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残明 >

第158章

残明-第158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忙,事情就好办得多。

    神棍只要言出必中就行了,是男是女并不重要,哪怕被隆武帝识破了,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不过话说回来了,一个小丫头当神棍肯定没人信,能瞒下去当然更好。

    从各种情况来看,应该是庞天寿把这件事压下来了,他没有再对别人说起花晓月的秘密,太监果然和普通人不一样,对男女之间的区别更加敏感,庞天寿人老成精,识破花晓月也很正常。

    “你不要在意,哪怕皇上知道了,也当你是小女孩胡闹,还能杀你的头不成?”看花晓月惴惴不安的样子,汪克凡觉得很可笑,其他深层次的原因不便挑明,就随口找个理由安慰了几句。

    “我不怕杀头,就怕耽误了师父的大事。”

    “让你对皇上说的话,都说了没有?”

    “都说了,湖广何腾蛟顶不住,四川张献忠快死了……”花晓月眼中闪动着崇拜的光芒,她知道自己只是个装神弄鬼的神棍,汪克凡才是真正的未卜先知。

    “好了,你下去吧,以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庞公公既然没有揭穿你,以后也不会揭穿你,小心点就是了。”汪克凡赶紧把她打发走,谈话再继续下去,花晓月又该缠着学法术了。

    “师父,你是不是该去找他一趟?庞公公可能是冲着你的。”花晓月很聪明,这些天又反复考虑这件事,多少猜到了一些真相。

    “不用,等他来找我吧。”汪克凡当然明白,庞天寿这个样子肯定别有所图,否则也不用故意在花晓月面前点破。这个时候慌慌张张找上门去,反而被对方看轻了。

    庞天寿既然出招,肯定会有下一步动作……

    果不其然,大军到达英德县休息的时候,庞天寿派人送来了一份帖子,汪克凡欣然赴约。

    “汪将军请尝尝,这是英德的名茶,香冽醇厚,兼而有之……”

    两人一番寒暄,又谈了些风花雪月,庞天寿把话题渐渐扯到了天主教上。

    “哎!主的光辉已经照到了北京,但鞑子都是邪恶的异教徒……”

    庞天寿身为一个大太监,满口半通不通的圣经语言,中间再夹些咱家、皇上什么的,听起来非常违和,汪克凡费了好大劲,才明白他的意思。

    天主教和明朝的关系一直不错,崇祯对天主教还算支持,但满清对天主教打压得很厉害,所以传教士们都支持南明。

    庞天寿想帮助传教士,在南明传播天主教,但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隆武帝也不支持他,就跑到汪克凡这里找同盟来了。

    “既然庞公公开了口,本将绝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不过皇上那里,还是不要操之过急……”

    汪克凡对天主教没感觉,谈不上欣赏,也谈不上反感,但西方的科学知识即将进入一个爆炸性发展的时期,牛顿等科学巨匠即将崭露头角,中国急需开眼看世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教士是个很好的媒介。

    但是汪克凡也提醒庞天寿,不要在隆武帝身边搞得太过火,一个民族需要有自己的标识,自己的文化,堂堂大明皇帝搞成了天主教信徒,那肯定不合适。(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章弹劾

    天主教是外来的新鲜事务,民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庞天寿虽然一心推广天主教,也知道这不是着急的事情,汪克凡对此明确表态支持,他就很满意了。

    围绕着天主教又聊了一会,两个人兴尽而散,在返回恭义营的路上,汪克凡的嘴角翘出了一丝笑意。

    “推广天主教?呵呵,有点乒乓外交的意思!”

    庞天寿不仅是虔诚的教徒,同时也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是手握重权的政治人物,对他来说,推广天主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就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样,中美通过兵乓外交,打破了两国关系的坚冰,从对立逐步走向合作,庞天寿找来合作推广天主教,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从一件小事开始,大家建立合作关系,定位彼此之间的角色,确定合作方式,逐步形成政治上的同盟,如果合作中出现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抽身而退,影响也不会太大……推广天主教,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庞天寿是想找个政治上的盟友。

    正好,汪克凡也需要盟友。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庞天寿和他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合作,随着信任的不断加强,这种合作关系会越来越深,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和庞天寿比起来,文官们就要矜持得多,他们虽然都和汪克凡打过招呼,但只是因为压制不住,才被迫承认了汪克凡的政治身份。

    在他们眼里,汪克凡和弘光朝的江南四镇,隆武朝前期的郑芝龙没有多大区别,都是皇帝要利用的军阀,到底在朝局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他们还在观察。

    汪克凡对他们也信心不足。

    隆武朝廷里的文官主要分成两派,东林党和南方派系,汪克凡对东林党一直怀有戒心,而南方派系的文官代表着两广的士绅,随着经营两广的计划展开,必然会触动两广士绅的利益,南方派系的文官会作何反应,很难预料。

