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没有想到,相对于美国人来说,眼前这位年轻的统帅对苏联人更不信任不说,还公开表达了他们对苏联人的不满。自己刚一将美国的计划讲出来,他就已经首先提出苏联方面会劫掠美国人援助给他们的物资,并提出美国方面应该采取必要的手段,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而他的那个政委,在一边听着自己两个人的谈话,脸色没有任何的改变。说明他们对苏联方面的不信任,恐怕早而有之了。否则他的政委,听到他与自己这个外人谈话,不会如此的淡定和漠然。皮尔逊清楚的感觉到这次恐怕并非是简单的分歧,而是出于骨子里的不信任。
到底是情报人员出身,这个皮尔逊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将抗联与苏联人的真实关系,有了更加一步的了解。但了解归了解,对于杨震提出疑虑的答复,让皮尔逊还是很头疼的。因为在这件事情上,白宫没有给予他任何的授权。
吭哧了半天,这位也没有想出来该如何回答杨震疑虑的老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说了实话:“杨,对不起,白宫并未授权我与你谈这些事情。不过白宫既然能提出这个建议,我想他大概、应该、可能有办法去对付俄国人的贪婪的。”
“毕竟白宫对于日本人的威胁,还是相当重视的。而且白宫对于苏联人来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感。至少在信任度上,不比对你们多。只是这个问题貌似不是你或者我,该去操心的事情。”
其实还有一些话,皮尔逊没有说出口来。在美国高层,有权决定这种事情的人物,现在明显已经分成两个观点。一个是美国在必要的时候,要出兵参战。另外一派,却是认为即便日本人对东南亚动手,但根据目前整个世界形势来说,美国依旧应该先欧后亚。
美国方面,应该将主要的力量放在欧洲,对付威胁更大的德国人。至于在亚洲,美国最适合的应该打一场代理人的战争。美国动用一切尽可能的手段,扶植中国人去与日本人争斗。而美国则先配合盟国,解决德国人之后,再掉头过来对付日本。
因为在这些人眼中,不仅欧洲是美国的根,是美国最大的市场。而且他们认为,在欧洲战场上,现在美国有两个强大的盟友可以借助。而在亚洲战场上,庞大而虚弱的中国,明显不可能起到在欧洲苏联与英国的作用。
美国先投入太平洋战场,完全处于孤军作战的地步,这对美国人来说无疑是很不利的。与其浪费大量美国青年的生命,还不如先扶植中国人与日本人作战。待日本人削弱到一个程度之后,美国人再参战。尽可能的避免美国处于两线同时作战的地步。
其实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两个观点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最大的区别是参战的时间早晚的问题,而不是参战不参战的问题。一派认为中国人在美国的武装之下,还是有能力牵制住日军主力的。而另外一派则明显的不信任中国人的作战能力,认为整个对日作战,需要的还是美国人担任主力。
美国人的这种想法,早在德国对波兰动手的时候便已经有之。西欧战事结束,德日意三国协定签订完毕之后,美国一些高层就很清楚,美国早晚要参战的。因为对美国人来说,无论是德国人占领整个欧洲,还是日本人称霸亚洲,都是严重不符合他们利益的。
只不过相对于国内孤立主义盛行,以及反战集团的强硬态度,让美国高层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而已。所有的争议,都还在极度秘密之中。别说一般的老百姓,就是除了相关人员之外,美国副总统都不知道这种争论。
但在抗联横空出世之后,美国人的态度渐渐的发生了变化。现在对于美国人来说,扶植代理人打一场战争的说法,渐渐的占据了上风。抗联在对日作战期间,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以及强硬的对日态度,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可以在中国找到一个达成自己希望的人选。
当然他们不会坐视抗联彻底的将日本人击败的,因为那样对于美国人来说,除了减轻了威胁之外,并没有任何的利益。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最大的利益是什么,以及自己该怎么去获取最大的利益。
他们需要的是他们的代理人,至少有能力拖住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北的几十个日军精锐师团无法参战。需要是中国人不断的大大消耗日本人的战争潜力,以便他们真正与日本人作战的时候,压力会大大的减小。甚至如果可能的话,让美国人捡到一个大桃子。
在眼下日本人在东南亚咄咄逼人,美英两国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之下。美国高层内部甚至已经抛弃了分歧,转而一致认为在美国目前还没有参战,或是还没有准备好参战的时候,先将有能力与日本人真正在战场上抗衡的抗联扶植起来,对美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一个郎有情,需要美国人的物资、机器、设备、技术,并得到了中央的授权,可以大展拳脚。一个是妾有意,急于在亚洲能找到一个拖住日本人攻势的代理人,代替美国人去与日本人作战。
