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219章

残明-第219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克凡点点头。平静地说道:“那就好。五千担保你一条命,四千担保你个全尸,三千担只能保你斩首,你自己看着办吧。”

    牛佺身子猛的一哆嗦,忍不住问道:“要是只有两千担呢?”

    “两千担凌迟。”

    牛佺更害怕,再问道:“一千担呢?”

    “一千担?一千担灭族。”汪克凡很不满意地问道:“怎么。牛知府连一千担粮食也找不到吗?”

    “能!能!能找到!”

    “那就好,你下去办事吧,我和令尊聊一聊。”汪克凡叫来京良,跟着牛佺去找粮食。

    黄冈城虽然被清军烧了。但是城里的富户商家应该还有一些暗藏的存粮,就看牛佺能挖出来多少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出城打粮,黄州府一带是鱼米之乡,有很多富裕的村寨,让牛佺这个带路党领着,楚军也能筹到一些粮食应急。

    京良是楚军的中军官,出去就代表着汪克凡,虽然官阶不高,权力却很大,周国栋这些老资格都得给他几分面子,由他出面协调打粮,肯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看牛佺出去了,汪克凡对牛金星说道:“牛相,你也下去休息吧,回头我派人把你送回湖广,交给兴国候处置(兴国候,李过)。”

    牛金星的身子猛地一抖,仍然跪着颤声问道:“军门可有用老朽之处?老朽虽不敢自比张良萧何,却也通晓文韬武略,可为军门谋划一二。”

    汪克凡摇了摇头:“道不同,不相为谋!”

    牛金星腿一软坐在了地上,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良久才问道:“请问军门,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定要置我于死地!”

    汪克凡凑近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低声说道:“因为你尸位素餐,断送了汉家江山!”

    牛金星两眼突然睁大,愕然叫道:“你,你是大明的臣子,为何说这样的话?”

    汪克凡的声音更低,语气也更加坚定:

    “我首先是个汉人,然后才是大明的臣子。”

    ……

    当天下午,楚军中军厅内,召开了一场讨论粮食问题的特别会议。

    楚军各部入城之后,在黄冈城里没有找到多少粮食,只有京良这边的情况好一些,他在牛佺的帮助下,软硬兼施,打开了两家大户暗藏的粮仓,找到了六百多担粮食。

    但这远远不够,六百担粮食,也就是六万多斤,不够楚军三日之粮,还要再分一些赈济百姓,缺口就更大了。

    除此之外,楚军还抓到了大量的俘虏,既有绿营兵,也有绿营家眷,再加上原来咸宁城的俘虏,足足有四千多人,也不能让他们饿死了。

    周国栋提出建议:“咱们自己人都吃不饱,干脆不要向百姓舍粥了。”

    吕仁青出身贫寒,观点不同:“那怎么行!这些百姓都是难民,刚从鞑子的虎口里解救出来,难道再被大明官军饿死,就舍些稀粥,又费不了多少粮食。”

    滕双林也赞同他的意见,只是角度不同:“是啊,咱们刚刚收复黄冈,一定要安抚民心,否则根基不稳,后面的仗也没法打了。”

    顾宗福反驳道:“有粮当然要收买人心,没粮还说什么?”

    他把安抚民心称作收买人心,话说得很难听,滕双林立刻和他吵了起来,汪克凡一皱眉头,拦住了他们。

    “只要是人,都有吃饭的权力,这有什么可争的。”他拍板做出决定:“只要军中没有断粮,粥就一定要舍下去,鞑子刚刚烧了黄冈城,关键时刻咬牙挺一挺,百姓会一辈子记住我们的好处,没粮我们想办法就是了。”

    汪克凡不愿看到百姓白白饿死,也的确想趁机收买人心,他身为提督操江,黄州府将来就是他的地盘,只要舍几天粥就能让百姓感恩戴德,这样惠而不费的事情当然要干,而且要大干特干。

    至于眼下遇到的困难,想办法解决就是,如果见到困难就当缩头乌龟,一辈子都干不成什么大事。

    顾宗福一翻白眼,又开始抬杠:“军门这话说的轻巧,粮食难道能从天上掉下来?”

    汪克凡微微一笑:“粮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也许会有人送来……”

    ……

    浠水县里,孙柏安焦头烂额。

    黄州绿营分散突围,徐勇和徐斌都去了罗田,孙柏安却带着一支部队逃往浠水,半路上还和帖兆荣的骑兵打了一仗,被杀的丢盔卸甲,最后只带着一百多人逃进浠水县城。

    浠水距离黄冈很近,孙柏安一进县城,就安排备战,但是城中败兵无数,孙柏安也弹劾不住,再加上那些逃难的老营家眷,把浠水县城闹得鸡飞狗跳。

    这本来也没什么,孙柏安大不了拍屁股走人,去罗田找徐勇,但是城中突然出现了异常情况,让他非常担心。

    据说,楚军抓到了很多绿营俘虏和老营家眷,准备把他们全部处死,但如果愿意拿粮赎人,就可以用一担粮食换一个老营家眷,三担粮食换一个绿营兵,五担粮食换一个低级军官。

    听到这个消息后,绿营官兵和绿营家眷都坐不住了,绿营官兵想救老婆孩子,绿营家眷想救老公,人命关天的事情,有一线希望都要努力。

    有人动作比较快,冒险推着粮食去黄冈一试,竟然真的把人救出来了,而且他们还在黄冈城头看到很多首级,据说楚军已经养不起这么多的俘虏,开始成批的杀人。

    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大家有钱的去买粮,没钱的去抢粮,浠水城里一天要发生几十起骚乱,粮价也被抬到了天上,谁要是凑够了粮食,就一起搭伴送到黄冈。那些乱兵趁机兴风作浪,有的一边抢粮一边卖粮,有的明码标价做起了生意,拿银子就帮你赎人,童叟无欺。

    这是资敌!

