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江西兵还是福建兵,把他们的主将都叫来……”隆武帝有点奇怪,汀州怎么会冒出一支江西兵,江西的可战之兵都被万元吉调到了赣州,这支江西兵估计也不济事,但不管怎么说,有兵可用总是好事。
他又吩咐吴德操几句,告诉他清军的追兵就在后面,一定要小心戒备。
吴德操应了一声,下去安排,隆武帝也坐下吃饭,时间不长吴德操回来了。
“启禀陛下,江西兵的主将这会不在,听说出城去了……”
他刚刚说到一半,就听到府衙外一阵大乱,杀声震天!
隆武帝脸色一变,站起身向外走去,几名侍卫连忙取兵刃跟上,刚刚到了仪门。从外面慌里慌张冲进来几个人,为首的正是见过一面的那个守门官。
“万岁爷!快跑吧!鞑子杀进城了!”
……
雨终于停了,汪克凡站在一个土坡上面,手举单筒望远镜,向远处仔细地搜寻着。
没有任何发现!
视野里空空荡荡的,隆武帝要么还没到,要么没走这条路。
细节,汪克凡不知道历史的细节,就比如这场讨厌的大雨。
史书上只说隆武帝从南平逃到了汀州,这中间隔着几百里地。大路小路好几条,还有水路可以走,隆武帝到底走哪条路谁也不知道。汪克凡唯一能够肯定的,就是隆武帝成功逃到了汀州城,所以只能在汀州守株待兔。
如果自己提前几天赶到。带着大军向南平迎过去,隆武帝会做出什么反应不可预料。清军会做出什么反应不可预料。万一和隆武帝走岔了,万一阴差阳错出了意外,隆武帝也许在南平就直接挂了。
让历史按照本来的轨迹发展,在关键点推一下,是最稳妥的办法。
当然,这里头也有汪克凡的私心。救驾救得太早,不显功劳。
所以他有意卡着时间,带着先头部队在两天前赶到汀州,恭义营的主力却拖在后面。以免惊动清军的斥候。汪克凡的计划非常简单,先头部队把隆武帝救出来,恭义营的主力挡住博洛的追兵,及时脱身回到江西。
恭义营在福建人生地不熟,他没打算和清军死磕。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但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汪克凡的计划。
这场暴雨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对清军没有实质的影响,对隆武帝汀州遇难的结果也没有影响,甚至是促成隆武帝在汀州遇难的原因之一,唯一的受害者,就是汪克凡。
这么大的雨,会造成山洪暴发,道路泥泞,会耽误恭义营主力赶到的时间!
有点失控了!
雨下得太大,派出的几名斥候迟迟没有回来,汪克凡再也等不及,带着亲兵队出了汀州城,顺着大路往南平方向搜寻,希望能尽快找到隆武帝。
南平在汀州的东北方向,隆武帝会走哪条路呢?走宁化?走清流?走连城?又或者走的是其他小路?汪克凡犹豫了一下,选择了最近的一条大路,一直搜寻到城外三十里处,却没有任何发现。
换一条路!
再换一条路!
到了一条小路上,汪克凡终于发现了情况,地上有一具恭义营斥候的无头尸体,战马也已经不见了,仔细检查伤口,这名斥候刚刚牺牲不久,应该是死在八旗兵的虎牙刀下。
找!
汪克凡从斥候的尸体上摸出腰牌,装进自己的怀中,然后命令亲兵队前后搜寻,查找其他痕迹,一路找了下去。
断掉的兵刃,折断的树枝,又一具尸体,关帝庙……突然从前面传来一阵厮杀之声,还隐隐有婴儿在啼哭。
汪克凡急催战马,带着亲兵队直冲过去。
八旗兵!
汪猛!
两队骑兵正在厮杀,清军的人数少一些,边打边撤,有一名八旗兵却没有参加战斗,用绳套牵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女子,连拉带扯的,那女子踉踉跄跄,汪克凡只看了一眼,就猜到了她是谁。
曾皇后!
汪克凡立刻冲上去,那名八旗兵发现不对,一手拉着绳套向怀里猛带,一手高高举起虎牙刀,要抢先杀死曾皇后母子。汪克凡一刀挥下砍断了绳子,曾皇后猝不及防,向后就倒,怀里的孩子立刻脱手飞了出去……
“坏了!”汪克凡心中一惊,这肯定是皇太子,要出事!
那小小的婴儿飞到了半空中,两只小手高高翘了起来,仍在响亮的啼哭,他的身下是一片大大小小的乱石,这一人多高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踏踏踏踏!”
