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回事?”
“陈兆安知道么?新上任的新安县令,他是我的老乡,几次向我提起汪克凡……”朱天麟和陈兆安都是苏州人,在官场上,同乡也是一个重要的纽带,朱天麟因为出身低微,仕途坎坷,屡受排挤,陈兆安一直想把他拉进汪克凡派系……
……
汪克凡正在会客,客人是马吉翔。
马吉翔出身于广东官场,原来是丁魁楚的下属,因为平定靖江王之乱,得到隆武帝信任,擢升锦衣卫都督佥事,最近在隆武帝的安排下,为重建锦衣卫做筹备工作。
让马吉翔烦恼的是,他在筹备小组中只是二把手,上面还有一个都督同知,照这样发展下去,他将来肯定是锦衣卫的二把手,当不上锦衣卫的大都督。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马吉翔精心布了一个局,准备把那个都督同知搞掉,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面需要都察院做个小配合,马吉翔不敢直接去找傅冠,就求到了汪克凡头上。
他半遮半掩地露出口风,汪克凡立刻猜到了其中的原委,当下也不点破,只是笑呵呵地满口答应。
“既然马兄开口,小弟一定把这件事办妥,不过,小弟也有一事相求。”汪克凡一直在留意马吉翔,有心和他搞好关系。
此人是南明历史上著名的权臣,溜须拍马的工夫天下无敌,深得隆武帝的信任。在隆武帝面前,有些话汪克凡没法说,但换成马吉翔来说,效果却会好得多。
“噢,什么事?”这是要提条件了,马吉翔早有思想准备。
“我即将率部前往湖广,与孔有德交战,想请那三百弗朗机兵助战,马兄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这个……,好,我定会在陛下面前进言,把那三百弗朗机兵调到湖广。”马吉翔略一犹豫就答应下来了,那三百葡萄牙兵就是派来助战的,上战场杀鞑子天经地义,派到湖广正得其所。
两个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亲兵进来禀报,朱天麟、张家玉和陈兆安一起来访。
事情正好也办完了,马吉翔就起身告辞,汪克凡出门相送,和朱天麟等人碰上了。见到汪克凡和马吉翔来往,朱天麟等人观感不一。
主要是马吉翔的名声太差,见到这个著名的马屁精,张家玉明显有些厌恶,举止表情上都带了出来,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陈兆安已经加入了汪克凡派系,当然不会让汪克凡难堪,规规矩矩和马吉翔见礼,然后退到一旁。
朱天麟却最为主动,笑呵呵地和马吉翔聊了起来,以他正四品文官的身份,这么做给足了马吉翔和汪克凡的面子。
汪克凡暗中点了点头,朱天麟不愧是永历朝的名相,周旋于李成栋、孙可望、李定国以及吴党楚党之间,独撑危局,保着永历那艘破船又多开了好几年,政治能力和气度比一般人要高上一筹。(未完待续。。)
正文 第十二章该回湖广了
朱天麟等人讲明来意后,汪克凡微微吃了一惊。
他的确没有想到,朱天麟等人这么激进,比他的步子迈得还大,竟然要招抚张献忠。
但仔细一想,汪克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知道历史的走向,当然要等张献忠死后才招抚大西军,而朱天麟等人不是穿越者,不知道张献忠马上要挂了,所以才会这么着急。
难得!
在南明官员中,有朱天麟这样眼光胸襟的,实在不多。
“震青(朱天麟号)先生所言极是,我也正有此意,但眼下时机未到,这件事还急不得。”汪克凡先亮明自己的态度,又对朱天麟等人婉言相劝。
他也想和大西军结盟,但张献忠不死,这件事就没法谈,南明最少需要一个名义上的领导地位,像三国时代一样搞孙刘联合是行不通的。
“不能不急呀!若是四川云贵有失,我大明怕会重蹈南宋覆辙!”朱天麟担心的是,豪格打败张献忠之后,模仿蒙古灭南宋的战略,顺势南下占领四川、云南和贵州,到了那个时候,南明被清军三面包围,在大势上就无法挽回了。
“四川多年战乱,十室九空,清军在那里站不住脚,更没有力量攻打云贵。”汪克凡说道。
豪格手下有十几万大军,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粮草物资,战线拉得越长,后方的补给压力就越大。
由于忠贞营截断了长江水道,满清从江南调运的粮食,要千里迢迢送到陕西,中间横跨几个省,再翻越秦岭运到四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十斤粮食有九斤消耗在路上,送到豪格军中剩不了多少,无法支持他长期呆在四川,更别说南下攻打云贵。
如果在其他的地方,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军粮不够吃,就去抢老百姓的,这是清军的拿手好戏,但是,张献忠和明军在四川长年激战。能抢的都抢光了,能杀的都杀完了,大量的田地都已经抛荒,清军想抢也抢不到多少。
(张献忠屠川是一个争议性话题,至今没有公论。有人说他杀人如麻,把四川人杀光了。有人说他没杀多少。主要是清军杀的……但从历史上豪格的进军状态来看,四川当时的确人口不多,豪格无法在四川就地筹粮,才被迫班师回朝,大西军余部也因此得以保全。
