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汉章也得到了一块同样的牌匾。
苏员外素来喜好声名,在百姓们更加热烈的欢呼声中,只觉得醺醺然欲醉。
继续向前走,前面就是“隆茂昌”,宋大官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再也笑不出来。
“云台,你给隆茂昌准备的牌匾,恐怕不太一样吧?”许秉中的眼角弯弯的,强忍着笑。
“规格是一样的,上面的字有些不一样。”
“好吧,不要搞得太过火,我先走一步,去西门了。”许秉中决定趁早抽身。
西门外是和水匪交战的战场,双方死了好几百人,今天斋醮的道场就设在那里,以超度这些孤魂野鬼。
只要汪克凡不超过底线,他就会暗中支持恭义营,但是身为一县父母官,又和宋大官私交不错,有些场合最好还是回避一下。
“老师慢走!”汪克凡微笑挥手,目送许秉中的官轿离去,转过身看到宋大官的时候,眼神却变得如刀矢般冷冽锋利。许秉中如此明显的纵容,当然要好好发挥一下。
宋大官身子微微一颤,犹豫片刻后决定忍下这口气,暂且低头服软。他凑上来施礼说道:“汪将军,五百两银子不是小数,鄙号一时之间的确拿不出来,要么,先在功果簿上画个押如何?”
“哎——,我刚才说过,这件事以后再说。”汪克凡一口回绝。
现在投降太晚了。
杀鸡给猴看,宋大官就是那只鸡,为了让猴子们学会规矩,这只鸡必须死。
“来人,给隆茂昌挂上牌匾!”
随着汪克凡一声令下,几名士兵从木箱中取出一块牌匾,这牌匾大小规格和刚才的一模一样,只是换做白底黑字,更加醒目。
《为富不仁》!
“慢着!”宋大官红了眼睛,乍开双臂拦在大门前:“汪千总莫要欺人太甚,就算我没有捐纳功果银,也不该给隆茂昌挂这样的牌子!一份功果银竟然要五百两银子,我拿不出来,和为富不仁也扯不上关系……”
“功果银的事情回头再说,这牌子是你自己挣来的,赖也赖不掉。”汪克凡顿了一下,冷冷吩咐道:“京良,念给宋大官和众位乡亲听听!”
京良翻到功果簿的后面,朗声念诵。
“隆茂昌崇阳分号掌柜胡某,素来勾结商贾,共为奸计,某月某日所购货物军马五匹,每匹市价纹银四十二两,胡某指使驵牙减价为每匹十七两。同日购得精铁刀一百五十柄,每柄市价三贯九百文,减价为一贯四百文……”
牙商们都露出了恐惧的神色。这笔生意他们都记得很清楚,就是在恭义营买了些缴获物资,当时压低价格狠狠赚了一笔,没想到现在被翻了旧账。
京良一条条接着念下去,都是这几天搜集来的黑材料,隆茂昌如何私充容隐,操纵价格,强买强卖等等,种种行径无不利欲熏心,损人利己。
念完之后,亲兵取出这些生意买卖的相关字据,向周围的百姓展示,百姓们一时群情激奋,骂声四起,包子与鸡蛋横飞,砸得宋大官满身狼藉。
“取《大明律》来!”
汪克凡吩咐一声,亲兵送上一册《大明律》,京良接过大声念了起来。
“《大明律·户律七·市廛》,凡牙侩把持行市,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评估物价或贵或贱,令价不平者,计所增减之价坐赃论;入己者,准盗窃论,免刺……”
只听扑通一声,宋大官一跤坐在地上,《大明律》对牙商惩处严格,要是套个严重点的罪名,直接就能把他充军发配。
“你,你是恭义营的千总,不能用《大明律》审我,应该请许大令来主持公道!”
“你说的不错,按照国家法度,我既不能抓你,也不能审你。但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天知地鉴鬼神钦,许大令今日不在,我当着城隍老爷的面,就要管管这不平之事!”
汪克凡又一次喝道:“来人,把牌匾给他挂起来!”
……
牌匾终于挂起来了,“为富不仁”,四个大字异常刺眼,周围看热闹的百姓欢声雷动。
清官惩治为富不仁的贪商,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桥段,在仇富心理的影响下,他们全都站在了汪克凡这一边,尽情嘲笑着宋大官的狼狈模样。
士绅们身份不同,事不关己,并不担心汪克凡的手段,对宋大官倒有点同情。隆茂昌挂上这么一块牌匾,丢人现眼不说,以后的生意也不用做了。早知道这样,又何必舍不得那五百两银子?
