃菜,后面需要的还更多,才是真正的大头。楚军十余万人马,按每个士兵每月一两半军饷计算,一年的军饷大约需要二百万两白银,再加上其他的消耗,三百万白银都未必够花,汪克凡打算,让隆武朝廷分担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也就是七十万两到一百万两左右。
但是隆武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这么多,隆武四年是七十多万两白银,隆武五年也许会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推行新政,大幅度提高财政收入。
剩下的二百万缺口,就要靠楚军自己解决。
(崇祯年间,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三百多万两白银,整个国家穷的几乎光屁股了,难怪会灭亡。满清的情况好一些,但也有很大的军费缺口,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以战养战,并且成功了。清军每次出征,清廷提供的军费一般只够一半,剩下的就靠烧杀抢劫和缴获。)
汪克凡临走之前,亲自拜访户部、兵部和工部衙门,既客气又强势,再次重申自己的规矩,请各个衙门务必配合,按时足额发放今后的军饷和军需。
他客气,对方比他更客气,不管心里怎么想,嘴巴上都答应的非常痛快,汪克凡诚恳的表示感谢,礼貌告辞。
他只负责大面上的接触,具体的事情还要底下人来办。短短几天时间,樊文钦和刘淑在各部衙门里就闯下了偌大的名头,一男一女横冲直撞,所到之处寸草不留,银子暂时是不要了,其他凡是楚军需要的物质,都统统拿走,几乎搬光了各部的仓库。
程问接任兵部尚书后,对樊文钦和刘淑全力配合,有什么给什么,东西太多一时运不走还负责送货,武器铠甲,军服号衣,火炮火铳,弓箭火药,帐篷车辆……凡是在程问职权范围之内能够做主的,都优先发给楚军,就连隆武帝的御林军都排在后面。
其他各个衙门就没有这么配合了,但是他们被汪克凡吓破了胆子,对樊文钦和刘淑虽然很讨厌,却不敢露出任何不满,无论对方要什么,能给就尽量给,趁早把这一对男女瘟神送走。几天转下来,樊文钦和刘淑神清气爽,当初的吃瘪受气全都成倍还了回去。
隆武帝答应的那二百门大炮,大部分都要从各地拆卸运来,需要一个时间过程,除此之外,工部和内庭联合铸造的大炮也正在继续生产中,被樊文钦和刘淑盯上了,两个人闯上门去,把一门门还未完工的火炮都划在了楚军名下。
工部官员敢怒不敢言,等他们走后,找到主持此事的庞天寿告状。庞天寿却把他们义正辞严的训了一顿,为了抗清大业,这些火炮理应送到前线,万岁爷已经知道这件事了,而且表示同意,楚军再来要,都给他们好了。
人财物三个方面缺一不可,除了银子和物质外,汪克凡又从桂林搜罗了一批人才,其中有文有武,既有等待实缺的官员,也有担任闲职的武举,更多的是从楚勋内部选拔培养的新生少壮。
一切安排既定,汪克凡准备离开桂林,又让刘淑押着一批物资先走,把樊文钦留下继续盯着。(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三四章 郑成功的回信
船离码头,汪克凡对着岸上的傅冠等人挥手告别。
岸上众人也挥手致意,傅冠的动作明显慢了一拍,好半天才举起手慢慢挥动,脸上神情复杂。
“伯父,您老人家多保重!”汪克凡提高声音喊着,语气双关。
他这次回来,和傅冠几次深谈,发现老爷子有些情绪。
作为一个老派的文官,对汪克凡的很多做法并不赞同。比如现在的文武之争,傅冠就对文官集团比较同情,也不赞成王公勋贵参与朝政,但是为了保持楚勋的团结,他的这些情绪都藏了起来,只在汪克凡面前有所流露。
“我知道这么做是对的,本朝太祖开国之际,徐达、汤和、傅友德都权重一时,
国家到了这个时候,必须重用武将,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孙可望等人都加封王爵,其中也有极大的隐患。每次想到孙可望、金声桓这等乱臣贼子窃据王爵,老夫都觉得心灰意冷……”
傅冠刚开始和汪克凡合作的时候,没想到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事到如今,他和汪克凡已经紧紧绑在一起,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被推着也得往前走。
他也知道大明的政治架构有问题,但更多只想修修补补,眼看汪克凡越走越远,他的心里甚至有些恐惧,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哪一步,汪克凡又会走多远,已经隐隐萌生退意。
汪克凡努力劝解,暂时说服了他,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开他心里的疙瘩。老人家虽然是个豁达大度的性子,但是年纪大了,很多基本的思维观念已经定型,从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文官。有些事情明明知道应该那么做,却仍然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
