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婿-第6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墒欤热缭诰ㄌ焓诘拇筇疲筒荒芙邢菩泄瞺产~主~义或者资本主义,甚至连君主立宪都是不行。
从周公确定礼制以来,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从而树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而在封建制度下,三纲五常成为了一种伦理观念,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汉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每个朝代都遵循这套礼法制度,并运用在了实际的治国理念中,通过规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可以说,礼法教条就是当世人为之遵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儒家思想已经深入到封建王朝的骨髓之中,也是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余长宁若想改变这一切,就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颠覆世人的价值体系,那无异于蚍蜉撼树,以卵击石,根本不可能成功。
所以对于国子学、四门学、太学院以教授儒家为主的学院,余长宁根本不会进行改革,所以目光只能放在剩下的书院以及律院上面。
余长宁本是律师出身,对于古今法律也算精通,当前大唐律法的根基为《贞观律》,乃是太宗李世民令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参酌隋律以“宽简”、“平允”和“画一”为原则,对《武德律》加以修订,于贞观十一年正月颁行的。
但就实而论,《贞观律》还是有着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后世唐高宗、武周则天皇帝、唐中宗、唐玄宗都对律法进行了一定改革,使之能够更加合情合理,这也是《唐律疏议》的由来,可以说后世的封建王朝,几乎都是以《唐律疏议》为蓝本厘定的律法,可见《唐律疏议》的重要性。
如今,自己既然已经就任国子监祭酒教书育人,何不将《唐律疏议》默写下来献给朝廷,那一定会引起极大的轰动。
心念及此,余长宁顿时一阵激动,也明白了对律学院改革的方向。
再看书学院,主要是培育书法人才,目前行世的书法有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楷书体五种,而书学院也是以教授这五种字体为主,当初余长宁参加朝廷选驸马之时,一手后世才有的燕体就让当世书法名家褚遂良敬佩不已,若他再将瘦金体、仿宋、宋体等等字体发明书写出来,必定也会带来书法的革新。
心念及此,余长宁大感振奋,接下来两天,他都早出晚归将自己关在政事房内默写《唐律疏议》,即便回到府中也是默写不停。
长乐公主见他如此认真奉公,不禁大觉高兴,每天夜晚都吩咐婉平替余长宁熬制补品,当看见余长宁所写的底稿堆满了桌案之后,长乐公主终于忍不住好奇了,蹙眉问道:“驸马,你究竟在忙活何事?”
余长宁头也不抬笔也不停的回答道:“哦,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准备制定一套律法献于朝廷,马上就要完工了。”
“什么,你写的竟是律法?”长乐公主惊讶得美目陡然瞪圆了,她不能置信地上前拿起一张纸笺,轻声地读了起来:“议曰: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其数甚恶者,事类有十,故称十恶……十恶者一曰谋反,议曰:案《公羊传》云:“君亲无将,将而必诛。”谓将有逆心,而害於君父者,则必诛之。《左传》云:“天反时为灾,人反德为乱。”然王者居宸极之至尊,奉上天之宝命,同二仪之覆载,作兆庶之父母。为子为臣,惟忠惟孝。乃敢包藏凶慝,将起逆心,规反天常,悖逆人理,故曰“谋反”。”
读着读着,长乐公主的表情更是震惊,当初父皇即位之时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二十余人在《武德律》的基础上修订新的法典,经前后十年的时间,才在贞观十一年完成《贞观律》的制定,而且制定之后也多有弊端疏漏,没想到自己的驸马竟独自一人用两天时间制定修订了一套律法,除了天赋异禀、才华绝世,长乐公主再也找不到其他词来形容此刻对余长宁的感觉。
第974章 《唐律疏议》
正在长乐公主震惊恍惚之际,余长宁已是搁下了手中的毛笔,展了展身子长吁一声道:“终于搞定完工,明日正好要朝参,要不我将这套律法当殿献给陛下,不知公主意下如何?”
长乐公主这才回过神来,点头笑道:“若能如此,父皇必定龙颜大悦,驸马,你可真厉害。
“呵呵,本驸马还有一项事物更是厉害,公主可愿意一试?”余长宁对着她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长乐公主正在蹙眉疑惑间,余长宁霍然站起大步走来搂住了长乐公主的柳腰,长乐公主惊叫了一声,帐帘微微一动,两人已是倒在了象牙床上,片刻之后,嗯嗯哼哼之声轻轻地响了起来。
……
翌日朝参,余长宁语惊四座:“陛下,臣这些年多加揣摩大唐现行的《贞观律》,觉得该律还是有很多不完备之处,法律乃国家骨骼框架,更是世人赖以遵守的制度规定,若有明显瑕疵,难保不会造成一定影响,故此,臣利用了两个夜晚将《贞观律》按照臣之想法重新修订,今日上朝特来献于陛下。”
话音落点,朝堂内顿时哄嗡一声轻响,所有大臣目不转睛地盯着余长宁,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世民昨夜晚睡,此刻本就觉得有些疲乏,闻言更是惊得脑海中一片懵懂,不能置信地开口问道:“什么?余卿你重新修订了《贞观律》?就你一人?”
