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421章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421章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也总是烧的暖暖的。

而且还按照他们在德国的薪金标准百分之六十,以现金的形式支付了相应的薪金。当然每个月的薪金要扣除一部分作为生活费,但是数目并不多,这些德国人剩余的数目还是很多的。

每个德国人在离开中国的时候,都有不小的身家。就算再不会算计的人,手中也有了上万人民币的积蓄。不过这些德国人在中国生活最大的意见,就是他们这些以人民币形式支付的工资了。

因为战时的严格管制,绝大部分时间无法离开自己工作地的这些德国人,即便发了薪水,也没有地方去花销。等到战争结束,抗联解除了对他们严格管制之后,想花钱却不知道该买些什么。而积攒下来的积蓄,又都是人民币,带回国又无法花销。

不过在先是抗联,后来的新中国政府答应他们,在他们回国的时候,与德国政府联系,将他们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成马克之后,他们仅有的一点意见也都没有了。也正是中国人对他们的态度,让这些德国人在返乡的态度上异常的强硬。

换了苏联人,就算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别说你本来就是东德人,就是你是西德人想要返回西德,也得按照苏联的态度和意志行事。如果是东德人,想去西德那更是连门都没有。

鉴于这批德国人在华期间所做的贡献,以及杨震等几年的建议,中央也不好强行的遣返。但苏联与东德方面异常强硬的态度,让不想刚建国的时候,就与苏联人闹翻的中央也很为难。

在交涉困难的情况之下,甚至很多人宁愿留在中国当一个外语教师,也不愿意返回东德。对于这十余万人的遣返问题,直到一九五五年西德总理访苏之后。西德出动了包括副总理、外交部长、经济部长在内一个庞大代表团访华才真正得到解决。

除了万余名籍贯在东德的人,已经在五三年底遣返回国,以及几百名决定定居在中国的德国人之外。绝大部分人还是最终按照德国战俘自身的要求,以及西德政府提出的中国政府无法拒绝的条件,而最终被遣返回了西德。

当然被中央派来处理德军战俘遣返一事,向来秉承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理念的杨震,是绝对不会白白放过这个机会的。他利用西德政府派人来华急于解决这批战俘回国的机会,除了要求西德政府用坚挺了几十年的西德马克,采用美元汇率兑换了这些德国人手中当初作为工资发放的人民币,为国际引进了一种不断在升值的外汇。

还趁机利用德国人尽一切办法将流落在国外战俘接回国,以及与新中国建立外交以及经济贸易关系的心思。虽然因为某些方面的阻挠,最终只建立了代办级的外交关系,但是与西德达成了一揽子的经济贸易合作协议。

除了西德使用卡车和机械设备现货作为中国遣返这批德国战俘的代价之外,还转让了一批工业技术和军工技术。特别当时中国急需的西方最新型潜艇制造技术和工艺,以及大吨位载重卡车生产技术,就是这个时候引进的。

第1366章后续发展的影响

同时西德政府在杨震与其说请求不如说敲诈之下,还采取了以半援助,半出售的方式,以极低的价格协助中国政府在湖北新建设了一个大型的汽车制造厂,在重庆改造了一个汽车制造厂。以及分别在济南和西安各建造一个大型柴油机制造厂,在葫芦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造船厂。

并利用德国蒂森钢铁公司的最新冶炼技术和设备,彻底改造了在原汉阳钢铁厂基础上,组建了新的武汉钢铁公司,扩建和改造了包头钢铁厂,并改造了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使得上海与利用日本技术兴建的大连,成为中国最大的两个造船厂。

以及建立了两个发电机制造厂,并引进了三条年产量达到了八十万辆的轿车生产线。在马鞍山新建设了一个年钢铁产量超过百万吨的,超大型的现代化钢铁基地。在沈阳建设了一个大型的现代化机床厂,以及矿山机械厂。

在株洲建立了一个大型生产电力机车,以及内燃机的生产厂。在四川绵阳、江苏南京建立了两个大型的电子工厂,并出售了三套完整的黑白电视机生产线,两条电冰箱生产线。以及西方也刚刚开始研制的,尚未进行大规模普及的彩色电视机技术。

当然这些工厂之中的设备,全部让德国人掏腰包也是不可能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当时中国政府支付了现汇购买的。其中的电子设备及元件生产厂,以及光学设备生产厂,主要生产船用柴油机的济南柴油机厂和株洲机车制造厂,电视机和电冰箱生产线。

还有被称之为第三汽车制造厂的专门制造大型卡车的湖北十堰汽车制造厂,以及位于重庆主要生产公共汽车、轿车、越野车的第四汽车制造厂,主要生产轿车的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

