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克凡提出让傅冠担任左都御史,隆武帝也不愿意——很明显,这是汪克凡的又一次让步,不当次辅可以,具体职务安排个左都御史吧。
但是隆武帝觉得,左都御史比次辅还重要。
次辅是个身份待遇的问题,东林党肯定非常看重,说出去比左都御史要风光得多。
但是在隆武帝和汪克凡的下一步计划中,要大力重建都察院,通过清理吏治来掌控官场,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实际权力会非常大。
左都御史给了傅冠,等于把人事大权给了傅冠,如果真的接受了这个条件,把何腾蛟搞下去了,湖广可能落入汪克凡的手中,把翟式耜搞下去了,广西可能也落入汪克凡的手中。
“汪卿,由傅冠掌管兵部如何?”隆武帝试着还价。
汪克凡是武将,傅冠担任兵部尚书,正好在一起配合,听上去挺合适的,但他自己也知道,朝廷现在就是一个空架子,兵部有名无实,没什么权力,汪克凡八成不会答应这个条件。
“傅冠不知兵事,恐有负圣恩,若陛下以为他不宜担任左都御史,不如放他出任两广总督。”汪克凡话里隐约带上了骨头,你开的价码太没有诚意,傅冠没必要入阁了,直接顶丁魁楚的位子就行。
但是,这已经到了汪克凡的底线。
“好吧。容我再考虑一下……”隆武帝没有直接答复。
……
南雄府,位于广东的东北部,毗邻江西,距离赣州大约二百五十里。
隆武帝和恭义营到达南雄府后,见到了傅冠和吕大器。
吕大器从福建逃脱之后,辗转来到广东境内,听说隆武帝已经脱险,就赶到南雄来面圣。
到了这个时候,隆武帝终于有点皇帝的样子了。
他手下有何吾驺、吕大器、傅冠、郭维经四位重臣,有汪克凡等武将。还有一些中低级的普通官员,以及集结在南雄的四万大军,可以把朝廷的架子重新搭起来了。
隆武帝和文官们忙着排座位,分果果,对权力重新划分。汪克凡已经对隆武帝交了底,对这件事就不太关心……两广是南明最好的地盘。如果让傅冠出任两广总督。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如何搞定桂王和唐王,是隆武帝自己的问题,让他忙去吧,汪克凡趁这个时间到明军各部去看了看,了解敌我军情,准备赣州战役。
因为唇亡齿寒的原因。广东对救援赣州最为积极,丁魁楚派来部将童以振四千人,梁志仁四千人,大学士苏观生又募集了三千人。还有一支招募的潮州海盗,拥有大小船只四百余艘,充当明军的水师。
金声桓的水师,都是原来大明的江西水师,后来投降了满清。
如果是几条船的小规模战斗,和凶悍的海盗比起来,金声桓的水师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海盗不是正规军,没有打过这种大规模的战役,也没有和步兵配合的经验,如果没有一员大将统帅的话,这伙海盗未必是清军的对手。
由施琅来统帅这伙海盗,效果会好得多。
汪克凡专门到水师看了一下,施琅这些天对海盗的管理很严格,虽然算不上军纪严明,但起码没有太大的漏洞,这对懒散惯了的海盗已经很难得了。
算上这伙海盗,广东兵总共有一万多人,其中以童以振和梁志仁所部的战斗力较强,无论军容风貌,还是武器装备,在南明的部队中都算中等偏上的水平。
赣州是广东的屏障,丁魁楚下的本钱不小,除了他自己的督标营,童以振和梁志仁就是广东最能打的部队了。
苏观生募集的那三千人就差了很多,他刚到广东不久,还没有站稳脚跟,又遭到丁魁楚的排挤,虽然顶着个大学士的名头,也只招募了三千义兵。
义兵都是刚刚招募的百姓,凭着一腔热血来杀鞑子,士气很高,战斗却远远比不上正规军,但就像抚州义兵和吉安义兵一样,如果能通过战场的残酷考验,他们也会慢慢成长。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何腾蛟也派来了一支部队,衡州总兵曹志建的三千人马,曹志建是湖南军阀之一,部队的战斗力比张先壁强一些,但比郝摇旗、王进才等人要差一些。
这里面也有汪克凡一份功劳,何腾蛟授予他南昌副将的职务,他却敲山震虎,暗示自己要去迎驾隆武帝,何腾蛟不愿和隆武帝搞得太僵,就勉强派曹志建来赣州充数。
湖广现在没有太大的战斗,何腾蛟养着十几万大军,只派了三千人来支援赣州,完全就是应付差事,不过郝摇旗还在袁州府,对金声桓多少是个牵制。
在各路援军中,以滇将赵印选的云南兵最为精锐,他们的部下有很多彪悍的土司兵,比大明官军要厉害得多,和金声桓的部队基本上是一个档次的。
能把这支部队调到南雄,是傅冠的功劳。
当年多铎大军南下,弘光朝廷从云南抽调兵马救驾,赵印选带着三千人马离开云南,刚刚走到广西弘光朝廷就完蛋了,这支部队被翟式耜收留,一直留在广西,但赵印选是傅冠的老部下,有提携再造之恩,接到傅冠的亲笔信后,就带着这支云南兵来到了南雄。
