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噢,明白!”牛佺一怔,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深深吸了口气,这才迈步向外走去,神色间已经镇定了很多。
孙柏安却突然脸色一沉:“徐将军,你为何来城楼?”
徐斌负责指挥城墙上的反击,无论城楼这边出了什么事,他都不该擅离职守。
但是,徐斌却有自己的理由:“南蛮子突然跑掉了,我这才来城楼看看。”
嗯?孙柏安一愣,来到垛口探身向外查看,徐斌说的果然不错,城头上的明军一个都没了,城下的明军也正在撤退,推着车型云梯等攻城器械回到护城河的另一侧。
“南蛮子太狡猾了,胜了一阵后就突然鸣金收兵,连尾巴都没抓到……”徐斌也憋了一肚子的气,明军攻上城头后一阵冲杀,把城上的清军打了个落花流水,然后却没有继续扩大突破口,而是大肆破坏城上的防御设施,看到清军的预备队上来了,他们竟然不战而退,顺着云梯又跑掉了。
“汪克凡这厮,没有尽全力呀!”孙柏安神情沉重,明军在城墙上一击即走,明显是为了掩护对城门的进攻,而且顺利的摧毁了城门和千斤闸。让他担心的是,楚军的佯攻都这么有力,等到发起主攻的时候,肯定会更加犀利。
抬头向城下看去,楚军的进攻并没有完全停止,趁着城门和城墙上激战正酣,他们又派出了俘虏炮灰,填平了另一侧的护城河。黄冈的形势现在非常严峻,外侧城门失守,护城河几乎失去了作用,南门一带的城墙和瓮城都处在明军的攻击范围内。
回想这一天的战况,孙柏安不得不承认,他在汪克凡的手底下输了一招。明军远道而来,攻城器械打造不足,没有条件发起总攻,但是他们为了抢时间,就先扫清外围的城防工事,清军一直在被动应付,没能有效的阻击明军。
但是孙柏安并不气馁,现在还没到认输的时候!
外侧城门被摧毁,还可以坚守瓮城,护城河被全部填平,城墙却依然在清军手中,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后面的战斗。
坚持!
去武昌府求援的信使已经走了一天,推算时间,清军的援兵快则明天凌晨,慢则明天上午,就一定能赶到。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夜战
吉安营攻上城头又退下来,不但前功尽弃,断后的士卒还折损了十几个,将士们都憋了一肚子的气。
他们找到王鼎和顾宗福发牢骚,却被顾宗福骂了一顿。
“扯淡,其他营都没有做好准备,就靠咱们自己硬拼,还不把吉安营拼光了?”他一指城头上密集的清军,说道:“看看吧,你们再不退下来,肯定全都完蛋了。”
“既然没有准备好,干嘛让咱们打这一阵?”有人仍是不服。
“那又怎么了?”顾宗福一瞪眼,恶声恶气地说道:“岳州营还先打了一阵呢,人家也没说什么,你们吵个球啊!”
他和王鼎事先就知道这是一次佯攻,暗中做好了撤退的准备,但却瞒着吉安营所有的中下级军官,否则将士们斗志不坚,士气不振,连城头都攻不上去,起不到牵制清军的效果。
马上就要发起真正的进攻了,在重拳出击之前,都有一个收缩准备的动作,所以吉安营要撤下来,顾宗福久经战阵,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汪克凡刚刚下达命令,让吉安营回营休息,调通山营上来主攻,顾宗福捞不到立功表现的机会,所以才对部下发脾气。
但他又没法表示反对,吉安营连夜渡江,然后就投入了战斗,已经一天一夜没有休息,通山营赶到之后却歇了两个时辰,这种轮换很正常。
冬季天短,此时天色已近傍晚,通山营和恭义营的将士们都在磨刀擦枪。准备夜战。
顾宗福让王鼎把吉安营带回后营,自己却瞪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留在阵前观战,夜战和白天完全不同。对攻守双方来说都更难掌握,这种难得的观摩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楚军的准备时间很短,天色微微变暗,中军的巢车上就挂上了两盏气死风灯,负责传令的旗手站在灯下,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通山营和恭义营准备了几百支火把,还用柴草木料堆起了十几个柴堆。
黄冈城墙上,清军也点起了火把灯笼。
汪克凡调俘虏炮灰去西门,为通城营和蒲圻营开路,如果今晚不能攻破南门,明天就两面夹攻,成倍增加对清军的压力。
这么做有些“添油”战术的嫌疑,但都是为了节约时间,减少伤亡。
帖兆荣和汪猛的骑兵营都已经到位,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攻城战。而是负责战场警戒,除了监视黄冈城里的清军外,还派出了好几支小股骑兵,沿着长江江岸向北搜索,查看清军援兵的动向,汪克凡非常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的援兵随时可能赶到。
