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红夷大炮这样的笨重家伙,朱永兴又觉得随军行动不便。且不适野战。
综合射速、威力、便携、仿造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朱永兴最终选择了佛朗机炮,而且是五百斤以下的中小型。以射速来讲,娴熟的炮手可以十秒一发;射程可达二百多米,弥补了火枪和弓箭的不足;发射霰弹。散布宽度可达十几米,可谓是克制骑兵和密集步兵冲锋的利器。
而且佛朗机炮不同于红夷大炮等火炮,炮膛是全封闭的,制造难度很大。尽管佛朗机炮的子铳因为闭气的原因,影响了射程,但却使仿造变得容易。
配发到出征广西明军的佛朗机炮有十门,朱永兴一共从海外进口了十三门,另外三门还留在兵工厂以供仿造的参考。每门佛朗机炮配七个子铳,重量四百多斤,为运输和作战,还专门打造了炮车。
炮车?当来到演练场地时,朱永兴却发现炮车已经被分解开,火炮正在准备发射,射程之内一群士兵在忙碌地布置着木靶和草靶。
“把炮车重新组起来。”朱永兴可不只是要进行火炮试射的,那个炮车的设计中有他的创意,要从头讲起,才能让众人晓得其中的妙用。
这也不怪朱永兴,他前前后后已经在外面呆了快一个月,炮车造出来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根本没有机会详细解说其中的道理。
炮车周围的木板被重新插好,正对前面的木板既厚且蒙着棉被和牛皮,中间一个拱形的豁口则是留给火炮射击和观察前方的,而且这个拱形缺口也可被另一块象门似的木板挡住。令人不解的是,作为护盾的厚木板上还分布着杯口粗细的圆孔。
朱永兴带着众将先围着炮车转转看看,然后笑着指挥几个炮兵把炮车下的长矛取下,插进那些圆孔里。
“原来还有偏厢车的功能,可结而为阵,阻挡敌人。”贺九义恍然笑道:“殿下巧思,末将佩服。”
朱永兴听恭维听惯了,脸上微笑,又让士兵将炮口挡住,和众将站在炮车前,指点着说道:“在敌人看来,象是偏厢车,岂知其后有炮?待接近敌人后,把挡板一撤,火炮猛轰——”他转头向陈道博、张南询问道:“现在的射速可达到多少?”
“回殿下,现在可达三息一发。”张南躬身答道。
古代的时间单位划分得不细,通常到“刻”为止,朱永兴便派人用沙漏将刻以下的时间单位划分出来。一刻是三盏茶,一盏茶为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为十息,一息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四五秒钟。
十几秒一发,虽然还不是历史上的最快纪录,但也算是非常高的射速了,而且还有进步的空间。
朱永兴点了点头,说了句“继续努力”,便继续解说这炮车的用处,“先以偏厢车之形示敌,待敌来攻时,将敌放至射程之内,然后数炮连发,敌必混乱,我军便可趁机反冲;若敌结阵防守,我军亦可推车缓进,作出冲阵的假象,近敌时亦猛轰之,敌阵一乱,便可趁势冲杀。”
岷殿下真是够阴险啊,马宝等人嘴上恭维不止,心中却不免为敌而悲哀。若是初次交锋,敌人不明底细,非吃大亏不可。
“不仅要训练提高射速,还要训练如何快速撤掉挡板,快速发射火炮。”朱永兴对两位炮兵军官叮嘱了一句,便下令开始试射。
时间不大,演练场上便是炮声隆隆,烟雾升腾,草靶、木靶被纷飞的弹丸击飞打碎。
………………
第六十五章进取广西,三句谶语
炮兵是独立兵种,但却不是独立于整个部队的存在。如果高级将领不熟悉本军拥有的武器性能,又如何能发挥威力?又如何能根据武器的优缺点而排兵布阵?
朱永兴这不是显摆,而是颇有深意的讲授。新武器列装部队,往往便意味着战术和打法的改变,将领们必须了解这种变化,并进行思考和调整。至于能有多大的效果,朱永兴没办法知道。
但朱永兴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人,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他是懂的。所以,必须要培养和提高手下将领的能力,否则,累死他也没法四处狂奔。何况,他也没把自己当成绝世名将,能够指挥若定,轻松获胜。
知道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短板,扬长避短,才是朱永兴渐渐领悟并要持之禀承的办法。长于战略,眼界广阔,思维新颖奇特,知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这就是朱永兴给自己总结的优势,并且尽力在这些方面进行发挥。
进取广西的布置最后敲定后,朱永兴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坐镇谅山,等待消息。汝阳王马宝等人则赶赴同登,指挥入桂作战。
镇南关、平而关、水口关,合称“南天三关”,是由安南入桂的必经之路。明军的作战计划是佯攻水口关,实取镇南关。因为水口至龙州有长约六十里、宽二至十里的山川河谷,地势平坦,便于大部队行进机动,必然是清军重点防守之地。而镇南关虽然险要,但与大理的龙尾关相似,可攀崖越涧,由山背间缒绳而入。
有绕袭成功的经验,还有熟悉这里的贺九义等官兵。又有一千擅长攀爬的僮、瑶兵丁助阵,朱永兴觉得首战获胜应该有很大的把握。而且,这里是广西清军力量相当薄弱的地区,统治也并不巩固。
造成这种状况和清廷当初占领广西所采取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因为当时广西清兵主力在提督线国安率领下奉命进军云南,剩下的兵力不敷使用,便以移檄“谆谆以招抚为先”。广西清军依旨而行。选拔“知事能言之官分途招徕”,南明残军各部兵将纷纷出降,南宁府和太平府的明朝官员也大批具文归顺。其中便包括龙州、下石西州(地近凭祥)、凭祥、思陵州(今废)等与安南接境的州县。
招降纳叛固然使广西很快落入清军手中,并且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未尝不是一种隐患。如果象历史上那样,南明一蹶不振,再无起复之望,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形势已然大不相同,明军不仅在滇省支撑下来。还有余力反攻广西。那些叛降的南明将领、官员难道不会转变心思,象许名臣、高应凤等人那样,举义归明?