余长宁拱手点头道:“是,臣也不知修订得是否准确,献给陛下故请陛下斟酌。”
“荒谬!”李世民还未出言,朝班中已是闪出了一名大臣,正是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他对着李世民当头一躬道:“臣启奏陛下,昔日臣奉命与房相修订《贞观律》,利用闲暇时间耗时十年方才修订完毕,臣也承认《贞观律》存在一定漏洞,但今日余祭酒声言用了两天时间就修订完毕,实在是荒天下之大谬!”
余长宁也不生气,淡淡笑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长孙大人心存怀疑也是情理之中,所以臣今日已经将《贞观律》修订手稿带来,正置于殿外。75”
房玄龄知道余长宁做事像来稳妥,若没有一定把握,断不会这般信誓坦坦地开口,略一沉吟,房玄龄出班奏道:“陛下,既然余祭酒如此有把握,不如让他修订之后的《贞观律》呈上前来一睹。”
“准奏。”李世民立即重重一拍御座扶手。
不消片刻,内侍捧着一个木匣快步上殿,毕恭毕敬地放在了李世民身前的御案上。
在大臣们炯炯的目光中,李世民亲自打开了匣盖,拿起一叠纸笺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得半响,眼睛陡然圆整,竟是忍不住轻轻地“咦”了一声,显然颇为惊奇。
见李世民这般模样,众臣都止不住的好奇,只有余长宁一个人气定神闲地站在殿中,面带淡淡的微笑。
看了许久,李世民这才长吁一声放下了手中纸笺,惊叹出道:“修订得果然更加合情合理,内侍,将这份手稿传给众大臣翻阅。”
站在李世民身旁的内侍应得一句,立即端起案上木匣走到了朝班之中,大臣们立即你几张我几页地翻看了起来,不消片刻,殿堂内激起了高声的议论之声。
仔细地读了几页,房玄龄心头大为激动,拱手朗声道:“启禀陛下,臣以前奉命主持《贞观律》的修订,目前《贞观律》最大的弊端,在于朝廷和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余祭酒所修订的《贞观律》,对律法逐条逐句进行统一而详细的解释,如臣所看到的流刑三: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这一条律法,余祭酒在后面解释为《书》云:流宥五刑。谓不忍刑杀,宥之于远也。又曰: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大罪投之四裔,或流之于海外,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盖始於唐虞。今之三流,即其义也。使之更加让人能够理解,实在是非常可贵。”
长孙无忌时才不信余长宁之言,此刻走上前来对着余长宁心悦诚服地拱手道:“余祭酒果然了得,刚才本官言语冒犯了。”
余长宁急忙抱拳回礼,心里却暗自好笑,因为他所默写的这本《唐律疏议》正是长孙无忌在高宗永徽元年组织修订,自己虽然让《唐律疏议》提前问世,但说到底也是剽窃了长孙无忌以后的功劳。
李世民眼见大臣们都如此认同余长宁所修订的《贞观律》,不禁龙颜大悦,拍案笑道:“朕还不知道余卿竟然如此通晓律法,实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传旨:尚书省将这套修订手稿立即缮写十余份传抄所有官衙传阅,最后将意见汇总到政事堂,政事堂再加以梳理报送于朕,若没有大的问题,便可以推行实施。”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立即代表尚书省拱手应命。
李世民又笑道:“余卿,此番你立下了大功劳,实在乃国之良臣,待到修订之后的《贞观律》推行以后,朕再好好地奖赏你。”
余长宁拱手昂昂道:“臣只知道为大唐尽忠,为陛下效力,实在当不得陛下奖掖,况且臣现在身为国子监祭酒,正应该在这方面略作建树,为国培育良才,若是可以,臣想请陛下也让国子监律学院的学子们议论修订稿,并提出建议。”
“遵旨!”李世民捋须一笑,“朕以前让你前去担任国子监祭酒本来还有些心存顾及,没想到你这么快就立了大功,朕心甚慰,望你以后继续发扬你的聪明才智,为大唐再立新功。”
下朝之后,余长宁前去吃廊下食,刚走下正殿便看见萧锐正在广场上笑吟吟地等着自己。
两人原本关系就很是不错,前去河南道治水更是患难与共,余长宁立即抱拳哈哈笑道:“萧驸马在此等余某,莫非是今夜相请本驸马喝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