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360章

逆流伐清-第360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王白文选立在贵阳城头,收起了望远镜,转头对着亲卫头领郑重交代道:“殿下已至,你们都下去弹压警戒,万不可有失。”

已经过去了五天时间,吴部已全部开拔出城,在东北面的开阳县进行整顿重编。靖朔军已经接管了由曲靖至贵阳的全部州县,水西的两万土兵由匡国公皮熊等人率领,已开至贵阳,驻扎于城外,城中更有一个师的正规明军镇守。而为了迎候朱永兴所做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早布置完毕,但白文选还是不放心。亲卫头领也不多话,行了个军礼后,转身大步而去。

“宗室亲征!”匡国公皮熊站在城门一群迎候的官员之中,眼望着越来越近的王旗仪仗,心情激荡,眼睛湿润了,口中喃喃:“老夫能再见大明宗室威仪,能见到中兴大业将成,死而无憾,死而无憾。”

水西宣慰使安坤站在皮熊旁边,亦是笑得舒心。随着明军越来越强势,他对皮熊等人也愈是尊重。此番明军入黔,算是彻底安抚了他,他不过是想着在水西安稳地做他的土皇帝,本就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或是叫非分之想。

征土兵两万助战,这也算不了什么。明廷往往以异地土兵作为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的依靠力量。各地土兵的征调很频繁。而土官则“每遇征伐,辄愿荷戈前驱,国家赖以挞伐……”,以“供征调”来表示效命朝廷,来获得封官晋爵的良好机会。

迎候的官员中,吴军总兵王辅臣却是心神不宁。脸色变幻不定。他是吴三桂的心腹将领之一,此番被朱永兴点名而至,不知道到底为了何事,是福是祸?他的心中忐忑不安。

王辅臣原姓李,河南人,小时为官宦家奴,后参加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骁勇善战”,有大将之风。不久。他又流入明将姜瓖营,充任健儿。有一个将官叫王朝进,膝下无子,就把他收为义子,从此改姓王。

当他长成青年时,身长七尺余,面白皙,少胡须。髯眉如卧蚕,外貌很象世人绘画的三国名将吕布。英俊健壮,“勇冠三军,所向不可当”。因为他善骑射,马上如飞,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诨号,称“马鹞子”。

后随明末山西大同守将姜瓖造反。纵横驰骋,清军直呼:“马鹞子至矣。”摄政王多尔衮两次亲征未能奏效,王辅臣因而一举成名。不久降于阿济格,免于被诛,没入辛者库为奴。多尔衮死后。王辅臣获得顺治重用,监临洪承畴部,后洪承畴保举王做总兵官,之后便归于吴三桂所部。

“马鹞子善骑射,在南地恐无施展之地,晋王于四川已成骠骑军一部,孤有意调其前往一展所长,韩王意下如何?”此时,朱永兴骑在马上,微微侧脸,对着吴三桂询问道。

“王辅臣乃荡朔军将领,自当听奉殿下调遣。”吴三桂顿了一下,在马上躬身答道:“属下认为殿下用人得宜,王辅臣正当于骑战中建功,而不适在南地消磨。”

“呵呵,韩王怕是腹诽孤在拆散旧部,分而制之吧?”朱永兴摆了摆手,制止了吴三桂的辩解,正色说道:“孤确有一点这样的意思,这倒也不必讳言,但却不是全部。汝以为荡朔军中旧部犹在,是汝之福吗?汝待王辅臣若子侄,却可知其派人携金银入京,要打通关系调离这里?”

“这个——”吴三桂吃了一惊,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下马吧!莫要让人以为孤倨傲。”朱永兴也不多做解释,抬手止住了队伍,翻身下马,在侍卫的陪同保护下,大步向前走去。

自信源于实力,收服了吴三桂后,朱永兴更加显得威严尊贵。举手投足,言谈辞锋,虽多数时候还带着和熙的笑容,但却还带着不容抗拒的气势。

不管你是王爷,或是骁勇猛将,还有那曾席卷天下的鞑虏,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除了上天,谁也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谁也无法阻碍我建立一个不一样的赫赫华夏,并使其屹立于世界,傲视群侪。

朱永兴戎装在身,目光坚定,金色的盔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伴着有力的脚步,铿锵微响,仿佛不可直视的天神,令所有迎候的众人不由得伏下头去。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天变了!

岷藩亲征贵州,慑服吴三桂,改编其军,贵州全省传檄而定。自此,明军才真正拉开了大反攻的帷幕。

都统赫叶及瑚里布率援军进抵长沙,马不停蹄,立刻督军南下,所部有旗奴、家丁组成的“八旗精锐”一万,湖南绿营两万,合计三万人马。十一月十九,清军进至湘潭县;二十一日,清军自湘潭起程,次日进至距离衡州府(今衡阳市)三十余里处,便遭到了明军的阻击。

两军相遇,都统赫叶自以为兵精将勇,立时下令展开进攻。征朔军以守代攻,利用抢修的工事,给予进攻的清军以迎头痛击。激战一天后,清军不仅未能突破明军的第一道防线,反而伤亡惨重。镶红旗副都统贺索、一等阿达哈哈番桑额、二等阿达哈哈番苏尔马被击毙,阵地前更是留下了一片死尸。