    孙柏安试图阻止,但他手下只有一百多人,根本拦不住那些大股的乱兵,而且他的手下也在偷偷筹粮,想把自己的家人兄弟救出来。

    一个家眷一担粮食,一个绿营兵五担粮食,这个价码可不低,还是有很多人出不起,但是楚军方面又放出话来,用浠水城的城墙砖也能换人,一个家眷二十块墙砖,一个绿营兵一百块墙砖,见砖就会放人。

    城墙砖

    又厚又大,一百块墙砖能垒半道矮墙,不是个小数字,但是对绿营兵和绿营家眷来说,却是没本钱的好买卖,乱兵们全都跑去拆城墙,浠水县令试图阻止,却被乱兵们打得头破血流。

    到了最后,孙柏安自己也拆了几千块城墙砖,派人送到黄冈,他手下有很多士兵当了俘虏,能换回来一个是一个。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八章 战俘营的故事(上)

    南门外大营的一角,是楚军的战俘营,所有的俘虏都住在这里。

    楚军刚到黄冈城下的时候,这座战俘营里有两千多人,经过两天一夜残酷的攻城战,人数迅速减少到一千人以下,黄冈城破之后,楚军抓到了大量的俘虏,战俘营里突然挤进来三四千名俘虏,一度人满为患,但用粮食和墙砖赎买战俘的政策出台之后,短短几天内,又变成了几百人的规模。

    这里也是一个小社会,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负责看押的楚军士兵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一言可以定人生死,普通的战俘如蝼蚁般苟活着,不知道明天的命运将会怎样。

    红日东升,战俘营里新的一天开始了。

    俘虏甘剩睁开眼睛,从睡梦中醒来,梦里的白米干饭还在眼前晃悠,肚子里却饿的一阵阵抽痛,让他立刻回到了现实中,连忙向旁边的铺位伸出手,摸了摸大牯牛的额头。

    还好,大牯牛的额头没那么烫了,又熬过了这个晚上。

    “秀才,我没事。”大牯牛闭着眼睛,叫着甘剩的外号。

    “好,那再躺一会吧。”甘剩默默躺下。

    战俘们不用出操,所有人都缩在铺盖里不肯起床,把被角衣角紧紧地揪在一起,努力维持身上的温暖感,他们不懂食物和卡路里的关系,但既然吃不饱肚子,就只有凭着本能减少活动,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

    战俘居住的竹棚虽然四面漏风,里面仍有一股浓郁的恶臭。肮脏的衣物,角落里摆放的便器,再加上汗臭体味混杂在一起,变成了一种刺鼻的古怪味道。如果有人突然从外面进来,肯定会被熏得头晕脑胀,落荒而逃,但是战俘们久居鲍市不闻其臭。都能正常的呼吸。

    砰的一声,竹棚的破门从外面被踢开了,一名负责执勤的战俘手拿木棍,挑掉门上挂着的草帘,屏住呼吸急退两步,然后狐假虎威地吼道:“还他娘的挺尸呢!赶快出来点数!”

    凌冽清凉的空气突然涌了进来,竹棚里响起一阵激烈的咳嗽声,就像一场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大牯牛咳的最厉害,胸腔像风箱般迅速颤动着。一张胖脸面红耳赤。仿佛下一刻就会断气。甘剩用力捶打他的后背,好容易倒过这口气,又帮他穿衣起身。

    过了两三分钟。棚子里的咳嗽声渐渐变小,俘虏们爬了起来。出门列队点数,这是战俘营里的规矩,昨晚进棚多少人,今天出棚就得有多少人,如果有人趁夜逃走,整个棚子的人都要跟着倒霉。

    “都过来搭把手,把大牯牛架出去,快点!”

    排在最后一名的棚子要挨鞭子,棚子里的其他战俘一起帮忙,把胖胖的大牯牛架出去和大家站在一起。几个楚军士兵过来点名,然后就到了开饭时间,斯养抬上来几个大木桶,桶里面的稀粥只见水不见米,几乎能照出人影,俘虏们拿着自己的吃饭家伙,排着队上前打饭。

    甘剩帮着大牯牛打饭,两个竹筒做成的简易饭盆里装满了稀粥,这两个竹筒饭盆是大牯牛做的,内侧的竹肉都被精心挖掉,看着不起眼,装的粥却很多,非常实用。

    “滋溜……,滋溜……”

    甘剩和大牯牛一人抱着一个装满稀粥的竹筒,喝的滋滋有声,额头上冒出了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