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平国公所图,无非是闽粤总督罢了。”隆武帝和郑芝龙打了一年多的交道,当然知道郑芝龙的企图。
“不错,陛下能封郑芝龙做闽粤总督么?就算陛下封他为闽粤总督,他又能真的掌控广东福建么?”
郑芝龙,代表的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势力,在他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海商集团,他们和隆武帝合作的时候,和传统的文官集团产生了激烈的矛盾,郑鸿逵退隐,郑彩贬职,隆武和郑成功君臣反目,根子都是从这里来的。
郑芝龙一生贯彻的策略,就是与朝廷合作,向海洋发展,至于这个朝廷是大明还是满清,对郑芝龙都无所谓。
如果站在郑芝龙的立场上来考虑,他的敌人不是满清,也不是大明,而是海峡对岸(台湾)的荷兰人。他要打败荷兰人,称霸东亚海域,就要得到大陆上的支持……随着满清的节节胜利,郑芝龙早就想和隆武帝分道扬镳,和强大的满清合作。
而他代表的海商阶层,也希望从大陆获得稳定廉价的货源,以保证海洋贸易的利益,既然满清即将夺取天下,海商阶层也不愿和满清开战。
郑芝龙要投降满清,并不是一时糊涂,而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但是满清对海洋的力量并不理解,并没有打算接纳郑芝龙……
因为地理原因,和福建比起来,广东进行海洋贸易的潜力更大,在潮州等地有和郑芝龙对抗的海洋势力,郑芝龙的梦想就是担任闽粤总督,一统中国的海洋势力……这个职位,隆武帝不可能给他。
郑芝龙和隆武帝基本上已经翻脸了,而且有投降满清的企图,为了安抚他,再把整个广东省的地盘给他,那是政治白痴才会做出的决定。
而且清军已经攻入福建,广东岌岌可危,广东省又是两广总督丁魁楚的地盘,隆武帝就算封他一个空头的闽粤总督,郑芝龙也不可能真的掌控广东福建两省,对这一点,郑芝龙也认识得非常清楚,所以不可能和隆武帝继续合作。
与此相反,他对满清却抱有幻想,希望借助清军的力量占有广东,成为控制福建和广东两省的海上霸主。
郑芝龙投降满清,是必然的结果,不可逆转!(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五十四章 虎不可离山
隆武帝愣住了,吃惊地看着汪克凡。
给郑芝龙的这封信花了他不少心思,动情入理,剖析厉害,既讲国家大义,又许以永镇福建的钦书铁卷,甚至暗示可以封郑芝龙为异姓王爷……福建的形势这么糟糕,甚至会影响全国的战局,隆武帝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封信挽留郑芝龙,却被汪克凡一口给否了。
这封信是隆武帝的得意之作,给汪克凡看,其实也是存了考校之心,想看看他的政治眼光和能力,然后量才使用。
南平被清军偷营劫寨,一大批文武大臣被俘被杀,隆武帝现在快成了光杆司令,急需拉起自己的一套班底,如果汪克凡可堪重用,那就要破格提拔。
在隆武帝想来,汪克凡只是一员武将,带兵打仗的本事不错,政治上可能就差了点,只要能看懂自己的这封信,能对福建的形势有个基本的认识,就算及格了。
没想到的是,汪克凡的见解非常深刻,剥茧抽丝,鞭辟入里,把郑芝龙投降满清的必然xing分析得清清楚楚,隆武帝竟然不知如何反驳。
实在是无从反驳!
他和郑芝龙打了一年多的交道,彼此之间已经很熟悉了,汪克凡说的问题,他也隐隐约约想到过,但从没有总结得这么清楚,说的这么明白。
道不同,不与为谋,郑芝龙想要的是称霸大海,想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大陆后方,隆武帝既然给不了他,双方必然分道扬镳。
寝帐里突然静悄悄的,隆武帝表情严肃,皱着眉头出神,汪克凡默然无语相陪。
“在郑家兄弟这件事上,朕过去都做错了!”隆武帝长叹一声。
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隆武帝在这次逃亡中,把一切都输的干干净净,自己也差一点丧命,在南墙上撞了个鼻青脸肿,终于开始自我反省。
“依微臣来看,陛下确实忽视了海商阶层的力量……”汪克凡直言不讳。
以隆武帝的眼光胸襟,做一个守成之君足够了,但要想力挽狂澜,中兴大明,还嫌差了点,还需要提高。
隆武帝在福建登基之后,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处理好和郑芝龙兄弟的关系,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郑芝龙兄弟代表着海商阶层这股新兴的政治势力,不论郑芝龙如何嚣张跋扈,如何别有用心,但海商阶层的确是在寻求与大明合作,对于这股政治势力的力量,对于海洋贸易蕴含的巨大能量,隆武帝认识不足。
一句****,就把责任全推到郑芝龙身上,没有任何意义。
当皇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当一个中兴之主更加困难,必须平衡各股政治势力,整合各种资源,保持朝局的稳定,以共同对抗满清,而隆武帝没有满足海商阶层的政治需求,被郑芝龙抛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郑芝龙要的是大海,士绅阶层要的是大陆,他们之间的矛盾本来是可以调和的,隆武帝连郑芝龙都搞不定,在福建这一年多没有太大的作为,在政治上,不及格!