牙行商贾却是人人自危,到了这个时候,形势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唯一的办法就是趁早交了功果银,花钱买平安。
钱外郎、赵埠头、侯员外……,商人和牙行掌柜一个个排着队,主动到京良那里签字画押,吩咐人取来银子,换成一块“乐善好施”的牌匾。
还好,每家的功果银都在一百两到二百两之间,有了隆茂昌五百两的先例,这个数字已经大大低于他们的心理预期,可以接受。四千多两银子入账,汪克凡叫来里长,责成他每日巡视隆茂昌两次,不许摘下牌匾,然后传锣清道,举幅奏乐,带着巡街队伍向西门去了。
正文 第三十九章 霹雳手段菩萨心
巡街队伍来到西门外的时候,斋醮的道场已经布置好了。
醮坛上摆放着香炉、烛台、花瓶等供器,香、花、灯、水、果等五供养,如意、玉册、宝剑、令旗等法器,铙、铛、铃、镲、钟、鼓、磬等响器,幢幡符简,敬戒肃穆。
本县道士的数量有限,还有一群和尚来帮忙,释道弟子分坐在醮坛两侧,都排成整齐的方阵,口中不断吟诵经文。
醮坛上由数名道家执事主持,监坛侍经,各安其职。坛前一名有德方士正在书写青词,许秉中静静立在一旁候着,神态恭谨。
汪克凡上前行礼,为功果银的事情道谢,许秉中却抬手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又一指那方士轻声说道:“花方士正在书写青词,这些俗事回头再说。”
汪克凡向那方士看去,不由得微微一愣,暗自好笑:“这丫头,还真有两下子啊!”
花方士,就是女扮男装的花晓月,她被汪克凡介绍来参加今天的斋醮,不知怎么就折服了许秉中和其他道士,俨然成了斋醮仪式的主角。
他一身金丝银线的道家羽衣,仪态清朗庄重。先从香案上拿起一块净巾擦了擦手,又取一片妙香含在口中,握朱笔,点朱砂,在青藤纸上点点刷刷,一气呵成写就了一篇青词,然后盖上三?庞裾拢?曰浦饺?绶庋??桓?谌舜?摹??p》 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仪态万千,观者无不心神俱愉,飘飘然若微醺。
“百战间关,见危致命,一忠激烈,虽死犹生。惟勇士不忘丧元,故敌人每为夺气……”花晓月登上醮坛,绕着香炉烛灯巡行,一边走一边唱诵刚刚写就的青词,旋律飘渺虚空,宛如众仙驾临。
步虚声!这是道家有名的步虚声,乐章美妙,更兼意境悠远。
“难得,难得!真是应了杜工部的名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众人满脸陶醉,欢喜赞叹。
吟诵完毕之后,花晓月取过那篇青词用火焚化,上奏城隍,自许秉中以下,场中众人一起俯身向城隍像行礼,有虔诚的百姓更是连连叩头。
花晓月突然两手一甩,身后啪啪两声大响,醮坛上立刻烟雾弥漫。蓬的一声,花晓月的身后又猛然火光大亮,身影却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化坛卷帘!”一名道士失声叫了出来。
化坛卷帘是斋醮仪式的一部分,化坛,意思是把醮坛变化为神仙境界,卷帘,则如同人间君王临朝听政,代表神仙马上就要驾临。
但是,大家从未见过如此真实的化坛卷帘,声、光、烟雾,各种效果合在一起,此刻的醮坛真如同琼台仙境,恍恍惚惚,飘飘渺渺。
几乎所有人都跪下了,只有许秉中、陆传应和两三个举人还站着,但也是一脸诚惶诚恐,俯首低头,不敢仰视花晓月。汪克凡撇了撇嘴,低下头作出恭敬的样子,心里却暗暗腹诽。
真是不安生的性子,一得着机会,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花晓月伫立醮坛之上,二目微合,作道家存想状,俨然进入了人神沟通的境界,此刻的她,已经被城隍老爷神仙附体,浑身上下仿佛有宝光流动!
她念念有词地嘟囔了一会儿,突然又睁开了眼睛:“吾乃崇阳城隍,今日特为本县祈福度灾,解怨释结……”
斋醮仪式继续进行着,花晓月作法画符,以神仙的身份传谕远近枉死的鬼魂,齐聚醮坛听宣经文法言,早登净土,免堕幽冥,又用真水真火炼度,解去鬼魂的怨气。
到了这一步,士绅百姓都大大松了一口气。有城隍老爷这尊大神坐镇,前番一场恶战死去的几百鬼魂都能早升天界,脱离鬼道,这些冤鬼升仙之后,阳间自然就能平安。
斋醮仪式临近结束,有道士送上了功果簿,士绅们纷纷慷慨解囊,捐献香火钱。十两,二十两,五十两!眼都不眨就送了出去,互相之间还要攀比一番。
这钱花的值,也是看在花晓月的面子上,崇阳是个小地方,以前从没见过这么专业的斋醮仪式,更没见过这样修为高深的有德方士。
围观的百姓们也挤了上来,争着往功德箱里投钱,他们大都是穷人,但胜在人多而且非常虔诚,捐的钱加起来数目也不小。
“封建迷信真是害死人,挣钱比我还快!”
汪克凡在心里嘟囔着,目光若有所思的,扫过了那些士绅。
和牙行商贾比起来,明朝的士绅阶层才是真正的有钱人,只要取得举人以上的功名,就能享有各种特权,积累大量的财富,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家财万贯。
恭义营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早晚都得向士绅们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