一名亲兵突然冲了上去,松手扔掉了马剑,使尽全力向前一扑,竟然接住了皇太子,他扑通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脑袋碰到石头上,虽然有头盔护着也立刻冒出了鲜血,手里却死死抱着皇太子不松。
曾皇后刚刚在地上坐起来,看到这一幕,身子一软又倒了下去。
“李狗子,有你的,赏你个亲兵队长!”汪克凡又惊又喜,奋力挥动斩马刀,一刀把那八旗兵砍落马下。
近百名亲兵加入战团,把十几名八旗兵围在中间,像砍瓜切菜一样,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全部杀光。(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十七章 救驾
恭义营会化装偷袭,清军也会化妆偷袭。
汪克凡救出曾皇后母子的时候,正好和另一股清军的先头部队走岔了,这股清军不到八十人,带着几名绿营的汉军斥候,直接闯到了汀州城下。
他们藏在城外的树林里,然后派了两个八旗兵和一个绿营斥候上去叫城门,自称是大学士何吾驺的侍卫,那绿营斥候是南方口音,守门的明军不疑有他,被何吾驺阁老的名头吓住了,就打开了城门。
三个清兵立刻翻脸动手,砍倒了几个守门的明军,后面的清兵一拥而入,用刀子逼问明军俘虏,得知隆武去了府衙,就一窝蜂般地向汀州府衙杀去。
人人都想杀掉隆武帝,立一份大功!
满清眼看要得天下了,新朝新气象,正在进行各种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八旗制度的改革,八旗兵从亦兵亦农的兼职强盗,转变为国家机器的职业军人,开始领取“铁杆庄稼”的旗饷和固定的岁米,除了当兵和当差之外,旗人一律不许在社会上找工作……
满清入关之前,八旗兵出则为兵,入则为民,靠种地和抢劫过日子,现在却混成了世袭制的公务员,确定的旗饷和岁米可以一辈一辈往下传,子子孙孙无穷尽,在这个当口,谁不想多立些军功,把级别定得高一些?
所以这些清兵胆大包天,八十个人就敢往府城里杀。
如果能生擒隆武帝的话,功劳肯定更大,但他们的人太少,带着隆武帝很难全身而退,所以领兵的代子吩咐大家(代子,八旗兵低级军官),见了隆武帝就下手,直接砍下他的首级……
汀州府衙里,此刻已经乱作一团。
府衙的院墙很高,里面还有几十名土兵,以及三班衙役和几名武官,再加上隆武帝的十多名侍卫,只要关上大门,完全可以坚守待援,但这会儿大家都乱了方寸,都想赶快逃跑。
按照基本的常识,只要关上城门,哪怕是成千上万的大军,想要攻破一座府城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听说清军进了汀州城,大家第一个反应是鞑子的大军到了,才能这么快攻破汀州城,都没想到进城的清兵只有八十个人。
城破了!
满清的大军到了!
快跑吧!
“陛下,请随我从南门出城……”
吴德**庸庸碌碌,对汀州城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但对隆武帝却很忠诚,带着几十名土兵衙役,要保护隆武帝“突围”。
隆武帝跟着他出了府衙,一边跑路一边琢磨着什么,脸色非常难看。
“这定是有人献城投降!”
隆武帝的军事常识很差,对行军的速度没有概念,也没有想到满清的大部队不可能这么快赶到,但他到底是一国之君,比吴德**等人镇定的多,已经发觉这件事有些不对——汀州城失守得太快了,里面一定有问题。
根据建宁、南平两府的经验,隆武帝立刻得出结论,又有人勾结满清,献城投降了。
“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我汀州军民都忠心耿耿,绝不是内jian……”吴德**吓了一跳,内jian比敌人更可怕,但仔细一想,汀州离着浙江上千里的路程,清军刚刚进入福建,手下人不可能和他们有什么勾结。
“要这么说的话,就是那支江西兵了!”隆武帝被接二连三的背叛搞得神经过敏,看谁都像叛徒,那支江西兵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两天前来到汀州,的确显得非常蹊跷,十之**就是冲着他隆武帝来的。
“原来是这样!微臣有罪,一时不查,竟然中了贼人的jian计!”吴德**悔恨不已,没想到那个汪克凡竟然如此jian诈,害得自己成了大明的罪人。
“快走吧,若是被贼人抢先关上城门,咱们就走不掉了……”
隆武帝刚刚说到一半,身后就传来一阵喊杀声,回头一看,一群八旗兵追了上来,吴德**手下的土兵和衙役连喊带逃,转眼就散去了一大半。
侍卫们连忙停下迎战,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高手,再加上几名汀州府的武官,勉强挡住了追来的八旗兵。
“陛下快走!”两部尚书郭维经放声大叫,和吴德**拉着隆武帝要走,后面赶来的八旗兵越来越多,这些侍卫撑不了多长时间。
“走不掉的,朕就在这里为国捐躯吧!”隆武帝举起佩剑,要冲上去和八旗兵拼命。
人肯定跑不过战马,他孤身一个人逃命,再跑下去只是自取其辱,干脆选择死得有尊严一些。
“将来在史书里,我朱聿键就是大明的亡国之君么?”
隆武帝手举佩剑,表情坚毅,心中却突然一阵恍惚,百感交集,不甘,无奈,痛惜……想到了曾皇后和刚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