第1236章是我们与日本人拼命
这也是为何皮尔逊会在去年主动的来东北,为何美国人上赶着花了大价钱,去购买实际上真实的价值并没有那么高的抗生素专利。为何眼下抗联与美国人打的是热火朝天,就连重庆都有些嫉妒,要背后下黑手的原因。
这眉来眼去一番下来,双方看对眼了就很正常。至于什么阶级斗争,什么意识形态,在共同的利益面前,那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眼下两方面共同有一个对手日本人,这就是所谓的利益高于一切。
尽管双方都知道,这种因为利益结成的暂时联盟的脆弱性,并没有比一张窗户纸坚硬到哪里去。但眼下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个共同的利益不是吗。更何况这个共同利益,随着日本人在东南亚的攻势,越来越咄咄逼人,而有更加扩大话的趋势。
当然这种事情双方都是心照不宣而已,虽然已经做了,但双方还都死活不承认而已。毕竟美国人手虽然已经伸了进来,但还没有真正的参战。而抗联也受制于苏联,很多的事情没有办法做的太明显。毕竟抗联的对外通道,还都在人家手中握着呢。所以这件事情如果真的彻底掀开了,对谁都没有好处的。
尽管有些事情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但对于皮尔逊的这个一推六二五,外加模凌两可的回答,自然相当不满意的杨震,闻言道:“皮尔逊,你不操心这正常。因为苏联人就算将美国援助给我们的物资一扫而光,对于你们,包括你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对于我们能一样吗?”
“你要知道是我们,不是你要去和鬼子拼命。你没有得到授权,就说没有得到授权的事情,何必在这里大概、应该、可能。你没有得到授权,但是你可以将我们的疑虑反应上去吗。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应该找你的上级去商议和解决。”
“而不是在这里推卸你未来应该去承担的责任,这哪是一个军人该有的作风?我真不知道,你当初是怎么混到这个地位的。难道美国陆军就不需要一个有担当的军官,而只需要溜须拍马的人?”
表达完毕心中的怒意后,杨震看了看有些面红耳赤的皮尔逊,也感觉自己的话说的有些重了。犹豫了一下后道:“皮尔逊,我想你还是将我们的疑虑和担心,向美国方面表达一下。我们大家可以坐下来研究一下,我们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逃避和推卸,当一只有危险的时候,将脑袋插在沙堆里面自我安慰的鸵鸟。”
“不是我杨震杞人忧天,而是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近乎于百分之一百二十。既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可能,那么我们就要坐下来想一些必要的反制手段,以尽可能的减少我们的损失。皮尔逊,在战场毕竟是我们去拼命,你应该理解我的担忧。你作为一名美国军队,更加应该清楚,现代化的装备对于现代化的战争重要性。”
听到杨震这番话,皮尔逊好受了许多。想了想,他点头道:“我会将你的担忧和疑虑,向白宫做一个汇报,并争取一部分的权利以便和你们坐下来一起研究这个可能。这样,今天的事情谈完了,我专门返回美国一次。”
“一是与有些人谈一谈,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另外就是我也有些想我的妻子和孩子了,我想利用这次我回国的机会把握的妻子接过来。如果美国一旦真的参战,我再想回国一趟,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我等这批物资运送到你们这里,我就搭乘给你们运送物资的船只返回美国。”
“我这一去,恐怕得年底才能返回。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的副手罗德里格斯少校。不过我有必要提醒你们的是,他这个人是西班牙人后裔,为人极其古板和保守的,又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受宗教方面的影响,他对共产主义,可谓是深恶痛绝。再加上为人的古板和刻薄,他对你们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尽管他也承认你们的决心,以及战斗力。但是出于信仰方面,他还是对你们很排斥的。”
“所以对你们,他也不会像我和大多数美国人那么友善。他可是一块坚硬的石头,就像你们中国话里面说的茅坑里面的石头那样,很难相处的。而且他在美国陆军的背景和影响,还是很大的。”
“至少我就知道,他是现任陆军部长史汀生的亲信,是那位陆军部长在军界任职时候的老部下。所以,我希望你们要尽可能的和他处好关系。要知道,史汀生部长的态度,对总统阁下的影响很大。”
皮尔逊想要为这件事情,专门跑回国一趟,让杨震还是很意外。不管皮尔逊出自什么想法,想要专门跑这一趟,但至少名义上还是因为抗联的事情。而且无论结果怎么样,都会对抗联只有好处。
不过现在就让他回去,杨震还有些不放心。自己得琢磨一个必要的反制手段后,让他拿着自己的想法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