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411章

残明-第411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ㄗ印

    其实,满清不过是捡了个便宜。

    大明朝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换成南明也一样。

    隆武帝朱聿键虽然勤勉。也有志于励精图治,中兴大明,但是他的身份天生存在短板,个性和能力上也有明显的缺陷,和中兴之君还差的太远。眼下的南明,必须有一个雄才大略,充满魄力的皇帝,就像汉光武刘秀那样的千古明君,才能挽回形势。

    但很明显,隆武帝不是刘秀。能力和魄力都不够,稀里哗啦就把福建丢了,自己孤身逃亡广州。还差点被清军抓住。

    接下来似乎出现了转机,明军在赣州打败金声桓,顾炎武也有过短暂的欣喜,但随着孔有德大举南下,湖广和贵州东部又相继沦陷,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又被当头一桶冷水浇灭。

    “明军还是不行啊,和金声桓的绿营还能一战,遇到八旗兵就一败涂地。大明。终归是要亡国了!”顾炎武悲愤欲绝。

    如果把满清换成李闯,顾炎武也许就放弃抵抗了。李闯如果当了皇帝。无非是改朝换代,大明灭亡而已。满清入主中原,却是神州陆沉,夷狄乱华,亡天下!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没有去两广,而是选择了更加艰辛的一条道路,北上陕西,投入到当地的抗清斗争中。十几万义师会攻西安,一时间天下震动,但可惜的,在吴三桂和孟乔芳的合力反扑下,陕西义师最后还是失败了。

    隆武朝廷,他已经不抱希望了。

    至于汪克凡这个名字,他也曾几次听说过,但都没有在意。乱世中风起云涌,大浪淘沙,各种各样的人物走马灯般的登场,或者能风云一时,往往转眼间又销声匿迹。

    “不过是个军头罢了,碰巧立下救驾之功,才会青云直上,终归是江南四镇一样的人物。”顾炎武可是亲眼见过,江南四镇当初是如何的嚣张跋扈,军阀反制朝廷,耗尽了江南钱粮,等到清军南下的时候,却纷纷倒戈投降,转过身来就把屠刀对准了百姓。

    果不其然,孔有德只用了两三个月,就占领了湖广全境,汪克凡在哪里,不知道。

    接下来姜瓖举兵反清,顾炎武奔走山西各地,忙碌之余,偶尔一鳞半爪的,也能听到从南方传来的消息。

    都是好消息,江西金声桓反正,明军取得湖广大捷,多罗贝勒勒克德浑和怀顺王耿仲明相继毙命,清军退出四川南部,大西军归顺南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南明的地盘向外扩张了一倍,把清军重新赶回长江一线,还消灭了对方十几万人马。

    顾炎武坐不住了,很想回南方看看。

    隆武朝廷现在是什么样?为什么能发起这样的绝地大反击?

    带着姜瓖的重托,和王辅臣辗转回到江西,一路上听到了很多更加详细的消息,在这些消息里,汪克凡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出现。

    听说,汪克凡才是湖广大捷的第一功臣。

    听说,楚军才是消灭勒克德浑的主力。

    听说,楚勋才是隆武朝廷发生改变的关键。

    听说,湖广和别的地方都不一样。

    听说,楚军也和别的官军大不相同。

    听说,汪克凡本人更加特别。

    ……

    顾炎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去看看楚军,看看汪克凡。

    紧接着又传来消息,楚军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为南昌解围,把谭泰赶回了九江。

    一定要去看看!

    顾炎武和黄宗羲一起,特意在吉安府下船,求见汪克凡。

    没想到,汪克凡突然翻脸,强逼着大家一起去湖广,顾炎武表面没说什么,心里却很生气。但是随着一路上新奇的所见所闻,随着了解的加深,当初的小小不快,早就忘到了脑后。

    湖广、楚军、还有汪克凡这个人,都给他一种全新的感觉,最起码在顾炎武的认知范围内,大明朝从没有过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地方行政,这样的封疆大吏。许多只在设想中才能做到的事情,在湖广和楚军身上,都变成了现实。

    如果在十年前,大明朝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地方行政,有汪克凡这样的官员主政,绝不会落到亡国的地步!