    当然,具体到个别人,还是有可能争取的。比如首辅何吾驺……

    在前往广州的路上,文武百官讨论最多的,就是隆武帝的行在到底该设在哪里。

    行在,就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和南雄的临时行在不同。这个行在就是南明实质上的首都……从名义大明朝的首都仍然是北京。南京也仍是第二首都。北京和南京只是暂时沦陷,将来必须要收复,但满清如此强大,想要收服南京北京,看起来是遥遥无期了。

    由于隆武帝直奔广州,也由于广州是南明最后一座大城市。很多人都以为皇帝的行在将设在广州,文武百官为此争论不停,但隆武帝一直没有表态。

    大军到了广州城北三十里的地方,遇到了前来迎接的广州文武。其中既有丁魁楚、苏观生等文武官员,也有从福州逃来的唐王等勋贵,隆武帝千里逃难,本来狼狈不堪,但挟着赣州大胜的军威,还是维持住了皇帝的尊严。

    梁志仁等部队留在城外,隆武帝带着恭义营入城,对此没人感到有什么不妥,皇帝身边带上几千人马护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进入广州之后,隆武帝接见文武,安抚唐王,又几次召见丁魁楚、苏观生,与百官讨论各种政事,前方战局,然后突然宣布,由傅冠担任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并公布了都察院的具体人事安排。

    自傅冠以下,都察院共有大小官员四十几名,大都由傅冠推荐或者任命,搭起了一个非常正规的衙门,人们这才发现,傅冠组织赣州战役的时候,已经拉起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实实在在地掌握了都察院的权力,比何吾驺、郭维经这些空头司令要强的太多。

    受到这件事的刺激,文武百官对权力的争夺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南明的地盘越来越小,实权官职越来越少,但是隆武帝身边的大臣死的死,降的降,又空出了很多位置,谁能上位,谁会下台,朝廷里六部九卿如何分配等等,犹如一块块大蛋糕摆在面前,大家为此互不相让,连续几天吵的乌烟瘴气。

    由此衍伸,文武官员们又开始争论隆武帝的行在,隆武帝如果留在广州,必然要大量借重广东官员,这是福建派系所不能容忍的,却深受广东官员的支持。

    朝廷里已经有一种声音,让丁魁楚入阁,另设两广总督,丁魁楚本人则表态,要把总督衙门设在肇庆,把广州城留给隆武帝……不知不觉中,丁魁楚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大殿之上,百官早朝,不出意外地又一次吵了起来。

    争吵的内容已经重复过多次,只是激烈程度不断升级,连首辅何吾驺和次辅吕大器都亲自下场,丁魁楚则在尽力维护广东派系的利益,吵来吵去,话不投机,最后冷了场。

    突然,给事中崔善志出班请奏。

    崔善志是朝廷里的逍遥派,和东林党没什么关系,和南方派系也若即若离,没有明显的站队,平常也不参与党争,他突然请奏,众人都是一愣。

    南方派系的何吾驺,东林党的吕大器,广东派系的丁魁楚,这几大巨头正在火拼,崔善志来凑什么热闹?

    “臣有一本,弹劾两广总督丁魁楚……”

    崔善志早有准备,在奏本里列出了丁魁楚的三大罪状,一条条说出来,证据充分,罪行严重,每条都能置丁魁楚于死地。

    丁魁楚不由得又惊又怒,连连打量何吾驺和吕大器,在他想来,崔善志肯定是这两个人安排的。

    但是,何吾驺和吕大器也都一脸疑惑,都以为是对方出此狠招……这可不是普通的权力争夺了,这是要对丁魁楚下死手啊!

    “陛下,臣冤枉!”丁魁楚再也忍不住了。

    “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就让崔卿说下去吧。”隆武帝一副平静的表情,好像不知道这份奏章的分量一样。

    何吾驺和吕大器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原来,这一切都是隆武帝导演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章墙倒众人推

    大殿上死一般沉寂!

    这个转折太过突然,谁都没想到,隆武帝竟然会对丁魁楚下手。

    如果换做崇祯帝,对谁下手都不意外,隆武帝却一向平和,很少处置手下的官员,更别说堂堂的两广总督,封疆大吏。

    “陛下,丁魁楚总督两广多年,纵有小过,亦不必深究。”何吾驺第一个表态,为丁魁楚求情。

    “微臣请弹劾崔善志!”吕大器也站了出来:“朝廷多事之秋,万事以稳字当头,崔善志公然攻讦朝廷大员,罪在不赦……”

    文官是一个松泛的团体,他们之间可以斗得你死我活,但是突然遭到外界打击时,凭着本能就要保护这个团体,隆武帝今天可以收拾丁魁楚,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