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克凡的根基在湖广和江西,整个南明是一个更大的后方基地,通过朝廷把各省的资源集中起来,为前线的楚军服务。在桂林这边,楚勋的投入成本并不大,汪克凡关心的主要就是一个问题,如何让朝廷收到更多的资源,再让楚军拿走其中最大的一份。
桂林的各种事情,主要是傅冠等人在做,汪克凡听的多,说的少,并不干涉具体工作,但是针对楚军需要的各种资源,他拿出了一份具体要求,包括人财物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量化。
从四年前和隆武帝相识,汪克凡费尽心机,插手朝局,要的其实就是这些东西。朝廷里的争权夺利,都是一种手段,汪克凡真正想要的,就是南明各省的资源,经过几年来的耕耘,现在已经到了收获的时节。
资源!只靠湖广和江西的资源,肯定无法和满清对抗。只走朝廷的正规渠道,楚军得到的资源会大打折扣。
一切为了抗清大业,全靠傅冠他们了。
想把这件事办好,楚勋还需要更大的权力。
汪克凡这次回桂林,就是要争权夺利!
这几天里,从湖广和江西还陆续传来一些消息。
首先是汪晟送来的捷报,楚军在饶州府的仙鹤镇设伏,一举歼灭江西绿营六千余人,清军三路合击被击破后,马国柱的部队缩回了安庆,谭泰的部队缩回了九江,傅鼎铨转危为安,进而控制了饶州府的大部分地区,只有长江沿岸还在清军手中。
汪晟取胜后,南下攻占贵溪、戈阳两县,占领了广信府的西部,然后开始休整,广信府的府城上饶还在清军手中,距戈阳一百二十里,两军相互对峙,暂时停战。
也许因为楚军以前的战绩太过辉煌,也许因为朝廷里正是多事之秋,这份捷报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隆武帝下令嘉奖犒赏之后,再没人关注饶州之战,至于楚军占领的贵溪和戈阳两个县,看起来更是无足轻重,连楚勋自己的人都不太在意。
汪克凡却非常重视,在他的安排下,楚勋的各个渠道都动了起来,找来一批善于探矿找矿的工匠地师,乘船离开桂林,前往江西省贵溪县……那里,有一个超级大银矿正等着他们。
第二个消息是情报局送来的,还和江西有关——金声桓和万元吉闹翻了。
江西这个地方,有楚军、金声桓、万元吉、傅鼎铨好几股势力,说句不好听的话,典型的庙小菩萨大,水浅王八多,大家挤在一起,免不了磕磕碰碰。南昌解围后,金声桓元气大伤,部队急需休整补充,钱粮、兵员、地盘什么都要,就和万元吉发生了冲突。
楚军现在风头正盛,金声桓惹不起,傅鼎铨隔着鄱阳湖,金声桓够不着,最后就盯上了实力最差的万元吉,突然出兵,抢走了万元吉一大块地盘。
万元吉的地盘在江西南部,趁着南昌会战的机会扩张到江西中部,这里本来是金声桓的地盘,现在被抢了回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都要不回来,打又打不过人家,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这下子,他和金声桓就彻底闹翻了,不但带着赣军返回赣州,还切断了赣江航线,不许任何去南昌的船只经过。
第三个消息,是从北方传来的,清军攻入山西后,连克娘子关、雁门关等要隘,已经包围了大同。
这个年代,除了楚军以外,攻城战没有特殊的手段,碰到坚固的城池只能长期围困,一围最少几个月,只要城里的粮食够吃,没有内奸叛乱,围上一两年都不奇怪。但是没有外援的话,陷入包围的大同早晚是死路一条。
除此之外,这份情报里还有一个不太确定的消息。
据说多尔衮已经知道了南昌会战的内幕,谭泰是谎报军功,清军其实是战败了,多尔衮有意分兵南下,再派一支人马支援江西。
时间不多了!清军包围大同后,下一步就要平定山西全境,把其他地方的抗清义师消灭后,只剩大同一座孤城,就可以腾出手来,分兵南下。(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二二章 明抢
桂林城外,漓江码头,清晨。
自从隆武帝来到桂林,这座城市就变成了大明帝国的中心,连带着码头也比早年间忙碌了许多。
冬天的早晨,天色刚刚放亮,城里的街道还冷冷清清,码头上就挤满了人,做工的苦力,贩运货物的商人,等待乘船的旅客,维护治安的捕快……各色人等不一而足,还有一队刚刚下船的士兵,身上的铠甲和手里的刀枪无不在提醒旁人,大明帝国正处在战争中。
江心中,又有一条夜航船挂起红灯,转向朝岸边驶来,靠岸后搭上跳板,旅客开始下船。
“这是谁来了?好大的气派!”