这些大型工厂的所有的设备,以及部分技术完全都是中国政府使用美元现汇购买的,德国人支援的只是部分技术和生产工艺标准。只不过出售的价格,并没有按照市场价格,而是相当于半卖半送。

尽管付出了当时中国经济几乎难以承受的代价,但是引进了一批西方最新的工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技术和设备,却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格禁止向中国出口的。

通过此次交易,中国不仅仅获得相当一部分西方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最新的机械设备,尤其是中国最急需的不锈钢生产技术和现代化铝冶炼技术。同时两个大型钢铁厂的建设和改造,使得中国钢的产量已经超过英国。而且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也不是原来可以相比的。

而且形成了自己现代化的超大功率船用柴油机、超大大功率的发电设备,大吨位载重卡车制造能力,现代化的矿山设备生产能力以及现代化的电子工业生产能力。尤其是大吨位的矿山自卸载重卡车,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对大型矿产专用车的需求。

尽管为了这些工厂和技术,眼下经济还相当紧张的新中国支付了让开国总理也直心疼,让那位主管经济的,接替李延禄担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的,时任副总理兼国家计经委主任心疼的直骂娘的三点五亿美元的现汇,并背上了五亿西德马克的外债。

要知道这三点五亿美元的现汇,几乎耗光了中国当时所有的外汇存底。甚至还紧急出售了一大批原本就不多的黄金储备,才七拼八凑凑齐的。这笔钱拿出去,国家的外汇储备几乎是见底了。

但是在杨震的坚持之下,以及尽管心疼,但是却坚持支持他想法和意见的开国总理的支持之下,却引进了中国最需要的,远比二战时期引进的美国技术和建国后引进的苏联技术先进的多的工业设备和技术。

到一九六一年,这些工厂全部建设完毕投产之后,中国的工业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将近十五年。特别是秘密引进的比中国之前引进的苏制潜艇生产技术,以及还停留在二战期间水平的日本潜艇生产技术,先进的多的德国潜艇技术,使得中国潜艇部队在质上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以及彻底的解决中国汽车发动机制造技术中的瓶颈,改变了中国当时的四大汽车厂,只能停留在你仿造技术水平还停留在四十年代美国万国卡车、道奇卡车,苏联吉斯卡车的困境。没有在出现一款老解放,使用了几十年的情况。

并形成了自己超大型的越野卡车制造能力,解决了坦克运输卡车以及军用大型拖车,只能花费高昂外汇依靠从法国、苏联进口的困境。中国的汽车工业,不再是三种老式中型卡车,一种还是二战美国老式大吨位载重卡车打天下的局面。并形成了自己远超苏联的轿车生产和制造能力,特别是发动机与整车的设计能力。

而新式船用柴油机制造能力的形成,也使得新中国有了自己现代化的船用、车辆使用柴油机生产体系。不在依赖抗战时期引进的美国柴油发动机技术,和苏联转让的落后技术。对海军建造新式军舰,以及对原有军舰的改造使得中国海军装备的苏日军舰性能,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以及在六十年代中期通过德国人,引进了英国最新式的生产和研究技术,制造出自己的船舶以及发电用燃气轮机。以及六十年代世界上最新式的斯贝航空发动机技术,制造出自己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打破了美国组织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高性能船舶用和航空用发动机技术的封锁。

最关键的是引进德国战俘参与工业生产,以及建国后陆续引进的德国人生产工艺和技术,给中国的工业技术以及工艺标准打上了深深的德国烙印。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可靠,工艺不在是苏式的傻大黑粗,甚至可以用相当精湛来形容。

通过努力,甚至达到了德国自己制造产品的标准。到了六十年代末,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已经占据了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可供出口的物资不在是农产品和资源,以及简单的工业品。

而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之中高附加值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甚至出口了完全自己制造的大型客机,大型船舶,大型山机械设备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及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

还有杨震顶着中央相当一部分领导所谓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指责,甚至来自最高层的压力。引进三条生产线制造的除了满足国内需要之外还能大量出口。这些中国按照德国工艺标准生产和制造的小轿车,在国外尤其是在东欧和苏联极其受欢迎,为中国赚取了大量宝贵外汇。

严格德式的生产工艺标准,大量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与原来大多停留在二战水平的工业体系相比,更加完整的、现代化的工业体系,这才是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杨震,留给中国工业的无价之宝。

实际上让杨震在东北那位搭档了整整五年的老搭档骂娘的原因,并不是他掏光了中国外汇的家底,并使得中国背上了几亿马克的外债。这位党内著名的经济学家,知道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