赫叶这才发觉战争模式并不象其祖辈所讲述的那样,衡阳的地形地势也十分不利于“八旗精锐”的发挥,不由得追悔莫及。

在衡阳境内,河长五公里或流域面积十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溪流共有三百九十三条,山地、丘陵、岗地、水面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而明军的火枪、手榴弹、曲射炮依据战壕、胸墙等防御工事,更显得威力十足。

“八旗所至,敌人稍触即溃,望风披靡”,“明军不畏绿营,只惧八旗”,类似这样的成见已经深入赫叶等人的头脑,乍逢初败,十分震惊,也追悔莫及。再度进攻时,便由绿营打前阵,八旗兵只在后面督战,不敢再贸然冲杀。

第二百五十五章荆岳对峙

就在两军围绕衡阳展开攻防大战的时候,初步整编完毕的荡朔军开始行动,攻陷镇远,由此进入湖南,抵清浪卫,于十一月二十四逼近沅州(湖南芷江),并于两天后攻陷沅州,俘该城总兵官崔世录。随后,荡朔军趁着湖南清军多已调往衡阳,地方守备空虚之机,长驱直进,下鹤城(怀化),破辰州(沅陵),直逼常德。

十一月十七,接到吴三桂所部反正投诚的消息后,殄朔军由叙国公马惟兴率领,并手下总兵李承爵、黄元才、张国用,率部由桂林誓师出征,杀入湖南。先破永州,然后挥师北上,于十一月二十五再取宝庆府治邵阳,在西面对衡阳清军形成了夹击之势。但殄朔军并未向东挺进,而是继续北进,再攻湘乡(娄底),做出兵进湘潭,切断衡阳清军退路之势。

吴三桂反正归明,其所部改编的荡朔军并不是战力强横,但对湖南,乃至大江以南的清朝官将来说,却是晴天霹雳。在他们心里,这意味着大势已去,清廷赖以统治南方的“三藩”已或灭或反,全部丧失。

再加上滇桂两省的明军挣脱了手脚,一路攻势迅猛,更是吓得清朝官兵胆战心惊,闻风而逃。

常德总兵官杨遇明与吴三桂是故交,官至明守备而降清,先授予山东莱州游击,以军功升至副将。顺治十二年,升任湖广常德镇总兵官。闻听吴三桂反正,荡朔军兵临城下,其子杨宝应亦是荡朔军将领之一,遂为内应,开城迎荡朔军而入,知府翁应兆投降。清兵逃窜。

夏国相又督率军队夺取了常德以北的澧州,此役没有经过战斗,大兵到时,城内清军献城易帜,变成荡朔军之一部。清将提督桑峨、总兵官周邦宁率部从荆州赶至澧州城外增援,见敌人军容甚盛。自感一旅“孤军不能迎敌”,“不得不退回荆州”,向朝廷告急,请求“大兵星驰”赴援。

十二月十一,荡朔军将领吴应期与张国柱率军攻至洞庭湖之滨的重镇岳州,该城参将李国栋“私行纳款”,献城投降。

殄朔军日夜兼程,突逼湘潭城下,守城的清军“士卒解体。孤城无援”,湘潭一鼓而下。驻防长沙的巡抚卢震闻听明军已占湘潭,为保性命,擅自放弃守土之责,竟丢弃长沙于不顾,逃往岳州去了。

长沙副将黄正卿、参将陈武衡留下守城,眼见明军已近在咫尺,全城人心惶惶。官兵已无心守城。二人自知大势已去,不想为清朝效力。遂派人至湘潭请降,连同部属和城池都献给了明军。

十一月二十八,被切断退路的衡阳清军匆忙后撤,征朔军则趁势反攻,负责断后的湖南绿营稍触即溃,都统赫叶及瑚里布不得已率满兵回头迎战。军心本已散乱。满兵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明军围攻下大败,挤窜于湘江,溺毙者无数。少量残兵不敢向北,逃过湘江,东窜江西而去。

一个多月的时间。明军调动了三个军,十余万人马,在湖南攻城掠地,长驱直进,连陷沅州、常德、辰州、长沙、岳州、衡州等战略重镇,除衡阳战事激烈外,所经之地,诸府州县将吏非逃即降,几乎重演了“三藩之乱”时的情景。

“吴三桂反叛以来,湖南绿旗官兵多附贼。”

“逆贼虚声恫吓,以致巡抚卢震弃地潜逃,已行拏究。湖南文武各官仍能保百姓,固守地方,允称尽职,事平之日,从优加典。”

“贼势猖獗,所属州县官员不能安民心,固疆域,致常(德)、澧(州)、长(沙)、岳(州)相继陷贼,全部革职查问。”

“吴三桂身膺重任,甘心从贼,横行凶逆,涂炭生灵,理法难容,神人共愤。今削其爵,特遣宁南靖寇大将军统领劲旅,前往扑灭,兵威所至,刻期荡平。”

“地方官民人等,身在贼境,或心存忠义,不能自拔;或被贼驱迫,怀疑畏罪,大兵一到,玉石莫分。爰颁敕旨,通行晓谕,尔等各宜安分自保,无听诱胁,即或误从贼党,但能悔罪归诚,悉赦已往,不复究治。”

明军的反攻凌厉难敌,满兵败于衡阳,绿旗清军则是一触即溃,甚至闻风而逃。清廷异常震恐,挡不住明军的攻势,便追究地方军政大员失土的责任。又是圣旨连下,一边虚声恐吓,一边政治利诱。

同时,清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