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388章

残明-第388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是两败俱伤的结果,亲者痛,仇者快!

    如果套用持久战的理论,抗清斗争刚刚进入相持阶段,明清两军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互相拉锯,比拼耐力体力和国力。汪克凡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就像刚刚过去的南昌会战一样,为楚军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补给,如果后院起火,自家人先打个你死我活,反而会让满清渔翁得利。

    为了维护“抗清统一战线”,必须把吕大器捅的这个窟窿补上,在朝局中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大的方针定下来以后,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虽然事情仍然很棘手,但是汪克凡和程问等人商议之后,很快拿出了一个应对的方案……

    南昌到桂林的直线距离大约是八百多公里,这个年头又没有飞机,路上随便拐一拐,就是一千公里朝上,汪克凡离开宁州的时候,报捷的使者刚刚翻过湘赣之间的重重大山,进入湖南境内。

    过浏阳,走株洲,再到衡阳和零陵,报捷的使者离广西地界已经不远了,没想到这个时候,后面却有楚军的快马追了上来,传达汪克凡的命令,让他们暂时停在零陵。

    南昌会战取胜之后,汪克凡、金声桓、万元吉都写了报捷的奏折,一起派人送往桂林,三家的使者结伴而行,一路上还算相处融洽,楚军突然不让大家走了,那两家的使者立刻闹了起来。

    闹也白闹。零陵是楚军的地盘,根本不用和你翻脸,只要不发过关堪合,你就肯定走不了,使者们莫名其妙,在零陵等了整整五天,终于等来了第二批报捷的使者团。

    规格变了!

    第一批报捷的使者只是普通的军将,第二批报捷的却是一个正规的使者团,文官以江西参政、镇武伯樊文钦为首,武将以吉安总兵刘淑为尊,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除了随员属下以外,还有一千五百名精锐甲兵担任护卫,并且携带着大批俘虏和缴获物资。

    同样是报捷,这个规格提高的已经不是一级两级,而是当成一个政治任务,尽可能的把声势搞大!

    吕大器策划的政变虽然流产,却是对隆武帝和楚勋集团的一种公然挑战,是对隆武新政的疯狂反击,楚军必须以强硬的姿态返回桂林,趁着南昌大捷的东风,把对方的嚣张气焰打下去,顺便给隆武帝站脚助威。

    落水狗是必须要打的!

    最多为了保护生态平衡,不往死里打就是。

    汪克凡没打算把东林党连根拔起,但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哪怕是杀鸡给猴看,也得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因为人员太多,并且携带着大批的缴获物资,这个使者团行进的速度就快不起来,晃晃悠悠又走了三天,还没有进入广西地界,却碰到了马吉祥派来的锦衣卫。

    樊文钦虽然是堂堂的三品大员,却没有摆什么架子,对这些官职低微的锦衣卫很客气,不但亲自设宴款待,还在酒席上谈笑风生,搬出汪克凡和马吉祥的交情,三言两语就和锦衣卫变成了一家人,频频举杯之下,很快就把对方灌倒了好几个。

    为首的锦衣卫千户还算清醒,捂着酒杯死活不肯再喝。

    “卑职身上还担着差事,万万不能再饮了,还请藩台将几位军门的奏章交给卑职,我明日一早先行赶回桂林。”

    布政使俗称藩台,布政使参议只是布政使的副手,这个锦衣卫千户把樊文钦称作藩台,是官场上很常见的谀称行为。

    “好啊!拿大杯来!”

    樊文钦吩咐一声,手下连忙拿来几个大号的酒杯,都是半斤左右的容量,与其说是杯子,不如说是碗:“总共有三位军门的奏章,你每喝一杯,我就给你一份!”

    拼了!

    那锦衣卫千户一咬牙,端起酒碗咕咚咚倒进了喉咙,紧接着身子晃了两晃,突然向下一矮,出溜到桌子底下去了。

    ……

    这个使者团虽然规格不低,但只负责打前站,朝廷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汪克凡肯定要回桂林一趟,不过在回去之前,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安排。

    桂林发生的这场变故再次说明,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这更坚定了汪克凡整军的决心。

    除此之外,楚军控制整个湖南之后,已经运转了半年,就像刚刚过了磨合期的新车,必须进行第一次保养,才能及时排除潜在的隐患,将来才能轻装上路。

    去桂林之前,汪克凡准备对楚军的地盘进行一次彻底的巡视。

    楚军控制的地盘横跨湖广江西两省,宁州位于东北角,桂林却在西南方向,从宁州出发后,只要稍微绕上几步,就能把大部分地方都看一遍。

    第一站是袁州府。

    在地图上看起来,江西省的形状就像一个脸朝西的人头侧面像,头顶是九江府,后脑勺是广信府(今江西上饶),太阳穴是南昌府,人中和嘴巴是吉安府,下巴是南安府(今江西南康),脖子是赣州府……,既然是人头侧面像,当然少不了一个突出的鼻子,这个鼻子就是袁州府。

