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第7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靠,又有商业头脑善于经营的人。可靠的,在商业上达不到杨震的要求。达到杨震要求的,又不可靠。
商业人才这方面虽说可以自行培养,但是没有一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是培养不出来的。而且可靠性的方面,也是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这种人才中央不是没有,但是不多。而且多是在沦陷区工作。让中央忍痛割爱,杨震也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自己的那个计划极为绝密,没有一个可靠的人选绝对不行。这也是杨震为何早就有打算,而一直迟迟没有行动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合适执行人选。在收复哈尔滨、齐齐哈尔后,再加上佳木斯三大城市,根据地内的商人数量并不少,但是可信任的没有。
如果这个老人真的像是社会部转过来的资料上写的那样,对于自己来说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老而弥坚,人老成精,这句话用在这种一辈子打熬在商海中的人身上,绝无半点夸大之嫌。
有了这个在商海之中打拼了一辈子老人的经商头脑,再加上这个老人的抗日热情,杨震认为自己那个秘密事业交到他的手上,应该不算选错人。不过,这件事情还需要自己与这位老人面谈之后,才能下定最后决心。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在袁芷若走后,杨震将自己的那个计划暂时放到了脑后。目前对于他来说,工作的重心还是在东线进行的战事上。在眼下,战事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尤其目前东线战斗,是作为整个会战的收尾战,此次作战能不能全始全终,杨震还是很重视的。
虽然一直没有亲自指挥,但是杨震一直都在密切的关注着。因为他明白,自己交给王效明的任务,从表面看只是奔袭珲春五家子一线,解救出劳工后立即撤离。任务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并不轻送。
珲春、汪清一线如今日军可谓是重兵云集。除了原本驻扎在珲春、汪清一线的日军五十七师团之外,如今从东宁南撤的十二师团目前也驻扎在珲春、图们一线。而在其东面,与珲春一江之隔的朝鲜咸镜北道还驻扎有日军朝鲜军的第十九师团。
王效明南下的作战动作,面临日军三个师团围攻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在随后的战况之中,二纵所面临的局面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王效明在指挥部队刚一突破五十七师团在汪清、珲春一线的防御,原本在后方休整的十二师团立即全力北上配合五十七师团对二纵发起围攻。
按照王效明拟定的作战计划,二纵并未采取一线平推的战术。而且采取兵分两路,明攻汪清,实指珲春的战术。在增援部队抵达后,王效明将整个战场划分为两大块,由自己和纵队政委陈翰章分别指挥。
由王效明亲自指挥四个团的兵力在装甲旅的配合之下,沿着东宁至汪清、珲春公路直插汪清境内。摆出一副将珲春、汪清两地分割开来,攻占汪清县城以及图们一线,切断关东军与朝鲜军之间联系的态势。
在五十七师团主力大部东调,以及十二师团南撤的两个联队被调动后。则由纵队政委陈翰章指挥两个团配属纵队炮兵一部,在一个坦克营,骑兵旅主力的配合之下,直插珲春与朝鲜的交界处,切断日军十九师团西进增援五家子一线的。这场战斗的重头看似在王效明一边,实则整个战役的焦点是陈翰章所在的珲春与朝鲜交界处的战事。
东线之由陈翰章指挥之部队,在阻击日军十九师团的同时,还要掩护配属二纵作战的军区直属侦察旅主力,以在多路掩护之下的秘密渗透战术,从大盘岭一线日军侧后方直扑珲春五家子一线的日军要塞工地。
攻占五家子要塞群最难的一点就是这个要塞群位于珲春以南,中朝苏三国交界处。前有春化无名高地日军工事群作为掩护,侧后方是日军五十七师团重兵集结地。而其东南方则紧邻日军驻扎有一个师团的朝鲜咸镜北道。
地处三国交界处的珲春战场,一个不小心就搞出涉外事件来。目前还是日军殖民地的朝鲜境内,陈翰章不在意。打进去就进去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东边的苏联却是很让他挠头。
三纵在之前攻打东宁要塞的时候,几发炮弹落入苏联境内的无人区,还累的他们连番的抗议。要是一个不小心,自己将战场打到了境外去,那苏联人还不得吵翻天啊。所以五十七师团虽然被王效明吸引到了汪清境内,并被死死的缠在老松岭一线。但珲春虽山地众多,但紧邻边境狭窄的地形,却依旧不利于陈翰章的行动。