除了这些部队之外,南雄还有几支江西的部队,他们原来是吉安府、抚州府,甚至南昌府的驻军,随着金声桓大军南下,他们抵挡不住就退到了广东,也被召集到南雄,其素质良莠不齐,总的来说战斗力不强。
再往下数,就是一些被招安的义军或者土匪,以抚州的阎罗总为代表。阎罗总原来是土匪出身,清军南下的时候竖旗抗清,受江西巡抚揭重熙节制,后来揭重熙被清军打败,阎罗总的义军还比较完整,撤到了江西南部,这支部队因为和清军打过仗,战斗力比苏观生的义兵要强一些。
加上恭义营,南雄一共有四万明军,但怎么看都像一群乌合之众。(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六章 一触即发
江西袁州府,郝摇旗驻地。
不知不觉,郝摇旗来袁州府已经小半年了。
金声桓忙于对付各地的抗清义兵,又要攻打赣州,不愿招惹兵力强劲的郝摇旗,就任由他占领了半个袁州府,只派了六七千清军守在袁州府的府城一带。
郝摇旗的驻地本来在湖广东部,占领了半个袁州府之后,等于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几个月下来,他和袁州府的清军已经形成了默契,基本上相安无事。
但是最近几天,郝摇旗的军营里突然忙碌起来,各部频繁调动,准备粮饷物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要打仗了。
军营里有一名何腾蛟派来的文官监军,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刻责问郝摇旗,劝阻他不要轻易向清军挑衅,却意外地碰了个软钉子。
“没办法呀!皇上要御驾亲征,解赣州之围,我这里有一道皇上的密旨……”郝摇旗拿出一道刚刚收到的旨意,递给那个文官监军。
“哦,这旨意是真是假,郝帅可确定么?”一听皇帝有旨意,那监军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意识到问题复杂了,都是大明的臣子,总不好劝郝摇旗抗旨不尊。
他把旨意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都没有找到任何破绽,这份旨意不但盖着玉玺,而且还是隆武帝亲笔书写,从汀州脱险说到赣州战役,一看就不是伪造的。
“没问题,钦差大人就在我军营里,你要不要见他一面?”郝摇旗早就盘问过来传旨的钦差,那是一名隆武帝的贴身侍卫,对皇帝脱险的过程非常清楚。
“就算如此,皇上也该先给长沙下旨!”那监军话里有话,别忘了你是何腾蛟的人,皇帝也不能越级指挥。
“唉,军情紧急。钦差大人再去长沙还来得及么?”郝摇旗一副委屈模样:“怎么?我堂堂南安伯,都不能收皇上的旨意么?”
郝摇旗有勋爵在身,和普通的军将比起来,地位要高得多,皇帝直接给他下旨,似乎也没什么错。
“皇上为宵小蒙蔽,贸然御驾亲征,此乃误国之举!我等岂能错上加错?”那监军是何腾蛟的亲信,见郝摇旗竟然不听话,口气也强硬了起来——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御驾亲征。全军覆没。这是有过惨痛教训滴。
“放心吧,我又不去赣州,就是在旁边摇旗呐喊……”郝摇旗的口气突然软下来了,嬉皮笑脸的。这监军是何腾蛟的心腹,郝摇旗不敢和他翻脸。
“郝帅虽是一片忠贞,但不得将令就贸然出兵,万一坏了何军门的大事,将来如何自处?还是先等长沙的消息吧……”那监军的口气也软了下来,好言相劝,郝摇旗手握重兵,他也不敢和郝摇旗翻脸。
但他这番话里又隐隐带着威胁,你是何腾蛟的部将。就只能服从何腾蛟的命令,隆武帝和何腾蛟之间的事情,不是你能掺和的。
“知道,知道,我就是小打小闹。吓唬一下金声桓,给皇上敲敲边鼓,何军门那里我已经派人去送信了……”
郝摇旗连哄带骗,承诺只是虚张声势,总算把这个监军应付了过去,等到他走了之后,郝摇旗的脸色突然变得铁青,向着地上狠狠啐了一口。
“呸,贼你妈的!”
他在屋子里转了几圈,突然叫道:“传我的将令,大军明早出发,把袁州府给老子拿下来!”
何腾蛟早就吩咐过,不许他真的去福建迎驾,但出兵攻占袁州府,和何腾蛟的命令并不抵触。这个空子不钻白不钻,郝摇旗越想越得意,越想越觉得自己聪明……
前后差不多的时间,抚州义兵、吉安义兵都收到了隆武帝的密旨。
赣州城在清军的重重包围中,但包围圈中间还有一些狭窄的缝隙。
夜色之中,离赣州城不远的地方,一队清军沿着章江的江岸正在巡逻。(章江,赣江的上游)
远远地突然看到一条黑影,清军大声吆喝着追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