    袁州府位于江西的中西部,顺着幕阜山和罗霄山的走势,向西插入湖南地界,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突出的鼻子。这里早先是金声桓的地盘,紧邻湖南东部的萍乡县则被郝摇旗占据,现在郝摇旗去了四川,萍乡县就被刘淑的部下占领了。

    府城宜春位于袁州府的东部,驻有金声桓的几千人马,在南昌会战中和清军打了两仗,部队伤亡过半,只能守在宜春城里,顾不上和刘淑抢地盘,现在大家成了一家人,就维持现状相安无事。

    刘淑的部下虽然是地方部队,但也属于楚军系统,他们占领萍乡县之后,不但把幕阜山和井冈山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还多了一条联系湖南的通路。

    因为袁州府位于幕阜山和罗霄山之间,这条路正好从两座大山之间穿过,相对要好走的多,运输能力翻了好几倍,所以对楚军非常重要。从湖南运来的粮饷物资,既可以送往幕阜山和井冈山,也可以送到宜春登船,通过袁河和宜春河进入赣江,直接送到南昌和九江前线。

    打仗就是打后勤,不但要把各种武器装备生产出来,更重要的是能及时送到前线士兵的手中,楚军掌握了这条咽喉要道,湖南和江西的地盘就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下一步如果对九江或者南京发起进攻,也离不开这条交通线的支持。

    汪克凡经过视察,下令调来一千楚军的正规军,驻守萍乡县以东的插岭关,以加强这里的防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只靠刘淑的地方部队肯定不保险,派楚军守住插岭关,就等于给湖南加上了一道铁门闩,将来不管和万元吉还是金声桓起了冲突,都不用担心被他们抄了后路。

正文 第九十三章 求援

    巡视的第二站是吉安府。

    吉安府是楚军的老根据地,控制的地盘也最大,除了府城庐陵之外,下面还管着永新、龙泉、吉水等八个县,在江西境内自成一家,只听湖南方面的命令。

    南昌会战取胜之后,清军退回了九江一线,吉安府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大后方,周围都是友军,南边的赣州府和南安府是万元吉的地盘,北边的临江府和袁州府大部分则是金声桓的地盘,只有萍乡县在楚军的控制下,而东北方向的抚州府一半属于金声桓,一半却属于傅鼎铨管辖。

    江西这几年一直在打仗,所以境内山头林立,形势很复杂,最大的几股势力除了万元吉、金声桓和楚军之外,还有活跃在江西东北部的揭重熙和傅鼎铨。揭重熙升任四川总督之后,傅鼎铨接任江西巡抚,名义上虽然是万元吉的下属,实际上也是独立的。

    当然,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揭重熙和傅鼎铨在清军南下的时候毅然散尽家财,召集义兵揭竿而起,并不是想当一个割据地方的军阀,而是出于民族大义誓死抗清,无论当初的揭重熙,还是现在的傅鼎铨,其实都想从朝廷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

    但是他们手下有好几万人马,除了抚州义兵之外,还有饶州义兵和广信义兵,以及反正的清将潘永禧等部,万元吉养不起这支庞大的军队,也看不上这群乌合之众,所以和对待金声桓一样,干脆放权,不搀和那么多闲事。

    汪克凡如果急着去桂林的话,就该从萍乡县进入湖南。但他有心让朝廷里再发酵一下,所以向南拐进了吉安府,继续巡视。

    他带着少量的随员和护卫。轻装简行,一边走一边查看民情。到了吉水县附近,离着府城庐陵还有大半天的路程,意外遇到了傅鼎铨。

    两年没见,傅鼎铨老了许多,不到四十岁的年纪,两鬓就染满了花白的风霜之色,嘴边两道如同刀砍斧劈般深深的皱纹,一看就是长期的劳心劳力。才会变得如此憔悴。

    傅鼎铨真的很累。

    他是崇祯十三年的进士,属于东林党的人,因为年轻气盛得罪了崇祯帝,丢官罢职回到江西老家闲居。但是经过这次挫折后,傅鼎铨变得成熟了许多,清军南下侵入江西的时候,他和揭重熙一起举兵抗清,率领义师在江西东北部和清军作战,从抚州府到饶州府,再到广信府。一直战斗在鄱阳湖以东。

    江西的东北部紧邻南直隶,也就是满清的江南省,天下钱粮的三分之一都出自这里。关系到满清统治的根本,揭重熙和傅鼎铨一直在江西东北部活动,有时候还会进入福建和南直隶,和当地的抗清义兵互相呼应,给满清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他们承受的压力也最大。

    和金声桓打,金声桓反正后又和谭泰打,和江南来的清军打,和福建来的清军打。和浙江来的清军打……揭重熙和傅鼎铨面对的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总是处在弱势的一方。但他们一直没有向后方撤退,哪怕被清军包围。也仍在敌后坚持抗战。

    敌后根据地是非常艰苦的,没有后勤,没有支援,只能来回和清军周旋,好在揭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