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帝婿 >

第395章

帝婿-第395章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长乐公主立即周身汗毛倒竖,看着李承乾的目光已是充满了厌恶,想要出言却觉心里大倒胃口,寒着脸竟是一言不发。
    余长宁早已知道了此事,倒也没有多少惊奇,他目光缓缓地巡睃了一圈,突然在人群中见到了同样一脸焦急的魏王和吴王,不由在心里暗暗一笑:这两人只怕巴不得李承乾早早被废,现在却还是一副兄弟情深的模样,怪不得都说政治家是最好的演员,看来任何朝代都是一样。
    余长宁与长乐公主此刻也不能入内,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地守在殿门之外,静候消息。
    宫殿内灯火依旧,李世民正黑着脸坐在御座上,拍案怒声道:“太妃,若我大唐真有这么一个太子,你说朕怎么安心将天下交给他?还要解发为匈奴?哼!身为诸君说出这等话来怎能有脸面对天下臣民?”
    白发苍苍的太妃轻轻一声喟叹,语气却说不出的沉稳:“皇帝,承前虽然有失体统,但毕竟是你的嫡长子,岂能轻言废立?”
    李世民怒气未泯地高声道:“朕之江山当然应该交给一个文治武功的好儿子,太子如此模样,实在让朕伤透了心,寒透了心,太妃不消再劝,朕废了他之心已定。”
    太妃摇着头正色道:“皇帝可曾读过《三国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李世民露出了一个不解其意之色,但还是依言点了点头。
    “皇帝,昔日袁绍贵为四世三公,拥河北之地,上将如云,谋士如雨,能征善战的带甲军士不亚于五十万,虽在官渡之战败于曹操,但卧薪尝胆未尝不能反戈一击,不料袁绍战败不思进取,却沉溺于继承人之遴选,厌恶长子袁谭而喜爱三子袁尚,致使其死后兄弟反目袁家分裂,最后才被曹操个个击破统一河北。”
    “反观曹操,虽然钟爱幼子曹植,但始终没动摇过长子曹丕的继承人地位,所以曹操逝世后曹军才没有发生动荡,确保其后的三分天下。皇帝,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啊!”
    太妃的声音虽是不大,却如同沉雷一般响彻在李世民的耳畔,霎那之间,李世民如芒刺背,浑身上下竟冒出了涔涔的冷汗。
    自己钟爱魏王乃是不争的事实,但一切并非自己对魏王有所偏爱,三个嗣子当中李承乾纨绔任性,李治软弱无能,李泰才是最为优秀的一个,也是最像自己的一个,李泰才是大唐最适合的继承人。
    所以很多年来,对于太子与魏王之间的明争暗斗,李世民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意无意地鼓励李泰去争夺太子的地位,因为在他心中,最厌恶的便是以长幼顺序确定继承人的祖宗礼治。
   