第641章坦克劈入战
五家子要塞群的地理位置限制了部队的展开与运动。尤其在东侧紧邻苏联边境,在不能越境的情况之下,要想直插五家子一线很困难。所以王效明才摆出一副先抢占老松岭一线各个制高点,切断珲春、汪清两地日军联系的动作。就是为了吸引五十七师团主力西进,给后续作战行动打开一条通道。
王效明的这个计划在初期执行,倒也顺利。在先后抢占汪清境内的罗子沟一线后,五十七师团果然被西面的战事吸引。倾巢出动,向其增援试图夺回汪清与珲春一线的制高点。抢占老松岭一线的二纵部队与五十七师团西进的一个半联队,在老松岭一线展开反复争夺。
虽然在之前战斗中元气大伤,表面看有四个团的兵力,实际上总兵力只有两个多团的二纵西线部队。尽管未能击溃日军西援部队,但是却死死的缠住了五十七师团西援的一个多联队,为下一步作战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五十七师团被二纵主力吸引过去后,沿着中苏边境迅速南下的陈翰章指挥的二纵一部,则隐蔽南行。绕开春化一线日军无名高地上的工事群,直插珲春街。并先后陆续攻占了珲春街以及周边各个要点。并于英安一线强渡图们江,进入朝鲜境内。
在二纵全线展开后,李明瑞亲自指挥军区直属侦察旅主力,采用了秘密渗透以及连续爆破的战术,先后顺利的拿下春化正面无名高地上的日军工事群。后在装甲旅一个营的配合之下,拿下了五家山、水流峰一线。顺利的解救出了珲春要塞群内的大部分劳工。
在李明瑞完成了解救任务后,原本打算立即撤回的陈翰章,却在朝鲜境内遭遇到日军十九师团主力的围攻。为了掩护正在组织劳工后撤的李明瑞,陈翰章指挥两个并不满员的团,与日军十九师团在朝鲜境内展开激战。
虽然拥有航空兵的全力支援,但是在优势的日军面前,手头兵力不足的陈翰章只能采取逐次收缩,以图们江为最后阻击阵地的被动防御战术,逐次的抗击十九师团的全力进攻,为组织劳工后送的李明瑞争取时间。
但李明瑞的组织撤退行动,进行的并不顺利。驻守在五家子要塞群的日军第九国境守备队,虽然在新式的特种作战面前,猝不及防丢掉了大部分的劳工营。而且在技战术面前,全面陷入被动。
但其一千五百人的兵力,虽然还不足以吃掉兵力几乎相等的军区直属侦察旅。但是给李明瑞的撤退行动制造麻烦的能力还是有的。第九国境守备队,利用其占据的地利之便,以及已经修建好的永备工事群,在李明瑞回撤的路上设置了层层阻击线。
在李明瑞的部下并不擅长正规阵地攻防战的情况之下,无奈的陈翰章只能勉强抽调出两个营的兵力配合他作战。这样一来,本身就实力不强的,与十九师团作战的部队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如果不是航空兵的全力支援,加上陈翰章顾不得所谓种子部队与否,将远不满员,只有一千多兵力的朝鲜独立师全部都拉了上去。甚至就地在珲春一带征集了相当一部分朝鲜人,直接补充给朝鲜独立师。恐怕只剩下四个不满编营的陈翰章,根本就阻击不了多长时间。
面对十九师团的猛攻和手头兵力严重不足的现状,陈翰章无奈之下做了一个决定。以朝鲜独立师承担主要阻击作战。将配属给自己的炮兵与装甲兵,连同手中的步兵组成了四个作战组。
对日军采取了以坦克为核心,以炮火为掩护,同时出动步兵在航空兵的配合之下。利用日军对公路、铁路线依赖严重的战场局面。对十九师团采取了机动应战,并不断发起战术反击的战术。
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只固守制高点。同时以坦克在炮火的配合之下,利用坦克的高机动性,在炮火和步兵的掩护下,不断的冲入日军进攻队列之中,利用坦克的装甲优势以及装备的火炮、机枪,击溃日军的进攻。
在前年张鼓峰冲突的时候,反坦克武器一直短缺的日军拿苏军的坦克战没有办法,现在依然没有太多的办法。在诺门罕战役中,面对装甲薄弱的苏制T二十六坦克,已经显现出颓势的日军装备的三七速射炮以及二十毫米战防炮的炮弹,在面对新的对手时,却依旧无法穿透对方坦克上加了料的装甲。
日军打出去的炮弹,打在法式坦克上却有如挠痒痒一般。除非在极近的距离,否则根本就无法穿透这些法式坦克的主装甲。自己反倒是被对手精准的三七坦克炮,以及配属的七十五毫米自行火炮,一个个的敲掉。
攻击阵型被冲的七零八落的十九师团无奈之下,祭起了二十三师团在诺门罕的老战术。将士兵身上捆满了手榴弹或是炸药,采取人弹战术试图与对手的坦克同归于尽。只是可惜,他这一手陈翰章早就做了准备。
陈翰章虽然对装甲战术并不了解,但在第一天的战斗过后,便以其敏锐的战术嗅觉察觉到日军反坦克火力,奈何不了自己的坦克。反倒是那些或是举着燃烧瓶,或是浑身上下捆满手榴弹,高喊天皇万岁的步兵对坦克的威胁却是最大。
陈翰章在第一天激战过后,马上调整了战术。除了坚持原来使用的坦克掩护步兵,步兵保护坦克的战术之外,还采取在轻型坦克上加装火焰喷射器、高射机枪等武器,临时增强了坦克的近战火力,掩护坦克面对日军步兵威胁。
陈翰章利用坦克、步兵组成的装甲集群,利用朝鲜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