附近的一片码头已经清场,捕快衙役围出一片空地,接船的人被赶到旁边,他们本来很是不满,看到换上来的竟然是一大群官员,站在岸边肃立迎候的样子,才知道来了大人物。
船上最先出来的,是一个精壮的中年汉子,步伐沉稳,身穿劲装,腰间挎着一柄单刀,看他举手投足身负武功的样子,似乎是大户人家的护卫家将一类的人物。他在跳板上走了个来回,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招手引出一顶软搭抬椅,上面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由两个轿夫前后抬着,晃晃悠悠走过跳板,踏上码头。
“快看,杨尚书和陈大学士都给他打弓呢!”
眼尖的已经发现,接船的这群官员都是大官,为首竟然是杨廷麟和陈子壮,两位内阁大学士都如此恭敬,这个老者到底是谁?
“兼山君,秋涛君。咱们有几年没见了?”
抬椅放在地上,那老者在一名侍女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动作缓慢。略显老态,脸上皱纹深刻。夹杂着几块深褐色的老年斑,只有一双眼睛仍然目光锐利。
“已有四年了。”杨廷麟上前两步,扶住黄锦的手臂:“絧庵先生(黄锦号)返乡之时,犹如昨日,转眼四年过去,还要劳烦您老人家奔波,我等心里有愧呀!”
“无妨,老朽享了四年清福。静极思动,正想出来走走,再见圣上一面。唉,我老了,见一面少一面,当今天子圣明,我朝已有中兴之象,得遇明君是人臣难得的福缘,诸位可要惜福呀……”
黄锦是东林党元老,和魏忠贤面对面掰过腕子的人。一见面就开始教训杨廷麟和陈子壮,把他们两个训得哑口无言,说了一大通后。又问道:“吕大器呢?他怎么没来?”
杨廷麟答道:“吕大器卧病在床,多日不曾出门,絧庵先生到来的事情,就没有通知他。”
黄锦考虑了一下,摆手说道:“走,带我去找他。”
“哦……絧庵先生旅途劳累,不妨先去用饭歇息,若要见吕大器,命人传来就罢了。哪有先生屈尊登门的道理?”杨廷麟这段时间,一直在和吕大器划清界限。连忙劝说黄锦。
“我这次来桂林,就是来卖这张老脸的。还说什么屈尊不屈尊?今儿个我还要见见汪克凡,派人先送个帖子去。”黄锦叹口气道:“唉,到了这个时节,你们还不明白关窍么?吕大器若是坐实了谋逆大罪,你们谁也别想全身而退,这件事,终归要落在他的身上……”
杨廷麟和陈子壮悚然而惊,额头冷汗涔涔而下。谋反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只要参与就得掉脑袋,再和吕大器撇清关系也没用,大家现在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必须保住吕大器,才能保住自己。
换上一顶更加舒适的大轿,黄锦一行直奔吕大器的府邸。
听说黄锦来访,吕大器的病立刻好了。
流产政变失败后,他一直在家装病,静观待变。但是楚军打赢了南昌会战,隆武帝又在税制改革上大获全胜,他现在已经众叛亲离,被逼到了墙角。这个时候,黄锦也许是最后一颗救命稻草。
“学生方寸已乱,请絧庵先生救我!”
“必先自救,方能得救,你整日躲在家中,就能蒙混过关么?起来吧,和我走一趟,去向汪克凡负荆请罪!有些话要尽早说清,越快越好,现在能救你性命的,只有他了……”
黄锦来桂林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对现在的朝局形势非常了解,也想好了对策。遍数满朝文武,王公勋贵,能够左右隆武帝意见的人,只有手握兵权的汪克凡。东林党这次把隆武帝得罪狠了,除了去求汪克凡,再没有别的办法。
来到汪克凡的住处,却吃了个闭门羹,不但汪克凡不在,他的住处干脆就挂着大锁,空无一人,上百个随从亲卫都不知道去了哪里。
杨廷麟立刻派人打探,时间不长,得到禀报,汪克凡一大早就带着随从亲卫去了户部。
大家又转头赶往户部,到了地方却发现汪克凡不在,正和户部尚书路振飞说话的时候,就见一个小吏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神情狼狈,一边跑一边叫个不停:“大司马,少司马,出大事了!太仓被抢了!”
黄锦等人都被唬了一跳,这光天化日的,谁的胆子这么大,竟敢抢劫国库?!
他们一路来找汪克凡,突然碰上了户部太仓银库被抢,当然要看个究竟,户部尚书路振飞也吃惊非小,厉声向那小吏喝问。
“金满屋,说仔细些,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谁抢的太仓?”
“是汪克凡,汪军门!他带着好几百兵马,一个个都拿着家伙,真往身上招呼呀!弟兄们实在拦不住,银库大门已经打开了,汪军门的人正往外搬银子呢……”
“反了!反了!陈梓辛,你立刻进宫禀报圣上,胡四海,你拿我的牌子去兵马司,其他人和我去太仓,拦住汪克凡……”
路振飞匆匆安排一番,带着户部的人奔向太仓银库,黄锦等人也一起跟了过去。
太仓是户部银库,集中存放从全国各地征收的银两,供政府军政各方面的开支。夏税秋粮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