一切准备完毕,楚军再次击鼓进攻,弓箭手和火铳兵先行出击,向城头上连续齐射,把火把灯笼全部打灭,同时派出木驴车运送柴草,在护城河边点起篝火,为攻城部队照明。
灯火突然被打灭,黄冈城墙上立刻有些混乱。但是孙柏安颇有治军之才,很快又点起一些火把,派出军法队弹压士卒青壮,又恢复了秩序,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开枪射箭,拦截楚军的先头部队。
夜幕渐渐笼罩了大地,又被战火点亮。
几声马嘶传来,一千名西凉骑兵向前压了五百步,把楚军侧翼护卫周全,恭义营的步兵列阵压住阵脚,汪克凡挥手下令,战鼓突然敲响,巢车上红旗卷动,通山营发起了冲锋。
顶在最前面的还是木驴车,推车的“司机”都换成了楚军士兵,一路小跑速度很快,向着护城河冲了过去,在他们的后面,是抬着简易云梯的通山营士兵,还有移动缓慢的半截船、车型云梯、撞车等大型攻城器械。
在白天的战斗中,清军的大炮折损近半,剩下的都藏在城墙死角里,当做宝贝不敢亮相,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孙柏安也毫不犹豫地把大炮用上了,几门大炮被推上垛口,接连向明军开炮。
楚军的大炮立刻还击,相距几百名的距离,想直接命中清军的大炮非常困难,但是只要打在大炮附近,就能杀伤清军的炮兵,击毁清军的弹药,在楚军大炮的压制下,清军的大炮很快又变成了哑巴。
楚军的弓箭手和火铳兵一起设计,城头上的火把灯笼瞬间熄灭了很多,连着射出三排羽箭和三排排枪,楚军阵后的鼓声突然变急,通山营的进攻部队分成三股,呐喊着冲过了护城河。
通山营是楚军的起家部队之一,周国栋本来是个青衣秀才,带兵打仗的本事都是汪克凡手把手教出来的,所以通山营的管理训练方式和后世最为接近,以勇猛善战著称,几乎一眨眼的功夫,就冲到了城墙下。
城墙上的清军还没有射出几箭,通山营的简易云梯已经搭上了城头,后面的车型云梯和半截船虽然移动缓慢,却意外的没有脱节,在前军的掩护下已经过了护城河,距离城墙城门咫尺之遥,顾宗福看得心潮澎湃,连连点头。
都是一样的冲城,通山营比吉安营更坚决,更果断,更加勇往直前,好像带着一股无坚不摧的气势,全没把高高的黄冈城墙放在眼里。顾宗福当然知道,这并不是单纯的勇敢问题,而是通山营的指挥更为流畅,士兵之间的配合更加熟练,就像武林高手全力挥出的一刀,自然比普通人更快,更猛,杀伤力更大。
楚军阵后,鼓声越来越重,越来越急,十来面小鼓和中军大鼓一起敲响,惊天动地,在夜幕中远远传了出去,汪克凡身穿金甲,背后披着一件大红披风,端坐在战马上,两旁的士卒点起几十支火把,把中军大纛周围照的通明,让全军将士都能看到主帅在第一线指挥战斗。
简易云梯搭上城头,车型云梯也来到了城墙下,楚军士兵登上云梯,向城墙上发起进攻,一辆笨重的撞车最后赶到,十几名楚军士兵一起推动撞木,接连撞击着城墙,几十名盾牌手站在他们身旁,手举一人来高的铁胎盾牌,挡住清军射来的箭矢和铅弹。
黄冈城墙由坚硬的熟土胚构成,外面还有一道墙砖保护,但在白天的炮战中,城墙上被打坏了几处,撞车选择的就是其中一个位置,这里的墙砖已经被打飞,外侧的土胚也被震酥,在撞车的连续撞击下,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半尺多深的凹洞。
在城门方向,周国栋亲自指挥,两百名楚军精锐首先冲到了城楼下,他们直接抢占城门洞,在避开城楼上各种攻击的同时,又能防备清军出城逆袭。
紧接着,两具坚固的半截船攻到了城门下,一前一后,先把船头探进城门洞,卸下了几口箱子,然后抵在左右城墙上,分头开始挖掘。
城楼上是清军的防御重点,立刻用飞石和火油向半截船发起攻击,沉重的石块砸在挡板上,不断能听到毛竹断裂的声音,火油稀里哗啦泼在半截船上,清军又射下来一排火箭,立刻引起了熊熊大火,火苗窜起来半人多高。
这两具半截船都有防火功能,但也架不住被大火一直烧,楚军士兵立刻冲上去用沙包灭火,弓箭手和火铳兵则一起向城楼上射击,楚军的大炮也调转炮口,轰击附近的清军,尽量掩护半截船。
半截船下面,楚军士兵奋力挥动镐头,挖掘着城墙,与此同时,城门洞里的楚军也在做同样的工作,他们没有清军骚扰,进度更快一些,捻子在旁边不停指点,先在城墙上挖出几个小洞。
黄冈的城墙虽然很坚硬,但是楚军士兵不断换班,负责挖墙的士兵都保持着充沛的体力,几个脸盆大小的凹洞渐渐成型,捻子指挥士兵,从木箱里取出特制的竹将军,填入了一个凹洞。
竹将军,是恭义营修械所制造的土炸弹,这几个竹将军都经过捻子亲手改装,又加大了药剂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