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择路-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开蒙修原气,对一位帝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增强战力,而是凭着修习原气,练出一副健康不易生病的好身体。对帝王来说,有个健康的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黄吉亲眼看到自己英明神武的父皇,敌不过风疾,丢下偌大一个帝国,病死榻上。因此他对于能够修原气,身体健康无病,就更加向往。范国师就是修原气之人,从未得病,甚至断了一臂那么重的伤势,都能恢复过来。
故此,黄吉在登基之后没多久,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范国师教授自己修原气,为自己开蒙。
范国师对此当然乐意,如此一来,他就与皇帝有了名正言顺的师徒关系,在突辽国中的根基也必将更加稳固。
范国师开始按时教授黄吉学习平周文字与突辽文字。这当然又引起一些眼红的阿史那贵人嫉妒,他们大声嚷嚷着,皇帝不能学平周文字,平周朝如此懦弱无能,他们的文字必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对皇帝影响不好。
小皇帝一句话就把这些恼人的族中权贵给打发了:“你们给朕找一本突辽文字写就的修原气书籍来?”
黄吉大概是承传了他母亲的聪慧好学,学起平周文字来,进度神速,甚至连那些生涩难懂的文章,黄吉看个几遍,就能倒背如流。
范国师把最稳妥最常见的《御气和合经》教给皇帝。黄吉仅用三天,就已经全部学会。
随后,范国师就献出这粒药丸的配方,说只要服下这粒药丸,就一定能开蒙成功。
黄吉大喜,立即下旨,打开皇家府库,里面的材料任范国师拿去,开炉炼丹。
范国师学究天人,略经过摸索试验几次,就成功炼制出这丸药。这药能够在短时间内,强行增强服药之人的识海强度,使之能够轻松承受开蒙时那第一缕原气对识海的冲击,从而使得识海成功容纳住这一缕原气,开蒙也就大功告成。
黄吉当然不会立即把药吃下去,身为皇帝,必须得有人为他试药。他找来一个年龄与自己相仿的识字平周跪奴,让他先把药吃下去,范国师随后再为其开蒙,看看效果如何。
三天之后,这名跪奴果然一次开蒙就成功。黄吉大喜,第二粒丹药刮下一点粉末,找人试过之后,他就毫不犹豫吞了下去。
五天之后,范国师顺利给小皇帝黄吉开蒙成功。
小皇帝龙颜大悦,赏赐流水一般送入范国师府中,并且将范国师两个儿子都授予国公的高爵。
当然了,一干阿史那贵人只能眼红,偷偷说着酸话,却又无可奈何。
随即,范国师趁机在朝堂上推动新一轮的用土地和财货征募附属部族骑兵的计划,立即得到小皇帝照准。
五百一十九章 惊人相似,这难道就是天道轮回?
这一回,范国师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计划没受到什么阻碍,就得以顺利进行。
但很显然,范国师在一心为国的同时,也在悄悄为自己谋划布局。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得出来的宝贵教训就是,只有自己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很好地活下去。
范国师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像前平周朝那些傻瓜一般的世家大族一样,拼命挖国家的墙角来肥自身。最后自身是够肥,可惜平周朝却轰然崩塌,身家财产都成了突辽国的国库。
范国师的计划,可谓是利国利民,双赢。当然了,这个“民”,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是投靠突辽国的世家大族,可不要误会成那些平头百姓。范国师很清楚,自己必须拉拢一些势力靠向自己,才能站得稳。独木难支,这是永远不变的道理。
范国师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拉拢到阿史那权贵,尽管阿史那·豁耳现在与他合作相助。但范国师心里很清楚,那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范国师必须尽快发展出自己的势力,好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局,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范国师这次,就在进一步拉拢突辽国的世家大族投向自己。
范国师在新一轮计划的最后,补加了一条。此时所有的阿史那贵人们都在担忧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货再一次被分走,也就没人有空反对这条计划。
趁着这次政策的推行,范国师明确了那些世家大族对守御城池的所有权,而不是再如以前那样,遮遮掩掩,还要派个突辽总统领去掌管城池。
范国师直接请皇帝用印,圣旨明发各处,把城池所有权划归那些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只要每年缴纳足额的赋税,按照皇命派出族中子弟参战,即可永久拥有这些城池,以及附近的土地。突辽国朝廷不再加派突辽统领,各地城池完全归当地世家大族所有。
这道圣旨一下,原本那些对突辽国已经有些失望的世家大族,瞬间又来了精神!这些前平周朝遗留下来的世家大族,世世代代对土地和城池,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执着。范国师这条措施,正好挠在了他们的痒处!