第530章 阴谋涌动
    但是不管他怎么厌恶,怎么不屑,也无法改变祖宗礼治对于世人的束缚,就以他自己来说,昔日为大唐开国立下无数的汗马功劳,但还是抵不过李建成的嫡长子身份,若非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根本没机会能够做到天下之主。
    如今,这一难题又横亘在他的面前,是维持礼治坚定李承乾的诸君身份,还是固执己见废去太子,却是两厢难以决策,更害怕的是因为废立而引起朝局的动荡,那就得不偿失了。
    一时间,即便是英明的李世民,心里也大感犹豫不决。
    太妃见李世民紧绷着脸兀自沉默,心知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不由柔和地笑道:“皇帝乃是聪明人,不用本宫多说也知道其中厉害关系,现在承前并非无可救药,若你提议废掉太子,必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本宫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就饶恕承前这一次,以观后效如何?”
    李世民握着的拳头紧了紧,长吁一口道:“太妃之言的确很有道理,朕自然应该纳谏,不过太子这次实在太过分了,朕若不给他点教训,必定也难以服众,这样,太子府所有官吏罚俸禄一年,太子面壁思过三月,另外……”
    说道这里,李世民双眼中又冒出了一团怒火:“那个叫称心的太常乐必须赐死,免得又怂恿太子胡作非为。 ”
    话音落点,太妃已是心悦诚服地点头笑道:“皇帝如此处罚再合适不过了,本宫亦赞同。那就叫承前进来向你磕头认错吧。”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暗暗道:不管如何,我坚决不能将大唐江山交给李承乾,他只适合做一个安乐王爷,所幸朕现在正值春秋鼎盛,还有时间改变这一切。
    ……
    当内侍传召让李承乾入内后,众人的心里不由为之一惊,都不知李承乾此去凶吉如何。
    李承乾显然也是吓得不轻,战战兢兢地从地上爬了起来,一脸恐慌地跟着内侍进门去了。
    看着李承乾入内的背影,李泰又是欣喜又是担忧,只盼父皇真的能狠下决心将他废了,那太子之位必定会属于自己。
    站在他旁边的李恪敏锐地捕捉到了李泰眼中划过的一丝喜色,嘴角不由划出了一丝冷笑。
    余长宁陪着长乐公主站了半天,早已是双腿酸疼,凑到长乐公主耳边悄声道:“公主,要不你在这里等待,我就先回去如何?”
    长乐公主白了他一眼,面带不悦地悄声道:“眼下正是关键之时,驸马怎能现在离开?还是陪本宫老老实实地呆在这里。”
    余长宁郁闷地点了点头,突然听见殿门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抬眼一看却是宫女扶着太妃走了出来。
    太妃刚刚来到台阶口,下面的皇子公主们通通眼巴巴地望着她,显然想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
    太子废立关系举国大事,自然也关系到每个皇族,见皇孙们如此模样,太妃岂能不知,点头轻轻笑道:“放心,已经没事了,让他们父子俩好好谈谈,大家早点散了歇息吧。”
    此言一处,人群顿时响起一阵长吁之声,当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与李承乾平日交好之人,而愁的自然是李泰一党。
    李恪早已料到会是此等局面,望着有些沮丧的李泰暗暗笑道:放心,若不留下太子制衡你,那你魏王岂不是一党独大?你们若不两虎相斗两败俱伤,本王哪里会有机会?想必经过此事后,太子一定会有所行动才是。
    回到公主府天色已近三更,长乐公主轻叹一声道:“我一直以为皇兄性格端正,没料到竟有如此多的怪癖,想必要不了多久便会传为贵胄们之间的笑话,当真是丢尽了皇室的颜面。”
    余长宁深有同感地点头道:“放着那么多的大唐美女不爱,非要与一个男人同吃同睡,的确有够恶心的,太子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长乐公主默然良久,方才说道:“可惜母后病逝太早,而父皇又忙于朝政,所以对于太子的教导才有所松懈,加之那时候太子又患了足疾之病,曾自暴自弃过一段时间,以至性格产生了扭曲。”
    余长宁满不在乎地冷哼一声道:“区区足疾用的了如此自抛自弃吗?我娶了你这么一个刁蛮公主回来,比他可怜多了,也没自暴自弃过,照样每天活得好好的,从没放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余长宁!你难道不能好好地说话吗!?”长乐公主闻言顿时杏目倒竖,提起长裙狠狠地给了他一脚,方才转身冷哼一声上楼去了。
    余长宁揉了揉被她踢得生疼的小腿,脸上却划过一丝无奈的笑容。
    ……
    此刻在冠带坊一间显赫的府邸内,一场密谈正在进行。
    李恪端坐在首案之前,对着阴先生拱手正色道:“先生果然谋略过人,竟探得李承乾有这么多的过错,还恰到好处地透露给李泰的知道,李泰刚刚得知消息便兴奋非常地通过柴令武暗中告知父皇,当真是一个蠢材。”
    阴弘智捻须笑道:“如此借刀杀人,被杀者只伤未死,必定会奋力反扑,吴王殿下,只怕我们又有好戏看了。”
    田文听得一头雾水,不由好奇问道:“阴先生,那我们下一步又该如何?”
    李恪朗声笑道:“田兄怎么还不明白?自然是暗中又将李泰告密之事传到李承乾的耳朵里,然后在通过心怀不满的侯君集进行怂恿,李承乾必定会对李泰起杀心。”
    “王爷此言不错,”阴弘智正色点头道,“明年开春封禅势在必行,按照惯例必定会由太子留在长安监国,而魏王与王爷都会陪同太子前往兖州,到时候便可一举厘定乾坤。”
    话音落点,田文不由露出了振奋之色,继而又叹息笑道:“阴先生,请恕田文直言,你本为齐王的亲舅舅,为何却不助他登位,反倒要来帮助吴王殿下?”
   

第531章 好消息
    阴弘智暗中瞄了李恪一眼,知道田文之问必定是吴王授意,所幸也坦诚解释道:“在下虽是李佑的舅舅,不过李佑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与他共事岂能成功?古之智者皆不能拘于血缘纽带,而是应该择英主而辅助,方能成就一番功业。( )”
    李恪眼中的异芒一闪而过,长身而起道:“即便是英主,也需要无数英才的辅助,阴先生,事成之后,本王绝对不会亏待你。”
    阴弘智嘴角露出了一丝激动的笑容,拱手道:“多谢殿下,为了您的大业,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十二月的长安,已是带着刺骨的严寒,余长宁站在鸿胪寺阁楼上注视着漫天的风雪,久久没有移动脚步。
    此刻鸿胪寺的吏员们正坐在饭房内围炉吃着暖烘烘的温鼎,这温鼎乃是一种铜制鼎锅,里面盛上汤水用于涮制各种食材,已近类似与后世的火锅,乃是唐人冬日里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寒冷的冬日三四个好友围做在温暖的炉火前,涮着牛羊肉,喝着热酒,或吟诗作对激扬文字,或谈古论今指点江山,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特别是鸿胪寺的吏员们冬日里事务相对较少,少卿大人又破例慷概地允许厨房备至温鼎,大家自然玩得吃得喝得不亦乐乎,喧嚣吵闹得哄哄然一片。
    鸿胪寺卿李白药很少前来官衙,余长宁已是成为鸿胪寺实际领导者,加之上任初期又运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