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404章

残明-第404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赐也是我赐,关老天爷什么事?来,咱们接着造小人,别让老天爷听见。”

    “哎呀,连老天爷的玩笑你也敢开,我不要了。”傅诗华光溜溜的打个滚,躲开了汪克凡的魔掌,又说道:“你要是想不出好名字,为什么不去请教梨洲先生?还有亭林先生也行。”

    嗯?这倒是个好办法!汪克凡把手伸得长长的,在傅诗华屁股上啪的拍了一下,手上悠着寸劲,打的虽然不疼,声音却分外响亮。

    “有你的,竟敢看不清相公的才学,起个名字很难么?还要找外人帮忙!”汪克凡口是心非,虽然还在嘴硬,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到底找谁来帮儿子起名。

    顾炎武和黄宗羲,这两个人将来都是著名的大儒,起个名字不要太简单,找谁都没问题,但这更是一个拉近关系的绝佳机会,比刘备摔孩子可高明得多,也风雅得多。

    “亭林先生怎么样?我觉得他更有风骨,将来可以请他做宝儿的老师。”比较而言,汪克凡更看重顾炎武。

    “相公既然中意亭林先生,那就这么定了。”见到自己的建议被接受,傅诗华笑的鼻子皱皱的,像个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

    “怎么?你觉得不合适么?”这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汪克凡见傅诗华话里有话,就再问了一句。

    “亭林先生是有名的才子,学问当然是没得挑的,不过他少年时屡试不第,经学的底子恐怕没有梨洲先生厚实。”腹有诗书气自华,傅诗华虽然是女流之辈,却熟读诗书,对八股文章也有很深的研究,顾炎武和黄宗羲现在虽然还没有达到宗师境界,但在士林中已经名声鹊起,傅诗华对他们非常熟悉。

    (多说一句,顾炎武特立耿介,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他年轻时屡试不第,多一半是自己不好好考,或者说不愿意按照八股规矩作文,本身的才学是没问题的。不过话说回来了,顾炎武这样做也有些年轻气盛不成熟,考试最大的作用是选拔人才,只要能保证公平,用什么形式并不重要,顾炎武不愿遵守规则,在上位者看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

    “好吧,既然老婆大人发话,小生当然遵命,明天到了湘阴,我就备上一份谢礼,请梨洲先生给宝儿起个好名字。”

    ……

    湘阴县位于岳州府西南,距离长沙一百二十里,也就是六十公里,南滨洞庭湖,北扼湘资二江,是湖南最重要的水运枢纽之一。

    楚军的水师基地设在这里,进可北出洞庭湖,沿长江向清军发起进攻,退可顺湘江和资江撤往湘南或者湘西南,进退自如,攻守如意。

    经过半年来的不断扩编,楚军已经建成了一支五千多人的水师,其中水兵水手两千余人,其他则是后勤养护人员。

    叶靖海和施琅一正一副,担任水师的主官,在他们的严格要求下,水师的训练一直抓得很紧。

    汪克凡到来之后,视察了水师的训练和生活,并且观摩了一场实弹演习,结果基本满意。水师基地的建设初具规模,炮台、船坞、仓库、兵营……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有些还在继续扩建之中。水师官兵的精神面貌也不错,士气高昂,训练有素,已经是一支精锐的正规军了。

    唯一的问题是,水师的战船还是太少,尤其缺乏火炮。(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一一章 问题和解决方法

    还在井冈山修械所时期,楚军就有了制造火炮的能力,仿制的弗朗机新式火炮射程远,威力大,射速快,在实战中深受好评。

    湖广会战后,修械所大部迁往衡阳,扩建成为衡阳兵工厂,采购和制造了一批相对先进的生产设备,人员规模比原来扩大了两倍,生产能力也连翻了两个跟头,在生产形式上,已经有了近代工厂的雏形……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大明朝从未有过的,不但在外人看来极其恐怖,就是方正铮这个直接主管也恍然不敢相信。

    汪克凡却觉得很平常,或者说,还差得远呢。

    衡阳兵工厂的起点低,底子薄,开始阶段的发展速度肯定比较快,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限制,衡阳兵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领先时代的生产技术,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就无法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无法从手工生产转向大机器生产。

    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衡阳兵工厂的生产技术都不会有质的突破,更接近一座超大型的手工工场,而不是以机器生产为主的近代工厂。

    要走的路还很长,而且充满坎坷。

    但那是未来的方向!

