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2058章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2058章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果说郑家口一线一五五联队,至少在明面上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的话。那么在武城方向,一三四联队在攻击的时候,却始终保持着兵力使用上的异常节俭。面对着晋察冀一个旅,其实是两个团的阻击部队,其投入的规模始终保持在一个步兵大队。

尽管掩护火力异常的凶悍,但是攻击却始终限制在武城正面的辛庄、沙庄、魏官屯一线。即便在后玉皇庙一线被突破,一五五联队一部已经渡过运河。郑家口一线的五十七团,已经向后撤退。武城正面防御战线已经腹背受敌,守军逐步后撤至清凉江西岸。

但该联队即未进行快速的追击,也未向两翼突破,始终跟在收缩部队的身后,并保持着一定的攻击距离。在守军撤过清凉江之后,除了派出一个中队强渡清凉江,控制了清凉江西岸的王崔浒作为桥头堡之后,联队主力就停止了前进,而是慢悠悠的在架设着浮桥。

而在一三四联队抵达清凉江一线,暂时停顿下来之后。在其右翼的一五五联队,也同样只以一部兵力渡过清凉江,主力一样在不紧不慢的修建浮桥。而在其身后的一五二联队,则压根就连运河都没有过,一样在忙着在南运河上架设浮桥。

随着花园口决堤之后,黄河故道的水量不足,眼下的失去了水源的南运河,水量虽说还有一些,但是实际上已经是气若游丝。架设几道浮桥也是需要的,但是要说一个联队都留在运河两岸,可就让人有些奇怪了。

七十二师团摆出如此一个阵型,却是相当的出乎陈翰章的意料。在该师团西面的一一八师团,已经进抵馆陶以东的尖缘、清水一线。甚至以一部兵力绕过馆陶正面的冀鲁豫军区部队,进抵威县以南的下寺方向。

该师团却只是在清凉江两岸,磨磨蹭蹭的攻击。两个师团之间,逐渐拉来了一个相当大的空隙。而这个空隙之间,日军却没有用任何的兵力去补充。也就是说在眼下鲁西北的战场上,实际上一一八师团在馆陶方向,已经形成了孤军突入的态势。

而这一点这对于陈翰章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七十二师团乌龟不出头,他先打七十二师团的计划,迟迟无法实施。但按照眼下的态势,一一八师团周边的态势,却是变相的给了他这个机会。

他完全可以将先打出头鸟的那个棒子,转到一一八师团身上,这一点让陈翰章很是心动。如果先解决一一八师团,尽管对战局的后续影响,不如先解决七十二师团那么有利,但也是减轻一线压力。至少冀鲁豫军区侧翼的安全问题,便无任何的危险。

在接到陈翰章上报的先打一一八师团的计划之后,杨震看着地图上日军各个师团所在的位置,却是没有在第一时间答复陈翰章。对于杨震来说如果按照陈翰章的要求,要么调动西线原定于调拨给陈翰章的部队,要么陈翰章需要抽调预备队。

七十二师团现在行踪不定,陈翰章原来部署在七十二师团正面的部队,根本就无法调动。如果想要先打七十二师团,那么就只能提前动用预备队。战役才刚刚打响就动用预备队,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也就是说,这两个选择对于自己来说都不是很有利。在正面的冀鲁豫军区部队,正与冀南、豫北之敌激战之中的情况之下,无论是调动那个方向的部队参战,都会反倒是分散自己纵深的兵力。如果任何一个方向战局有变,那么自己就丧失应变能力。

尤其这个七十二师团在武城至郑家口一线,一反常态的慢吞吞的进攻,让杨震感觉到日军这个部署态势,其中绝对有很大的问题。一一八师团眼下的位置,尽管看起来突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所在的位置并不孤单。

其主力所在的馆陶一线,与冀南战场的日军几乎是近在咫尺。中间除了冀鲁豫军区部分部队之外,几乎没有太多的部队可以进行阻击。如果先打一一八师团,冀南眼下在曲周正面正在与冀鲁豫军区激战的日军一个师团全力救援。

到时候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馆陶与曲周之间的兵力,以及曲周正面的日军,能不能拖住冀南向东增援,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一旦曲周日军向馆陶一线增援,围歼一一八师团的部队,将会反被日军包围。

同样七十二师团的攻势看起来很猛,实际上始终在控制着节奏。与陈翰章眼下已经撤到清凉江两岸的防御兵力,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被其黏住,处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相当有利的位置上。

一旦先打一一八师团,将原来部署在七十二师团纵深的部队调走。那么该师团即可以利用当面阻击部队,无足够后续兵力的情况之下,为自己创造的相对有利的战机,突然加大力度向冀县方向攻击。