    “天赐良才,以救汉家江山……”

    在江西和湖广转了一圈后,顾炎武可以肯定,南明朝廷能够挽回败局,一大半的原因都要落在汪克凡身上。

    “保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有责。”顾炎武对君权并没有太多的愚忠,对拯救汉家江山却不遗余力,在他内心深处,突然闪出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也许,汪克凡才是真正的汉光武刘秀……

    当然,这种事情只能在心里想想,现在还远远不到时候。况且择主如择妻,在没有真正了解对方之前,顾炎武不会轻易纳头便拜。

    但他已经下定决心,为了抗清大业,无论如何,都要帮汪克凡做点什么。

    作为一个睿智的学者,顾炎武对自己擅长做什么非常清楚,学者型的人,往往都长于筹划,具体执行却是弱项。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他决定给汪克凡提几个建议,从大方向上帮他把把舵。

    献策“效仿封建”,就是他的第一个建议,也包含着试探的意思。

    但是,汪克凡的回应不冷不热,既没没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赞同。

    “药不对症啊!”顾炎武知道,肯定是哪里出了毛病。

    隆武朝廷大概是个什么样,不用看也知道,肯定还有很多弊病。湖广争取到更大的地方权力,对抗清大业才更有利,但是,汪克凡似乎有什么顾忌。

    “那就去桂林看看吧,反正也不远了。”顾炎武定下心来,不再和汪克凡讨论那些敏感话题,既然准备帮他,就再做些观察,找到更好的办法再说。

    虽然如此,他和汪克凡之间谈论的其他话题也更深入了,就像男人和女人捅破那层窗户纸一样,男人之间有过诚恳的交心,只要渡过随后的尴尬期,关系也会更进一步。

    从全州到桂林的路上,经过汪克凡的介绍,他对朝廷里的内情更加了解,也包括刚刚发生的那场风波。

    交谈中,他也终于明白了汪克凡的顾忌,其实原因很简单——南明相比满清,还处在弱小的一方,内部再不团结的话,肯定无法和满清对抗。

    “湖广只有一个省,就算加上半个江西,总共也只有一个半省,哪怕搞的再好,也不可能独自打败满清的。国难当头,唯有同舟共济,我若强求‘封建’,前面要对抗满清,后面自家还闹着别扭,这是自取灭亡!”

    顾炎武没有反驳。南明是一盘棋,整个抗清大业是一盘棋,他只提“效仿封建”,的确有些不妥。(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一九章 翼王

    北京紫禁城里,有一座叫建极殿的宫殿。

    满清占领北京后,改名叫保和殿。

    朝会是文武百官和皇帝一起开大会,还有很多时候,皇帝要和少数几个大臣开小会,或者单独召见某个大臣。包括崇祯在内,明朝有好几个皇帝喜欢在建极殿办公,在这里开小会,召见大臣。

    建极殿的后门叫云台门,被皇帝召见的大臣,都要从云台门出入,时间长了,这种皇帝召开的小会,就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云台召对”。

    约定俗成的习惯一时很难改变,北京虽然丢了,桂林也没有建极殿,没有云台门,但是隆武帝召开的小会,还是被称为“云台召对”。

    汪克凡,汪云台,这几天一再进入行宫,云台召对。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前线战局,为了支援山西姜瓖,进攻陕西和南直隶的具体方案。

    福建沦陷后,厦门孤悬敌后,郑成功名义上奉隆武朝廷为正朔,事实上却是个独立王国,军事、行政和人事都自己做主,朝廷根本管不到他……换句话说,郑成功也是南明旗下的一路军阀,甚至比汪克凡更独立,和云南的西军差不多。

    虽然如此,隆武帝却非常自信,他的旨意一到厦门,郑成功肯定会无条件服从,出兵配合楚军,攻打南直隶。

    “大木今年,应该也是二十六岁,和云台正好一样大,五年没见,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了……”

    (郑成功表字大木,钱谦益给他起的,个人感觉有点那个……。不符合钱谦益文坛领袖的身份。名字叫郑森,表字就叫大木,老钱也太敷衍了。估计是郑成功忘了送红包。)

    皇帝也是人,除了君臣名分之外。在私人关系上,隆武帝和郑成功颇有渊源。

    他第一次见到郑成功的时候,郑成功还叫郑森,是东林党魁钱谦益的弟子,刚及弱冠之龄的一个翩翩少年,风流倜谠,一表人才。

    隆武帝朱聿键早年混的很惨,四十五才生儿子。见到郑森郑大木这个帅小伙,喜欢的不得了,当场赐姓“朱”,名“成功”,拍着他的肩膀一个劲的感慨,可惜自己没有女儿,要不然一定招他当驸马。

    不过没关系,虽然没有女儿可嫁,一样可以把郑成功当半个儿子,隆武帝不但赐名赐姓。还对郑成功“以驸马体统行事”,极尽殊荣……可惜的是,这番心血多半还是白费了。郑芝龙该翻脸还翻脸,该降清还降清,对他儿子再好也没用。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郑芝龙投降满清后,郑成功却在福建闯出一番局面,有当年的那份感情投资在,郑成功就像朱聿键的自家子侄一般,调他的兵马一用,肯定不会拒绝。

    “朕这就命人拟旨。调孙可望兵进陕西!若是没有其他变故,两个月后西军就可开赴秦岭。与李国英一战。以孙可望之勇,李定国之智。刘文秀之密,很快就能击败李国英,克复汉中,进而威胁西安,逼迫吴三桂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