    所以在命名的时候,汪克凡还是选择了“衡阳兵工厂”这个名字,而不是工场。

    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将来总有一天,她会变成一座真正的工厂。

    就眼下而言,不管是工厂还是工场,只要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就算达到要求。但是随着水师的建成。楚军对火炮的需求突然间猛增,衡阳兵工厂虽然全力生产,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因为火炮严重不足。水师的很多战船都是光板船,只能在预留炮位装上木制模型进行训练。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神炮手也差不多,水兵们每天对着木头大炮,反复练习装弹、瞄准和射击,却总感觉似是而非,没有太大的提高。

    视察临近尾声,一行人边走边看,汪克凡和水师主将叶靖海在前面,后面不远才处。施琅却和方正铮吵了起来。

    “练兵还能凑合,万一真打起来,总不能还用木头炮吧?这个月有八条新船下水,统共只装了十二门炮,缺的炮倒越来越多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不知道干活啊?!”施琅扯着大嗓门,对着方正铮吵个不停。

    因为汪克凡在场,施琅还算有所克制,但他性格使然,一张嘴就是难听话。而且怎么难听怎么说,只是勉强没有拍桌子骂娘罢了,在旁人看来。还是放肆的有些过分。

    “施琅!你不要血口喷人!衡阳兵工厂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方正铮是搞技术出身的,脾气比施琅更要怪三分,当着汪克凡和众人被骂的恼羞成怒,面皮立刻涨得通红,腾腾两步冲上去,伸手指着施琅反口大骂,手指头颤颤悠悠,差一点就戳到他的鼻子。

    “陆师各营一直在打仗,造出的新炮当然要紧着他们。水师反正都是吃闲饭的,给你们十二门炮。不少了……”

    方正铮是衡阳兵工厂的主管,还兼任衡阳造船厂的主管。和后勤部的程问接口,并且对汪克凡直接负责,在楚军系统内的角色类似于“总装备部副部长”,汪克凡来长沙的时候,他一同随行,又一同来到湘阴视察水师。

    这几月来,方正铮只要和施琅见面,肯定就会大吵一架。施琅眼睛里只有水师,从不考虑别人的难处,方正铮精通格物学,属于技术型干部,敏感孤傲又不擅交流,两个人就像火星碰地球,每次见面都是一场天翻地覆。

    “呸!你还是个举人老爷呢,跟泼妇一样!”

    施琅却突然收兵,扭过脸高挂免战牌,嘟嘟囔囔地说道:“好男不跟女斗,好男不跟女斗,老子他娘的不理你。”

    施琅天生脾气怪,嘴巴臭,自带嘲讽光环的满级加成,见谁得罪谁,但他并不是二百五,心里自有分寸,见到方夫子一副拼命的架势,干脆两手抱着肩膀,两眼看天,不理他了。

    前面十步,汪克凡正和叶靖海说着什么,听到后面吵的不像样,转过头来,低声喝斥。

    “够了!都还是小孩子吗?”

    “……”

    施琅和方正铮不敢多说,互相瞪了一眼,各自向两旁让开。

    “都过来吧,咱们合计合计,怎么给所有的战船尽快配上大炮。”

    战船没有火炮,就是一个没用的摆设,汪克凡招招手,把大家叫到跟前坐下,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

    大家终于可以心平气和的交流,水师有什么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兵工厂有什么问题,也摆到桌面上来,楚军后勤部有什么问题,一起摆到桌面上来,统一协调调配,就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水师缺船缺炮,是客观存在的困难,如果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最少还得半年才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要彻底胜过清军水师,甚至还得再等两年……这个速度,实在太慢了。

    衡阳兵工厂也有自己的困难。

    第一是技术条件的限制。除了少量的水力机械以外,兵工厂没有其他可以代替人工的机器,所有工作都要通过手工完成,生产速度难以大幅提高。

    这个问题想要彻底解决,短期内没有可能。

    汪克凡不是理科生,数理化的水平比高中生强不了多少,只能在基础方面提供一些帮助,更多还要工匠们自己摸索。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强一些,可以向他们学习,石鼓书院一直就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在短期内,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且汪克凡还知道,这个时候的欧洲国家也在积累阶段,现代科学理论的架构还没有形成,比如科学巨人牛顿,现在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牛顿三大定律还要等到几十年后才会诞生,单说物理学的知识,欧洲国家未必比汪克凡强多少。

    不过话说回来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该借鉴的还要借鉴,该学习的还要学习,汪克凡没指望衡阳兵工厂立刻进入蒸汽机时代,只要能利用现有条件提高生产效率,走在这个时代的前面就行了。

    总之一句话,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是通过各方努力,可以一步步改善。

    第二是资金的限制。兵工厂和造船厂都是烧钱的无底洞,一年需要的资金在几十万两银子以上,一万两万的银子投进去,根本听不到个响动。

    造船厂和兵工厂是汪克凡的宝贝疙瘩,整个楚勋集团都向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