说到底,形势改变人心,这是很无奈的事实。清朝巩固则降官降将难起异心,清朝若衰,则原来的忠臣也难保不转换阵营。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不以为怪。
击败分散驻守地方的清军并不是很困难,等到桂林的孙延龄和柳州的马雄扯皮完毕。前来攻剿的时候,明军想必在广西与安南接境的龙州、凭祥等地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根基。
牵制住广西的清军后,朱永兴还是要把精力放到滇省,放到大敌吴三桂身上。而从现在开始的几个月时间,将是非常关键的,要顶住吴三桂可能发动的进攻。维持住滇省的局势。然后便是滇省的雨季,明军可攻可休,随着占领区的休养生息,以及海外基地的建设开发,到了年末。便可以在物资上极大地舒缓过来。
左手进、右手出,见不到钱财,成天想着如何多赚钱,如何筹措粮草物资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看着粮食和滇盐不断运抵谅山,朱永兴知道华商捐输的钱财肯定花光了,连带着在下龙汇报的那些出口收入,估计也有一半变成了眼前的粮盐。
好在,朱永兴的殚精竭虑还是很快收到了回报。
一六六零年(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二月十一,汝阳马宝率大军沿东岭、西岭、中路谷地进攻镇南关前隘,而原贺九义手下的总兵王三才,则率偏师披蒙茸,拨钩藤,跨越断涧危崖,由背后奇袭镇南关得手。守敌因此溃败,从而使明军一举打通了入桂通路。
按照清廷所定的广西官兵经制:绿营兵约为一万;原定南王孔有德藩下,编为十营,兵员九千有奇,分属镇守广西将军孙延龄、广西提督马雄指挥。而驻守镇南关、凭祥、龙州等地的清军绿营只有三协,兵额三千六百人。尽管事先也闻听了风声,由南宁城守营调来了一千多人,但依然是兵单力孤。镇南关这个险要一失,便很难再阻挡明军的行动。
广西清军虽然相对比较弱,但两广一体,朱永兴与众将商议之后,依然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便是对广东清军来援很是警惕。也正是这个原因,朱永兴才命令邓耀和陈上川率水师袭扰广东沿海,牵制广东清军,至少要拖延广东清军来援的时间。
而另一个好消息也随后被加急送来,但事情却发生在明军攻克镇南关之前。二月初六,邓耀和陈上川奇袭了高州的清军水师,击沉、焚毁敌船二十余艘,俘获大小船只三十余艘。
广东清军水师的主力已经赶往东南,接受达素的指挥,要对金、厦进行攻剿,此时恰是攻击其所剩水师的好时机。而且,清军水师又分驻在广州、肇庆、高州、琼州、雷州等地,正可分而袭之。
如果杨彦迪的舰队也能加入进来,南海舰队应该能取得更大的战果。朱永兴喜悦之余,也有着些许遗憾。但这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令所有人都按照他的意志行事。
不管怎么样,进取广西的计划有了个好的开始。马宝率明军突破镇南关,占领宁明县后,继续向崇左进击;总兵王三才、雷朝圣则率一军向北。攻陷龙州,斩杀清军副将一名,歼敌一千有余。
光复龙州,则水口关腹背受敌,不攻自破。守关清军闻讯后弃关北逃,贺九义率领的佯攻兵马沿着地势平坦的山川河谷直达龙州。这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便立刻为后方输送物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四千安南靖安军、一千僮壮新兵组建的辅兵部队,来往于这条大道,承担起运输的任务。
虽然用安南人打安南人的设想暂时还不能实现,但能把安南“伪军”的力量充分利用,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这些安南“伪军”的家眷都在明军占领区内生活,又都得到了土地耕种,加上安插的明军顾问,已经可以很牢固地控制他们。
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朱永兴可以比较放心地离开谅山了。他只带着五百骑兵护卫。一路急行,赶回安沛。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