“我再送你一程,以三年为期。三年后我就告老还乡……”
傅冠能做出这个表态,汪克凡还算满意。在楚勋集团中。傅冠暂时还无人可以替代,但是到了三年后,他如果真的选择急流勇退,也应该有人能顶上去。对任何一个组织团体来说,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活力,只要傅冠能站好最后一班岗,就已经足够了。
暂时来说,傅冠的保守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在楚勋内部。也同样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想法,一言堂就像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跑的虽然很快,出车祸的可能也大幅增加。
汪克凡正在沉思,岸上突然冲来几匹快马,为首的正是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祥。
“汪军门,回来,回来!厦门军情有变,圣上召你立刻回宫……”
郑成功的使者终于到了。
汪克凡刚刚离岸。连忙下令返回,命令众人就在船上等着,和傅冠、马吉祥一起匆匆赶往行宫。
隆武帝见到他的时候。脸上还隐隐带着一丝怒色,但很快就掩饰过去,递给汪克凡一封书信。
郑成功写来的。
这封信很长,是郑成功写给隆武帝的奏折,里面先是很长一段套话,又把厦门的情况介绍了一番,最关键的部分却很短,主要的意思就是不愿出兵攻打南京,但可以有限度的和楚军进行配合。
郑成功自称。厦门水师实力不足,如果顺着长江深入到江西内陆。被清军切断后路的话,厦门水师固然会全军覆没。楚军也会跟着一起陷入绝境。
虽然拒绝了隆武帝的命令,话说的却很委婉,而且留下了一个活扣,如果楚军愿意进攻浙江福建的话,他可以从海上进行配合。除此之外,他又对楚军提出一个条件,要求明确划分海上贸易的势力范围,泉州以北都归厦门,香港的商船不能和日本、琉球以及台湾进行贸易。
随着香港的发展,那里的海上贸易日渐扩大,比起厦门的规模虽然还是个小弟弟,却已经引起了郑成功的不安。厦门和泉州一带是郑家海盗的大本营,海洋贸易一直非常发达,但是随着清军侵入福建,郑成功被挤压在福建沿海的一道狭窄区域内,和大陆的贸易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论丝绸茶叶还是瓷器,各种货源都严重不足,只能通过走私从清军占领区运过来,运来的各种海外商品也得通过走私卖到清军占领区。
与此相反,香港却背靠两广和江西福建,货源充足,海贸崛起的势头很快,开海短短两年时间,已经抢占了东南亚很大一块市场。而且香港的发展方式更具侵略性,不断从吕宋等地劫掠人口,发展速度之快,让郑成功感到非常担心。
在局部范围内,香港和厦门的利益已经产生了冲突,但是大家都是自己人,郑成功也不能公开翻脸。海贸利润是支持厦门的根基,郑成功出兵支援楚军,没法得到其他的好处,就提出了划分海上贸易的势力范围,作为出兵的条件。
汪克凡一时有些出神,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这个年代没有远洋巨轮,海洋贸易以中途近途运输为主,日本和琉球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东南亚却有很多蛮荒之地,只能和荷兰人、葡萄牙人做生意……
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隆武帝关心的是其他问题。
“云台,攻略浙江可行么?”
“难度大了很多。”汪克凡说道:“厦门水师从海上夹攻,我军只有打到海边才能和他们会师,这之前的运输补给都要自己解决,就算能够取胜,战果也肯定比不上攻打南直隶。”
“那还是可行喽?能打下杭州么?”隆武帝对郑成功有些不满,但是没有表现出来。既然郑成功提出攻打浙江福建,那就只能按着这个思路来,相比之下,浙江肯定要比福建更加重要。
桌子上放着一张地图,隆武帝刚才正在研究,汪克凡走到地图前,也仔细看了起来。
“可以试试。”杭州是一座大城市,并不好打,但是只有攻占杭州,才能真正打疼清军。
杭州紧邻着杭州湾,楚军如果打到杭州,就能和郑成功会师,后勤补给应该没问题。
(多说一句,明朝的杭州基本临海,杭州府城就在钱塘仁和一带。不过到了现代,杭州市的位置相对偏西,再加上四百年的冲刷淤积,杭州湾被填平了一大块,杭州就变成了一座内陆城市,想看海得去海宁。)(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三五章 湘桂运河
郑成功不愿进入长江内河作战,隆武帝其实是有些生气的,就在刚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