中国人对海洋的力量一直没有概念,隆武帝忽视海商,轻视郑芝龙兄弟都属于历史的局限xing,本来不必过于苛求……但是,南明现在只剩下南方最后的几个省,最富庶,最有潜力的省份就是广东,如何充分利用海洋的力量,是能否打败满清的关键之一。
“海商阶层……”隆武帝慢慢地回味着,汪克凡今天的话里有好几个新鲜词,虽然有些古怪,但都能听懂是什么意思,他在福建一年多,深知那些海商非常富有,却从未考虑过这背后孕育的机会。
“不错,郑芝龙能够有今天这个局面,靠的就是海运赚来的银子……”汪克凡循循善诱。
在这个年代,海洋贸易的力量已经初步展现出来了,郑成功后来举旗抗清,困守厦门弹丸之地,却能一步步打开局面,靠的就是海洋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以支撑着庞大的军费开支。
“以海运之利,就可抗一国之力么?”隆武帝有些心动,但更多的是不信。
“还不行,但可牵制满清数省之力……”汪克凡实话实说,如果海洋贸易的利润可以对抗整个大陆,台湾郑家也不会失败了。
和隆武帝一样,满清对海洋的力量也没有任何概念,当博洛食言而肥,软禁郑芝龙之后,福建的海商阶层转而又支持郑成功,造成东南沿海一直不肯臣服满清,抗清斗争又延长了十几年,直到满清彻底平定大陆之后,才征服了台湾。
“哎!还是小看了郑芝龙啊!”隆武帝和那些文官一样,只把郑芝龙看成一个被招安的海盗,一个嚣张跋扈的武将,像曹**一样的人物,却从没站在郑芝龙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忽视了郑芝龙背后的海商势力。
“汪卿,要是早听到你这一席话,朕也不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隆武帝当初登基的时候,也曾意气风发,但在福建这一年多来,庸庸碌碌,没有太大的作为,心中的懊悔无法描述。
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现在再说什么都晚了,他拿起那封信,嚓嚓嚓撕了个粉碎!
“陛下且宽心,郑芝龙降清虽然难以挽回,但福建的局面还有挽回的余地。”汪克凡看看火候差不多了,终于揭开自己的底牌。
“哦,这话怎么说?”隆武帝又是一愣,郑芝龙肯定要投降,还怎么挽回福建的局面?
“郑芝龙虽然要降清,郑家兄弟氏族却不是铁板一块,海商中也有很多心向大明的忠义之士,尤其郑成功可为我大明中流砥柱……”
别给郑芝龙写信了,他是留不住的,直接做郑成功的工作吧。
不光是郑成功,还有郑鸿逵、郑芝豹、郑采、安南侯杨耿、来夷侯周崔芝,安洋将军辛一根等等将领,他们都反对投降满清,但都被郑芝龙一步步解除了兵权,直到郑芝龙投降满清的面目彻底暴露,郑成功等人已经束手无策。
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隆武帝现在还活着,隆武朝廷还没有亡国,郑成功等人还有效忠的对象,如果能促使郑成功提前和郑芝龙决裂,拉走一部分jing锐部队,福建的局面就会彻底改变。
博洛的兵力有限,如果不能彻底平定福建,就没有力量攻入广东。
釜底抽薪!
“郑成功,他会和郑芝龙反目么?”隆武帝有些不信,当儿子的怎么会和老爹翻脸?
“忠孝不能两全,郑成功胸怀大义,若陛下能晓以利害,定会以国家大局为重……”
郑成功抗清的决心不用怀疑,唯一的麻烦就是,他对郑芝龙还抱有幻想,但是隆武帝既然还活着,就可以亲自来做郑成功的工作。
不要求郑成功搞什么兵谏,只要让他拉走一支部队就行,最起码要多做两手准备,不要再被郑芝龙抓起来了,最后只能孤身逃走。
只要郑成功提起竖起抗清的旗帜,其他反对投降满清的将领就有了主心骨,不至于像真实的历史一样,被施福的部队包了饺子,被迫跟着投降满清。
“这倒的确是个办法,朕待来夷侯不薄(来夷候周崔芝,抗清将领),必不会负我……”隆武帝虽然不敢全信,但也觉得可以一试,郑芝龙搞不定,从他下面的将领下手,能撬走一个是一个。
对于一个孤身逃亡的皇帝来说,还有什么面子放不下,隆武帝准备给这些将领分别写信,至于郑成功则最重要,除了亲笔信之外,还要再派一个舌辩之士去说服他。
到了这一步,他的心情已经好了很多,不管最后的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