到时候陈翰章手中已经无机动兵力,这个七十二师团反倒是可以顺利的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而一旦被其突入到枣北、衡水,陈翰章自己就彻底被动,处在进退不得的地步了。同时其所在的位置,也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完成转向,包抄围攻一一八师团部队的后路。

而且一一八师团所在的位置,距离济南日军也近在咫尺。先打一一八师团,济南日军也可以快速的出动。这样一来,不仅未能打乱日军的部署,反倒是自己的作战计划以及整个部署,将会全部的被破坏。

为日军拉开自己的部署寻找战机,甚至围歼东线集群一部创造了条件。到时候陈翰章打虎不成,反倒被虎所伤。而东线一旦战局败坏,那么引起的连锁反应,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就不是他陈翰章能够控制的了。

当然这些不利的条件,以陈翰章的眼光来说,也不是没有看到。按照他上报的整个计划与火力配置来看,他是打算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与火力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一一八师团。

这一点从其调集的火力数量上,杨震可以清楚的判断出来。陈翰章在整个计划之中,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一个快字上。但这一点,却是杨震恰恰最不赞同的。这是日军一个完整的,有着炮兵、工兵、辎重联队的两旅团制师团。不是一个联队,也不是一个步兵旅团。

第2010章要有足够的耐心

陈翰章想要以快制动,集中优势火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先解决一一八师团的想法,却是杨震不同意他这么做主要原因。在杨震看来,在眼下整个鲁西北的态势之下,这么做有些过于兵行险招了。

他的动作即便在快,那也是日军一个师团。即便这个师团是两旅团制的所谓治安师团,但毕竟是一个齐装满员的整编师团。就算是这个师团的炮兵等装备,不如那些老资格的三联队编制的师团。

但这一个师团,也不可能在十几个小时之内全部解决。尤其在一一八师团所在位置,并不算太过突出,以及他可调动兵力数量,相当有限的情况之下,他很难在日军援军抵达之前结束战斗。

从陈翰章调动的兵力数量来看,即便加上馆陶一线冀鲁豫军区两个旅,在兵力上也没有占据到绝对的优势。如果剔除需要打援的兵力,直接可以用于围歼一一八师团的兵力,甚至最多只能达到一比一的比例。

这无疑让他的速战速决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打了折扣。而依靠火力的优势,在鲁西北的地形上,的确会加快作战行动。但对于日军这样的军队来说,火力上的优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一旦战事拖延,那么周围的日军快速合围过来,这形势将会急转直下。他想要在短时间之内解决一一八师团,但周边的日军其余各部在必要的时候,动作会过于慢于他吗?

尤其是在冀南与鲁西北战场,距离如此之近的情况之下,一旦在周围日军反扑上来之前,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是打虎不成、反受其害了。几经考虑之下,杨震最终还是没有批准陈翰章的计划。

杨震给陈翰章的电报上,一再告诫他要稳住。七十二师团眼下的表现,绝对不会是孤立的行动,其中肯定隐藏着别样的文章。从整个鲁西北战场态势来看,日军任何的行动,都不能视为孤立的。

在眼下还没有摸清楚,七十二师团摆出这么一个阵型的原因。一定要提防其如果先打一一八师团,搞不好会反倒是掉进日军的陷阱之中。眼下作战部署之中不要草率行事,还是要以稳为主。先打一一八师团不是不可以,但是眼下还不行,战机还没有到最有利的时候。

至少现在从表面上看,一一八师团与七十二师团之间的间距还是不够大,七十二师团向北深入的距离还远不够。如果真的下决心打一一八师团,那么还是要想办法,尽可能的拉开其与七十二师团之间的距离。

而这个一一八师团在鲁西北战场反常的动作,是真的急于打通与冀南战场之间的联系?还是日军有意识的抛出来诱饵,利用这个一一八师团,扯动东线的整个兵力部署体系?甚至是引蛇出洞,引诱东线部队脱离即设阵地,以便为他们创造战机?

在眼下还没有真正查明的情况之下,任何冒险的行动都不是理智的。过于草率的行动,只能让日军反倒是调动了自己兵力的机会。让自己的鼻子被日军牵着走,被日军拉开自己兵力部署上的空档,给日军创造战机。

东线集群是此次战役的重中之重,下任何决心的时候都要沉住气。即不要跟着日军的指挥棒走,更不要被日军制造出来的假象所迷惑。鲁西北战场眼下的局面,远还没有到可以一锤定音的时候。不要总想着速战速决,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日军耗。

不过杨震也要求,陈翰章一定紧密关注七十二师团下一步的动作。让负责鲁西北战场的侯国忠,一定要把这个七十二师团给盯死了。这个七十二师团,不会就这么老老实实的待在清凉江一线,肯定会有后续动作。

无论一一八师团下一步向那个方向攻击,距离该师团最近的七十二师团肯定会有配合。静观其变,很多时候未必不是一件不好的选择。但在馆陶一线,也绝对不能放松警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