当然,四川的官军也不是善茬。他们和张献忠打仗的时候,也是到处烧杀抢掠,杀的人可能不比张献忠少,等到清军最后再杀一茬。四川就成了千里赤地,以至于后来有“湖广填四川”的事情。)
张家玉接过话头:“就算清军打不下云贵,也应该尽快招抚张献忠。朝廷在四川尚有十万精兵,与张献忠议和,可以调这支兵马出川,解湖广燃眉之急。”
大西军盘踞四川,和他们对抗的明军有十来万人,大大小小好几家军阀,战斗力还说得过去。
汪克凡摇了摇头:“四川的官军嘛,指望不上的。”
和南明其他地方不同,四川因为长期处在前线,军阀的地位更高,而四川督师王应熊又意外病死,没了强权的封疆大吏制约,大小军阀根本不听朝廷的号令,只会呆在自己的地盘作威作福,别指望他们出川抗清。
“汪军门这么说,还是不赞成招抚张献忠了?”张家玉问道。
“张献忠想当皇帝,肯定不能招抚,只能等他和清军斗个两败俱伤,我等就静观其变吧。”汪克凡不便说的太多。
“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朱天麟很失望,他满指望从汪克凡这里得到支持,却被当头泼了一瓢冷水。
“很快的,四川之战已经打了半年,应该分出胜负了。几位还不知道吧,四川和云南最近乱的很……”
汪克凡刚刚收到消息,在隆武帝的号召下,四川有两支军阀去攻打云南,其他的军阀为了争地盘,趁机抄了他们的老窝,那两支军阀也被土司沙定洲打败。
烂泥扶不上墙!
既然搞不定沙定洲,云南还是会落入大西军手中,汪克凡对此只能表示无语。大西军的实力如果太强,招抚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将来也有尾大不掉的嫌疑。
“震青先生,招抚这种事情急不得,可愿去湖广助我一臂之力?”汪克凡突然抛出了橄榄枝。
他即将回湖广出任提督操江,手下急缺有能力的文官,相中了朱天麟。这虽然有些仓促,但他和朱天麟一直没有什么交集,也找不到更好的机会了。
朱天麟明显有些心动,他在朝廷里混得并不得志,很想去前线做些实事。
但犹豫了片刻后,他还是摇了摇头:“我已经向皇上递了题本,总得有始有终,等到这件事有个了断,我再去湖广不迟。”
“好!一言为定!”汪克凡喜出望外,敲钉转角。
“一言为定!”朱天麟的语气非常坚决。
……
随着汪克凡派系的崛起,又有很多新人加入,其中以朱天麟、张家玉等人为代表,大都是怀才不遇,受到排挤的边缘官员。
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加入汪克凡派系,但造成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汪克凡派系在朝廷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南方派系以及东林党三分天下,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政治格局。
明末官场中党争不断,这三党相争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渐渐的,南方派系和汪克凡派系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南方派系被称作“南党”,汪克凡派系则被称作“楚勋”。
用“楚勋”命名汪克凡派系,而不是“xx党”,这里面带着一丝轻蔑,仿佛不断提醒大家,汪克凡派系是靠救驾起家,靠军功安身立命,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军阀势力集团。
汪克凡对此并不忌讳,和自己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把“楚勋”挂在嘴边,在战争年代,军人的地位会不断提高,那些文官还在自以为是,对武将表示蔑视,早晚都会碰个头破血流。
楚勋、南党和东林党,三党相争,互相制衡,是隆武帝有意引导的结果,“楚勋”现在还处在弱势的一方,但是汪克凡相信,等到他取得下一场战役的胜利后,楚勋在朝廷里的地位又将大幅上升。
该回湖广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十三章提前干掉带路党
汪克凡准备返回湖广,在离开广东之前,特意去了一趟香港,同行的除了李四等人之外,还有张家玉和梁志仁。
张家玉手下有一万义兵,挑选两千精锐去湖广,还有八千人需要安置,朝廷给的遣散费很少,汪克凡又拿出三万两银子,把他们送到香港北边屯田驻守。
所谓香港北边,就是从九龙半岛往北,这一带现在还很荒凉,八千义兵有朝廷的正式公文,再加上陈兆安是新安县令,张家玉是东莞的地头蛇,在他们的努力下,八千义兵强取豪夺,在这一带占了不少地,然后安家开荒,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三万两银子听着很多,摊到八千人头上也没有多少,这些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