原本驻守各城的突辽贵人,全被召回,改为派一名纳斯(负责收税的官员),只管应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其他一概不管。
范国师这么一搞,世家大族顿时又热情高涨起来,他们立即交出这头一批赋税,并且顺手送出大量珍玩。
范国师把这些赋税拿出一部分,分给阿史那贵人们,立即就把他们的嘴给堵死。拿到好处的阿史那贵人不再挤兑范国师,渐渐安静下来。钱财,永远是获得权力的垫脚石。
范国师拿着这些新得来的财货,再次从草原招募来数万擒生军。前前后后,突辽国已经征召近二十万擒生军入关参战。草原上的不少附属部族,已经略有些不满,但他们同样也受不了范国师送上门来的一车车财货。而且慑于突辽国的武力威慑,各族的长老贵人们,只能一边笑着收下财货,一边哭着把族中青壮送入关内,参与战事。
阿史那·豁耳接到这支擒生军补充之后,大军又形成规模,开始上蹿下跳。与此同时,突辽国内,原本还对范国师不满的那些阿史那权贵,也都老实闭上了嘴巴。
大军统帅阿史那·豁耳公开放话,谁要是能这么快补充兵力,他就支持谁主持国事。就连小皇帝,也多次公开表示,朕不能一日无国师,突辽国不能一日无国师。
阿史那家的贵人们虽然对此羡慕嫉妒眼红,但也只能把话憋在心里,偷着骂几句。想让他们承认自己无能,承认范国师确实能力卓越,那是门都没有。人都不愿承认别人比自己强,不然就不会有“嫉妒”和“羡慕”这两个词汇诞生。
小刘团长原本以为一场大战过后,突辽国怎么也要到年后天气回暖,才会缓过来。却没想到,还没到过年,突辽国又成功拉起一支大军。
小刘团长最近在突辽国内,新发展出一条秘密情报渠道,因此没过多久,就知道这是范国师干的好事。
“这范国师,还真他酿是个人才。如此短的时间内,居然能再次拉出数万骑兵。”看到这情报之后,小刘团长没忍住,当着师弟的面,爆了粗口。
“这算什么,突辽骑兵来多少,咱们就砍多少。那范国师难道还会撒豆成兵不成?突辽骑兵早晚有被咱们砍光的那一天,到时候看他拿什么来阻挡咱们守备团的兵锋!”李得一倒是对此满不在乎,张口就是一番豪言壮语。
但小刘团长却从范国师的一系列举措当中,闻到一丝怪异的味道。
单说城池所有权归世家大族这一条。一座城池往往由三五个世家大族共同镇守,那么应该以谁为首?缴纳赋税又该如何分配?每年需要派出的兵卒又该如何分配?这些可都是极其重要的关键。权力,金钱,兵力,这三样,可都是要命的东西。
突辽国范国师一人挑头负责此事,其他的协理大臣都是阿史那贵人,大字不识一个。这些事,还不全是范国师一人说了算。
这个权力可是大的很,其中能操作的猫腻,简直多得难以估计。
范国师大可趁此机会,大力拉拢一批世家大族向他靠拢,而且可以顺手打压那些不肯老实顺从于他的世家大族。
比如,单说厘定每年上缴赋税这一条。三个家族共同镇守一座城池,哪个世家大族投靠范国师,这一座城池每年定的额度是五十万枚银钱,那么这个世家大族只需缴纳十万枚银钱即可。剩下的四十万,则由另外两个世家大族缴纳。这一下,可就能减少一半的赋税支出!
这样一来,那些世家大族必然会争相投靠范国师。要是一座城池之内的家族都投靠范国师该怎么办?那更好办,谁私下给范国师的好处多,谁缴纳的赋税就少。
又比如几个世家大族共同镇守一座城池,那么平时该谁哪一家说了算,城中权力如何分配?这个自然也由范国师做主安排。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皆是范国师一手说了算。这些城池分派下来,范国师在突辽国的势力,恐怕会隐性增长到一个恐怖的量级。
想到这儿,小刘团长不得不佩服范国师的手腕,确实高明。范国师一举一动,皆是在为突辽国着想,但若你细观察就会发现,他居然还能很好地兼顾自己的利益,利国利己两不耽误。
范国师通过一系列举措,如同无中生有一般,硬生生为突辽国变出近十万骑兵,数万步卒,还有大量的财货。而他付出的,仅仅是皇帝与阿史那贵人们并不看重的城池与大片荒无人烟,不长牧草的土地而已。
这份经营理政的本事,连小刘团长都只能自叹弗如。
但同时,小刘团长也忍不住暗骂那些世家大族的愚蠢。
这些世家大族对土地与城池的执着,还真是惊人,甚至已经可以称为愚痴。或者说,他们对土地与城池的贪婪,已经到了近乎愚蠢的程度。
按照目前的局势,不出意外,明年突辽国就会失去整个北冀省。而此时,那些北冀省的世家大族,却